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89)
- 2023(9333)
- 2022(7967)
- 2021(7287)
- 2020(6208)
- 2019(13825)
- 2018(13676)
- 2017(25346)
- 2016(14162)
- 2015(16063)
- 2014(16044)
- 2013(15192)
- 2012(14089)
- 2011(12715)
- 2010(13120)
- 2009(12371)
- 2008(12367)
- 2007(11379)
- 2006(10094)
- 2005(9348)
- 学科
- 济(50212)
- 经济(50107)
- 管理(47291)
- 业(43294)
- 企(37995)
- 企业(37995)
- 方法(18973)
- 制(17287)
- 财(17176)
- 数学(15426)
- 数学方法(15181)
- 农(14988)
- 中国(14470)
- 业经(13197)
- 学(13084)
- 体(13068)
- 银(10947)
- 银行(10915)
- 务(10431)
- 行(10395)
- 财务(10394)
- 财务管理(10368)
- 融(10194)
- 金融(10186)
- 划(9940)
- 理论(9916)
- 企业财务(9811)
- 体制(9781)
- 农业(9302)
- 技术(9164)
- 机构
- 大学(204767)
- 学院(202608)
- 济(79387)
- 经济(77574)
- 管理(75892)
- 研究(71332)
- 理学(64751)
- 理学院(63959)
- 管理学(62799)
- 管理学院(62419)
- 中国(54238)
- 京(44003)
- 科学(43630)
- 财(41681)
- 所(36696)
- 农(36331)
- 研究所(33232)
- 江(32873)
- 中心(32069)
- 财经(31848)
- 业大(30792)
- 经(28741)
- 农业(28450)
- 北京(27355)
- 范(26915)
- 师范(26567)
- 院(26275)
- 州(25084)
- 经济学(24065)
- 财经大学(23510)
- 基金
- 项目(135317)
- 科学(106893)
- 基金(98761)
- 研究(98738)
- 家(88026)
- 国家(86917)
- 科学基金(73403)
- 社会(63091)
- 社会科(59596)
- 社会科学(59577)
- 省(52844)
- 基金项目(51819)
- 自然(47133)
- 自然科(46008)
- 自然科学(45988)
- 教育(45974)
- 自然科学基金(45204)
- 划(44777)
- 资助(39500)
- 编号(39249)
- 成果(33903)
- 重点(31190)
- 部(30403)
- 制(29870)
- 创(28598)
- 课题(28545)
- 发(28098)
- 创新(26781)
- 国家社会(26395)
- 教育部(25990)
共检索到314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璨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定量分析方法为主,从林地生产力、林地利用率、造林面积、有林地面积、技术效率、社会福利和农民收入等方面分析我国集体林家庭经营的绩效。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以家庭经营为主导的集体林产权制度对我国集体林经营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集体林家庭经营产权制度迫切需要进行变迁。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家庭经营 林地产权 绩效分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璨
家庭经营、木材一家进山收购和林业税费成为制约集体林区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采用福利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分析方法对此三项制度安排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崇义县1981 ̄2004年林业家庭经营制度安排的消费者剩余损失为47633万元,年均为1985万元;带来的生产者剩余为44432万元,年均为1851万元;同期社会福利损失为3202万元,平均为133万元,社会福利损失从1981年的25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197万元,增加相当明显。金寨县、遂川县和沐川县的家庭经营制度安排对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类似。林业税费制度安排的生产者剩余的影响为正值,消费者剩余影响为负值,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为负...
关键词:
社会福利 林业经济 集体林区 制度经济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进选
本文通过回顾农业家庭承包制在我国的产生历程 ,分析农业生产集体制和家庭制的绩效 ,比较国际农业生产制度及农业合作运动的历史、现状和趋势 ,并运用经完善和补充的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对农业家庭制的机制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 :家庭经营制是农业生产制度的长期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家庭经营制 农业生产制度 必然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桂强 杨丽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秀英 马天乐 刘俊昌
系统分析南方集体林区存在的产权问题,提出改革的主要内容:1)林权明晰化包括明确林地所有权主体,完善林地所有权的委托代理关系;构建经营权的委托代理关系,明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科学界定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主体。2)林权的安全性包括改革林地征用补偿制度;建立公益林征用(管制占用)补偿制度;改革商品林采伐限额制度;改革不合理的林业税费政策。3)林权的市场化运作包括降低交易成本;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提升林权交易需求的动力机制;激活林权交易市场的供给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印子
农地制度在演化过程中持续强调农地的规模效益,在地权配置上偏重农地的经济功能,缺乏对农地社会功能的正面回应。华北农村“小农户家庭经营”案例显示,农地的养老功能得到增强,还在农业机械化社会服务水平提升中,延展出重要的家庭发展功能。宏观上,农地对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社会稳定功能还将长期存续。在《民法典》时代,农地制度在回应社会发展中的地权诉求上存在诸多不足。未来农地制度配置应该强化有助于夯实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政策配套,优化并探索土地经营权转让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妥善解决“小农户家庭经营”与农业现代化“大生产”之间的有机衔接机制问题,为农地社会功能的维系、发展和生长提供良好的产权基础。
关键词:
农地 社会功能 农地制度 产权基础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洪清 祁春节
我国家庭经营体制自始至终是与农村土地制度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家庭经营体制经历了一个从有到无、再到有的过程。具体实践与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家庭经营体制的早期激励效应显著,成就巨大,但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其激励效应带来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分散小规模经营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国外家庭经营体制发展经历显示,只有规模化经营才能扩张利润空间。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的家庭农场是我国经济和政治发展到现阶段时的一种均衡选择,只有对现有的土地制度进行重新设计,才能给予我国家庭经营体制更大的调整空间。
关键词:
家庭经营体制 家庭农场 “三农”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必良 李玉勤
本文基于"农村家庭经营制度研讨会"所形成的共识,对目前农经界关于我国农业经营制度的一些重大理论分歧进行了辨识,特别是围绕农业的规模经营、分工经济、家庭经营的性质以及新近的创新试验等进行了讨论,阐明了作者的学术主张。文章认为:(1)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必须坚持制度目标与制度底线;(2)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但单纯地推进土地的流转集中与规模经营存在重大的政策缺陷;(3)将家庭经营卷入分工活动,农业规模经济性的获得就可以从土地规模经济转向农业的服务规模经济;(4)家庭经营与经营规模无关,在产权细分与农事活动可分离的前提下家庭经营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实现形式可以多...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乃安 任杰
我国农村土地家庭经营制度以土地集体所有为前提,坚持生产力标准,从侧重解放、发展、保护和共享生产力等方面深化改革,推动我国农村家庭经营体制和实现形式的不断创新。近年来,在生产力标准的指引下,确保了农村深化改革无论怎么改都始终做到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为深化改革的主线,以实现我国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追求,贯彻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乃安 任杰
我国农村土地家庭经营制度以土地集体所有为前提,坚持生产力标准,从侧重解放、发展、保护和共享生产力等方面深化改革,推动我国农村家庭经营体制和实现形式的不断创新。近年来,在生产力标准的指引下,确保了农村深化改革无论怎么改都始终做到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为深化改革的主线,以实现我国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追求,贯彻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罗必良
中国农业正处于重要的历史转型期,农业经营制度何去何从也处于关键的转折关口。与此同时,各种见解与争论又重新开始白热化。无论理论与观点如何仁智相见,但对一些基本问题所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必须引起重视:一是认为家庭经营无法实现规模经济;二是认为农民只有自己经营所承包的土地,才能有效保护自己的权益;三是认为农地流转可能会影响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笔者认为,梳理各种认识与主张,纠正各种偏差并达成共识,有必要重新回归理论常识。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西玉
实行土地承包到户的家庭经营,是中国农村改革最本质、最重要的成果。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合作化以来,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长期解决不了的难题,特别是人民公社时期无法解决的按有效劳动进行分配的问题,从而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经营方式,成为...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兆蔚
在总结中国历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检验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成败的标准;指出本次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重点、方向、原则和技术路线;并就南方集体林产权改革配套措施与确权发证方式问题提出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秀英 马天乐 刘俊昌
从公民财产权与政府行政权平衡的视角,对南方集体林区如何实现林权安全性进行研究,介绍了行政征用权设立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分析了南方集体林区行政征用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了行政征用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为:①改革林地征用制度;②建立公益林征用(管制占用)制度。
关键词:
南方集体林区 林权 行政征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风田 阮荣平 孔祥智
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集体林权改革的回顾,对其中一些特点和规律进行了总结。本文的主要发现有:首先自建国以来,我国南方集体林权制度变迁总体上表现了产权公有程度的倒U字变化的规律。产权公有化程度20世纪80年代达到了最大。在此之前,公有化程度不断加强,而在此之后,公有化程度则不断减弱。其次,自1950年以来,我国南方集体林权制度变迁是比较频繁的。但是不同的阶段其变动的特点以及频率也不尽相同。大体可以以"大跃进"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在"大跃进"之前,林权制度变动频率相对较小,同时明显地朝着公有化的方向发展。在"大跃进"之后,林权制度变动的频率开始进一步加大,变动方向更加不确定。再次,林权制度变迁的进度...
关键词:
集体林权改革 回顾 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