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
- 2023(9)
- 2022(7)
- 2021(3)
- 2020(7)
- 2019(9)
- 2018(8)
- 2017(10)
- 2016(17)
- 2015(15)
- 2014(13)
- 2013(11)
- 2012(11)
- 2011(13)
- 2010(22)
- 2009(6)
- 2008(16)
- 2007(11)
- 2006(5)
- 2005(3)
- 学科
- 学(99)
- 水产(64)
- 物(54)
- 植(53)
- 植物(53)
- 植物学(40)
- 动物(33)
- 动物学(28)
- 及其(20)
- 生物(20)
- 治(18)
- 防(18)
- 防治(18)
- 环境(16)
- 微(12)
- 微生(12)
- 微生物(12)
- 染(12)
- 污染(12)
- 生物学(12)
- 害(11)
- 类(11)
- 工程(10)
- 洋(10)
- 海洋(10)
- 理学(10)
- 生态(10)
- 资源(10)
- 鱼(10)
- 养殖(9)
- 机构
- 大学(208)
- 学院(203)
- 科学(151)
- 洋(142)
- 海洋(138)
- 研究(126)
- 实验(118)
- 实验室(116)
- 室(116)
- 重点(112)
- 海洋大学(108)
- 水产(102)
- 中国(97)
- 所(96)
- 研究所(95)
- 农(76)
- 上海(74)
- 农业(71)
- 海水(69)
- 生命(67)
- 科学研究(66)
- 部(66)
- 院(66)
- 海海(63)
- 技术(62)
- 研究院(61)
- 生物(60)
- 产科(59)
- 业(58)
- 资源(58)
共检索到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阚光锋 郑洲 姜英辉 缪锦来 张波涛 李光友
以南极冰藻(Chlamydomonassp.)为材料对其抗盐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冰藻在盐度33下生长良好,在盐度66和99也有较大的生长量,盐度132下也能生存,可以维持原有的生物量,而盐度165对冰藻则是致命的,仅能存活8 d;常温藻(Chlamydomonas monadina)仅能在盐度小于99时生存。由此可以看出,南极藻类较常温藻可抗更高的盐度。同时测定了与盐度变化相关的膜系统变化,与常温藻相比,南极冰藻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较高,而膜透性较低;经盐度99胁迫后,以上4种生化指标都升高。本研究初步结论为,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脯氨酸和膜透性对南极...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金慧 丁燏 简纪常 吴灶和
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S-adenosyl-L-homocysteine hydrolase,SAHH)是一种细胞内广泛存在的酶,在调节生物体转甲基化反应中占据重要地位。本研究通过RT-PCR及RACE-PCR技术克隆了南极冰藻(Chlamydomonas sp.ICE-L)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全序列,命名为ICE-LSAHH。ICE-LSAHH全长1 844 bp,包括5′非编码区36 bp,3′非编码区344 bp,含有一个较长的poly(A)尾。开放阅读框1 461 bp,编码487个氨基酸。根据推导的氨基酸序列预测其分子量为53.0 kD,理论等电点为5.16。Signal...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缪锦来 阚光锋 张波涛 姜英辉 侯旭光 李光友
设计温度、光强、盐度、pH值、营养盐等培养条件,测定其对南极冰藻中2种绿藻Pyramidomanassp.和Chloro phyceaeL-4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2培养基为适合这2种南极绿藻生长的适宜培养基。Pyramidomonassp.最适生长温度为2~6℃,pH为9.0;ChlorophyceaeL-4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6℃,pH为8.0~8.5。2种南极绿藻生长最适光强为7.0~60.0μE·m-2·s-1,最适盐度为22~33。选择NaNO3为培养基中的氮源,适合Pyramidomonassp.的浓度为0.88mmol·L-1。氮源浓度在0.56~1.47mmol·L-...
关键词:
南极冰藻 绿藻 培养条件 优化培养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郝林华 孙丕喜 王能飞 沈继红
为了阐明南极冰藻Chlorophyceae L4抗氧化酶活性对温度升高的响应以及了解冰藻细胞内抗氧化酶系统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对不同温度下(包括最适温度6℃、高于最适温度10℃和15℃)Chlorophyceae L4细胞中自由基的产生速率、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和相应的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高于最适生长温度的初期(24~72h),Chlorophyceae L4中自由基产生速率、丙二醛含量迅速提高,但随后(96~144h)很快降低,恢复到细胞能容忍的水平。各种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在初期显著降低,但随后响应温度的变化很快升高,明显比对照组的高,而且...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全富 侯艳华 缪锦来 徐仲 阚光锋 李光友 沈继红
以南极海冰细菌(Colwellia sp.NJ341)为材料,从蛋白质、酶和脂肪酸等方面对0℃下低温适应性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与15℃相比,0℃下菌株NJ341的生长量和蛋白质含量处于较高值;不饱和脂肪酸C16∶1ω9和C16∶1ω7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C18∶1显著下降(P<0.05);脂质过氧化的重要参数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但在4~-5℃变化幅度不大;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力在8~22℃温度范围内没有检测到,而在4~-5℃范围内其活力极显著增加(P<0.01)。这些重要生理参数的变化将有助于了解低温微生物在接近冰点温度下的适应机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伟杰 陈玉珂 杨翼羽 罗莎 王秋举 祖岫杰 李状 张东鸣
【目的】研究L-肉碱对小球藻种群生长、主要营养元素(氮、磷和铁)吸收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在f/2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0(对照),50,100和200mg/L L-肉碱,培养小球藻14d,试验每天定时进行小球藻种群密度的测定,试验结束当天收取样品测定小球藻N、P、Fe吸收率及相关抗氧化指标。【结果】50mg/L L-肉碱能够促进小球藻种群的增长,200mg/L L-肉碱对小球藻种群增长有抑制作用。随着L-肉碱质量浓度的增加,小球藻对氮(N)的吸收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200mg/L L-肉碱组显著高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朱久阳 罗旭 朱国平
裘氏鳄头冰鱼(Champsocephalus gunnari)作为南大洋冰鱼科的代表,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同时也是南大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物种。裘氏鳄头冰鱼主要摄食南极磷虾,同时也是高营养级生物的捕食对象。研究裘氏鳄头冰鱼的食性,对于了解南极磷虾种群资源变动,预测高营养级生物的生存和发育至关重要。本研究对南奥克尼群岛裘氏鳄头冰鱼的胃含物分析表明,该鱼种的饵料分为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和长脚虫戎(Themisto gaudichaudii)两大类,其中南极磷虾在裘氏鳄头冰鱼食物组成中占绝对优势,其出现频率和数量百分比分别为100%和99.9%;剩余饵料为长脚虫戎。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GLM)分析结果显示,空间因素(经度)有显著影响,即裘氏鳄头冰鱼摄食南极磷虾的数量与距南奥克尼群岛的距离成正比。裘氏鳄头冰鱼体长-胃含物质量关系为S_(M )= 6.6396e~(0.0179L),胃含物质量和日消化量随着体长的增加而增加,而日消化率为0.98% ~2.08%。本研究结果可为了解裘氏鳄头冰鱼摄食生态学提供基础信息,为南奥克尼群岛裘氏鳄头冰鱼资源养护提供参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蔡敬 王星宇 曾蓓蓓 黄旭雄 穆亮亮 危立坤
采用L_9(3~4)正交实验法,研究了盐度(3、6、9)、光照强度[20、40、60μmoL/(m~2·s)]和温度(10、20、30℃)3因素对半咸水小环藻(CyCLoteLLa sp.)sHoU-B108生长及细胞中aRa和ep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10 d后小环藻在盐度6、光照强度40μmoL/(m~2·s)和温度30℃组具有最大生物量(干重)。盐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小环藻细胞aRa和epa含量的影响均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但温度是影响藻细胞aRa和epa含量的主要因素。低的盐度(3)和高的温度(30℃)有利于小环藻细胞积累aRa;而高的光照强度[60μmoL/(m~2·s)]则有利于...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卢香凝 郑行 路延笃
从盐卤水样品中分离出一株藻种MEM25,经形态学检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小球藻Chlorella sp..以IMET1作为对照组对MEM25进行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盐度、光照、温度条件下MEM25的D_(750 nm)和Fv/Fm均高于IMET1.当试验条件分别为盐度7.0%、光照250μmol·m~(-2)·s~(-1)、温度35℃条件时,MEM25的D_(750 nm)分别为初始浓度的12.2、5.2、10.6倍.在模拟户外条件培养试验中MEM25的干重为1.88 g·L~(-1),蛋白质含量为53%,分别是IMET1的2.58和1.66倍.在户外培养试验中MEM25的最高浓度为12.65×10~7个·mL~(-1),最大日增长量为3.31×10~7个·mL~(-1),细胞中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9.5%,必需脂肪酸C18∶3占总脂含量的34.7%.
关键词:
小球藻 筛选 耐受性 户外养殖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成 杨桥 马丽艳 田晓清 陆亚男 樊成奇 黄洪亮
本研究进行了一株南极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NJ-013代谢产物多样性分析、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以探讨其产物结构类型。菌株NJ-013甲醇提取物经LC-TOF MS测试分析其代谢产物多样性;还经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制备得到4个化学成分;化合物结构经TOF MS、1H-和13C-NMR等波谱学方法和文献数据对照鉴定。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NJ-013的代谢产物主要类型为含氮的生物碱或寡肽类,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4分别鉴定为环(4'-羟基苯丙氨酸-脯氨酸)(1)、环(4-羟基脯氨酸-亮氨酸)(2)、环(4-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3)、环(异亮氨酸-脯氨酸...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纳提 李莉 刘梦 马海燕 梁维维
本文对3种植物抗旱性进行综合评比,为抗逆牧草选育和生态环境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以野生驼绒藜、绢蒿和冰草等3种植物为试验对象,采用盆栽控水测定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叶绿素、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相对电导率等9项生理生化指标,并综合评比其抗旱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3种植物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其余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复水后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对其植物抗旱隶属函数值进行计算,其抗旱排序为伊犁野生心叶驼绒藜>伊犁野生绢蒿>新疆野生冰草。
关键词:
驼绒藜 绢蒿 冰草 幼苗 抗旱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乔玉辉 商树田
通过对富硒钝顶螺旋藻中营养成分的分析 ,在施硒条件下 ,浓度小于 50 mg.kg-1的四价硒 Se( )可提高蛋白质含量 ,低浓度的六价硒 Se( )和四价硒可提高螺旋藻中氨基酸总量、各种氨基酸含量和部分矿质元素的含量 ,改善了螺旋藻的品质 ,为生产营养价值较高的硒强化螺旋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螺旋藻 硒 品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纪鹏 王伟隆 黄旭雄
研究了不同C/N (0:1、3:1、6:1、9:1、12:1和15:1)对绿球藻Chlorococcum sp.生长和细胞组分的影响,初始接种密度为300×10~(4) cells/mL,实验进行7天。结果表明:兼养培养能够显著提高绿球藻细胞密度、特定生长率和生物量(P<0.05),当C/N为9:1时,生物量达到最大值0.36 g/L;兼养条件下,随着C/N的增加,绿球藻蛋白质和总脂含量有所降低,C/N为12:1时,蛋白质含量达到最小值33.76%,C/N为15:1时总脂含量达到最小值6.67%,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碳水化合物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C/N为9:1时达到最大值30.57%,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不同C/N对绿球藻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影响不同,随着C/N的增加,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提高,在C/N为15:1时分别达到最大值20.72%和14.6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降低,在C/N为15:1时达到最小值64.67%。由此可知,C/N为9:1可以提高绿球藻生物量,随着C/N的增大有利于SFA和MUFA的合成,但不利于PUFA的合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邢荣莲 苏杭 苏群 王长海
选用底栖硅藻菱形藻(Nitzschiasp.)为实验对象,分别研究了CaCl2浓度、胶珠直径、接种密度及胶珠密度对其生长的影响及后两因素对其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培养时间的延长,CaCl2浓度对菱形藻生长有极显著影响,在2%CaCl2溶液中形成的胶珠里菱形藻比生长速率最高;(2)胶珠直径对菱形藻在初期和指数期的生长影响显著,且较小直径(2.5~3.0mm)的胶珠较适宜菱形藻生长;(3)随接种密度和胶珠密度的提高,菱形藻的比生长速率都有先增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接种密度较高(2.50×104~5.50×104mL-1)时,固定化组的比生长速率是对照组的2倍左右。胶珠密度为2...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谭蔚 李春亮 高晓冲 贾占斌
海冰盐度主要来自海水结冰时被包裹在内部的卤水盐胞,海冰离心脱盐方法正是依据此,将海冰破碎,使卤水暴露出来,进而施加超重力,脱除卤水,淡化海冰。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得出海冰离心脱盐后盐度与时间的理论关系式为S(t)=PK1/t,采用该式的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对比表明两者吻合较好。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实验确定了粒度、分离因数和加入海水比例对海冰离心脱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淡化盐度随着粒径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并且当颗粒在6~9mm左右达到最小;随着加入海水比例和分离因数的增大,海冰离心脱盐效果变好。
关键词:
海冰淡化 离心脱盐 粒度 分离因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