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02)
2023(8949)
2022(7448)
2021(6654)
2020(5244)
2019(11632)
2018(11248)
2017(21009)
2016(11071)
2015(12238)
2014(12392)
2013(12532)
2012(12251)
2011(11570)
2010(11940)
2009(11077)
2008(10648)
2007(9487)
2006(8945)
2005(8626)
作者
(34511)
(28902)
(28834)
(27266)
(18545)
(13858)
(13006)
(11149)
(11122)
(10352)
(10122)
(9534)
(9485)
(9416)
(9053)
(8920)
(8487)
(8271)
(8217)
(7971)
(7617)
(7228)
(6970)
(6797)
(6540)
(6490)
(6369)
(6224)
(5914)
(5718)
学科
(75771)
经济(75721)
地方(26450)
管理(26417)
(23748)
中国(21087)
方法(18268)
(16677)
地方经济(16478)
(15909)
企业(15909)
数学(15847)
数学方法(15765)
业经(15036)
(13418)
农业(12021)
(11795)
环境(11245)
(11210)
金融(11209)
(10117)
银行(10108)
(9996)
(9701)
(9323)
贸易(9312)
(8812)
(8625)
产业(8596)
发展(8509)
机构
学院(170392)
大学(167104)
(82373)
经济(80787)
研究(70459)
管理(58179)
中国(53013)
理学(48030)
理学院(47308)
管理学(46638)
管理学院(46298)
科学(41420)
(36829)
(36801)
(34457)
研究所(33081)
中心(30256)
(27403)
(27199)
经济学(26477)
财经(26298)
(25296)
(25235)
师范(25025)
北京(24299)
(23625)
经济学院(23387)
科学院(22355)
(22265)
(22111)
基金
项目(105264)
科学(82947)
研究(79455)
基金(74087)
(64336)
国家(63791)
科学基金(53646)
社会(52250)
社会科(49600)
社会科学(49588)
(42965)
基金项目(38521)
(34968)
教育(34406)
编号(31416)
自然(31113)
(30951)
自然科(30303)
自然科学(30297)
自然科学基金(29705)
资助(29651)
成果(25751)
发展(25592)
(25182)
重点(24737)
课题(23609)
(22281)
国家社会(22020)
(21411)
创新(20183)
期刊
(108620)
经济(108620)
研究(59814)
中国(40419)
(26976)
管理(24089)
(23966)
学报(23850)
科学(23635)
(19555)
金融(19555)
农业(18802)
教育(18778)
经济研究(18133)
大学(17978)
学学(16963)
业经(16717)
技术(16291)
财经(13774)
问题(13754)
(12119)
技术经济(10316)
世界(10155)
(10069)
(9596)
资源(9444)
国际(9358)
经济问题(9095)
商业(8943)
统计(8447)
共检索到2867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应中,陈尔东,毕于运  
南昆铁路东起广西的南宁,西至云南的昆明,北接贵州的红果,全长8987公里,为国家Ⅰ级干线电气化铁路,将于1997年初建成通车。南昆铁路开通后,东与湘桂、黎湛、南防铁路相接,西与成昆、贵昆铁路相连,是沟通我国大西南与东南沿海的一条重要通道,并与广西防城、钦州、北海港一起构成云贵川出海的捷径,对加快西南地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被称为是大西南通向2000年的希望之路。同时,南昆铁路建成以后,必将逐步形成以广西南宁、北海、防城金三角为龙头,以南昆铁路为中轴,以沿线大中小城镇为经济生长点,以铁路通过县和辐射县为腹地,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和我国南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新的南昆铁路沿线经济区。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原理,超前研究这个新经济区的组成范围,揭示其资源、社会、经济特点,规划生产力布局和发展城镇建设,提出促进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对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轩  林玳玳  
分析了石太高速铁路沿线区域概况以及高速铁路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针对如何更充分地发挥高速铁路的作用、促进沿线地区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玉林,祝向军,任路平,李旭华,张睛  
建立了高速公路对沿线经济发展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运用这一指标体系对宜黄高速公路对沿线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提出了宜黄高速公路产业带概念 ,并对宜黄高速公路产业带的形成和发展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楠楠  徐逸伦  
高速铁路诞生至今已40余年,世界各国高速铁路建设给国家和区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然而目前国内外在高速铁路对于区域发展影响方面的研究并不系统,多集中于高速铁路的经济效益及交通方式之间竞争的研究,对于它怎样导致区域空间的演变则相对不足。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从高速铁路对于区域交通系统、经济系统和区域空间的影响3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高速铁路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费洪平  
长期来,我国绝大多数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只停留在宏观尺度,在很大程度上只评价表现为潜在形态的资源优势或宏观产业结构的特点,而忽视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具体作用的微观单元(企业或公司)的活动与行为,致使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长期以来缺乏必要的微观分析作基础。实际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我国企业行为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更为重要。企业已成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由单纯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企业区位决策主体日益从一元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企业横向经济联合的迅速发展,企业跨部门、跨区位的承包、投资、兼(合)并、控股等活动日益活跃,越来越多的企业相应地组成了各种形式、各种规模的企业集团和企业群体,并日益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建丰  李志刚  
近年来中国高铁建设经过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曲折发展历程,这对于我们客观冷静地全面分析和理性认识高铁的作用和影响也不无益处。本文从研究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入手,着重运用"有无对比法"实证分析了沪杭高铁对浙江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在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浙江沿线区域必须实施共生发展战略,通过区域合作竞争,形成浙江与上海共生发展的新格局。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丹  程伟  龚鹏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关系是目前国内学术界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采用因子评价模型对中部地区长江沿线城市群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两大系统进行发展差异评价,采用协调度函数和系统聚类分析进行了协调区划分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长江沿线城市群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在城市群层面和城市圈内部都具有显著差异,部分区域有两极分化趋势;按照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匹配程度,在空间上划分为强协调(0.81.0)、较协调(0.60.8)、弱协调(0.50.6)、较不协调(0.20.5)和极不协调区(00.2),根据协调组合情况划分了5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白硕  吴江  
铁路建设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必将产生巨大影响。本文以渝怀铁路为例 ,从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限制因素分析入手 ,探讨了沿线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依托渝怀铁路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培育良好的投资环境 ;( 2 )注重沿线地区间、城镇间的联合与协作 ,实现优势互补 ,避免无谓竞争 ;( 3)注重体制创新 ,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 4 )强化科技教育 ,推动技术进步 ;( 5 )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 ;( 6 )争取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沿线地区的倾斜支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覃成林  种照辉  
本文设计了一个综合的经济集聚指数描述经济集聚状态,建立了包含可达性指标的经济集聚模型,分析高速铁路对铁路沿线城市经济集聚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高速铁路影响下,铁路沿线城市的经济集聚水平明显提升,铁路沿线城市可达性每提升1%,可引起这些城市经济集聚指数出现0.8072的相应增加。但是,高速铁路发展也引起铁路沿线城市之间的经济集聚水平差异扩大,经济集聚格局趋向非均衡。其中,高速铁路沿线城市成为经济集聚的目的地,经济集聚水平显著提升且内部差异缩小;这类城市的可达性每提升1%,可引起城市经济集聚指数发生0.8798的相应增加。相反,非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的经济集聚水平相对下降,成为经济要素和经济活动的流出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天军,申金升  
京沪高速铁路是一种低社会运输成本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它的采用将对沿线的经济发展带来积极深远的影响。本文从高速铁路对缓解运输紧张状况、节约旅行时间、形成经济一体化、促进知识经济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劳动就业机会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伟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青藏铁路的建成将极大地改善进出藏的交通条件,大量的物流与客流将带动沿线的经济发展。经济离不开金融支持,本文通过对青藏铁路沿线的调研,对青藏铁路沿线经济带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覃成林  刘万琪  贾善铭  
以1997—2011年中国6次铁路提速和高铁开通为背景,在β趋同模型中加入用可达性度量的铁路交通发展因素,并用频次加权平均旅行时间衡量可达性,从全国、区域和城市3个空间层次分析了中国铁路交通发展对铁路沿线城市经济增长趋同的影响。结果显示:铁路交通发展对全国、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以及提速铁路沿线城市的经济增长的β趋同均有促进作用,对西部地区铁路沿线城市经济增长的β趋同有阻碍作用,而铁路交通发展对非提速铁路沿线城市经济增长的β趋同的影响甚微,对中部地区铁路沿线城市经济增长的β趋同的影响不确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成  冯学钢  唐睿  
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看成一个内涵广泛、结构复杂且具耦合特征的开放性巨系统,正确认识和处理三者间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首先,构建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评价体系,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为例,运用加权TOPSIS法对该区各省市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其次,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从时空维度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三大系统耦合协调演化关系给予分析;最后,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该区三大系统的未来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系统具较高关联性,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并不具有显著冲突;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从时间上看以保持稳定和波动上升为主,空间上大致呈东高西低的发展格局,且耦合发展主要制约因素东中西部各有不同;未来几年内该区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除个别省份外,总体呈小幅上升发展趋势。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振福  丁超君  
本文基于引力模型,分别计算了中国与北极航线沿线区域各国的经济联系强度,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北极航线沿线区域国家与中国联系不断加强,总体上呈现"双中心"格局,美国是中国与北极航线沿线区域国家经济合作的核心,俄罗斯则是"次中心"。然后,在分析中国与北极航线沿线区域国家贸易是其间经济联系的主要体现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中国与北极航线沿线区域国家经济联系的贸易额与经济联系强度之间的关系。通过线性回归,验证了中国与北极航线沿线区域国家的贸易和经济联系强度的正相关关系。最后,引入北极航线,对北极航线沿线区域国家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潜力进行了重新评估,发现中国与俄罗斯经济联系程度不变,美国与加拿大分别提升28%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