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10)
- 2023(11050)
- 2022(9296)
- 2021(8436)
- 2020(7098)
- 2019(16152)
- 2018(15807)
- 2017(30451)
- 2016(16317)
- 2015(18584)
- 2014(18939)
- 2013(19198)
- 2012(18359)
- 2011(16942)
- 2010(17386)
- 2009(16424)
- 2008(16287)
- 2007(15315)
- 2006(13777)
- 2005(12474)
- 学科
- 济(98203)
- 经济(98140)
- 业(53182)
- 农(50119)
- 管理(43055)
- 方法(33516)
- 农业(33219)
- 企(31595)
- 企业(31595)
- 数学(30020)
- 数学方法(29817)
- 地方(23751)
- 业经(23073)
- 中国(20961)
- 学(17225)
- 财(16083)
- 制(15175)
- 技术(15163)
- 贸(14126)
- 贸易(14122)
- 发(14019)
- 易(13673)
- 地方经济(13361)
- 农业经济(12508)
- 环境(11901)
- 银(11500)
- 银行(11470)
- 体(11415)
- 融(11350)
- 金融(11348)
- 机构
- 学院(257247)
- 大学(251893)
- 济(119973)
- 经济(117684)
- 管理(95743)
- 研究(91840)
- 理学(81829)
- 理学院(80962)
- 管理学(79717)
- 管理学院(79243)
- 中国(70353)
- 农(62924)
- 科学(55102)
- 京(52219)
- 财(48858)
- 农业(48246)
- 所(48025)
- 业大(43716)
- 研究所(43321)
- 中心(42983)
- 江(40960)
- 财经(38623)
- 经济学(37296)
- 经(34773)
- 经济学院(33554)
- 范(32774)
- 北京(32712)
- 师范(32504)
- 州(31543)
- 院(30933)
- 基金
- 项目(162917)
- 科学(127127)
- 研究(120950)
- 基金(116476)
- 家(101010)
- 国家(100086)
- 科学基金(84468)
- 社会(78734)
- 社会科(74312)
- 社会科学(74287)
- 省(65850)
- 基金项目(62046)
- 划(53195)
- 教育(53015)
- 自然(51158)
- 编号(49904)
- 自然科(49891)
- 自然科学(49876)
- 自然科学基金(48968)
- 资助(46496)
- 成果(39724)
- 发(38445)
- 重点(36512)
- 部(36414)
- 农(35066)
- 创(34007)
- 课题(33696)
- 国家社会(32846)
- 创新(31957)
- 发展(31555)
- 期刊
- 济(146745)
- 经济(146745)
- 研究(76483)
- 农(66965)
- 中国(52340)
- 农业(45333)
- 学报(40884)
- 科学(38417)
- 财(37176)
- 大学(31501)
- 管理(31098)
- 学学(30327)
- 业经(27722)
- 融(25994)
- 金融(25994)
- 技术(24864)
- 经济研究(21726)
- 业(21300)
- 教育(20460)
- 问题(20279)
- 财经(19800)
- 经(17195)
- 技术经济(16753)
- 世界(15960)
- 农村(15220)
- 村(15220)
- 农业经济(15211)
- 版(14955)
- 经济问题(14318)
- 统计(13137)
共检索到396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崔冠杰
南朝鲜经过20多年的拼搏,一举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其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它选择了一条以"技术立国"战略为主旋律的经济发展道路。充满风险的被迫选择——"弃农促工"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整个朝鲜长期受日本的殖民统治。由于朝鲜南部矿产资源匮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康
一、粮食的生产及保护政策近20年特别是自1973年粮食危机以来,有关粮食生产的自给自足及保护政策得到了加强。因此,在合理的水平上维持粮食生产的自给自足成为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和发达国家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从朝鲜战争至60年代后期,南朝鲜经历了严重的粮食短缺,只能依靠大量的粮食援助和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朱利安 鲍姆 锡金何 姜亦华
台湾、南朝鲜与日本日益扩大的贸易赤字,迫使它们寻求一种新的相互合作的伙伴关系。双方在91年8月2日结束的台北会谈中,一致达成削减从日本进口和扩大出口市场的协议。但是如何将这些工作付诸实施,则有待于在今后几个月作进一步的商讨。"南朝鲜贸易促进协会一官员表示,"采取一至行动削减贸易赤字的方案还停留在会谈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高铁梅 吴桂珍
本文研究了南朝鲜经济的古典周期波动、增长周期波动和增长率周期波动之间的关系。利用南朝鲜国家调查统计局公布的有关数据试作了监测、预测增长率周期波动的先行、一致、迟行合成指数和扩散指数。并对中国和南朝鲜增长率周期波动的景气指数各自的特点和相似之处做了比较研究。通过比较可见,两国在经济周期波动上,其绝对水平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高锷
南朝鲜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可它不是如一般人们认为的那样,单纯依靠市场经济盲目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国家宏观计划指导下,依靠资本家的积极性和市场调节逐步振兴起来的。南朝鲜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企业集团起着主导作用,这些企业集团是国家扶植起来的。每个企业集团拥有的系列企业很多,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像三星、现代、乐喜、金星这些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忆
主要经验: (一)以重化工业化带动生产结构高级化,培育经济发展的后劲。自60年代转向发展外向型经济以来,南朝鲜与台湾不同,不是大力发展轻型出口加工业,而是以重化工业为重点、出口工业为中心进行三次生产结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商承义
一、南朝鲜高等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 回顾南朝鲜高等教育发展史,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萌生阶段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西方传教士纷纷涌向朝鲜半岛,他们在传教的同时,将西方的文化也带进了这个国家,一些教会学校陆续成立。也就是从这时起,近代高等教育制度开始在这个半岛上萌生起来。一些民族资产阶级从自身的利益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时中一
叙述南朝鲜产业研究院(KIET)和产业技术情报中心(CITI)的情报活动,包括 文献搜集、会员和预托金、出版物、情报服务、情报调研、用户培训、 KIETLINE系统、数据 库、联机通信以及未来的计划和课题。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胡天民
从80年代起,南朝鲜进入科技发展的新时期。在1982年,设立了由总统亲自主持的“技术振兴扩大会议”,确定了“技术立国”的方针,采取了建立科技研究开发体制,制定有关的科技政策,规定大企业必须设立附属研究所等一系列措施。在这种科技政策的指导下,企业的研究所由1981年的65所迅速增加到1987年的455所,6年内增加了6倍。研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宗生 余爱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各种专业技术协会犹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在科协的统一组织和管理下,农村中的专业户、示范户、能工巧匠、科技致富能手和有志献身于农业的回乡知识青年,自愿、自发组织创办了“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层新型科技群众组织——专业技术协会。它上挂靠各类专业学会、科研部门、大专院校,下联千家万户,成为农村普及科学技术,推广科技成果的得力“二传手”。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亿万农民群众在党中央正确路线的指引下,进行了农村经济结构改革、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革,使我国农村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时,开始找到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一、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农村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它的主要特征,我们体会有以下几点: 第一,因地制宜地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有统有分的双层经营结构。这是在党的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信乃诠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科技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据有关资料介绍,全国地区以上的农牧渔业研究与开发机构1130个,职工12.8万人,其中科技人员9万人。1979-1988年共取得国家、部门奖励的科技成果2373项,其中受到国家奖励的310项。这些成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朱丕荣
从国际城市化发展与农民收入水平分析 ,针对中国农村人多地少 ,商品经济不发达等状况 ,提出只有发展非农产业 ,包括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和建设小城镇等 ,才能振兴中国农村经济
关键词:
城市化 非农产业 农村经济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安成福
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必须依靠政策,增加投入,同时积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这就需要农林、科技和教育部门加强协调,密切结合,提高整体效益,走农科教统筹结合之路。一、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我国建国40多年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与科技进步密不可分的。科技进步使农业生产工具和农业设施大为改善,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减轻了劳动强度。由于采用了机械耕作和灌溉,使机耕面积占耕地总面积45%,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47%,农业劳动生产率比1952年提高1倍多。科技进步促进了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挖掘了现有资源的潜力,提高了资源的产出率和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树荣
振兴农村经济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徐树荣山西省隰县地处吕梁山南端,属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是全省50个贫困县之一。近年来隰县县委、县政府结合实际提出了“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和产品为支柱,靠龙头企业带动,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