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16)
- 2023(4123)
- 2022(3385)
- 2021(3106)
- 2020(2619)
- 2019(5680)
- 2018(5606)
- 2017(10406)
- 2016(5891)
- 2015(6146)
- 2014(6128)
- 2013(6060)
- 2012(5676)
- 2011(4998)
- 2010(4984)
- 2009(4302)
- 2008(4456)
- 2007(4072)
- 2006(3407)
- 2005(3026)
- 学科
- 济(18681)
- 经济(18658)
- 业(14252)
- 管理(13410)
- 企(11339)
- 企业(11339)
- 方法(9201)
- 学(8171)
- 数学(8084)
- 数学方法(7971)
- 财(5889)
- 农(4919)
- 中国(4835)
- 制(4183)
- 务(4062)
- 财务(4054)
- 财务管理(4047)
- 企业财务(3963)
- 银(3772)
- 银行(3760)
- 壤(3712)
- 土壤(3698)
- 业经(3676)
- 行(3614)
- 融(3550)
- 金融(3550)
- 技术(3545)
- 理论(3451)
- 税(3446)
- 贸(3356)
- 机构
- 大学(82122)
- 学院(80918)
- 研究(32359)
- 济(28334)
- 经济(27572)
- 管理(27304)
- 中国(23615)
- 理学(23406)
- 科学(23406)
- 理学院(23034)
- 管理学(22431)
- 管理学院(22283)
- 农(19895)
- 所(18025)
- 京(17915)
- 研究所(16937)
- 农业(15985)
- 业大(15899)
- 中心(14291)
- 财(14175)
- 江(12309)
- 院(12182)
- 财经(11518)
- 省(11245)
- 室(11164)
- 北京(11046)
- 范(10662)
- 经(10618)
- 师范(10480)
- 科学院(10398)
- 基金
- 项目(60554)
- 科学(47145)
- 基金(45050)
- 家(42840)
- 国家(42571)
- 研究(37752)
- 科学基金(34834)
- 自然(25570)
- 自然科(25007)
- 自然科学(24998)
- 自然科学基金(24559)
- 基金项目(23998)
- 省(22962)
- 社会(22899)
- 社会科(21723)
- 社会科学(21717)
- 划(20883)
- 资助(18319)
- 教育(17260)
- 重点(14970)
- 计划(13853)
- 部(13054)
- 编号(13021)
- 发(12615)
- 科研(12518)
- 科技(12458)
- 创(12268)
- 创新(11605)
- 性(11319)
- 专项(10737)
共检索到116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明勇 谭淑端 张全发
选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区这一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域为研究地点,对该地的土壤可蚀性特征进行了研究。在研究区不同土地覆盖类型里采取表层(20cm)土壤样品,室内分析样品土壤的质地和有机质含量,利用EPIC模型及实验室分析的土壤质地和有机质数据计算样品土壤可蚀性K值。在ARCGIS里,利用Ordinary Kriging插值方法生成研究区K值分布图。然后按一定标准将K值进行分级,得出不同K等级值的空间分布及面积。结果表明:研究区K的均值为0.034 8(t·hm2·h)/(hm2·MJ·mm),主要为中可蚀性土壤(面积占91.71%)。东部(主要是耕地)土壤K值高于西部(主要是林地)...
关键词:
土壤可蚀性 丹江口水库 南水北调(中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英 孙虎 胡克志 耿海波
为了解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资源的变化规律,选择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宁陕县寨沟区域典型植被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板栗林、灌木林、荒坡草地和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与实验分析的方法对其土壤水分物理特征及有机质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有林地的土壤容重、孔隙度和有机质等理化特征均优于荒坡和坡耕地;针阔混交林土壤含水量最高,蓄水能力明显好于其它植被类型;在垂直剖面上,各种植被类型坡地土壤含水量和饱和蓄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基本呈递减趋势,但有林地下降幅度较大,表层含水量明显高于荒坡与坡耕地表层。由此可见,在涵养水源方面,针阔混交林最好,针叶林、板栗林与灌木林次之,荒坡与坡耕地较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胡仪元 杨涛
汉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引汉(江)济渭(河)工程的水源地,汉江水源地的生态环境现状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引汉济渭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充分掌握汉江水源地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和绿色产业发展状况,以及汉江水源地人民对水源地生态保护的对策建议,本课题组就汉江水源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生态环境保护建议与对策进行了调研和访谈,为该区生态补偿及其实践提供实践依据,增强其生态保护的针对性、有效性,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提升水源地的自我生态建设能力。
关键词:
汉江水源地 生态环境 现状 对策 调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常士正
本文运用系统论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如何围绕中线工程的基本要求,即在打造清水走廊,保证水质安全的同时,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提出构建以特色农业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农业系统,是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安全,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雪松 李婷婷
生态补偿是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举措。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现有的政府主导型生态补偿机制,为了探索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补偿中引入市场化机制的实现方式,基于对理论与现实依据的分析,提出了四种水源地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1)水权交易模式:提出水权的市场交易机制与拍卖机制构想;(2)发展权流转模式:受水区对水源区进行产业补偿,帮助水源区建立"飞地";(3)生态经济模式:依托水源地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产品市场效益;(4)公共物品市场购买模式:政府利用补偿资金购买私人部门提供的水源地生态建设服务或项目。最后就如何以政府为主导,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引入市场化生态补偿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萍萍 胡仪元
生态补偿计量标准是生态补偿机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文章从生态补偿工程建设成本和直接经济损失的角度出发,综合总成本修正模型和机会成本法的优点,引入了经济红利效应、生态改善效应、水质判定系数来修正补偿金额,并重新定义了水量判断系数的概念,以此来估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对汉江流域水源地—汉中市的生态补偿资金。计算结果为482.08亿元/年,即受水区每年向汉中市支付482.08亿元作为生态补偿资金。
关键词:
汉水流域 生态补偿 计量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仪元 唐萍萍
基于PSR模型构建水源地水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水源地汉中、安康、商洛、十堰四市2014年水生态文明建设调查分析数据为基础,实证评价分析目前水源地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情况。结果表明,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状况是汉中>安康>商洛>十堰,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四市都面临着的最大难题是生态保护与脱贫致富难以兼容,其最大的生态补偿诉求是提高生态补偿标准、丰富生态补偿模式。鉴于此,提出应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法律政策体系改革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等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仪元 唐萍萍
基于PSR模型构建水源地水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水源地汉中、安康、商洛、十堰四市2014年水生态文明建设调查分析数据为基础,实证评价分析目前水源地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情况。结果表明,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状况是汉中>安康>商洛>十堰,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四市都面临着的最大难题是生态保护与脱贫致富难以兼容,其最大的生态补偿诉求是提高生态补偿标准、丰富生态补偿模式。鉴于此,提出应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法律政策体系改革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等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萍萍 张欣乐 胡仪元
基于目标分解法构建涵盖水源保护、民生改善和脱贫攻坚等指标的水源地生态补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水源地汉中、安康、商洛、十堰四市生态补偿相关调查分析数据为基础,实证评价分析目前水源地的生态补偿绩效情况。结果表明,生态补偿绩效评价综合结果是安康>汉中>商洛>十堰,这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四市都亟须实现绿色脱贫,其最大的生态补偿诉求是提高生态补偿标准、丰富生态补偿方式。鉴于此,本文从加快绿色产业开发、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固强补短等方面提出推动水源地生态补偿绩效提升的对策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谭菊 伍钢 许云海 杨海君
以长沙市望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周边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采用网格布点法在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分别布设3个(1#~3#)和12个(4#~15#)采样点,其中11#~15#采样点于2014年布设,探究土壤中苊(Ace)、苊烯(Acy)、蒽(Ant)、菲(Phe)、芴(Flu)、苯并[a]蒽(BaA)、芘(Pyr)、屈(Chr)、荧蒽(Fla)、苯并[a]芘(BaP)、苯并[b]荧蒽(BbF)、苯并[k]荧蒽(BkF)、二苯并[a,h]蒽(DBA)、苯并[g,h,i]苝(BghiP)、茚并[1,2,3–c,d]芘(IcdP)共15种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水平及来源,运用毒性当量浓度值及终生癌症风险增量模型对土壤中PAHs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水源地保护区土壤中15种PAHs总含量为75.22~5 617.86 ng/g,均值为670.96 ng/g,其中7种致癌PAHs(BaA、Chr、BbF、BkF、BaP、DBA、IcdP)的含量为12.13~2 989.26 ng/g,均值为319.80 ng/g;2#和4#土壤样品中多环芳烃均为中度污染,12#土壤样品中多环芳烃为重度污染,其他点位土壤均处于轻度污染或未受污染;荧蒽、芘、菲是水源地保护区土壤中的主要污染因子;除一级保护区土壤中芴含量稍高于二级保护区外,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土壤中其余14种PAHs单体含量均低于二级保护区;除12#点位样品外,其他点位样品土壤中3环和4环PAHs占比均大于60%;采用特征比值法分析污染物来源,显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土壤中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源和燃烧源的混合污染,主要受区域内交通因素与上游工业、生活废弃物中PAHs迁移与沉降影响,二级保护区土壤中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源和生物质、煤燃烧的混合污染,可能与区域内人为活动和交通因素有关;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水源地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土壤中PAHs的总致癌风险值均在10~(–6)~10~(–4),存在潜在健康风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文清 谷树忠 李维明
机制是制度化的方法。水质保护机制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水质保护效果,是事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永续利用并发挥其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基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3省8市(区)的实地调研发现:中线水源地水质保护虽建立了相应的机制,但水质保护协调机制临时,多主体水污染防治机制滞后,河湖健康保障机制、生态补偿机制、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机制和水资源价格机制等不健全,导致水质保护措施难以落实、水安全难以保证。为此,文章建议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水质保护机制改革与创新,以确保中线工程运行安全高效、水质稳定达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思悦 刘文治 顾胜 韩鸿印 张全发
汉江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是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的关键。针对上游流域水环境污染、土地利用以及水土流失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结合流域数字高程模型及水质调查对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丹江流域、库区流域及汉中盆地水质较差,CODMn和氨氮成为水源区主要污染物;(2)各子流域区植被覆盖占各自面积的71.2%~95.7%,表明流域植被覆盖较好,但沿河岸100 m范围内农业用地占29.2%~43.4%,且多为坡耕地;(3)流域水土流失严重,2000年左右流域侵蚀图显示汉江源头、秦岭南及大巴山北均出现了大片年均侵蚀模数>2 200 t/km2的区域,且有日益增强的趋势。提出加大水环...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 汉江上游流域 生态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彩虹
把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类型划分为生态良好经济发达型、生态良好经济欠发达型、生态脆弱经济发达型、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型四种。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构建了生态资本效用指数、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对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汉中市1990~2009年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态势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如下:生态资本供需变化较大:1993年以前为生态盈余,1994~2001年为基本持平,2002~2009年为轻度赤字;生态压力逐渐增大,由1990年的0.74提高到2009年的1.15;2009年的生态资本转换效用是1990年的1.82倍,同期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指数提高了2.01倍。研究表明,汉中市生态与经济系统目前属于生态良好经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白景锋
生态补偿量的确定和补偿的分配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重点和难点。从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建设成本出发,测算了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水源区生态建设工程的外部生态补偿,探讨了受水区生态补偿分摊方案和水源区生态补偿分配方案和分配原则,为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提供参考。以生态服务价值为基础,结合实际状况进行适当修正,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评估得到水土保持林建设工程实施后每年所增加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3.54×105万元,引入生态价值发展阶段系数调整后的结果为1.12×105万元。根据不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益不同,进行再次修正,可知水源地生态工程使水源地以外地区增加生态服务价值3.61×104万元。在考虑生态建设成本后,测算出水源地每年应得到外部生态补偿4.145×104万元。在此基础上,以受水区用水比例和经济发展水平为权重,探讨了受水区生态补偿分摊方案,以各生态建设区对生态服务价值的贡献比例为标准,探讨了水源区的生态补偿分配方案和分配原则。
关键词:
跨流域调水 生态补偿 测算 分配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邓俊淼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持村容整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南水北调水源区农户为调查对象,分析农户对生活垃圾处理的认知及支付意愿。实证结果显示:58.29%的农户愿意为保护生活环境进行付费,平均付费金额为10.57元;影响农户支付意愿的关键因素为:教育程度、政治身份、性别、对环境污染的认知、收入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