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3)
2023(1617)
2022(1515)
2021(1376)
2020(1208)
2019(2827)
2018(2762)
2017(4888)
2016(2909)
2015(3153)
2014(3370)
2013(3330)
2012(3019)
2011(2665)
2010(2635)
2009(2453)
2008(2328)
2007(2264)
2006(1930)
2005(1610)
作者
(9611)
(7977)
(7931)
(7426)
(4581)
(3924)
(3584)
(3354)
(2878)
(2692)
(2673)
(2611)
(2522)
(2423)
(2415)
(2388)
(2382)
(2275)
(2184)
(2108)
(2072)
(2014)
(1919)
(1865)
(1809)
(1794)
(1778)
(1704)
(1686)
(1671)
学科
(12415)
经济(12409)
管理(6780)
(5836)
方法(5641)
数学(5138)
数学方法(5032)
(4915)
企业(4915)
地方(4393)
(3142)
(2884)
环境(2693)
业经(2297)
(2243)
农业(2224)
中国(2176)
资源(2064)
地方经济(2060)
生态(2028)
(1998)
理论(1879)
(1729)
技术(1624)
(1526)
教学(1351)
(1340)
贸易(1339)
评价(1298)
(1279)
机构
学院(39292)
大学(38988)
管理(15843)
研究(14872)
(13383)
理学(13004)
经济(12956)
理学院(12837)
管理学(12582)
管理学院(12528)
科学(11076)
中国(10829)
(8884)
(8108)
(7621)
研究所(7609)
业大(7277)
中心(6534)
(6455)
工程(6277)
(6013)
农业(5996)
(5935)
(5889)
北京(5742)
(5732)
师范(5656)
(5302)
(5149)
技术(4865)
基金
项目(29562)
科学(22509)
研究(20309)
基金(19408)
(17535)
国家(17397)
科学基金(14559)
(13428)
社会(11237)
(10786)
社会科(10625)
社会科学(10618)
基金项目(10584)
自然(10206)
自然科(9930)
自然科学(9926)
自然科学基金(9667)
教育(8792)
资助(8206)
编号(7996)
重点(7056)
(6755)
计划(6735)
科技(6571)
课题(6350)
(5758)
成果(5736)
科研(5627)
(5612)
创新(5306)
期刊
(17323)
经济(17323)
研究(9707)
中国(8565)
学报(7059)
科学(6396)
(6327)
管理(5094)
大学(4961)
技术(4859)
资源(4655)
农业(4634)
学学(4573)
教育(4359)
(4131)
(3073)
统计(3041)
(2951)
技术经济(2748)
决策(2717)
科技(2610)
建筑(2506)
业经(2418)
(2015)
(2001)
林业(1958)
经济研究(1887)
(1834)
图书(1714)
自然(1692)
共检索到591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佳  李思悦  谭香  张全发  
选取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工程沿线的19条河流,对其水环境特征进行了为期1年的动态监测。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每条河流的污染因子和污染源类型,在此基础上,由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得知,河南的赵河、贾鲁河、河北的孟良河,北京的琉璃河水质为Ⅳ类中度污染;河南的卫河、河北的洨河、天津的北运河水质为Ⅴ类重度污染,天津的独流碱河水质为劣Ⅴ类严重污染。评价Ⅳ类、Ⅴ类、劣Ⅴ类河流水质指标污染分担率确定污染水体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总体来看,水质沿工程总干渠由南到北逐渐恶化,污染类型也由农业型转向工业型。研究结果可为中线工程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沿线河流污染的有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贾志清  卢琦  陈永富  董茜  
在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沿线区域综合特征进行综合调查与评价及立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 ,结合总干渠沿线的主要防护目的 ,按照因害设防 ,因地制宜的原则 ,选出具有多种功能的护坡灌、草植物 38种 ,建立了 5种系列 4 1种植物护坡模式 ,并将不同植被配置模式分别落实到不同立地类型上。同时 ,提出了相应的护坡技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慧玲  
基于旅游中心度模型对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干渠沿线城市进行分析评价,提出点、线和网络结合的空间开发模式,构建了"一轴三带,一核三心四组团"的旅游空间结构,即以调水干渠为轴线,以郑州为一级中心,南阳、焦作、安阳为二级中心,形成北部太行山沿线发展带、中部平原旅游带和南部水源区旅游发展带,突出郑州、南阳、焦作、安阳的四级旅游组团,把所有景点联成网络。根据旅游空间结构科学指导沿线的旅游产业布局,设置合理的旅游发展路径,突出区域特色形成干渠旅游品牌。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亚娜  王琳  
本文以潍坊市境内的九个重点河流的控制断面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选取了21个污染因子,运用内梅罗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得到各控制断面2005-2009年各年的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值,对潍坊市的水质在2005-2009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虞河、白浪河和丹河是污染最严重的河流,均属重度污染级别;胶莱河属于中度污染河流;潍河、汶河、弥河水质较好。通过对水质污染的分析提出了潍坊市水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和改善水环境质量的相关对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何欣曼  李锦  曾燏  张富斌  向伶俐  毛聆  马佳  
为了深入了解典型山区河流唐家河水质本底状况,于2019年10月和2020年10月在唐家河共设置了14个采样点,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以及底栖动物三类水生生物群落组成、种群密度和分布进行调查研究。(1)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 门42 科44 属51 种,其中硅藻门为优势类群;浮游动物共4 门9 科12 属19 种,原生动物为优势类群;底栖动物共3 门25 科16 属23 种,其中节肢动物(主要是水生昆虫)为优势类群。从平均密度和物种数量上比较,浮游植物均最多,底栖动物次之,浮游动物最少。(2)综合生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唐家河整体水质生物学评价结果为中污染,但不同研究区域所受污染程度不完全相同,其中旅游区为中度偏轻污染,科研区为中度偏重污染,居民区为中污染。(3)三类指示生物的适合度比较结果表明:底栖动物的符合度最高为100%,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的符合度均为57.1%,底栖动物水质评价结果的准确度最高,底栖动物是最适合唐家河类型山区河流水质生物学评价的指示生物,但在不同研究区域中三类指示生物的准确度有所差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尹海龙  徐祖信  
为探讨综合水质评价结论的科学合理性,对典型的7种河流综合水质评价方法,包括单因子评价法、污染指数法、模糊评价法、灰色系统评价法、层次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水质标识指数法,在归类分析其特性的基础上,针对代表性的评价样本,进行了综合水质评价比较研究。主要结论为:①单因子评价法以最差水质指标所属类别作为综合水质类别,评价结论表现为过保护;②污染指数法能够直观判断综合水质是否达到功能区目标,但是不能判断综合水质类别;③对模糊数学法、灰色系统评价法、层次分析法、BP人工神经网络法和水质标识指数法等5种典型评价方法,当综合水质为Ⅰ~Ⅴ类水情形时,这几种方法评价结论基本一致,证明这5种典型评价方法对Ⅰ~Ⅴ...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王晓鹏  
文章提出水质综合评价的主成分分析方法 ,并以该方法对湟水流域内典型断面的水质污染程度进行定量化评价 ,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 :主成分分析方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水质综合评价方法 ,对其它环境质量评价问题亦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邦藩  
阐述了南水北调的必要性,比较了东、西、中三条线路的利弊,论证了中线工程选线科学、水源可靠、水质优良、自流入京等无以伦比的优势。指出此项工程的实施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晗进  谭熙  
为研究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对受水城市农业水足迹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效应,首先运用Kaya恒等式与LMDI分解技术设定双重差分模型,再通过测算东、中线工程受水区与非受水区共76个城市的农业水足迹及其Tapio脱钩指数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南水北调受水区农业水足迹整体平稳,但2015—2016年农业水足迹出现明显下降;(2)2014—2015年,南水北调受水区脱钩城市数量明显增加,2017年扩张性负脱钩城市数量激增,其中东线工程是主要成因;(3)南水北调全面通水有利于受水区农业水足迹与经济增长脱钩,但2016年以后该效应逐渐减弱甚至出现负脱钩效应;(4)东线工程全面通水促进受水区农业水足迹脱钩,而中线工程导致受水区农业水足迹负脱钩。研究结果通过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讨论发现,南水北调全面通水促进农业水足迹脱钩不具有动态可持续性的原因主要在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供水充足、节水管理不足,中线工程供水不足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晗进  谭熙  
为研究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对受水城市农业水足迹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效应,首先运用Kaya恒等式与LMDI分解技术设定双重差分模型,再通过测算东、中线工程受水区与非受水区共76个城市的农业水足迹及其Tapio脱钩指数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南水北调受水区农业水足迹整体平稳,但2015—2016年农业水足迹出现明显下降;(2)2014—2015年,南水北调受水区脱钩城市数量明显增加,2017年扩张性负脱钩城市数量激增,其中东线工程是主要成因;(3)南水北调全面通水有利于受水区农业水足迹与经济增长脱钩,但2016年以后该效应逐渐减弱甚至出现负脱钩效应;(4)东线工程全面通水促进受水区农业水足迹脱钩,而中线工程导致受水区农业水足迹负脱钩。研究结果通过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讨论发现,南水北调全面通水促进农业水足迹脱钩不具有动态可持续性的原因主要在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供水充足、节水管理不足,中线工程供水不足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庞发虎  张乃群  李玉英  柴彦君  杜瑞卿  
【目的】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营养度做出及时、准确、合理的综合评价,为水资源合理有效地监测、改善和利用服务。【方法】2004-03~2006-08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渠首(S1)、库心(S2)、丹江口水库上游大石桥(S3)3个采样点水体进行了9项理化指标的检测,并应用标准差权重模糊评价法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9个理化指标在3个采样点上有差异;由标准差权重模糊评价法加权海明距离最小值(在S1、S2和S3 3个采样点分别为0.1289,0.1585和0.1424)可知渠首水质处于中营养状态;库心水质处于贫营养状态;丹江口水入库上游大石桥水质处于中营养状态;由叶绿素营养状态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雁  赵家虎  黄琪  高俊峰  
河流生境质量评价是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关键之一。本文评价自然和人为作用下的河流生境质量,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徐州段丰县、邳州两市输水通道上的河流为研究对象,结合环境特点,选择了反映河道生境、河岸生境和滨岸带生境的10个指标,给出了每个指标的评价方法和5级标准特征值,建立河流生境质量评价体系,确定评价指标的等级标准,对研究区内16个河段的生境质量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河流生境质量指数(IRHQ)综合得分介于33~91。根据评价等级划分标准,其中有50%的河段生境质量达到"优"等,其余介于"良"等到"劣"等,河流生境质量整体状况良好。(2)河流生境质量指数与NH_4~+-N、COD、T...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昊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的战略措施,是关系国家经济布局的重点工程。文章概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情况及其意义,并对中线工程实施后对主要水源区和受水区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估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生态经济学理论,提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生态产业及循环经济的河南生态经济发展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于少鹏  孙广友  孙雅萍  万忠娟  王海霞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湖沼湿地广泛发育,以浅积水的内陆淡水湿地为主。天然湖泊湿地向人工、半人工湿地演变明显,沼泽湿地均属于富营养型。湿地生物资源较为丰富,种群结构具有趋同性。由于自然与人为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湖沼湿地的生态环境呈现了明显的退化趋势:湿地水量减少,面积逐渐萎缩;湿地水体普遍受到污染,污染程度从南向北加剧;湖泊湿地水体普遍处于中、富营养化状态;生物资源呈现衰减趋势;湿地调蓄功能逐渐下降。文中对湖沼湿地退化的形成原因、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自然过程是退化的前提、基础,人为过程是退化的主要驱动力。本文为进一步研究东线工程对湖沼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了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