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71)
- 2023(6673)
- 2022(5699)
- 2021(5161)
- 2020(4355)
- 2019(9630)
- 2018(9413)
- 2017(17888)
- 2016(9898)
- 2015(10603)
- 2014(10667)
- 2013(10458)
- 2012(9620)
- 2011(8791)
- 2010(8712)
- 2009(7788)
- 2008(7836)
- 2007(6807)
- 2006(5931)
- 2005(5312)
- 学科
- 济(37548)
- 经济(37516)
- 管理(29198)
- 业(24833)
- 企(19796)
- 企业(19796)
- 方法(17883)
- 数学(15639)
- 数学方法(15462)
- 环境(12137)
- 学(11837)
- 中国(9917)
- 农(9863)
- 财(8850)
- 资源(8467)
- 划(8039)
- 业经(7948)
- 地方(7929)
- 和(6920)
- 农业(6882)
- 发(6260)
- 制(6131)
- 务(6109)
- 理论(6096)
- 财务(6096)
- 财务管理(6085)
- 融(6035)
- 金融(6034)
- 技术(6004)
- 银(5951)
- 机构
- 大学(143275)
- 学院(141561)
- 济(53641)
- 经济(52458)
- 研究(52412)
- 管理(51928)
- 理学(45635)
- 理学院(44979)
- 管理学(43981)
- 管理学院(43707)
- 中国(37454)
- 科学(36960)
- 农(30732)
- 京(30170)
- 所(28376)
- 研究所(26569)
- 业大(25061)
- 农业(24704)
- 中心(23513)
- 财(23401)
- 江(21069)
- 范(20102)
- 师范(19787)
- 财经(19418)
- 院(19204)
- 北京(18400)
- 经(17754)
- 州(16690)
- 省(16487)
- 经济学(16442)
- 基金
- 项目(104917)
- 科学(82521)
- 基金(77557)
- 家(71208)
- 国家(70701)
- 研究(69759)
- 科学基金(59312)
- 社会(44730)
- 社会科(42612)
- 社会科学(42595)
- 基金项目(41513)
- 自然(40998)
- 省(40979)
- 自然科(39887)
- 自然科学(39873)
- 自然科学基金(39211)
- 划(35634)
- 资助(31536)
- 教育(31446)
- 编号(25746)
- 重点(24712)
- 部(22978)
- 发(22890)
- 计划(21809)
- 创(21402)
- 科研(21113)
- 成果(20194)
- 创新(20123)
- 国家社会(19492)
- 科技(18765)
共检索到2002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灵智 黄洪亮 屈泰春 杨桥 陈帅 刘健 齐广瑞
基于我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在普里兹湾附近海域断面的调查,对2012年12月31日至2013年3月5日期间,普里兹湾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 Dana)资源时空分布和资源量评估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大磷虾平均资源密度为32.8 g/m2,总资源量为9.34×107 t;普里兹湾附近海域大磷虾资源量年度变化明显,种群年龄结构以2+龄或3+龄的补充群体为主,补充群体的生长状况将直接影响资源量变化;调查期间大磷虾主要集群于普里兹湾口的陆架坡折区,其范围为70.50°E~75.50°E、67°S~68.5°S,海底水深介于250~1 000 m;叶绿素浓度与大磷虾资源时空分...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显森 张吉昌 赵宪勇 左涛 朱建成 王新良 徐国栋 孟涛 徐玉成 张鹏 应一平 孙珊
根据2013年1–9月辽宁远洋渔业有限公司"福荣海"轮南极磷虾拖网调查数据,以3n mile/h拖曳获得的产量作为CPUE指标,对南极磷虾资源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6月的月均CPUE值相对稳定,7–9月逐月下降。各渔区中平均CPUE值以48.1区最高,为(25.12±31.04)t/h;48.3区最低,为(11.49±12.06)t/h;CPUE值的波动幅度48.1区大于48.2和48.3区。48.1区的南极磷虾群主要分布于0–100 m水层,CPUE值以25–50 m水层为最高;48.2区虾群主要分布于50–150 m水层,CPUE值以100–150 m水层最高;48.3区虾群主...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显森 张吉昌 赵宪勇 左涛 朱建成 王新良 徐国栋 孟涛 徐玉成 张鹏 应一平 孙珊
根据2013年1–9月辽宁远洋渔业有限公司"福荣海"轮南极磷虾拖网调查数据,以3n mile/h拖曳获得的产量作为CPUe指标,对南极磷虾资源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6月的月均CPUe值相对稳定,7–9月逐月下降。各渔区中平均CPUe值以48.1区最高,为(25.12±31.04)t/h;48.3区最低,为(11.49±12.06)t/h;CPUe值的波动幅度48.1区大于48.2和48.3区。48.1区的南极磷虾群主要分布于0–100 m水层,CPUe值以25–50 m水层为最高;48.2区虾群主要分布于50–150 m水层,CPUe值以100–150 m水层最高;48.3区虾群主...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左涛 陈丹 赵宪勇 吴强 李显森
根据2010年1月23日-2月13日在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邻近海域渔场采集的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 Dana)样品,分析了南极大磷虾数量、个体体长分布和发育期组成等种群结构特点。样品由330μm和500μm浮游生物网垂直拖网和表层水平拖网两种采集方式所获。结果显示,采集样中,南奥克尼群岛水域的南极大磷虾平均密度为1.92 inD/m3,高于南设得兰群岛水域的相应值(0.35 inD/m3);出现的南极大磷虾个体发育期包括Ci至Ciii期原蚤状幼体、Fi至FiV期和FVi期蚤状幼体、未成体、成体(包括雌体和雄体);各发育期个体中,原蚤状幼体数量较多;原蚤状幼体、...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左涛 陈丹 赵宪勇 吴强 李显森
根据2010年1月23日-2月13日在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邻近海域渔场采集的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 Dana)样品,分析了南极大磷虾数量、个体体长分布和发育期组成等种群结构特点。样品由330μm和500μm浮游生物网垂直拖网和表层水平拖网两种采集方式所获。结果显示,采集样中,南奥克尼群岛水域的南极大磷虾平均密度为1.92 ind/m3,高于南设得兰群岛水域的相应值(0.35 ind/m3);出现的南极大磷虾个体发育期包括CI至CIII期原蚤状幼体、FI至FIV期和FVI期蚤状幼体、未成体、成体(包括雌体和雄体);各发育期个体中,原蚤状幼体数量较多;原蚤状幼体、...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高郭平 董兆乾 侍茂崇 刘洪生
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关键物理海洋学问题包括水团特性、环流特征和冰架-海洋-海冰相互作用过程等。该海域水团可以分为南极表层水、绕极深层水、南极底层水、南极陆架水和南极冰架水等,受外部条件影响,这些水团时空变化显著。普里兹湾区域的环流以普里兹湾流涡,西向的沿岸流和东向的绕极流,以及两者之间的南极辐散带的环流为主要特征,地形是环流特征的关键影响因素。埃默里冰架-海洋的相互作用过程显著影响普里兹湾海域的水团特性和环流状况。冰泵机制,是埃默里冰架外海水进入冰穴,并引起冰架底部消融和冻结的重要原因。冰架-海洋-海冰相互作用形成的低温高盐水,是普里兹湾形成南极底层水的潜在因素之一。加强现场观测,并建立高...
关键词:
普里兹湾 水团 环流 冰架-海洋相互作用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朱国平 朱小艳 孟涛 徐怡瑛 许柳雄
基于南极磷虾渔业科学观察员收集的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体长数据,将研究区域划分成经纬度10'×10'小尺度单元,分析了利文斯顿岛西南部水域2012年秋冬季南极大磷虾体长分布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0个单元的平均体长范围为35.3~51.0 mm,其中最小体长为23.1 mm,最大体长为61.0 mm,各单元间体长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由秋末转至冬初,南极大磷虾平均体长及优势体长范围均呈逐渐减小趋势。14~16时和22~24时南极大磷虾个体较小,而4~6时、8~10时以及20~22时的南极大磷虾则以大个体为主。一半以上(72%)的样本分布于40~80 m水层。80 m以深...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赵国庆 罗俊荣 唐峰华 樊伟 宋学锋 杨超 张衡
根据我国2010—2019年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捕捞渔船的生产资料,分析了南极海域48渔区南极磷虾渔场的分布特点,采用重心迁移轨迹模型和标准差椭圆(SDE)模型探讨了南极磷虾的渔场变动特征和规律。结果显示,南极磷虾捕捞量主要集中在48.1亚区,占比为70.30%,48.2亚区和48.3亚区的产量相差很小,占比分别为14.28%和15.42%;年间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曲线上升,最小值为2012年,最大值为2019年;月间CPUE先增后降,最小值为1月,最大值为6月。48.1亚区的年间和月间渔场重心均往西南方向移动;48.2亚区年间的渔场重心东移,但移动范围较小,月间规律不强;48.3亚区年间渔场重心南移,月间渔场重心向西北移动。经SDE分析可知,48.1亚区渔场分布范围最广、离散程度最大,48.3亚区渔场方向性最强、向心力最明显。48.1亚区渔场重心主要分布于布兰斯菲尔德海峡,48.2亚区渔场重心分布于南奥克尼群岛东侧,48.3亚区渔场重心分布于南乔治亚群岛东北侧。聚类结果表明,48.1亚区年间渔场重心均较为集中,48.2和48.3亚区除2017年外,其他年间渔场重心较为集中。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慧 朱国平
南极磷虾是南极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其资源分布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为了分析不同空间尺度对南极磷虾资源空间格局的影响,实验利用1996—2011年南极半岛海域的南极磷虾生物量数据,通过全局Moran’s I、Geary’s C与Ripley’s K函数对该资源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空间尺度下各空间指标进行变点检测。结果显示,全局Moran’s I值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而降低,Geary’s C值先增大后降低。广义估计方程的结果显示,空间尺度和距离均对K′值有着显著的影响。研究表明,南极半岛海域南极磷虾呈现高密度聚类分布,但资源聚集程度随空间尺度的增加而减弱。基于多种检测方法的变点分析结果显示,25′×25′是多个空间指标发生质变的空间尺度,可作为1′×1′~60′×60′尺度内此类研究开展比较分析的尺度阈。本研究探讨了南极磷虾资源空间分布的尺度效应,为进一步开展区域性南极磷虾资源时空分布以及渔场形成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南极磷虾 空间格局 变点检测 尺度效应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芃 汪金涛 陈新军
秘鲁鳀(Engraulis ringEns)是一种小型中上层鱼类。作为重要的商业性鱼类之一,秘鲁鳀的捕捞产业曾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单鱼种渔业,但其产量的年间差异非常大,上升流流场结构变化是其产量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上升流对秘鲁鳀捕捞量的作用机制可归纳为低纬度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水温结构、低溶解氧、高能量传递效率的食物网以及复杂的海洋环境要素变化五个方面。秘鲁鳀渔业生物学的多个方面都显著地受到了海洋环境变化的影响。此外,与气候相关的大尺度海洋生态系统周期性变化(rEgimE shift)也影响到了秘鲁鳀的资源变动。本研究认为,今后在加强对长时间尺度生态系统周期性变化的研究同时,也应注重结合海洋环境变...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杨洋 朱国平
声学方法评估渔业资源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国际上推广。如今,声学方法已成为海洋生物资源评估的重要手段。我国于2009年启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项目,越来越多的研究目光投向南极磷虾资源。作为南大洋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南极磷虾具有复杂的集群和生物特性,其资源评估的准确性尚有较多限制因子。作为传统资源评估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声学技术在南极磷虾资源的评估上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在总结声学资源评估一般过程(航线设计、声学仪器校正、数据采集、目标强度确定、数据处理及生物量评估等)的基础上,结合南极磷虾的集群特点,分析了声学技术在南极磷虾资源评估上的应用及面临的问题(如,背景噪音剔除、种类鉴别和目标强度确定等)。
关键词:
资源评估 声学调查 目标强度 南极磷虾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宋利明 许回 陈明锐 EBANGO NGANDO Narcisse
根据2017年9月20日至12月31日在毛里塔尼亚海域112个站点的调查数据,研究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的时空分布规律,并采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对随机选取的78%的站点数据建立其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与叶绿素a浓度、海表面温度、海表面盐度的关系模型,并利用剩下22%的站点数据验证所建立的模型的有效性,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AM)评价环境因子的影响程度。根据分位数模型,计算日本鲭的栖息地综合指数(integrated habitat index,IHI),对建模站点和验证站点的CPUE实测值与预测值进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用Spearman相关系数结合双尾检验检验其CPUE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关性,分析IHI与CPUE的关系。结果表明:(1)海表面温度对日本鲭CPUE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温盐的交互作用和海表面盐度,叶绿素a浓度对其无显著影响;(2)建模站点和验证站点的CPUE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皆无显著性差异;(3)IHI模型对CPUE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4)IHI分布较高的海域为17°25′W-17°45′W,20°15′N-20°45′N。根据上述结果,建议我国渔船在下半年作业时,作业范围应集中在这一区域,以提高渔获产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董思宋 孔群群 朱国平
南极磷虾是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具有重要的商业开发潜力,但其集群的类型与分布存在较大时空异质性,这增加了南极磷虾资源评估的难度,也对南极磷虾渔业的海上作业与企业生产安排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为了探究布兰斯菲尔德海峡渔场内南极磷虾的集群分布和结构特征,提高渔船作业效率,基于渔船采集的声学数据,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昼夜差异和集群结构。结果发现,2020年秋季南极磷虾集群主要出现在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南侧的陆架水域,秋季集群数量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带状集群和散点状集群数量最多,大部分集群出现在0~150 m深的水层,但贴近海底的水层也存在部分南极磷虾集群。南极磷虾集群昼夜分布存在显著差异,总体呈现昼浮夜沉的反向昼夜垂直移动特征。白天以带状高密度集群为主,夜间则以低密度散点状集群为主。集群内资源量和集群长度呈正相关。研究表明,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内白天的带状集群适合渔船捕捞。研究南极磷虾集群的分布特征有利于了解南极磷虾渔场形成特点,并提高渔船生产效率。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会省 迟海 杨宪时 李学英
南极大磷虾被认为是人类可利用的最有前景的生物资源之一,然而南极大磷虾中氟含量较高的特点阻碍了其在食品行业上的应用与发展。本文综述了南极大磷虾各组织器官中氟含量的分布,以及南极大磷虾氟的来源及富集形态,阐述了南极大磷虾氟的安全性评价,并对南极大磷虾去/降氟方法及其在水产饲料上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旨在对南极大磷虾资源开发和加工利用提供基础参考。
关键词:
南极大磷虾 氟 安全性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