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50)
- 2023(10369)
- 2022(8754)
- 2021(7830)
- 2020(6478)
- 2019(14446)
- 2018(13871)
- 2017(25608)
- 2016(14189)
- 2015(15068)
- 2014(14843)
- 2013(14436)
- 2012(13217)
- 2011(11910)
- 2010(11735)
- 2009(10745)
- 2008(10437)
- 2007(9232)
- 2006(8199)
- 2005(6918)
- 学科
- 济(60331)
- 经济(60288)
- 管理(39957)
- 业(34002)
- 企(26776)
- 企业(26776)
- 方法(24873)
- 数学(21019)
- 数学方法(20784)
- 地方(18733)
- 环境(17724)
- 农(16367)
- 学(14362)
- 中国(13805)
- 业经(13456)
- 财(12030)
- 农业(11807)
- 划(10948)
- 地方经济(10423)
- 贸(10114)
- 贸易(10112)
- 易(9746)
- 和(9536)
- 理论(8969)
- 资源(8804)
- 技术(8636)
- 发(8419)
- 生态(8233)
- 制(7760)
- 规划(7526)
- 机构
- 学院(200881)
- 大学(198346)
- 管理(77546)
- 济(76027)
- 经济(74458)
- 研究(70297)
- 理学(67943)
- 理学院(67059)
- 管理学(65752)
- 管理学院(65420)
- 中国(50185)
- 科学(49081)
- 京(42543)
- 农(41025)
- 所(36140)
- 业大(36135)
- 江(34622)
- 研究所(33865)
- 农业(32507)
- 中心(32053)
- 财(31150)
- 范(28469)
- 师范(28030)
- 院(26345)
- 财经(25692)
- 北京(25345)
- 州(23951)
- 省(23426)
- 经(23294)
- 师范大学(22854)
- 基金
- 项目(148859)
- 科学(116871)
- 基金(107497)
- 研究(101151)
- 家(97304)
- 国家(96531)
- 科学基金(82061)
- 社会(65644)
- 社会科(62340)
- 社会科学(62317)
- 省(61986)
- 基金项目(58944)
- 自然(55509)
- 自然科(54035)
- 自然科学(54016)
- 自然科学基金(53004)
- 划(51146)
- 教育(44603)
- 资助(42437)
- 编号(38393)
- 重点(34489)
- 发(33918)
- 创(30995)
- 部(30597)
- 计划(30017)
- 科研(29151)
- 创新(29062)
- 成果(27474)
- 国家社会(27449)
- 课题(27287)
共检索到279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高永年 高俊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汉江中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探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流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各指标的影响分值进行了计算,并采用层次分析法了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采用指标加权求和法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汉江中下游流域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程度为-37.91%~-64.46%,相比调水前,生态环境处于强烈或明显负影响状态;分变量的影响程度排序依次为水质变量、土壤地质变量、社会生产变量、水生生物变量、水资源变量和气候变量,其中对水质变量、土壤地质变量、社会生产变量和水生生物变量的影响幅度上限均超过了-40%,对水资源变量的影响幅度也超过了-20%,影响较大,而对气象变量的影响幅度几乎为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丙军 邵东国 许明祥 阳书敏
随着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发展,需水量不断增加,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严重地限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走部分水量,在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汉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供需关系。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系统地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汉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利用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和汉江中下游干流供水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梁小青 杨梅英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汉江中下游如何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探索超越传统模式的绿色发展道路,以实现调水影响区与受益区"双赢"目标,客观了解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实际情况,是最为基础的工作。本文基于实地调研,以数据为依据,以案例为支撑,呈现汉江中下游真实生态环境现状。在分析2000—2014年丹江口水库来水以及2014年蓄水与下泄数据基础上,遵循主体功能区战略要求,围绕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提出八方面初步建议,以期进一步研究思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述明 殷鸿福 杜耘 吴胜军 李涛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湖北省经济基础最强的地区。同时汉江流域也存在着洪涝灾害威胁大、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不够、传统的工农业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加重环境的恶化、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及配套工程的实施,对汉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将起推动作用,同时从汉江的丹江口水库调水,将改变汉江中下游的水资源分配,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将会出现新的矛盾。要解决好流域经济发展问题,必须把握好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机遇,更新观念,加强前期研究和规划,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示范工程的建设,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流域管理体制,全面保证汉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南水北调 汉江中下游 可持续发展 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平 夏军 窦明 张万顺
为了评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的影响,在广泛现场监测、资料收集、调查论证工作的基础上,应用水动力学模型和富营养化动力学模型对汉江水华发生的成因和关键因子进行了分析。汉江水华发生的主要原因有3个:汉江中游进入城区的排污量日趋增大,藻类等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严重过量(此乃根本原因);汉江水枯同时长江水位增高使汉江流速变缓,产生类似于湖泊的水流特性;春季气温偏高。在已满足藻类生长需求的营养条件下,流量和流速是制约汉江水华发生的关键(敏感)因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水文因子上。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平 夏军 窦明 张万顺
为了评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的影响,根据汉江水华发生的成因和关键因子的分析结果,对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进行了定性分析;应用水动力学模型和富营养化动力学模型以及随机模拟法对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进行了定量计算,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表明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145×108m3方案实施后将增加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而引江济汉工程的兴建将极大地减少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汉江自身的水污染治理是减少水华发生概率的最根本措施。丹江口水库增加枯水期下泄流量和三峡电站减少枯水期下泄流量的联合调度将减小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汉江 水华 对策 概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思悦 刘文治 顾胜 韩鸿印 张全发
汉江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是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的关键。针对上游流域水环境污染、土地利用以及水土流失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结合流域数字高程模型及水质调查对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丹江流域、库区流域及汉中盆地水质较差,CODMn和氨氮成为水源区主要污染物;(2)各子流域区植被覆盖占各自面积的71.2%~95.7%,表明流域植被覆盖较好,但沿河岸100 m范围内农业用地占29.2%~43.4%,且多为坡耕地;(3)流域水土流失严重,2000年左右流域侵蚀图显示汉江源头、秦岭南及大巴山北均出现了大片年均侵蚀模数>2 200 t/km2的区域,且有日益增强的趋势。提出加大水环...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 汉江上游流域 生态问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祉祥 张洪 单保庆 杨红刚
选用2010年污染源普查更新数据对汉江中下游流域工业污染源的废水、COD及氨氮排放量按不同行政区划级别进行分类统计和归纳,描述流域工业污染源的地域分布及各行政区划内工业源排污力度。同时结合流域各企业工业经济生产总值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对工业污染源排放强度特征与行业贡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襄阳市废水、COD、氨氮排放量贡献最大,贡献率分别为53%、45%、25%;工业源行业解析显示石化行业对废水、COD、氨氮排放贡献突出,相应的贡献率分别为49%、34%、81%;造纸、纺织和石化行业分别为万元工业产值废水、COD及氨氮排放最高的行业,其值分别为72.1t废水/万元、13.2kgCOD/万元和...
关键词:
汉江流域 工业污染源 废水 COD 氨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敖荣军
汉江中下游流域基本都在湖北省境内,与沿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不相称的是其水质的日益恶化。文章认为汉江中下游流域水环境逐步恶化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即由于缺乏市场导向和政府干预失灵而导致的对水环境资源的低效配置。因此,只有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在水环境保护领域利用市场和创建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汉江中下游流域水环境问题。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学雷 宋辛辛
水文情势是塑造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征的关键性因子.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为保证汉江中下游的水量,先后实施了汉江中下游梯级渠化工程,将自然河流形态变为河道型水库,对中下游水文情势产生重大影响.这里结合水文指标法(IHA)和变化范围法(RVA),识别了丹江口、王甫洲和崔家营多级水库联合运行蓄水前后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及其水文改变度的耦合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中下游梯级水库数量的增多,各站流量的整体改变度增加,但与距水库距离远近关系不大;其中沙洋站从41.6%增加到72.1%;水库蓄水后,汉江中下游流量要素中,流量变化率与频率改变度绝对值最大(平均水文改变度为61.2%),其次是高、低脉冲频率与历时、极端流量大小及历时和月平均流量值(平均水文改变度分别为59.9%、54.7%和43.0%),随着上游梯级水库数量的增多,各站水位的整体改变度大大增加,且在皇庄站以上,距离水库越远,改变度越大;水库蓄水后,汉江中下游水位要素中,月平均水位值的改变度绝对值最大(平均水文改变度为68.1%).说明梯级水库对汉江中下游流域的耦合作用与水库数量密切相关,且对水文情势尤其是水位的改变很大.
关键词:
水文情势 梯级水库 耦合作用 汉江中下游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史方方 黄薇
基于黄家港水文站1954~2000年的日径流量资料,以1967年为节点,将47年水文序列划分为节点前的"近自然状态河流"和节点后的"人工干扰状态河流"两种水文情势。采用Richter提出的变动范围法,基于包含32个水文参数的水文改变指标体系,定量评估了黄家港水文站1967年前后水文情势的变化。根据分析,把1967年之前的各个水文参数的第1至第3四分位数间的数值范围设为管理目标。进一步分析了丹江口水库的修建对汉江中下游生态水文的影响。结果表明,1967年以后,丹江口水库的修建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较为显著:极大地改变了径流的年内分配,使流量过程均化,使极值流量出现日期提前、历时缩短等等。在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学雷 许厚泽 蔡述明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功能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必须从流域管理角度进行规划和保护,应由过去主要是单块湿地保护向按流域系统保护的转变。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在流域内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对流域湿地进行保护与合理利用,合理布局,统一规划;按湖泊流域和物种分布整合现有保护区,建立新的湿地保护区,解决目前管理上的制约问题;大力开展湿地修复重建;推进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等工程建设,发挥森林治理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的作用;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利用长江中下游湿地资源,开拓新的生产力;同时加强湿地科学研究。
关键词:
湿地保护 流域 生态管理 长江中下游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红春 王晓宁 吴虎 范泽宇 侯杰 何绪刚
为了解汉江中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群特征,于2017年7月、11月和2018年5月对汉江中下游6个断面进行采样,并以此对汉江中下游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共镜检出浮游植物7门75属145种,其中硅藻门为主要优势种;浮游植物密度均值为7.57×10~6 cell/L,变化范围为1.51×10~5~4.33×10~7 cell/L;生物量均值为4.849 5 mg/L,变化范围为0.088 7~17.259 3 mg/L;共划分出23个不同的浮游植物功能群,其中相对生物量大于10%的功能群有2种,分别是P和D功能群;根据浮游植物污染指示种、Shannon-Wiener指数和Qr指数综合评价汉江中下游水质整体处于轻-中污染状态,夏季水质差于春季和秋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俊杰 成艾华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丹江口水库以下的汉江中下游的水量将大为减少,水环境容量下降,限制了该地区水污染物的排放,使得汉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发展空间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将以汉江中游地区襄樊市为例,基于襄樊市1997~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襄樊市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的关系,对襄樊市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对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陆国宾 刘轶 邹响林 邹振华 蔡涛
随着汉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汉江径流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江生态系统的健康。为分析人类活动对汉江径流特性的影响,以白河、皇庄和仙桃3个水文站为研究对象,以丹江口水库关闸蓄水时间划分研究时段,利用3站1955~2006年的日流量资料对比分析了研究时段内汉江中下游年、汛期、非汛期、月及日径流量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的运行对其下游的年径流特性无明显影响,而对汛期、非汛期、日径流量和径流年内分配有显著的影响,汛期径流量所占比例显著减少,非汛期径流量所占比例显著增加,径流量年内分配过程均匀化,中小量级日流量出现频次增加,大量级日流量出现频次减少,但影响随与...
关键词:
汉江 径流特性 丹江口水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