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96)
- 2023(5487)
- 2022(4743)
- 2021(4606)
- 2020(3767)
- 2019(8503)
- 2018(8329)
- 2017(15899)
- 2016(8909)
- 2015(10136)
- 2014(10218)
- 2013(9866)
- 2012(9699)
- 2011(8858)
- 2010(9458)
- 2009(8933)
- 2008(8949)
- 2007(8390)
- 2006(7726)
- 2005(7143)
- 学科
- 济(32597)
- 经济(32554)
- 管理(27638)
- 业(23903)
- 企(19202)
- 企业(19202)
- 农(11488)
- 方法(10564)
- 中国(10464)
- 财(9375)
- 地方(9257)
- 策(8739)
- 学(8737)
- 数学(8609)
- 数学方法(8344)
- 贸(8217)
- 贸易(8209)
- 易(7999)
- 制(7752)
- 农业(7229)
- 业经(7064)
- 及其(6838)
- 环境(6147)
- 银(6061)
- 银行(6054)
- 政策(5863)
- 行(5840)
- 理论(5829)
- 和(5646)
- 融(5597)
- 机构
- 学院(129011)
- 大学(128184)
- 济(51062)
- 经济(49721)
- 研究(48070)
- 管理(47350)
- 理学(39278)
- 理学院(38788)
- 管理学(37989)
- 管理学院(37739)
- 中国(37713)
- 科学(30225)
- 京(27838)
- 财(25800)
- 所(24921)
- 中心(22487)
- 农(22235)
- 研究所(22222)
- 江(21713)
- 财经(18977)
- 范(18539)
- 师范(18393)
- 北京(18135)
- 业大(17877)
- 院(17591)
- 州(17223)
- 农业(17210)
- 经(16971)
- 省(15863)
- 师范大学(14568)
- 基金
- 项目(78795)
- 科学(61573)
- 研究(58822)
- 基金(55628)
- 家(48641)
- 国家(48201)
- 科学基金(40361)
- 社会(35567)
- 社会科(33600)
- 社会科学(33591)
- 省(30174)
- 基金项目(28129)
- 教育(26776)
- 划(26405)
- 自然(26295)
- 自然科(25534)
- 自然科学(25523)
- 自然科学基金(25018)
- 编号(24978)
- 资助(24059)
- 成果(22057)
- 重点(17939)
- 课题(17836)
- 发(17654)
- 部(17271)
- 创(15413)
- 性(15312)
- 项目编号(14781)
- 年(14663)
- 创新(14490)
共检索到2134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海伦 朱国平
南极海洋保护治理事务向来是全球公海保护领域的标杆,它通过海洋保护区提案的实现和相关工作的推进致力于维护南大洋生态环境健康。但归咎于海洋环境的动态性和保护效果显现的时滞性,海洋保护区这一在南极广泛应用并规划的保护路径,其实际效果和推进现状在当前缺乏长期监测数据和完备评估体系的大背景下依旧难以量化。本文整合挖掘了近年来国际上有关南极海洋保护区(Antarctic Marine Protected Areas, AMPAs)事务的研究,并基于部分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公开报告和资料,从MPA的规划效率、科学依据、需求性、保护区的监测评估、对海洋资源合理利用的兼顾、南极资源治理问题的管理特殊性等多角度探析并呈现AMPAs事务推进过程中科学与政策的博弈。研究显示,尽管南极海洋保护在国际公海保护领域无出其右,但自身纵向比较结果表明它的发展依旧处于初级阶段,规划进程缓慢、科学依据不足、国家间利益诉求协调困难、监测研究机制羸弱、保护需求和效果争议等问题相对突出。今后的研究应着重推进科学数据与海洋管理政策的联动、研究与监视计划的完善等,以期兼容不同主体的多元化诉求并探索出高效、科学的海洋管理策略与资源规制模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韦想云 朱国平
南极治理的推进,尤其是南极海洋保护区的构建,涉及因素较多,各方在相关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非政府组织作为参与南极治理的多元角色,以其科学数据的提供能力、参与力度以及公众关注度,在南极治理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影响作用。非政府组织在南极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南极海洋保护区事宜的推进以及南极磷虾渔业的有效管理。本文通过分析南极与南大洋联盟(ASOC)、负责任南极磷虾捕捞公司联盟(ARK)、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PEW)以及Oceanites等4个非政府组织的工作内容,探究其在南极海洋保护区建设及其在南极磷虾渔业中的作用。当前,鉴于非政府组织的特性,中国可构建并利用多方数据,丰富中国南极科学研究数据库;在法律框架内,利用非政府组织讲好中国故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双向互动形成良性循环等以提升南极海洋保护区研究水平、南极磷虾渔业管理的科学性,进而改善南极治理的整体水平,为南极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中国力量。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宋颖 唐议
综合分析了海洋保护区与渔业管理间的关系:海洋保护区能够在生态功能上保护生物多样性、在社会功能上提供教育研究原型、在经济功能上增加渔民就业机会,能从多方面强化渔业综合管理的目标;而渔业管理可为海洋保护区提供立法依据、完善构建框架、增强管理效果,能从多方位推进海洋保护区的建设进程。将海洋保护区应用于渔业管理,应采取编写具有协调性和统领性的法律、成立海洋保护区委员会、完善海洋保护区的监测体系、加大针对海洋保护区的科研力度等一系列措施。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鑫 唐议
从公共参与的内涵着手介绍其在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中的作用,以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中的公共参与为研究对象,从资源保护和管理力度两个方面分析了保护区引入公共参与的背景,通过介绍渔民参与保护区管理的方式,着重分析了公共参与的积极性、法律问题以及实施公共参与管理的问题。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建议:增强公共参与的意识;健全保护区公共参与的法律制度;赋予公共参与者一定的管理权利;协调公共参与管理的实施问题。研究亮点:在我国,公共参与海洋保护区的管理是海洋保护区管理的新问题,在理论研究方面存在很多空白。鉴于理论研究给实践提供的技术支撑,从公共参与的角度探讨海洋特别保护区的管理,结合案例分析,考察这种管...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梁金玲 汪振华 章守宇 徐胜南 吴程宏 陈玲
为了解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虾类群落组成特征,于2013年夏季(7月)、秋季(10月)和2014年冬季(3月)、春季(5月)对马鞍列岛海域进行了桁杆虾拖网调查,分析了该海域虾类的种类组成、优势度、资源密度及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探讨了主要优势种密度对虾类总密度的影响。结果全年在马鞍列岛海域采集虾类20种,隶属于2目9科16属。种类数以秋季最多(16种),春季次之(14种),冬季(13种),夏季最少(12种)。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和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在各个季节皆为优势种,是影响马...
关键词:
虾类 种类组成 优势度 资源密度 多样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强 张继华
本文以国际海洋保护区的各类融资渠道为出发点,从海洋保护区可持续性融资的理论框架、融资可持续的机制优选和技术保障、海洋保护区管理与可持续融资的关系,以及世界各地海洋保护区可持续性融资及评估的案例研究等方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海洋保护区可持续性融资问题的国际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对海洋保护区可持续融资的关键点进行总结。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海洋保护区融资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其一,环境介质影响、所辖区域海洋资源空间分布、生物运动和物质能量循环以及海洋生态系统沿海和大洋的两性特征等因素,导致的陆海保护区资金需求差异,决定了海洋保护区融资机制选择和融资运作有着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和陆地保...
关键词:
海洋保护区 可持续性融资 融资组合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婧
文章提出了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必要性以及渔业开发对海洋生物资源的破坏问题,总结了国际上对于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概念的发展历程及趋势,将海洋自然资源保护区与传统渔业管理模式进行对比,提出海洋自然资源保护区模式更能实现维持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最后提出了对我国发展海洋自然资源保护区的建议。
关键词:
海洋生物资源 可持续发展 海洋自然保护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管筱牧 李震
健康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石。西方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将生态环境保护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并制定了一系列国家政策和配套措施。我国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概念,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的新视角,而海洋保护区管理作为海洋环境的综合管理工具也正逐渐被接受。通过归纳现阶段东营黄河三角洲海洋生态保护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主要发展模式与路径,在黄蓝国家战略规划部署下为海洋保护区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海洋生态文明 海洋保护区 公众参与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夏陆军 陈万东 郑基 蔡厚才 伍尔魏 毕耜瑶 谢旭 俞存根
根据2013年11月、2014年2月、5月、9月在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虾类调查资料,将生物量作为虾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对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的虾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海域共鉴定出虾类25种,隶属于9科17属,虾类生物量各季节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32358.0 g)、秋季(13033.0 g)、冬季(3938.6 g)、春季(3635.6 g);(2)虾类数量分布季节变化明显,且岛礁区偏外的开阔海域虾类生物量比较高;(3)不同季节优势种更替较显著,春季优势种为日本鼓虾、鲜明鼓虾和细巧仿对虾,夏季优势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继伟 杨志峰 黄歆宇
随着海岸带经济开发的推进,海洋自然保护区所面临的环境风险日益加大,建立基于环境风险分析的海洋生态补偿理论和实施机制成为必然趋势。但由于海洋生态资源的复杂性和环境风险的不确定性,当前基于环境风险的海洋生态补偿理论研究还不成熟。文章以海洋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和评价了国际、国内在海洋生态补偿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将生态补偿的概念引入海洋环境风险管理中,研究基于环境风险的海洋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方法,为海洋生态资源生态补偿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凯 章守宇 汪振华 赵静 蒋日进
为了解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岩礁生境斑头六线鱼的摄食习性,基于2009年3月~2010年2月多网目组合刺网调查获取的252尾斑头六线鱼样本,研究了斑头六线鱼的饵料组成和摄食策略。结果表明斑头六线鱼主要摄食端足类的麦秆虫,是以麦秆虫为主食的狭食性鱼类。斑头六线鱼摄食种类随季节变化,春季、夏季和秋季主要摄食端足类,表现为狭食性的摄食特性,冬季主要摄食蟹类、腹足类和其他类,表现为广食性的摄食特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彭飞 王浩然 刘春涛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争夺空间逐步由“领地化”海洋向公海领域拓展,公海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多重威胁,公海保护区的划定成为当前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议题。基于人海互动关系,对BBNJ协定下的公海保护区地缘环境系统展开研究,提出具有地理特色的公海保护区解析思路与方法。首先,解构公海保护区人海关系为本底层与运行层,分别探讨本底层中人类领域化行为、海洋本体属性以及运行层中人海互动过程的三大环节、四大系统,引出人海互动核心公海保护区海洋地缘环境系统;其次,对公海保护区海洋地缘环境系统展开系统解析,并提出公海保护区海洋地缘环境系统演变机制;最后,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对中国下一步介入公海保护区工作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飞 徐敏
海洋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是开展海洋环境保护和管理的基础和依据。以海州湾海洋保护区为研究区,结合国内海洋环境调查现状,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以生物要素为主、物理化学要素为辅的海洋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将海洋环境质量等级划分为"优良中差劣"。收集了海州湾保护区2005~2011年环境调查资料,结合国家相关标准和统计数据序列综合确定各评价指标等级判定标准。利用2006年8月、2009年12月和2011年3月的调查数据对海州湾保护区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综合指数值分别为0.608、0.465、0.638,保护区环境质量整体处于等级良,且近岸环境较离岸海域差,较客观地反应...
关键词:
海州湾 环境质量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宋贤成
当今世界,人类正面临着人口、环境、资源三大问题的困扰。随着21世纪——海洋世纪即将来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把目光转向海洋,一场以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为标志的“蓝色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烟台市作为海洋资源丰富的城市和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韩念勇
自然保护区的迅速发展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有效持续地管理这些保护区。这几乎是各国政府政策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生物圈保护区的概念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思路。中国的自然保护区是在强大的人口资源压力和抢救保护政策下建立起来的 ,管理体制内的责任未能理顺和与经济发展脱节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解决目前的问题需要配套的政策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