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41)
- 2023(8679)
- 2022(7873)
- 2021(7473)
- 2020(6250)
- 2019(14657)
- 2018(14713)
- 2017(28465)
- 2016(15668)
- 2015(17634)
- 2014(17607)
- 2013(17451)
- 2012(15767)
- 2011(14062)
- 2010(13781)
- 2009(12310)
- 2008(11807)
- 2007(9933)
- 2006(8514)
- 2005(7164)
- 学科
- 济(58264)
- 经济(58197)
- 管理(43514)
- 业(41052)
- 企(34772)
- 企业(34772)
- 方法(29485)
- 数学(25519)
- 数学方法(25222)
- 农(14969)
- 学(14723)
- 中国(14294)
- 财(13808)
- 业经(12951)
- 地方(12053)
- 理论(10434)
- 和(10283)
- 农业(10067)
- 贸(10006)
- 贸易(10002)
- 易(9692)
- 技术(9678)
- 环境(9602)
- 务(9200)
- 财务(9143)
- 财务管理(9129)
- 制(9067)
- 企业财务(8649)
- 教育(8640)
- 划(8408)
- 机构
- 大学(217741)
- 学院(215220)
- 管理(89521)
- 济(79298)
- 理学(78665)
- 理学院(77811)
- 经济(77445)
- 管理学(76477)
- 管理学院(76107)
- 研究(71033)
- 中国(50122)
- 科学(47515)
- 京(46423)
- 所(35959)
- 农(35667)
- 业大(35131)
- 财(34374)
- 研究所(33424)
- 中心(31502)
- 江(29550)
- 北京(29215)
- 财经(28588)
- 范(28536)
- 农业(28231)
- 师范(28196)
- 院(26587)
- 经(26057)
- 州(24518)
- 技术(23546)
- 师范大学(22950)
- 基金
- 项目(157461)
- 科学(122216)
- 研究(113521)
- 基金(112993)
- 家(99385)
- 国家(98549)
- 科学基金(83905)
- 社会(68688)
- 社会科(64938)
- 社会科学(64919)
- 省(61895)
- 基金项目(61168)
- 自然(56621)
- 自然科(55249)
- 自然科学(55238)
- 自然科学基金(54227)
- 划(52639)
- 教育(51395)
- 编号(46710)
- 资助(46687)
- 成果(37261)
- 重点(35006)
- 部(34003)
- 发(33180)
- 创(32750)
- 课题(31650)
- 科研(30696)
- 创新(30457)
- 计划(29447)
- 项目编号(29099)
共检索到295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朱国平 魏联
南极鱼类生长相对缓慢,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其年龄鉴定较其他海区鱼类更为困难。但考虑到鱼类年龄鉴定是开展渔业资源评估的基础,因此过去一些年来,硬质部位,如鳞片、鳍条(棘)、脊椎骨以及耳石等仍成为南极鱼类的主要鉴龄材料。本文对南极鱼类年龄鉴定的方法和材料进行了总结回顾,将年龄鉴定的方法和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各自优缺点。结果显示:(1)对于具鳞的南极鱼类,因鳞片在鱼类生长过程中存在重吸收现象,因而利用鳞片及鳍条(棘)单独鉴龄所得出的结果通常小于耳石的鉴龄结果,缺乏精确性;(2)南极鱼类生活跨度较大,高龄鱼体长频次分
关键词:
南极鱼类 年龄与生长 年龄鉴定 耳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戴小杰 高春霞
鲨鱼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类群。鲨鱼的年龄与生长作为基础的生活史特征,是资源评估所需的关键种群信息。鲨鱼的年龄与生长研究需要解决样本的选择与处理、年龄鉴定的方法和校正、生长模型的运用和参数估计等基本问题,否则难以得到可靠的结果。总结分析了两大类年龄鉴定方法及3种年龄校正技术的优缺点和应用局限性,比较分析了各种生长模型的应用差别,并对常见大洋性鲨鱼的生长参数进行了总结。研究认为,第一背鳍上部的脊椎骨是鲨鱼年龄鉴定的最佳硬质,硬质的处理需要借助化学方法,以提高轮纹清晰度;对年龄鉴定的校正是避免或减少系统误差的关键,校正方法的选择需要考虑鱼种的寿命;生长曲线的拟合需要选择多种备选模型,建议通过AI...
关键词:
鲨鱼 年龄鉴定和校正 生长模型 生长参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厦
工作动机理论是劳动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劳动者的工作动机与年龄有很强的相关性。半个世纪以来,国外学者对劳动者年龄与工作动机概念及其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构建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本文就年龄和工作动机概念与分类、工作的生命周期发展理论、年龄与工作动机的静态和动态关系等方面,对学界的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归纳,以便能为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也为政府决策者制定人力资源和劳动就业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年龄 年龄老化 工作动机 生命周期发展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马金 刘必林 陈新军 陆化杰 李思亮 曹杰
年龄和生长是头足类生物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利用耳石轮纹鉴定其年龄、分析其生长特性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方法。耳石经提取、研磨、抛光后制备成切片,对切片观察面轮纹进行计数可得到日龄。研磨平面的选择是头足类耳石制片的最关键步骤,通常选择纵截面研磨。轮纹计数时,一般选择轮纹相对比较清晰的背区计数。适合头足类的生长模型有线性、指数、幂函数、逻辑斯谛、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等多种。分析认为,同一种头足类在不同生长阶段以及不同种群间,其年龄组成、生长率以及适合的生长模型往往不同,因此,建议应先对研究对象进行不同产卵季节或地理种群的划分,然后根据不同种群分别研究其生长并建立生长模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何玉慧 李响 石军
鱼类是人类获取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其主要可食用部分为肌肉组织。鱼类水产养殖的本质即通过适宜的养殖条件和技术,促使鱼类肌纤维快速增殖和迅速肥大,达到肌肉快速生长、提高养殖生产效益目的。鱼类肌肉生长的实质为肌纤维增殖和肌纤维增粗,即肌细胞不断融合形成更粗更大肌管的过程;肌管进一步分化、组装并表达一类肌肉特异性蛋白,最终形成两种不同类型的肌纤维:白色肌肉(快肌)和红色肌肉(慢肌)组织。本文系统总结了鱼类肌肉生长最新研究进展,包括鱼类肌纤维结构及形成过程,肌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及肌细胞生长的关键调控因子和信号通路;此外,重点解析了肌细胞融合的关键基因(mymk和mymx)及融合决定因素。另外,本文概述了肌肉生长基因资源在水产育种中的应用,阐述了利用营养条件改良鱼类肉质的可行性,并提出可结合遗传学和营养学手段,合理调节鱼类肌纤维增殖和增粗两种生长模式,实现肌肉快速增长和肉质改良。本综述可为鱼类速生优质品系培育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学健 程家骅
鱼类年龄鉴定是渔业资源评估的基础内容,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众多的方法被应用到这一领域。综述了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些年龄鉴定方法,包括硬组织鉴定法和长度分析法两大部分方法,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点和缺点。目前,鱼类年龄鉴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鉴定方法的精确度不高;鉴定方法多数较冗繁,耗时耗力;鱼类年龄鉴定未经标准化。有鉴于此,有必要对各种鉴定方法进行校验。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年龄校验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鱼 年龄鉴定 耳石 体长频率 年龄校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文笙 王东方
microRNA是一种大小为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调控靶基因的转录后表达,广泛参与多种生理过程。本研究简要综述了microRNA生物学特性、转录后调控机制,详细讨论了第二代测序技术的相关应用、microRNA在鱼类中的表达模式、功能研究,包括渗透压调节、生殖、发育、生长、免疫、代谢等。现有的研究表明,miR-200和miR-30具有调控血浆离子浓度和渗透压平衡的功能;Dicer1是胚胎发育所必需的,在原肠胚时期,miR-20a调节头、眼、脊柱、体节的形态发生,miR-92调控内胚层的形成,miR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春风 刘建江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本文首先在封闭经济下从需求视角总结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通过影响居民消费,进而作用于储蓄的模型框架;从供给视角剖析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作用于劳动力供求与人力资本积累,进而影响储蓄的机理与路径。其次,本文在开放经济体系下归纳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通过作用于商品与要素的国际流动、经常项目,进而影响储蓄的机制、整体分析框架。最后,本文进一步归纳了该领域的实证研究进展及相关争议,研究不足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建江 袁冬梅 周建华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影响经常项目差额的研究,是在不同年龄结构人群异质性经济行为假设下,以生命周期假说与抚养负担假说为基础,以两缺口理论为传导机制,建立扩展的两缺口模型和跨期替代模型来展开。文章从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储蓄率差异和劳动力供求变化两方面分析了人口结构与经常项目的内在联系,概括了该领域实证研究进展,制约因素及不同结论,同时指出其理论基础、研究假设、动态性及变量处理过程等方面需要拓展的研究领域。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蒋瑞 刘必林 张健 陈新军 倪震宇 林静远
甲壳类特有的蜕壳现象,使其能够记录年龄信息的外骨骼周期性消失,因此甲壳类的年龄鉴定一直未得到较好的解决。年龄鉴定是评估甲壳类渔业资源的基础,鉴定甲壳类年龄的方法主要有饲养法、标记重捕法、体长频度法、脂褐素分析法、放射性同位素分析法和硬组织生长纹分析法。饲养法、标记重捕法和放射性同位素分析法较准确,然而由饲养法得到的数据不适用于实际野生环境,放射性同位素分析法花费较高,因此,这两种方法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应用最广泛的标记重捕法和体长频度法也存在不足之处。相对于体长频度鉴龄技术而言,脂褐素分析法优势明显,但是
关键词:
甲壳类 年龄与生长 年龄鉴定方法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必林 陈新军 李建华
年龄与生长是渔业基础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体长频度法估算头足类的年龄并不可靠,而利用硬组织来研究头足类的年龄和生长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内壳作为头足类少数硬组织之一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内壳的提取、保存、制备、观察,生长纹的特征,生长纹周期性以及日龄鉴定等方面综述了其在头足类年龄和生长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认为,柔鱼类内壳因其生长早期的生长纹不清晰而无法用来鉴定其整个生活史的年龄;乌贼类内壳因其生长受环境尤其水温的影响显著,因此并不适合用作年龄鉴定的材料;而章鱼类内壳在其年龄和生长研究中应用前景最广泛。今后的研究希望能够在年龄鉴定基础上,开展内壳时间序列上的微量元素与稳定同位素研究,为...
关键词:
生长纹 年龄 生长 内壳 头足类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飞 韦慧 胡隐昌 顾党恩 牟希东 罗渡 徐猛
2015年12月-2016年11月,在广州市流溪河采集豹纹脂身鲶(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404尾,以微耳石为主要年龄鉴定材料开展种群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流溪河豹纹脂身鲶体长为55~392 mm,体重为4.67~986.11 g,雌、雄鱼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分别为W_♀=6.309×10~(-5)L~(2.785)(n=180,R~2=0.932)、W_♂=7.686×10~(-5)L~(2.732)(n=109,R~2=0.955)。采集样本由1~5龄5个龄组组成,2龄鱼为其优势龄组,占样本总量的37.88%。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雌、雄鱼体长生长方程分别为L_(t♀)=453.062[1-e~(-0.281(t+0.267))]、L_t_♂_=494.171[1-e~(-0.253(t+0.186))];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W_(t♀)=1 575.29[1-e~(-0.281(t+0.267))]~(2.785)、W_t_♂_=1 759.43[1-e~(-0.253(t+0.186))]~(2.732)。雌、雄鱼生长的拐点年龄分别为3.38和3.79龄,拐点体长分别为289.92和311.33 mm,拐点体重分别为454.54和497.93 g。研究表明,豹纹脂身鲶种群年龄结构简单,生长速度快,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亟待采取必要措施遏制其种群扩散。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廖传松 陈思宝 叶少文 卢涛 李为 王齐东 郭传波 张堂林 刘家寿
三峡水库蓄水后鱼类资源的变化及其管理备受关注。为探究三峡水库鱼类群落空间格局及主要鱼类种群生态学特征,于2015—2016年调查了三峡水库的鱼类资源,分析了12种鱼类的年龄结构。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类89种,其中库首、库中和库尾分别采集到62、62和85种。鱼类群落结构呈现空间差异,从生物量来看,库首以鲤(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yhys molitrix)、?属(Helmiculter spp.)等为优势类群;库中为黄颡鱼属(Pelteobagrus spp.)、蛇鮈属(Saurogobio spp.)和银鮈属(Squalidus spp.)、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等;库尾则是吻鮈属(Rhinogobio spp.)和铜鱼属(Coreius spp.)等。基于定居类型、生活水层和摄食习性,三个江段鱼类群落均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12种鱼类的年龄为1~7龄,以1~3龄为优势年龄组,比例占到了88.51%。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鱼类群落呈现空间梯度变化,重要鱼类种群呈现低龄化现象,本研究可为禁渔生态效益评估和鱼类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明生
本文对黄鳝的年龄和生长进行了研究。首次提出用基舌骨和上舌骨作为年龄鉴定的材料,包括年轮特征和形成时间,年龄结构,生长指数,全长、体重与年龄的关系,全长与体重的关系,指数方程为W=0.001487L~(3.0861)。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殷艳慧 蒋万胜 潘晓赋 杨君兴
生长性状是水产养殖鱼类最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意义重大。通过以不同的养殖鱼类为对象,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鱼类生长主要受环境、基因,以及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具体为:(1)环境是生长性状调控的外因,其对生长的影响一般呈现出剂量效应的规律。温度、光照、营养等主要环境因子的过量和不足均可能对鱼类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寻求最优条件是制定最佳养殖环境的终极目标,人为调控多种环境因子在现代水产养殖业中具有重大的应用潜力。(2)基因是生长性状调控的内因,其对生长的影响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因果效应的关系。某些基因的单碱基核苷酸多样性、基因结构变异、染色体倍性变化,以及转基因等都表现出对鱼类生长产生统计显著性的影响。鉴于生长是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寻找主效基因并在选育中加以利用是改良生长性状的重要基础。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生长相关候选基因的筛选以及辅助分子育种方面展现出强大的优势。(3)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主要来自基因型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具有特异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目前对其量化研究非常有限。但在制定大规模商业育种计划之前,考虑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充分理解环境、基因,以及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对水产养殖鱼类生长的影响能更好地对其生长性状加以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养殖成本和发挥生态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