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9)
2023(564)
2022(478)
2021(428)
2020(368)
2019(762)
2018(805)
2017(1169)
2016(751)
2015(836)
2014(864)
2013(902)
2012(932)
2011(731)
2010(783)
2009(720)
2008(746)
2007(840)
2006(725)
2005(633)
作者
(2477)
(2067)
(1949)
(1924)
(1243)
(983)
(884)
(832)
(754)
(726)
(721)
(718)
(664)
(647)
(628)
(617)
(616)
(598)
(569)
(532)
(510)
(504)
(502)
(496)
(477)
(470)
(463)
(449)
(446)
(441)
学科
(2033)
经济(2031)
管理(1832)
(1072)
理论(988)
中国(844)
(827)
企业(827)
教学(811)
(791)
教育(722)
(691)
(658)
(646)
学法(615)
教学法(615)
方法(602)
学理(548)
学理论(548)
(521)
制度(515)
(470)
贸易(470)
(459)
地方(447)
数学(445)
业经(439)
(432)
研究(431)
保险(430)
机构
大学(10758)
学院(9793)
研究(4259)
管理(3923)
(3462)
经济(3288)
中国(3219)
理学(2786)
理学院(2753)
(2735)
管理学(2712)
管理学院(2696)
工程(2617)
科学(2209)
(2067)
公司(2065)
(1972)
北京(1907)
中心(1860)
(1853)
(1795)
研究所(1782)
(1550)
业大(1462)
(1423)
技术(1421)
(1398)
有限(1361)
(1325)
师范(1306)
基金
项目(5839)
研究(4620)
科学(4295)
基金(3820)
(3403)
国家(3372)
科学基金(2749)
社会(2415)
教育(2332)
社会科(2243)
社会科学(2242)
(2165)
(1884)
编号(1826)
基金项目(1818)
自然(1715)
成果(1683)
自然科(1671)
自然科学(1670)
资助(1652)
自然科学基金(1637)
课题(1622)
重点(1352)
(1320)
(1245)
工程(1148)
(1132)
大学(1117)
(1077)
教育部(1075)
期刊
(7296)
经济(7296)
研究(3753)
中国(3461)
教育(2479)
建筑(2133)
管理(1719)
(1712)
技术(1637)
学报(1391)
科学(1376)
(1285)
大学(1230)
学学(984)
国际(974)
农业(858)
(748)
国际经济(744)
合作(726)
经济合作(726)
图书(679)
职业(677)
财经(671)
技术经济(658)
资源(619)
经济研究(606)
(585)
金融(585)
(579)
(563)
共检索到20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旭成  顾孟迪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邦藩  
阐述了南水北调的必要性,比较了东、西、中三条线路的利弊,论证了中线工程选线科学、水源可靠、水质优良、自流入京等无以伦比的优势。指出此项工程的实施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亢崇仁  
南水北调中线方案是解决中原、华北及北京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措施。中线南水北调工程是从长江支流汉水的丹江口水库引水,穿过河南的南阳地区、平顶山市到郑州,经焦作、安阳等市,沿太行山东边缘进入河北。目前,南水北调中线方案初步设计是从荥阳县的牛口峪采用渡槽形式过黄河,南岸水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伟雄  
通过对我国南水北调目前几个方案的对比分析 ,提出解决我国华北缺水问题的南水北调新的便捷方案(“H”方案 )及其合理的路线 ,即从黄河沿偏关河调水至永定河上游 ,再从长江补水至三门峡水库 ,使黄河成为“H”状的永不断流的清水河。并从水文特征、工程特征、生态与风险、社会与经济效益等方面对便捷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福生  
国务院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工作会议提出"开展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方案比选论证前期工作",西线工程终于进入了规划方案比选论证阶段。早期的西线从长江水系调水思路时过境迁,随着葛洲坝、三峡大坝等长江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对长江下游生态已经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坚持原方案,可能使问题更加严重,并使已经建设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线工程作废。下一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应该跳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狭窄思路和做法,研究新方案,从水量有保障、尚未开发的怒江、帕龙江(帕隆藏布江)、雅鲁藏布江3条江当中做出选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伟  冯永鹏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和生态工程。根据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1月初,工程累计供水量超过50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7省市1.4亿人口,为优化我国水资源格局,满足沿线群众生活用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水资源支撑,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近年来,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效益也日渐显现出来。南水北调一期工程通水以来,为沿线城市提供了充足的生态用水,湖泊、湿地等水域面积明显扩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伟  冯永鹏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和生态工程。根据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1月初,工程累计供水量超过50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7省市1.4亿人口,为优化我国水资源格局,满足沿线群众生活用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水资源支撑,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近年来,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效益也日渐显现出来。南水北调一期工程通水以来,为沿线城市提供了充足的生态用水,湖泊、湿地等水域面积明显扩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坤鹏  牛海鹏  
针对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不同引导技术下的样本方案及支付方式,对焦作市耕地保护外部性测度结果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剖析。结果表明:(1)支付卡式CVM"出钱""义务劳动""出钱和义务劳动"3种支付方式的单位面积耕地保护外部性具有一定差异,且"出钱和义务劳动"方式下居民耕地保护支付意愿(WTP)和单位面积耕地保护外部性测度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2)二分式下不同样本方案CVM测度结果的精度与投标值样本数量显著相关,与投标值样本数量均衡度的相关性则不显著。在同一总样本下,区域属性(城镇、农村)分类或合并,投标值的样本数量和均衡性是产生居民年户均耕地保护WTP差异性的根本原因;(3)在双边界二分式引导技术基础上,采用"出钱和义务劳动"相结合的支付方式及均分样本或分类均分样本方案设计,有助于CVM非使用价值评估结果精度的提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文楷  卞昌春  张震宇  李春发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实施后对周围环境有很大影响。因而,在前期研究中,必需搞好对环境影响的分析与预测,其中主要有:调水对环境地质影响、调水对水环境变化影响、调水对土壤盐渍化影响,以及调水对诱发地震的影响等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文来,李巍,王华东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行了思考:①进行费用效益分析可以使决策更加科学化;②将水资源本身价值纳入经济分析之中实属必要;③需水区节水与调水投资效益比较十分重要;④选择合适的调水时间.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傅肃性,张崇厚,曹桂发,李发祥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其目标是开发西北,发展中西部经济。本文介绍了西线调水区的地理背景及其历史地理与环境演变,对若干典型地区作了重点分析。同时,通过区域工程信息系统的建立,评述了西线调水工程与区域的持续发展,并以雅砻江调水45亿m3的效益模拟分析为例,研究了其对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国平  王奕淇  张文彬  
本文对区域分工与合作的比较优势理论进行新的诠释,构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上下游的生态产品与物质产品分工与合作的理论模型,以利用区域资源禀赋提高效率,但由于外部性的存在,生态产品很难转化为经济价值,造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上下游间的发展失衡和不公平问题突出。本文认为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区域发展失衡和不公平问题的重要途径,而明确生态补偿标准是核心问题之一。随后,基于区域发展失衡视角,构建了一个将机会成本法与水资源价值法相结合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计量模型。最后,测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西水源区为保护水源损失的排污权价值,得到2012年陕南三市应获得176.3亿元的生态补偿金额,并根据受水区的调水量分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全发  苏荣辉  江明喜  李思悦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大幅度增加黄河上游径流量,并同时减少长江尤其是其上游及汉江下游的径流量,从而导致两条主要河流及其支流的水环境改变。中线工程从汉江上游丹江口水库调水,库区上游90 000余km2内的非点源污染和1 300万人口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缺乏对水质将产生重大影响;调水引起水文节律的改变从而对东线沿途的湖泊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黄淮海平原受水区可利用水量的增加也可能导致该地区的盐渍化。介绍了南水北调工程并讨论了其必要性,提出了工程对生物迁移的影响、水环境及水生态安全、水资源保护的流域生态系统管理和西部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等优先研究领域,并提出结合“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生态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