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45)
2023(5016)
2022(4126)
2021(3728)
2020(3025)
2019(6605)
2018(6301)
2017(12063)
2016(6654)
2015(7020)
2014(7067)
2013(6927)
2012(6492)
2011(5969)
2010(5801)
2009(5195)
2008(5115)
2007(4457)
2006(3835)
2005(3466)
作者
(20782)
(17525)
(17153)
(16614)
(11066)
(8571)
(7849)
(6868)
(6536)
(6130)
(6092)
(5988)
(5891)
(5587)
(5532)
(5404)
(5214)
(5147)
(5095)
(4897)
(4521)
(4204)
(4107)
(4018)
(3990)
(3881)
(3781)
(3640)
(3562)
(3499)
学科
(30409)
经济(30386)
管理(15959)
(15029)
方法(11821)
(11367)
企业(11367)
数学(10511)
数学方法(10397)
地方(10184)
(8993)
中国(7145)
地方经济(6882)
(6609)
(6009)
业经(4975)
(4812)
金融(4811)
环境(4780)
农业(4744)
(4570)
土地(4435)
(4335)
银行(4326)
(4183)
技术(4052)
资源(3918)
(3907)
(3825)
财务(3816)
机构
大学(94877)
学院(94576)
研究(37064)
(36734)
经济(35919)
管理(33428)
理学(29281)
理学院(28814)
管理学(28181)
管理学院(28002)
中国(26706)
科学(25754)
(20049)
(19863)
(19819)
研究所(18627)
业大(16247)
(16228)
中心(16187)
农业(16157)
(14232)
(14156)
(13798)
师范(13580)
财经(13331)
(12216)
北京(11932)
经济学(11787)
科学院(11655)
(11508)
基金
项目(71028)
科学(56668)
基金(52827)
(48802)
国家(48465)
研究(47610)
科学基金(40568)
社会(31067)
社会科(29543)
社会科学(29538)
基金项目(28195)
自然(27678)
(27672)
自然科(27022)
自然科学(27014)
自然科学基金(26521)
(24513)
教育(21171)
资助(21136)
编号(17366)
重点(17086)
(16376)
(15554)
计划(14807)
(14558)
科研(14127)
创新(13818)
国家社会(13613)
(13358)
成果(13302)
期刊
(38069)
经济(38069)
研究(25100)
学报(19747)
中国(18632)
科学(18182)
(16783)
大学(13710)
学学(13231)
(11870)
农业(11516)
管理(10940)
教育(8265)
(8084)
金融(8084)
资源(6759)
财经(6531)
技术(6422)
经济研究(6331)
(6311)
业经(5748)
(5646)
(5300)
业大(5097)
问题(5007)
科技(4961)
统计(4294)
(4167)
农业大学(4097)
林业(3983)
共检索到134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嘉龙   刘慧   朱国平  
南极磷虾作为南极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其栖息地适应性研究对可持续利用磷虾资源和理解南大洋生态系统均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同的模型算法可能导致估算的磷虾栖息地适宜性出现较大的偏差。为了探索构建磷虾栖息指数模型的合适方法,本文利用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平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SSH)、海表面叶绿素(sea surface chlorophyll,SSC)、海冰密集度(sea ice concentration,SIC)等环境因子,分别采用神经网络拟合和一元非线性拟合方法,并结合最小值法、最大值法、连乘法、算术平均法、几何平均法、加权算术平均法等算法构建了磷虾栖息地适宜性指数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结果显示,神经网络模型预报结果更符合磷虾实际栖息分布情况,而一元非线性拟合预测结果较为连续。最大值法和最小值法计算结果差异较大,容易引进较大的误差。连乘法的预测效果较好,算术平均法、几何平均法和加权算术平均法的预测结果相似,且较为稳定。本研究表明,神经网络模型是构建南极磷虾HSI模型的合适方法。此外,使用连乘法和加权算术平均法等算法能够提高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而最大值法和最小值法要慎重使用。本研究的方法和结论有助于评估类似物种在栖息地方面的适宜性,对未来磷虾资源的评估和南极生态系统管理具有启示意义。同时,该研究也为其他生态学领域中栖息地适宜性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夏辉  许柳雄  朱国平  黄洪亮  冯春雷  孙坚强  吴强  
根据2010年1月24日~2月11日在南极半岛周边CCAMLR辖区48.1区和48.2区的拖网磷虾渔获数据,对南极大磷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两区南极大磷虾的体长范围为33.65~65.80 mm,优势体长为50.00~58.00 mm,占60.66%;平均体长48.1区略大于48.2区,雌性大于雄性,生长指数为2.75。雌雄性比48.1区和48.2区分别约为1∶0.5和1∶1.5。样本中多为成体(II),而幼体(I)和抱卵雌体(III)较少。平均摄食等级48.2区高于48.1区。体长分布显示48.1区为3+~5+龄虾,48.2区为2+~5+龄虾。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吉昌  李显森  樊钢洲  徐玉成  朱建成  于汉  
为了解南极半岛周边水域内南极磷虾(以下简称磷虾)拖网渔场的特征,基于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福荣海"轮在南极半岛周边水域的生产数据,分析了水域内磷虾中心渔场年际空间分布和生产特征。结果表明,南极半岛周边水域内磷虾拖网渔场主要分布于布兰斯菲尔德海峡(Bransfield Strait)、乔治王岛(King George Island)和斯诺岛(Snow Island)3个区域;其中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内是历年磷虾生产最稳定的区域,尤以海峡中部靠近南极半岛一侧水域(58°~60°W、63°~64°S)的作业天数和年产量占比最高;乔治王岛和斯诺岛区域的作业天数和年产量占比较低,且主要分布在岛屿周边近岸水域;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内区域、乔治王岛区域和斯诺岛区域的历年产量占比分别为60.00%~99.97%、0.03%~21.15%和0.01%~17.25%,历年作业天数占比分别为61.76%~98.75%、1.25%~28.68%和0.84%~16.67%。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内渔场的生产主要在3—5月,日产量主要为150 t以下;乔治王岛区域生产主要在1月份,日产量以150 t以下为主;斯诺岛区域的日产量在3月份较高,主要以150~250 t为主。各年度的连续生产期分布区域以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中部水域为主;各日产量区间的生产日历年主要分布在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中部,各日单位小时产量生产日也呈现逐渐集中到布兰斯菲尔德海峡的趋势;各级别亚渔场历年主要分布区域均在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内。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吉昌  李显森  樊钢洲  徐玉成  朱建成  于汉  
为了解南极半岛周边水域内南极磷虾拖网渔场的特征,以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福荣海”轮在南极半岛周边水域的生产数据,分析了水域内磷虾拖网生产的中心渔场年际空间分布和生产特征。结果表明,南极半岛周边水域内磷虾拖网渔场主要分布于布兰斯菲尔德海峡(Bransfield Strait)、乔治王岛(King George Island)和斯诺岛(Snow Island)三个区域,其中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内是历年磷虾生产最稳定的区域,作业天数和年产量占比主要分布在海峡中部靠近南极半岛一侧水域(58.0°~60.0°W、63.0°~64.0°S),乔治王岛和斯诺岛区域的作业天数和年产量占比较低,且主要分布在靠近岛屿的水域;海峡内区域、乔治王岛区域和斯诺岛区域的历年产量占比分别为60.00%~99.97%、0.03%~21.15%和0.01%~17.25%,历年作业天数占比分别为61.76%~98.75%、1.25%~28.68%和0.84%~16.67%;海峡内渔场的生产主要在3—5月,日产量主要为150t以下,乔治王岛区域生产主要在1月份,日产量主要在150t以下,斯诺岛区域的生产在3月份较高,主要为150~250t的生产日;各年度的连续生产期分布区域以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内的中部水域为主;各日产量区间的生产日历年主要分布在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中部,各日单位小时产量生产日也呈现逐渐集中到布兰斯菲尔德海峡的趋势;各级别亚渔场历年主要分布区域均在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内。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左涛  陈丹  赵宪勇  吴强  李显森  
根据2010年1月23日-2月13日在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邻近海域渔场采集的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 Dana)样品,分析了南极大磷虾数量、个体体长分布和发育期组成等种群结构特点。样品由330μm和500μm浮游生物网垂直拖网和表层水平拖网两种采集方式所获。结果显示,采集样中,南奥克尼群岛水域的南极大磷虾平均密度为1.92 inD/m3,高于南设得兰群岛水域的相应值(0.35 inD/m3);出现的南极大磷虾个体发育期包括Ci至Ciii期原蚤状幼体、Fi至FiV期和FVi期蚤状幼体、未成体、成体(包括雌体和雄体);各发育期个体中,原蚤状幼体数量较多;原蚤状幼体、...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左涛  陈丹  赵宪勇  吴强  李显森  
根据2010年1月23日-2月13日在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邻近海域渔场采集的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 Dana)样品,分析了南极大磷虾数量、个体体长分布和发育期组成等种群结构特点。样品由330μm和500μm浮游生物网垂直拖网和表层水平拖网两种采集方式所获。结果显示,采集样中,南奥克尼群岛水域的南极大磷虾平均密度为1.92 ind/m3,高于南设得兰群岛水域的相应值(0.35 ind/m3);出现的南极大磷虾个体发育期包括CI至CIII期原蚤状幼体、FI至FIV期和FVI期蚤状幼体、未成体、成体(包括雌体和雄体);各发育期个体中,原蚤状幼体数量较多;原蚤状幼体、...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朱国平  朱小艳  徐怡瑛  许柳雄  
根据2010年1月23日-2月13日在南极半岛北部水域开展的南极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期间收集的数据,对南极磷虾抱卵雌体基础生物学的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AR 3区体长范围及平均体长均大于AR 1和AR 2区。3个研究小区体长和壳长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AR 1和AR 2区壳长范围和平均壳长较为接近,但AR 3区平均壳长大于AR 1和AR 2区。(2)AR 1和AR 2区的南极磷虾抱卵雌体体长与壳长关系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AR 1区和AR 2区与AR 3之间则存在显著性差异。(3)AR 1平均体重较另两个区大,AR 2区最小,3个研究小区的体重范围均有所差异,且体重分布及体长—体重关系存...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丹  左涛  赵宪勇  吴强  朱国平  冯春雷  黄洪亮  李显森  
利用2010年1月23日~2月13日在南极半岛邻近海域南设得兰群岛(CCAMLR48.1亚区内)和南奥克尼群岛(CCAMLR48.2亚区内)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 Dana渔场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对长臂樱磷虾Thysanoessa macruraG.O.Sars数量密度、体长分布及发育期组成等进行了研究;样品由330μm浮游生物垂直拖网和500μm表层水平拖网采集。调查海域表层水温范围为0.37~2.49℃,平均1.58℃;盐度范围为32.91~34.32,平均33.88。长臂樱磷虾广泛分布于调查水域;以垂直网样计,48.1亚区的平均密度为261.6ind/1000m3,...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国庆  宋学锋  徐博  杨嘉樑  李帅  饶欣  黄洪亮  张衡  
南极磷虾是南极海域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是南极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其渔场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布特征。为明晰南极半岛北部水域磷虾渔场的变动情况,本研究根据中国2010—2020年南极磷虾渔业统计资料,运用全局Moran’s I指数和热点分析对该水域磷虾渔场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南极半岛北部水域磷虾渔获量在空间分布上由分散演变为集中,由南设得兰群岛(South Shetland Islands,SSI)北侧逐渐过渡到布兰斯菲尔德海峡(Bransfield Strait,BS),高值均沿陆地分布。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高值主要发生在SSI北侧和BS内靠近南极半岛一侧,沿陆地分布。2010—2020年南极半岛北部水域磷虾渔场呈显著空间聚集性,2014、2015、2016、2018和2020年的空间自相关性相对较弱。磷虾渔场分布的热点区和冷点区时空演变特征明显,热点区由SSI北部逐渐向BS内迁移,SSI北部逐渐由热点区变为冷点区,而BS内逐渐由冷点区转变为热点区。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左涛  赵宪勇  黄洪亮  夏辉  徐玉成  孙坚强  冯春雷  王新良  朱国平  徐鹏翔  李灵智  陈丹  
2009/2010和2010/2011两渔季,我国渔轮在南极公约区内、位于CCAMLR48.1亚区邻近南设得兰群岛和48.2亚区邻近南奥克尼群岛的南大西洋水域开展了南极磷虾捕捞作业。根据两渔季采集的捕捞群体中南极大磷虾体长及性比资料,利用体长频数的混合分布法,比较和分析了两渔季我国商业捕捞所获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 Dana的种群年龄结构特点。结果表明,2009/2010和2010/2011渔季夏至秋初(12月~翌年4月),近南极半岛的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附近水域,南极大磷虾捕捞群体中至少有5个年龄组,雌雄性比、种群年龄组成存在较为明显的年间和季节、区域差异。48....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林俊辉  王建军  林和山  何雪宝  黄雅琴  李荣冠  郑凤武  郑成兴  
根据2011年4–5月期间对福建古雷半岛周边海域27个站位所做的生态调查,分析了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现状以及密度、生物量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古雷半岛周边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种类丰富,共采获145种,其中多毛类69种,软体动物28种,甲壳动物29种,三者是海区种类组成的优势类群,但种类的出现率和优势度普遍不高。海区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是(111±200)ind/m2和(14.79±22.03)g/m2,站位间高低值相差较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d均值都不高,为2.064和2.847,源于半数以上站位的种类数不到10种。在所划分的3个地理区域,东山...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洵子  朱国平  
南极磷虾为南大洋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但目前关于该物种栖息地研究仍较为有限,这不利于对该物种分布的理解以及资源管理。实验利用南极磷虾资源密度数据与海表面温度、海表面叶绿素、海表面高度、净初级生产力和季节性海冰覆盖等5个环境因素,通过12种算法的集成模型对南极磷虾栖息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曲线、分类和回归树、多层感知机及递归分区和回归树等6种算法的性能优于其他算法;而尽管生物判别分析、主域分析以及最大似然估计模型的性能各月间有所不同,但整体上表现较差。其次,年际环境变化与南极磷虾潜在栖息地的时空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研究表明,南极磷虾适宜栖息地主要位于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中部。本研究通过集成模型对南极磷虾栖息地的预测有助于南极磷虾资源的养护,探究南极磷虾的最佳渔场和未来可能成为重要渔区的空间。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帅  邱盛尧  黄洪亮  杨嘉樑  李灵智  
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存在昼夜垂直移动现象,且具有集群特征。本研究从虾群形态特征及生物学角度对南奥克尼群岛海域南极磷虾昼夜垂直移动习性及虾群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平带状虾群在各时段呈主导性分布,但在各时段比例差异显著,曙光到黄昏时段,水平带状虾群比例存在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在白天时段降到最低值,为65%;黄昏到曙光时段,水平带状虾群比例高且稳定。球状虾群保持着较为稳定的时间间隔,分散状虾群表现出在日升到白天时间段的连续性特征。南极磷虾虾群中心深度在不同时段具有较大差异,曙光和暮光时段是平均虾群中心深度的分界点;南极磷虾不同虾群形态中心深度也具有差异性,球状虾群平均虾群中心深度最大,分散虾群次之,水平带状虾群最小。不同时间段内虾群水温呈波动变化状态,变化范围为-1.6~1.3℃,最小值出现在暮光时段,最大值出现在夜间时段;虾群水温和虾群中心深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南极磷虾体长在不同时段存在明显差异(P<0.001),各时段优势体长组差异明显,白天到下午时段优势体长组要明显高于其他时段优势体长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腾  童剑锋  朱国平  许柳雄  
为确定南奥克尼群岛海域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集群特征,本研究根据2017年3-4月我国南极磷虾探捕项目采集的断面声学数据,使用通用声学数据后处理软件,研究了该海域的南极磷虾集群特征信息。本研究共检测并提取了2539个磷虾集群的高度、长度、分布深度、集群间距、集群面积及集群磷虾密度信息,其中白天集群1389个,夜晚集群1150个。通过集群特征值的统计,将该海域集群分为3类。聚类A的虾群密度最大[(19.24±27.00)ind/m~3],聚类B的虾群最深[(174.74±53.30) m],聚类C的虾群面积最大[(2868.62±2149.75) m~2]。聚类A和聚类B的集群长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聚类A和聚类C的集群深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A类集群主要分布在南奥克尼群岛北部及西北部的深水区,水深>1000 m。B类和C类集群在整个调查海域均有分布,其中B类集群多分布在群岛大陆架海域,水深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晓明  朱国平  
南极磷虾作为南极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磷虾渔场时空演变规律对于磷虾海洋生态功能影响及其资源管理十分重要。本研究利用我国磷虾渔业生产数据,按照月份组合,针对南极半岛北部磷虾渔业,采用点模式方法,利用3个空间因子:经度、纬度和离岸距离,获得各月磷虾资源分布最佳点模式模型和模型的方差分析结果,并以最佳点模式模型推知可能潜在的渔场分布。结果显示,(1)12月磷虾渔场离岸距离最大(为45 km),随后,渔场逐渐向南设得兰群岛岸线逼近,至3月时渔场离岸最近,3月之后,磷虾渔场逐渐远离海岸线,4月和5月渔场离岸距离大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