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12)
2023(9237)
2022(7882)
2021(6909)
2020(5469)
2019(12302)
2018(12238)
2017(22959)
2016(12065)
2015(13432)
2014(13557)
2013(13659)
2012(13365)
2011(12432)
2010(12820)
2009(11954)
2008(11599)
2007(10719)
2006(10124)
2005(9419)
作者
(36304)
(30392)
(30224)
(28800)
(19525)
(14544)
(13784)
(11711)
(11677)
(11093)
(10640)
(10099)
(10021)
(9883)
(9524)
(9344)
(8984)
(8772)
(8764)
(8435)
(7996)
(7497)
(7387)
(7199)
(6961)
(6865)
(6719)
(6712)
(6217)
(5964)
学科
(78734)
经济(78583)
管理(30031)
(28176)
地方(25966)
中国(22339)
方法(21154)
(20999)
企业(20999)
(18514)
业经(17642)
数学(16506)
数学方法(16404)
地方经济(16240)
(13158)
农业(12903)
(11848)
(11365)
金融(11363)
(11087)
(10815)
环境(10718)
(10490)
银行(10481)
(10346)
(10295)
贸易(10284)
理论(10059)
(9991)
(9761)
机构
学院(182522)
大学(180983)
(87429)
经济(85715)
研究(72814)
管理(65110)
中国(55334)
理学(53830)
理学院(53096)
管理学(52356)
管理学院(51996)
科学(41090)
(39809)
(37609)
(37299)
研究所(33169)
中心(31415)
(29258)
财经(28793)
(28046)
经济学(27728)
(26460)
师范(26252)
北京(26211)
(25881)
(25848)
经济学院(24398)
(23735)
业大(22653)
科学院(22239)
基金
项目(111645)
科学(87995)
研究(85655)
基金(79132)
(67859)
国家(67244)
社会(58068)
科学基金(57053)
社会科(53911)
社会科学(53895)
(44199)
基金项目(41153)
教育(37916)
(36479)
编号(34201)
自然(32600)
资助(31874)
自然科(31815)
自然科学(31809)
(31362)
自然科学基金(31231)
成果(28780)
发展(26099)
(25662)
重点(25656)
课题(25319)
(24328)
国家社会(23817)
(22824)
创新(21412)
期刊
(116966)
经济(116966)
研究(64880)
中国(44836)
(28417)
(27225)
管理(27205)
科学(24764)
学报(24338)
教育(21995)
(20284)
金融(20284)
农业(19369)
大学(19218)
经济研究(18930)
学学(17879)
业经(17718)
技术(17372)
财经(15403)
问题(14485)
(13519)
世界(11054)
技术经济(10955)
(10888)
国际(10820)
(9749)
经济问题(9374)
商业(9277)
经济管理(9110)
统计(8955)
共检索到309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云彦  
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环境变迁、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研究南水北调工程与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已有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个以利益相关者分析法为基础的规范分析框架,来研究大型水利工程的社会经济效应,并结合南水北调工程考察其对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圣云  罗玉婷  许双喜  
提高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能力,是中部地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事关中部崛起大计。在系统阐释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关系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中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和组合模型,对1990-2011年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度进行定量测评与动态演变分析,结果表明:(1)1990-2011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得分除2000年略有下降外,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东中部经济差距较之中西部更为明显。(2)1990-2011年中部地区社会发展得分稳步提升。1990-1995年发展较为平缓,1995年之后提升较快,尤其是2006年之后社会发展进程大大加快。(3)1990-2011...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洋  罗建敏  王健康  
中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的需要。目前,中部地区经济"塌陷",通过分析发现,这与中部地区缺乏合适区域政策、产业结构不合理及趋同、城市群的发展滞后等因素有关。因此,中部地区应确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意识,积极引导产业集群和城市群的形成,进而促使该地区经济崛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补拙  
2007年11月29~30日,"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第七次编委会"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会议围绕当前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学术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编委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相关专业师生到会听取了大会发言。本次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编委会联合主办,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口海岸研究院和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的大力支持。《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主编许厚泽院士和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先生分别在大会开幕式致辞并主持了本次会议。中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洪开荣  浣晓旭  孙倩  
通过结合中部地区实际情况,构建中部地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系统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测算了1999—2010年中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度,依据测算结果对中部地区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整体区域的综合分析与六省之间的对比分析,并针对协调发展中所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整体中部地区处于基本协调发展阶段,协调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六省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差异,形成明显的两大等级板块,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是中部地区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威莎  
中国人口的过快增长,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造成人口与经济两者不相协调的程度加深。因此,必须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素质,最终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我国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相互关系的原理,不是人口发展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反,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人口的发展。但是,人口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尤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雅婷  姚晓玲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所带来的繁荣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教育,教育对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也越发重要和明显。文章认为,教育不但关系着我国在世界经济、文化、科技和政治竞争中的地位,更是协调发展我国内部东西南北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唯一手段,而且,发展教育还提高了人民的知识结构水平,储备了未来全局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的人力资本,直接制约和影响了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芳  张文斌  栾贵勤  
文章指出了三大地带的协调发展 ,离不开中部地区中坚作用的发挥 ,同时阐明了目前影响中部地区发挥“承东启西”作用的主要因素及其解决方案。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尚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经济学家,《管理世界》杂志总顾问孙尚清同志,因工作过度劳累突发疾病,经紧急抢救无效,于1996年4月2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65岁。《管理世界》杂志曾得到孙尚清同志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作为《管理世界》杂志总顾问,孙尚清同志生前对杂志的办刊宗旨和编辑方针给予了具体指导,并亲自为杂志撰写了大量文章。《管理世界》杂志从创办到发展壮大,凝聚着孙尚清同志的大量心血。孙尚清同志的逝世,是我国经济科学和政策咨询研究领域的一大损失。在此我们发表孙尚清同志的遗作《发展观的演进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表达我们对孙尚清同志的深切悼念。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居照  杨文悦  李海平  张婷婷  
本文对我国市场化改革以来东、中部地区产业发展及其发展差距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产业结构转移与经济收敛的关系,即产业结构转移是否会导致地区间经济差距的扩大与缩小及其影响程度如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转移对缩小东、中部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宋伟  
与刘易斯提出的工业化驱动下的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的标准模型相比,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不同步的,突出表现为劳动者就业空间与家庭永久居住空间相异,并由此而导致城镇建设用地供应不足、内需不足、农村劳动力利用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这一系列矛盾在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的中部省份表现得尤其突出。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实现"三化"协调应该以工业发展为动力,统筹产业、城镇与人口的空间布局,并适度推进农业现代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社建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就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研讨会"于2004年11月12日在上海举行。来自上海、北京、武汉与广州等地的研究机构、高校与政府部门的有关专家、学者就促进就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就业是民生之本,努力扩大就业确保每个具有就业能力与就业意愿的公民获取就业机会不但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与保证,而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要求努力促进就业。就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既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与保证,也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拉动消费促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农业部产业政策法规司课题组   陈晓华  张红宇  欧阳海洪  夏英  杨菁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即“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深刻总结几十年城乡关系发展的实践经验而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全面小康建设、增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活力的重大创新。由于“两个统筹”战略思想内涵丰富 ,意义深远 ,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 ,有必要深入加以研究。本报告将从不同层面描述城乡差距 ,形成城乡关系失衡的危机意识 ,认识城乡统筹的必然性 ;并通过揭示城乡分化问题的成因、寻找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 ,提出实施“两个统筹”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和对策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