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99)
- 2023(8317)
- 2022(6952)
- 2021(6153)
- 2020(4890)
- 2019(11157)
- 2018(11040)
- 2017(20376)
- 2016(10691)
- 2015(11817)
- 2014(11842)
- 2013(11978)
- 2012(11891)
- 2011(11116)
- 2010(11599)
- 2009(10819)
- 2008(10497)
- 2007(9598)
- 2006(9061)
- 2005(8589)
- 学科
- 济(73497)
- 经济(73450)
- 地方(25488)
- 管理(24584)
- 业(22983)
- 中国(20163)
- 方法(16682)
- 农(15984)
- 地方经济(15752)
- 企(15533)
- 企业(15533)
- 业经(14455)
- 数学(14404)
- 数学方法(14332)
- 学(12892)
- 农业(11430)
- 发(11282)
- 融(10693)
- 金融(10692)
- 环境(10194)
- 银(9698)
- 银行(9689)
- 行(9579)
- 贸(9476)
- 贸易(9466)
- 制(9410)
- 易(8981)
- 产业(8140)
- 发展(8130)
- 展(8108)
- 机构
- 学院(161674)
- 大学(159154)
- 济(78439)
- 经济(76929)
- 研究(67225)
- 管理(55508)
- 中国(51172)
- 理学(45274)
- 理学院(44630)
- 管理学(44003)
- 管理学院(43692)
- 科学(38606)
- 京(36007)
- 所(34871)
- 财(32948)
- 江(31737)
- 研究所(31181)
- 中心(28997)
- 农(26578)
- 财经(24928)
- 经济学(24838)
- 院(24371)
- 范(23491)
- 师范(23248)
- 北京(23029)
- 经(22299)
- 省(21846)
- 经济学院(21811)
- 州(21786)
- 业大(20986)
- 基金
- 项目(97410)
- 科学(76131)
- 研究(74005)
- 基金(67951)
- 家(58655)
- 国家(58125)
- 科学基金(48778)
- 社会(48179)
- 社会科(45704)
- 社会科学(45695)
- 省(40118)
- 基金项目(35215)
- 教育(32180)
- 划(32036)
- 编号(29284)
- 发(28903)
- 自然(28257)
- 资助(27764)
- 自然科(27488)
- 自然科学(27482)
- 自然科学基金(26961)
- 成果(24145)
- 发展(23957)
- 展(23558)
- 重点(22779)
- 课题(22452)
- 部(20795)
- 国家社会(19907)
- 创(19652)
- 创新(18533)
共检索到280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述明 殷鸿福 杜耘 吴胜军 李涛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湖北省经济基础最强的地区。同时汉江流域也存在着洪涝灾害威胁大、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不够、传统的工农业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加重环境的恶化、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及配套工程的实施,对汉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将起推动作用,同时从汉江的丹江口水库调水,将改变汉江中下游的水资源分配,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将会出现新的矛盾。要解决好流域经济发展问题,必须把握好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机遇,更新观念,加强前期研究和规划,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示范工程的建设,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流域管理体制,全面保证汉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南水北调 汉江中下游 可持续发展 影响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杨朝兴
南水北调中线生态经济带是实现中线干渠水质保护与沿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纽带,是"五大发展理念"在中线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中的具体实践。文章从绿色发展的视角论述了建设中线生态经济带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分析了沿线经济社会的产业条件和生态经济带的林业基础,探讨了生态经济带建设基本途径。
关键词:
南水北调 绿色发展 生态经济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胡仪元 杨涛
汉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引汉(江)济渭(河)工程的水源地,汉江水源地的生态环境现状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引汉济渭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充分掌握汉江水源地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和绿色产业发展状况,以及汉江水源地人民对水源地生态保护的对策建议,本课题组就汉江水源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生态环境保护建议与对策进行了调研和访谈,为该区生态补偿及其实践提供实践依据,增强其生态保护的针对性、有效性,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提升水源地的自我生态建设能力。
关键词:
汉江水源地 生态环境 现状 对策 调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礼刚
在全国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的背景下,探究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协调发展对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汉江生态经济带沿线九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根据2011-2019年统计数据,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等方法测度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水平、以及“两化”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与同步关系,并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两化”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演化特征。研究发现:第一,产业生态化的整体水平不断上升,在空间上呈现上中下游逐步递增的梯度分布格局;第二,生态产业化水平稳步上升,在空间上呈现上中下游逐步递减的梯度分布格局;第三,“两化”耦合度在数量上不断上升,耦合类型由磨合阶段过渡为高水平耦合阶段;第四,“两化”耦合协调度呈快速增长态势,协调类型由勉强耦合协调类型发展到良好协调发展类型。建议推动产业绿色发展,构建多层次的资源节约循环利用体系,协同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两化”协调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昊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的战略措施,是关系国家经济布局的重点工程。文章概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情况及其意义,并对中线工程实施后对主要水源区和受水区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估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生态经济学理论,提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生态产业及循环经济的河南生态经济发展对策。
关键词:
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 生态经济 河南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平 夏军 窦明 张万顺
为了评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的影响,在广泛现场监测、资料收集、调查论证工作的基础上,应用水动力学模型和富营养化动力学模型对汉江水华发生的成因和关键因子进行了分析。汉江水华发生的主要原因有3个:汉江中游进入城区的排污量日趋增大,藻类等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严重过量(此乃根本原因);汉江水枯同时长江水位增高使汉江流速变缓,产生类似于湖泊的水流特性;春季气温偏高。在已满足藻类生长需求的营养条件下,流量和流速是制约汉江水华发生的关键(敏感)因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水文因子上。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平 夏军 窦明 张万顺
为了评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的影响,根据汉江水华发生的成因和关键因子的分析结果,对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进行了定性分析;应用水动力学模型和富营养化动力学模型以及随机模拟法对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进行了定量计算,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表明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145×108m3方案实施后将增加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而引江济汉工程的兴建将极大地减少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汉江自身的水污染治理是减少水华发生概率的最根本措施。丹江口水库增加枯水期下泄流量和三峡电站减少枯水期下泄流量的联合调度将减小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汉江 水华 对策 概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丙军 邵东国 许明祥 阳书敏
随着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发展,需水量不断增加,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严重地限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走部分水量,在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汉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供需关系。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系统地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汉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利用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和汉江中下游干流供水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萍萍 胡仪元
生态补偿计量标准是生态补偿机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文章从生态补偿工程建设成本和直接经济损失的角度出发,综合总成本修正模型和机会成本法的优点,引入了经济红利效应、生态改善效应、水质判定系数来修正补偿金额,并重新定义了水量判断系数的概念,以此来估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对汉江流域水源地—汉中市的生态补偿资金。计算结果为482.08亿元/年,即受水区每年向汉中市支付482.08亿元作为生态补偿资金。
关键词:
汉水流域 生态补偿 计量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仪元 唐萍萍
基于PSR模型构建水源地水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水源地汉中、安康、商洛、十堰四市2014年水生态文明建设调查分析数据为基础,实证评价分析目前水源地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情况。结果表明,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状况是汉中>安康>商洛>十堰,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四市都面临着的最大难题是生态保护与脱贫致富难以兼容,其最大的生态补偿诉求是提高生态补偿标准、丰富生态补偿模式。鉴于此,提出应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法律政策体系改革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等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仪元 唐萍萍
基于PSR模型构建水源地水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水源地汉中、安康、商洛、十堰四市2014年水生态文明建设调查分析数据为基础,实证评价分析目前水源地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情况。结果表明,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状况是汉中>安康>商洛>十堰,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四市都面临着的最大难题是生态保护与脱贫致富难以兼容,其最大的生态补偿诉求是提高生态补偿标准、丰富生态补偿模式。鉴于此,提出应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法律政策体系改革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余淑秀 卢山冰 邹玲丽
拥有良好传统制造业基础的汉江生态经济带,肩负着艰巨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重任务。文章从生态保护与制造业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以汉江生态经济带沿线17市2011—2018年调查数据为样本,基于系统动力学(SD)方法,构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经济系统模型,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经济与生态政策效果及改进进行仿真模拟,提出协调经济与生态政策关系、提升政策效果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①目前汉江生态经济带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政策和生态政策实施确实存在矛盾。②对政策进行改进,有选择地加大政策力度,有助于缓解产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间的矛盾。经济政策和生态政策的独立实施,均能有效促进单一政策目标的实现,但却不一定符合区域和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提高政策有效性,必须考虑政策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政策协调。考虑到与经济政策的协调,应谨慎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企业排污的限制力度,通过努力调动各个参与主体治污减排的积极性控制污染排放;考虑到与生态政策的协调,应谨慎提高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注重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提升固定资产投资效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陆远权 张源
汉江生态经济带是长江流域横贯东西的新兴经济带,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具有独特且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基于汉江生态经济带13个地级市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在建立汉江生态经济带交通状况-区域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汉江生态经济带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综合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汉江生态经济带交通状况-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整体耦合协调性呈波动上升趋势,交通状况综合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滞后于生态环境综合保护水平。(2)各地级市三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武汉交通状况和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遥遥领先,其次为洛阳、襄阳和南阳,其余城市相对落后;各城市生态环境综合保护水平波动较大,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态势。(3)各地级市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变动以保持稳定和波动上升为主,总体向良性协调方向发展,区域差异有所缓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易贤命
引江济汉是南水北调中线引汉调水的补偿工程,按总体规划应结合当地水利规划建设,不宜修成封闭的"高架"水渠只向汉江下游补水。遵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发展的思路,引江济汉应以江苏江水北调模式,扩展和延伸为引江入汉济黄,取代南水北调中线二期扩建工程。①引江入长湖利用沮漳河下游河道输水,并改造荆州城市水系,破解血吸虫病传播扩散、泥沙入湖和水源污染三大环境风险;②引江入汉利用长湖调蓄提水至兴隆水库,节省渠道长度;③碾盘山梯级采取一级二站抽水蓄能开发方式,简化汉江干流反向输水工程,抽江至崔家营水库,引清调度改善汉江中下游水质,又为黄河下游增加水资源量提供稳定可靠的水源;④从"南襄隘道"唐河东侧修建鄂豫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