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05)
2023(9079)
2022(8192)
2021(7816)
2020(6544)
2019(15230)
2018(15241)
2017(29412)
2016(16186)
2015(18288)
2014(18282)
2013(18061)
2012(16455)
2011(14735)
2010(14451)
2009(12942)
2008(12408)
2007(10442)
2006(8930)
2005(7563)
作者
(47309)
(39110)
(38813)
(37010)
(25099)
(18958)
(17544)
(15541)
(15000)
(14008)
(13522)
(13138)
(12418)
(12376)
(12122)
(11894)
(11766)
(11570)
(11291)
(10964)
(9839)
(9405)
(9392)
(8895)
(8792)
(8740)
(8722)
(8538)
(7924)
(7856)
学科
(61541)
经济(61475)
管理(44674)
(42143)
(35240)
企业(35240)
方法(30074)
数学(25966)
数学方法(25675)
(16232)
(14971)
中国(14638)
地方(14506)
(14015)
业经(13499)
(11233)
贸易(11226)
农业(11004)
(10873)
(10707)
理论(10671)
环境(10360)
技术(10089)
(9287)
(9256)
财务(9199)
财务管理(9184)
(8849)
教育(8705)
企业财务(8697)
机构
大学(225187)
学院(223411)
管理(92312)
(82662)
理学(80938)
经济(80737)
理学院(80035)
管理学(78610)
管理学院(78227)
研究(74833)
中国(52111)
科学(49921)
(48389)
(39060)
(38122)
业大(37531)
(35448)
研究所(35347)
中心(33174)
农业(31066)
(30980)
北京(30241)
(29742)
师范(29469)
财经(29407)
(27361)
(26763)
(25737)
技术(24140)
师范大学(24040)
基金
项目(163607)
科学(127213)
基金(117691)
研究(117286)
(103812)
国家(102980)
科学基金(87599)
社会(71114)
社会科(67285)
社会科学(67266)
(64411)
基金项目(63961)
自然(59424)
自然科(57967)
自然科学(57953)
自然科学基金(56872)
(54829)
教育(52959)
编号(48348)
资助(48206)
成果(38264)
重点(36443)
(35183)
(34591)
(33983)
课题(32694)
创新(31649)
科研(31510)
计划(30794)
大学(29946)
期刊
(86384)
经济(86384)
研究(62205)
学报(39427)
中国(37848)
(35290)
科学(35247)
管理(31989)
大学(28662)
学学(27050)
农业(25748)
(24580)
教育(24326)
技术(18565)
(14634)
金融(14634)
业经(14584)
图书(13438)
(13122)
财经(13004)
经济研究(12992)
科技(11967)
理论(11847)
问题(11383)
实践(11218)
(11218)
业大(10949)
资源(10926)
(10847)
(10441)
共检索到308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华凤  张武汉  舒服  何强  
南方稻区的杂交中稻生产是中国水稻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育种技术路线正确,中国率先在超级杂交中稻育种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中国在超级杂交中稻亲本选育、新组合配制、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应用上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回顾,指出了在广适性组合较少、推广力度不够,影响超级杂交稻的快速发展,以及高产、优质和高抗有机结合的组合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从拓宽水稻遗传基础,选育广适性组合、发掘特异种质资源,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超高产组合、建立轻型化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加强推广力度3个方面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中国在超级杂交中稻育种中应加快已有研究成果的转化,选育具有广适性、综合性状优良的超级杂交中稻组合,加强第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忠旭  马兴全  李全英  李如海  姚继攀  张丽颖  张雪  梁传斌  高焕勇  
回顾了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的历史,论述了北方超级杂交粳稻的育种理论和技术创新。在育种方法上主要通过"籼粳架桥"、粳爪交次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理想株形、生态育种等多种途径培育杂交粳稻新品种,选育了继C57和C418之后又一个具有广阔发展潜力的恢复系C2106,以其配组育成的超级杂交粳稻新组合辽优2006、辽优2016、辽优9906、辽优5206等在辽宁乃至北方稻区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表现高产、优质、抗逆等优点。同时介绍了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的特色和所取得的成果、存在问题及前景。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家奎  
对长江上游超级稻的穗粒结构、冠层特征、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等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在超级杂交稻材料构建和组合选育上的主要进展进行了总结。提出了长江上游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的"偏籼型"、"偏大穗+偏大粒"、"厚秆壁+V-型叶"、"前披后直动态株型结构"、"不育系与恢复系性状合理分工"等超级稻育种的思路与方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应斌  
对中国籼型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生理、生态适应性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指出现已育成的籼型超级杂交稻在我国南方多种生态区域作一季稻种植产量达到12t.hm2,表现出根系旺盛、分蘖力强、足穗大穗、源库协调、耐肥抗倒、以及前期能早发和后期抗早衰的潜在高产优势。有关栽培生理、生态适应性和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显示,超级杂交稻在保持较高经济系数的同时,通过增加生物产量是超高产栽培的主要途径。进一步研究超级杂交稻的产量稳定性、产量形成机理、适宜种植区域,群体诊断指标、优质与高产相协调的关键栽培的技术等,对于建立超级杂交稻的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海  陶士博  唐亮  张文忠  赵明辉  徐凡  
籼粳稻杂交后代易产生超亲变异和优势,蕴藏着巨大的遗传潜力。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升寄希望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直接利用,但实现这一目标还面临着许多困难,解决途径有赖于对籼粳分化与杂种优势机理的深入研究。对亚洲栽培稻的起源与分化、籼粳稻分类的方法与评价、籼粳稻杂交育种的历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途径、籼粳分化程度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籼粳稻杂交后代中亚种特性与经济性状的关系及生态环境对籼粳交后代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与展望,为超级稻选育中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直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存龙  杨芬  罗龙  罗天刚  刘娜  杨轻松  
作者结合云南香型软米杂交稻育种的实践,对目前稻米香味的类型、化学成分、鉴别方法、遗传表达、基因定位及与栽培环境关系等研究状况进行综述,报道了云南香型软米杂交稻育种取得的主要进展,讨论了在香稻育种中如何利用稻米香味资源的有关问题,指出要育成品质优异的杂交香稻组合,配组双亲均必须优质,最好实现香味等重要品质性状的基因等位;香味性状属突变体,受隐性基因控制,香味基因不仅存在于香稻中,而且还可能以杂合体形式存在于地方非香稻资源中,香稻育种中亲本材料选择,可以从无香味的地方软米水稻种质资源中鉴评筛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温福  徐正进  张文忠  马殿荣  张树林  
综合评述了中国超级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前景,认为培育和推广超级稻,是继株型改良和杂交稻育种之后,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水稻单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途径。在"利用籼粳稻杂交创造新株型和强优势,通过复交优化性状组配聚合有利基因,选育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路线确立之后,在常规超级稻育种和超级杂交稻育种两方面都已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地创造出一批新株型优异种质,培育出一批优质抗病的超级稻新品种和新组合。这些超级稻新品种、新组合已广泛地应用于水稻生产实践,并已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温福  徐正进  唐亮  
对30年来中国超级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前景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在"利用籼粳稻杂交创造新株型和强优势,通过复交优化性状组配聚合有利基因,选育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路线确立之后,中国在常规超级稻育种和超级杂交稻育种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地创造出一批新株型优异种质,培育出105个通过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新品种和新组合。在大力推广超级稻品种的同时,高度重视配套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努力构建产学研紧密衔接的超级稻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机制。通过选育和推广优质、高产、广适、抗逆的超级稻,中国再次实现了水稻单产水平的新突破,综合生产能力继株型改良和杂交稻育种之后有了进一步提高,为中国稻作科...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立云  
超级杂交稻育种的创新思维提出了超级杂交稻育种三步法设想,即超级亲本选育——超级杂交组合选育——超级杂交制种,并详细阐述了各步骤的标准和实现其目标的技术路线;提出了水稻光温敏不育机理新设想:即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是主效不育基因与其位置相近的发育感光基因或(和)发育感温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育基因位点(微效不育基因)可影响两用核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的高低.按照超级杂交稻育种三步法的技术路线,成功选育了父本996和两用核不育系C815S两个超级杂交稻亲本,利用前者选育出适合长江中下游稻区作双季早稻种植的超级杂交早稻组合陆两优996,用后者选配出C两优87和C两优396等增产幅度大、极有应用前景...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华泽田  郝宪彬  王彦荣  张忠旭  
产量优势不强、品质差、制种产量低是困扰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的难点问题,本研究对近十年来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现状及成果进行了总结与回顾。根据高产、优质、高异交性等育种目标,立足于育种实践,提出符合辽宁省杂交粳稻配组理论方法及亲本选育策略,同时对现在杂交粳稻育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现阶段杂交粳稻发展需要解决的攻关课题,为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研究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龙继锐  马国辉  宋春芳  周静  沈洪昌  
为探讨超级杂交中稻节氮栽培最佳节氮量及氮与磷钾最佳配比,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缓释氮肥用量及与磷钾肥配比与超级杂交中稻Y两优1号产量间的关系,建立了节氮栽培条件下Y两优1号氮磷钾施用量与产量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氮肥用量显著影响水稻产量,但氮磷钾配比变化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氮磷钾三元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氮肥>钾肥>磷肥;获得最高产量(10500.9kg/hm2)的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205.2 kg/hm2、38.8 kg/hm2、158.6kg/hm2。单产达到9750kg/hm2的推荐施肥方案为:N 163.3-196.7 kg/hm2、P2O5 57.2-...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庄宝华  
综述了近 1 0 a来我国亚种间特别是两系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生理生态特性 (主要包括干物质生产、分配和运转 ,库源关系 ,结实特性等内在生理及其对环境条件的反应 )的研究进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陆贤军  任光俊  李勤修  彭兴富  
我国籼型恢复系的选育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1)测交筛选恢复系;(2)测交筛选和人工制恢等多途径选育恢复系。目前,早、中熟恢复系选育取得一定进展,而迟熟恢复系选育仍处于徘徊,这是由于所用亲缘相近,遗传基础相似所致,因而提出了采用亲缘渐渗,拓展恢复系的遗传基础,培育超高产组合的技术对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张林  郭晓艺  朱永川  周兴兵  刘茂  
2008~2009年,以18个近年通过审定的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施氮与不施氮条件下,研究了氮素利用效率与齐穗后库源结构和物质分配的关系。结果表明,齐穗期叶粒比分别与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齐穗期到成熟期叶片SPAD值衰减指数、LAI衰减指数和稻谷收获指数分别与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叶粒比、SPAD值衰减指数、LAI衰减指数和稻谷收获指数4个指标显著影响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决定系数分别为0.6822~0.8154、0.6836~0.8285,SPAD值衰减指数和稻谷收获指数可分别作为预测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和氮收获指数的简易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姜心禄  郑家国  池忠志  何树林  王少华  
在成都平原研究了强化栽培技术模式下的氮肥运筹,结果表明:适宜的纯氮用量为210kg/hm2,最优的运筹方式为底肥:追肥1:追肥2:穗肥=5:2:2:1。移栽后20d第1次追肥,移栽后40d第2次追肥,穗肥倒2叶全展时施用,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