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51)
- 2023(10259)
- 2022(9142)
- 2021(8676)
- 2020(7244)
- 2019(16842)
- 2018(16930)
- 2017(31977)
- 2016(17813)
- 2015(19986)
- 2014(19961)
- 2013(19700)
- 2012(17998)
- 2011(16031)
- 2010(15859)
- 2009(14308)
- 2008(13588)
- 2007(11668)
- 2006(10072)
- 2005(8459)
- 学科
- 济(66360)
- 经济(66292)
- 管理(48611)
- 业(45188)
- 企(37533)
- 企业(37533)
- 方法(31432)
- 数学(27275)
- 数学方法(26885)
- 农(18282)
- 学(16748)
- 地方(16677)
- 中国(16227)
- 财(15484)
- 业经(14884)
- 农业(12327)
- 贸(11921)
- 贸易(11913)
- 易(11520)
- 理论(11363)
- 和(11335)
- 环境(11110)
- 制(10658)
- 技术(10480)
- 务(9996)
- 财务(9927)
- 财务管理(9912)
- 划(9447)
- 企业财务(9334)
- 教育(9270)
- 机构
- 大学(244267)
- 学院(243978)
- 管理(98376)
- 济(88401)
- 经济(86224)
- 理学(85777)
- 理学院(84804)
- 管理学(83114)
- 管理学院(82700)
- 研究(81836)
- 中国(57831)
- 科学(55232)
- 京(52158)
- 农(43857)
- 所(41661)
- 业大(41273)
- 财(38952)
- 研究所(38591)
- 中心(36664)
- 江(34654)
- 农业(34575)
- 北京(32950)
- 范(32590)
- 师范(32291)
- 财经(31767)
- 州(31563)
- 院(30056)
- 经(28812)
- 技术(27058)
- 师范大学(26168)
- 基金
- 项目(177240)
- 科学(137166)
- 基金(126550)
- 研究(125958)
- 家(112264)
- 国家(111369)
- 科学基金(94248)
- 社会(75742)
- 社会科(71617)
- 社会科学(71594)
- 省(70159)
- 基金项目(68451)
- 自然(64437)
- 自然科(62833)
- 自然科学(62815)
- 自然科学基金(61618)
- 划(59996)
- 教育(57111)
- 资助(52162)
- 编号(51884)
- 成果(41264)
- 重点(39905)
- 发(37791)
- 部(37582)
- 创(36591)
- 课题(35734)
- 科研(34284)
- 创新(34136)
- 计划(34106)
- 大学(32304)
共检索到343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玲 肖润林
本文通过三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研究温州蜜柑高产配方施肥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南方红壤的土壤条件特点是一般缺磷;在氮、磷、钾三因素当中,磷肥的施用对产量起关键性的作用,其次是氮肥;氮、磷、钾三要素配比为10:(5.4-5.7):(4.6-4.7)。
关键词:
温州蜜柑,施肥,氮,磷,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爱民 李飞 封志明
在南方红壤丘陵区传统种植业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水旱轮作、旱地间作等方式,发展玉米生产,建立“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三元复合结构模式,不但有利于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而且还能促进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将新模式和传统的较好模式轮换种植,还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平衡,提高持续生产能力。
关键词:
红壤丘陵区,种植模式,玉米生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丽丽 王秋兵 张心昱 邹敬东 戴晓琴 王辉民 孙晓敏 董雯怡
研究依托千烟洲生态站,利用1998年建立的红壤稻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土土壤碳及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施用有机肥有利于提高土壤碳、氮、磷含量,土壤总有机碳(SOC)含量达到16.8 g·kg-1,全氮(TN)含量达到1.5 g·kg-1,速效氮(AN)含量达到153.8 mg·kg-1,速效磷(AP)含量达到43.3 mg·kg-1,而土壤速效钾(AK)含量仅达到23.0 mg·kg-1,低于施用化肥的各个处理;②施用氮、磷、钾肥减缓了红壤水稻土酸化趋势,显著增加土壤AP(12.3~47.1 mg·kg-1)、AK(22.3~54.5 mg·kg-1)含量;③秸秆还田可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艳菊 王改兰 张海鹏 赵旭
采用Bowman-Cole的土壤有机磷分级体系及蒋柏藩-顾益初的无机磷分级体系,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磷组分、无机磷组分与土壤速效磷相关关系。结果表明,Ca2-P(0.985 5)、Ca8-P(0.938 0)、Al-P(0.887 4)、Fe-P(0.850 7)、中活性有机磷(0.851 0)和中稳性有机磷(0.8905)与速效磷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O-P(0.790 4)、Ca10-P(0.752 7)与速效磷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无机磷各形态对速效磷的直接作用大小顺序为:Al-P(-1.189 0)>Ca2-P(1.027 ...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彭廷柏
本文分析了南方红壤丘陵区1个地级市、89个县、164个村的农业结构状况及其由耕地型农业向非耕地型农业、非农产业型农业的演化规律;阐述了农业结构与农业持续发展的关系,即农业结构与农村经济发展、农业资源持续利用、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剖析了农业结构中主导生产项目或产业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现阶段农村经济的“二元循环”现象以及“二元循环比率”与农业结构类型之间的关系,指出开创主导生产项目或产业调整农业结构,将有效地推进农业的持续发展。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秋华 黄炎和 范胜龙 林金石 季翔
以福建省晋江西溪流域为试验区,在分析景观格局与水土流失强度关系的基础上,通过BP模型构建两者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模拟优化景观格局后的水土流失情况.结果表明:(1)该流域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茶园景观和裸地景观;景观面积类型、斑块数量、加权面积的平均形状指和平均分维数与水土流面积呈正相关,景观连接度与水土流失呈负相关,平均斑块大小、多样性指数、散布与并列指数与水土流失不显著相关.(2)景观格局与水土流失面积间存在精度较高的BP映射关系,误差绝对值小于5%.(3)应用BP模型优化茶园与裸地的景观格局,预测水土流失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文利 朱平宗 赵建民 黄国敏 闫靖坤 陈宝生
【目的】研究南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人工林地浅沟形态特征,为浅沟侵蚀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RTK-GPS测量技术与ArcGIS空间分析方法,通过建立研究区典型坡面马尾松林地DEM,提取浅沟形态参数,定量分析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地浅沟的形态特征,初步建立基于该研究区的浅沟临界地形模型。【结果】(1)研究区浅沟汇流面积均值为21.62 m~2,沟长均值为16.46 m,浅沟坡度均值为19.72°,沟宽均值为2.26 m,沟深均值为0.52 m,断面面积均值为0.58 m~2。其中浅沟汇流面积属强变异,其余形态参数均为中等变异。与黄土丘陵沟壑区及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浅沟相比,南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人工林地的浅沟相对较短、较浅。(2)浅沟形态参数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汇流面积与沟长、平均沟宽、平均沟深和平均断面面积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浅沟坡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浅沟坡度与沟长、平均沟宽极显著负相关(P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蔡玉林 李飞 李家永 陈永瑞 李海涛 张宏志
对比研究了亚热带丘陵区几种人工林在对大气降水再分配后发生的水质变化。对P、K、Ca、Mg、Na、S元素的测定分析表明,不同林分具有不同的交换特性,3种人工林中Mg和K、Ca均较容易淋失,而对于P和Na则呈现明显的吸收或吸附作用。
关键词:
亚热带 树干径流 穿透雨 化学元素 淋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学强 蔡强国 和继军
红壤丘陵区的坡耕地水土流失是比较严重的,选择适当的治理措施,对于减轻坡耕地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着重研究了耕作措施、梯田措施、植物篱措施在坡耕地不同坡度上的蓄水保土效益。得出以下结论:坡度对3种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都有一定的限制作用,随着坡度的增大,不同措施的效益会随之减小。耕作措施一般在0°~5°能够发挥较高水土保持效益;梯田措施能够在0°~15°发挥较高水土保持效益;而植物篱措施只要在25°的坡耕地退耕还...
关键词:
坡度 坡耕地 耕作措施 梯田措施 植物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效举
以中国科学院千烟洲试验站为例,定量地研究了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壤类型开垦利用为水田、旱地、桔园、马尾松、湿地松、杉树、天然林、枫香、牧草、荒草、竹丛林等多种土地利用系统物质循环的定位观测,建立了千烟洲土壤信息系统(QYZSIS)和土壤变化数据库,方便而有效地进行了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变化的定量化评价、监测和制图。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和预测了研究区C、N等养分含量以及降雨、林冠透雨、树干流、径流和淋溶引起的元素输入和输出。提出了相对土壤质量指数(RSQI)的概念,并且依据土壤RSQI的变化值△RSQI较好地研究和评价了研究区土壤质量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史志华 蔡崇法 王天巍 丁树文 张光远
以鄂南红壤丘陵典型区的三个村为代表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 1981和 1998年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壤质量进行对比研究 ,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总体上具有农业型特点 ,17a间水田减少了 2 1% ;其余的利用方式则有不同幅度的增加 ,居民地、水域、林地、园地和旱地增加了 4 2 .2 %、99.6 %、8%、5 6 .8%和 8%。土壤质量有从优劣两端向中等靠拢的趋势 ,17a后 、 、 和 等地面积分别减少 18.6 %、12 .2 %、2 9.6 %和 2 5 % ; 等地增幅达 5 1.9%。土地利用方式及管理措施是影响土壤质量演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龚榜初 陈益泰 周文科 邵新华 黄燕飞
以浙江衢州红壤丘陵区的10年生常山胡柚低产林为试材,开展了施肥、套袋、覆盖等措施对产量品质与土壤养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套袋提高了胡柚果实的外观和内在品质。施化肥、猪粪、生物有机肥都能增加土壤中N、P、K、有机质的含量,但以施生物有机肥、猪粪处理的效果更为明显,土壤速效N、速效P、速效K比对照增加2~7倍,全N、全P、有机质含量比对照增加2~3倍,产量比对照增幅60%~97%;施猪粪提高了糖酸比,改善果实内在品质。夏季土壤覆盖明显降低了胡柚园土壤的温度及高温出现的频率,7—9月平均地表温度下降约1℃,20 cm土层降温1.6~1.9℃,气温越高,覆盖降温效果越明显,使胡柚处于较适宜的土温环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学泽 韩京龙 江頭和彦
研究了湖南省株洲、桃源和蓝山等市(县)6处森林红壤的化学性质。结果表明,这些土壤的酸性较 强,pH值为4.11-4.96;有机质含量差异明显,为9.5-37.6 g/kg;总氮含量范围宽,为0.321-1.70 g/kg;总磷含 量较低,为0.126-0.441 g/kg;总钾含量较高,达到了10.5-18.1 g/kg;交换性阳离子含量差异大,为3.86-50.6 mmol/kg;阳离子交换容量CEC数值较大,达到了13.9-34.0 cmol/kg。对Cu,Zn,Pb,Cd的测定数据表明,这些土 壤尚无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综合考虑调查地的土壤化学性质及植被和地理位置等条件,对试验林地提出了相...
关键词:
森林红壤 土壤化学 林业生态 湖南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熙 赖锦春 赵小敏 谢林波 陶丹丹 周学文
【目的】分析弋阳县土壤养分分布状况,划分弋阳县土壤肥力等别,绘制肥力等别图;创建施肥建议模型,得出各区明确而可行的水稻最佳经济效益施肥方案并得到相应施肥方案图。【方法】基于弋阳县2006—2008三年测土数据和基础地理数据,结合GIS软件形成养分专题图、坡度图和高程图,分析丘陵县域土壤养分含量分布与地形的关系。结合耕地地力调查数据,进一步对该县土壤进行养分综合等级分区。在分区的基础上,选取能代表各区土壤肥力特性的水稻"3414"肥料试验,利用SAS软件对各"3414"试验数据进行肥料效应方程的拟合,结合方程求解各区水稻最佳经济效益和对应的施肥量、施肥比例。【结果】中、高含量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
关键词:
土壤分区 配方施肥 肥料效应方程 GIS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