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54)
2023(10547)
2022(9465)
2021(8834)
2020(7424)
2019(17329)
2018(17238)
2017(33066)
2016(18247)
2015(20524)
2014(20484)
2013(20331)
2012(18515)
2011(16564)
2010(16269)
2009(14587)
2008(13997)
2007(12022)
2006(10255)
2005(8686)
作者
(54010)
(44660)
(44464)
(42261)
(28303)
(21541)
(20106)
(17803)
(17079)
(15763)
(15504)
(14895)
(14038)
(13902)
(13709)
(13657)
(13637)
(13293)
(12678)
(12608)
(11240)
(10804)
(10766)
(10033)
(9980)
(9891)
(9850)
(9775)
(8990)
(8961)
学科
(69498)
经济(69428)
管理(49149)
(46735)
(38578)
企业(38578)
方法(35092)
数学(30690)
数学方法(30327)
(18668)
(17234)
中国(16652)
(15443)
业经(15352)
地方(14450)
农业(12698)
理论(12335)
环境(12213)
(12022)
贸易(12017)
(11645)
(11638)
技术(11146)
(10329)
(10080)
教育(10036)
财务(10019)
(10011)
财务管理(10003)
企业财务(9467)
机构
大学(256476)
学院(254147)
管理(103713)
(94658)
经济(92462)
理学(91086)
理学院(89986)
管理学(88271)
管理学院(87840)
研究(84855)
中国(60285)
科学(57361)
(55243)
(44705)
(43165)
业大(42910)
研究所(40170)
(39981)
中心(37861)
(35456)
农业(35411)
(34685)
北京(34519)
师范(34331)
财经(33219)
(31180)
(30317)
(28849)
师范大学(28008)
技术(27752)
基金
项目(185612)
科学(145206)
基金(134246)
研究(131967)
(118587)
国家(117643)
科学基金(100571)
社会(80467)
社会科(76198)
社会科学(76176)
(73100)
基金项目(72906)
自然(68498)
自然科(66853)
自然科学(66835)
自然科学基金(65589)
(62266)
教育(60374)
资助(54884)
编号(53743)
成果(42164)
重点(41830)
(39946)
(39183)
(38488)
课题(36787)
科研(36110)
创新(35870)
计划(35261)
大学(34083)
期刊
(99419)
经济(99419)
研究(69558)
学报(45095)
中国(43828)
科学(40843)
(39416)
管理(35785)
大学(33109)
学学(31111)
教育(28499)
农业(28081)
(28072)
技术(21879)
业经(16289)
(15911)
金融(15911)
经济研究(14935)
财经(14836)
图书(14778)
(14424)
资源(14098)
科技(13806)
理论(12644)
问题(12593)
(12524)
技术经济(12283)
(12113)
业大(12106)
实践(11872)
共检索到351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梦  
控制水污染程度、提高水环境质量有利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高质量发展。在核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个受水城市灰水足迹的基础上,计算各受水城市灰水足迹荷载系数,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 LMDI)模型对其驱动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1)2009~2020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灰水足迹降幅达到24.54%,水环境质量得到一定改善;从灰水足迹的构成来看,农业占比最高,其次是生活,工业占比最低,且农业源、工业源污染的有效控制是受水区灰水足迹总量整体下降的主要原因。(2)在中线工程通水后,受水区灰水足迹荷载系数有所降低,但是水资源总量仍然远远不能满足水污染物的稀释需求,水环境压力巨大;各受水城市灰水足迹荷载系数存在显著不同,地区内部尤其是河南省内部的差异是受水区灰水足迹荷载系数不平衡的主要来源。(3)资本深化效应、资源禀赋效应及经济活度效应对灰水足迹荷载系数主要表现为正向驱动效应,而资本产出效应、经济环境效应则表现为负向驱动效应。各受水城市要继续走绿色发展道路,促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童纪新  吕晴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也备受关注。为探究该地区水足迹与省市规模15年的时空关联格局,基于脱钩模型和不均衡指数对长江经济带2006~2020年水足迹与省市规模时空关系进行研究,利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探究影响区域水资源消耗的因素,并从时空异质性角度展开讨论。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水足迹增长率逐年降低,且各省市水足迹强度与人均水足迹空间分布格局相似。(2)2006~2020年间各省市水足迹与经济规模呈现弱脱钩,但已有6/11省市于“十三五”期间达到理想的强脱钩状态,水资源丰富的省市水足迹与人口规模协调度较好,水足迹与空间规模的发展均衡性与各省市地形地貌有关。(3)省市规模、节水技术、产业结构与水资源管理等因素对水足迹高低产生显著影响,水足迹的驱动因素存在时空异质性,影响力随发展阶段和地区变换而改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玲玲  沈家耀  
文章基于水足迹理论测度了2002—2014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水足迹强度,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水足迹强度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分析水足迹强度驱动因素的空间效应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水足迹强度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存在空间集聚特征;水足迹强度空间集聚具有跃迁性,多以Ⅵ型为主,水足迹强度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环保投资比重、科技进步指数等因素对降低中国省际水足迹强度起积极作用,城镇化率、灌溉面积、市场化指数则会增加水足迹强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玲玲  沈家耀  
文章基于水足迹理论测度了2002—2014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水足迹强度,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水足迹强度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分析水足迹强度驱动因素的空间效应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水足迹强度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存在空间集聚特征;水足迹强度空间集聚具有跃迁性,多以Ⅵ型为主,水足迹强度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环保投资比重、科技进步指数等因素对降低中国省际水足迹强度起积极作用,城镇化率、灌溉面积、市场化指数则会增加水足迹强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春林  郑垂勇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文章在已有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首先运用ANP方法确定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中有关指标以及各分水口门的权重;其次利用相关统计资料计算得出了有关指标,确定了相关参数;最后运用有关软件,对优化配置模型进行了求解和具体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平  郑垂勇  
本文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水资源的特点及其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该区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对模型的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和参数确定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晨  李国平  
基于支付卡式(PC)条件价值法(CVM)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郑州市进行问卷调查,利用Tobit模型考察了受水区居民使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质和水量生态服务的支付意愿(WTP)。结果表明:在302个有效样本中,受水区居民具有正支付意愿的比例为84.44%,其中89.8%的居民支付意愿值为10元/月及以下。根据两类WTP评估方法得出的郑州市居民支付意愿为5~8.09元/月。居民异质性是支付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年龄和偏好的影响显著;从居民对水源产权的认知看,受访者默认拥有清洁水源使用权,支付意愿决策具有较强的自利动机;从居民支付意愿决策背景看,水量和水质变化影响了居民的效用水平,从而改变了居民参与流域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应建立生态服务使用方直接参与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根据受水区居民真实支付意愿对水源区进行生态补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浩  李硕  宋英杰  商蒙非  石晓宇  张海林  陈阜  褚庆全  
为解析影响沧州市农业水足迹增长的驱动因素,本研究利用水足迹评价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计算并分析沧州市农业水足迹的结构、利用和产出效率及其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994—2014年沧州市农业水足迹持续增长,21年增长1.63倍。在农业水足迹中,种植业水足迹所占的比重最大,畜牧业水足迹的总量和占农业水足迹的比重持续增长;水足迹构成分析表明,沧州市蓝水足迹所占比重最大,说明农业用水中灌溉水尤其是抽取的地下水占主体地位,沧州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种植业生产严重依赖地下水资源。农业水足迹在空间上分布差异明显,中部县市高于北部和南部县市;沧州各县市的农业水足迹利用效率与产出效率也呈增长趋势,单位水足迹创造产值持续上升;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有效灌溉面积比例、耕地复种指数和农村人口是农业水足迹关联度最高的3个驱动因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学勤  陈成忠  林振山  
在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计算1953年-2007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EF)数据基础上,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方法研究发现,1953年-2007年中国人均EF存在明显的4.3a、10.8a两个波动周期和一个递增趋势。选取与中国人均EF变化高度相关的产业结构、能源消费、发电量、居民消费、城市化水平等7个指标,不同时间尺度下的驱动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人均GDP、第二产业产值、重工业、原油消费、发电量、居民消费、城市化率7个因素是驱动其不同周期性变化和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稳定经济增长,优化产业机构,降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利平  秦琳琳  张迪  曾思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与受水区的旱涝遭遇性是跨流域水资源调配与管理运行的重要依据。利用我国近500a旱涝等级历史资料和近几十年的实测雨量资料,进行了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历史旱涝特征分析,并采用集对分析法对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的旱涝遭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历史上旱涝灾害频发,持续性旱涝灾害严重,近3个世纪以来旱涝灾害发生次数和程度都呈现出增加的趋势。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旱涝的联系度很低,两个区域的旱涝状态同步性比较差,旱涝遭遇情况对工程调水有利的几率为56.7%,对工程调水不利的几率为24.88%。因此,要使南水北调工程发挥最大效益和价值,还需要其他水利工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晓东  彭晓彤  白丽  高春雨  
【目的】河北省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资源长期供需不平衡的背景下,探究河北省农业用水真实消耗情况及其驱动因素,对水资源安全、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作物需水量和作物实际用水量测度河北省农业生产蓝水足迹及绿水足迹,利用LMDI模型解析河北省农业用水变化的影响因素及驱动机理。【结果】结果显示,2002—2018年河北省农业水足迹数量呈波动下降趋势,技术效应、种植规模效应和节水效应对河北省农业水足迹变化呈增量效应,其中技术效应对水足迹数量变化的正向驱动贡献值最大,这说明农业技术应用、规模效应带动和节水成效保障加快了河北省农业节约用水进程;管理效应和种植结构效应对河北省农业水足迹数量变化呈减量效应,这说明水利化程度、农业种植结构给河北省农业节水带来一定程度的压力。【结论】河北省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应重点强化农业节水技术、节水管理和结构调整。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进水肥一体化建设;加大节水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设施维护保持能力;优化各地区种植结构,持续推进“一季休耕,一季雨养”的种植模式,提升水资源和种植结构的匹配度,从而减轻河北省水资源短缺压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建荣  陈实  张白羽  
碳足迹是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城市化水平、住宅建筑、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交通、生态碳汇效应和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等影响因子共同驱动的结果。文章基于PLS模型对能源消费碳足迹的影响因子及其影响力度进行了系统研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才志  白天骄  吴永杰  赵良仕  
论文系统测度了中国大陆31省区2000—2014年间的人均灰水足迹,首次将生产要素中最关键的资本和劳动力要素引入到人均灰水足迹的驱动效应研究中,同时耦合了传统的环境效率与技术效率因素。应用扩展的Kaya恒等式和LMDI模型,综合分析了上述因素对人均灰水足迹的驱动效应。结果表明:1)从全国范围来看,技术效率效应的减量作用最大,资本产出效应的减量作用近年有所提高,资本深化效应的增量作用最大。2)技术效率效应、资本产出效应和资本深化效应都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格局;河北、北京、天津和山东的环境效率效应和技术效率效应对人均灰水足迹的减量作用较大,其他省区技术效率效应和资本产出效应更有利于人均灰水足迹的降低;资本深化效应在各地都会造成人均灰水足迹的显著提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屹  胡蝶  
榆林能源丰富但生态脆弱,是生态工程的重点实施区域。分析榆林自然资本存量及流量的利用状况,有利于揭示自然资本占用的成因、探讨生态脆弱区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测算榆林2005—2014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生态压力指数等的基础上,以足迹深度和广度描述了自然资本存量消耗与流量占用的变化关系,并以偏最小二乘法分析了驱动生态足迹变化的因素。结果显示:10 a来榆林人均生态赤字增长幅度为274.18%,其中,能源消耗账户贡献率最高;人均生态承载力增加了61.81%,体现出生态建设的正向作用。榆林对资本存量消耗的速度大于资本流量占用的速度。影响生态足迹变化的显著因素是经济增长和社会消费。这些结论不仅对榆林自然资本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参考意义,而且对生态脆弱区核算自然资本、探讨生态系统与经济社会系统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梦  
提高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对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个地级以上受水城市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并考察其时空差异及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9—2019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中下降的趋势。其中,北京市工业用水效率较高,而天津市、河北省尤其是河南省各城市工业用水形势比较严峻。(2)同类型城市工业用水效率呈现明显的空间相关性,表现出显著的低—低集聚和高—高集聚特征,且高水平受水城市对邻近城市存在正向的溢出效应,而低水平受水城市对邻近城市产生了负向的拖累效应。同时,由于省际差异持续增加,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总差异不断扩大。(3)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教育投入、水资源总量、环境治理水平、科技创新投入、人均水资源量对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均有显著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