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5)
2023(2055)
2022(1819)
2021(1853)
2020(1527)
2019(3714)
2018(3814)
2017(7244)
2016(4159)
2015(4791)
2014(4596)
2013(4456)
2012(4316)
2011(3873)
2010(3538)
2009(3132)
2008(2931)
2007(2312)
2006(1947)
2005(1594)
作者
(11390)
(9810)
(9444)
(8990)
(6253)
(4808)
(4335)
(3944)
(3694)
(3602)
(3492)
(3255)
(3226)
(3094)
(3014)
(2974)
(2887)
(2844)
(2793)
(2726)
(2463)
(2401)
(2381)
(2293)
(2217)
(2089)
(2077)
(2076)
(2039)
(1982)
学科
(12438)
经济(12428)
(7620)
管理(7360)
(6753)
地方(6015)
农业(4747)
(4365)
企业(4365)
方法(3849)
数学(3391)
数学方法(3325)
(3290)
业经(3019)
中国(2858)
环境(2344)
(2182)
地方经济(2177)
土地(2142)
(2076)
(2052)
资源(1944)
城市(1913)
理论(1836)
技术(1807)
工作(1804)
教学(1782)
农业经济(1766)
教育(1756)
(1672)
机构
学院(49334)
大学(48480)
研究(18818)
管理(17756)
(15661)
经济(15136)
理学(15102)
理学院(14817)
中国(14547)
管理学(14476)
管理学院(14363)
科学(13720)
(12132)
(11929)
业大(10245)
中心(9804)
(9723)
农业(9299)
研究所(9055)
(8744)
(8503)
师范(8454)
(7796)
(7403)
北京(7352)
(7174)
师范大学(6846)
农业大学(6394)
(6269)
技术(6136)
基金
项目(38194)
科学(28915)
研究(28264)
基金(25718)
(23196)
国家(22937)
科学基金(18781)
(16111)
社会(15758)
基金项目(14759)
社会科(14617)
社会科学(14613)
(13762)
自然(13115)
自然科(12676)
自然科学(12672)
编号(12631)
教育(12553)
自然科学基金(12429)
成果(9979)
资助(9906)
(8889)
课题(8884)
重点(8731)
(7759)
科研(7667)
(7634)
计划(7598)
(7185)
创新(7121)
期刊
(18714)
经济(18714)
研究(13781)
中国(10700)
(10679)
学报(9233)
科学(9213)
大学(6970)
农业(6874)
教育(6616)
学学(6445)
(4987)
资源(4608)
林业(4465)
(4379)
金融(4379)
管理(4276)
技术(4201)
图书(3817)
业经(3742)
(3709)
(3513)
(3065)
问题(2992)
城市(2861)
业大(2859)
科技(2756)
农村(2655)
(2655)
书馆(2572)
共检索到74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健  谢文龙  施清  徐锦斌  罗应贵  邱发春  陈惠  
2010年3月10日福建西北部果树生产遭受罕见的春季晚霜冻灾,闽东鹫峰山(N27°、E118°50')、闽中戴云山(N25°40'、E118°10')、闽西博平岭(N24°50'、E117°10')以北区域均遭受不同程度的为害;受冻果树包括柑橘、梨、桃、李、木奈、柿、梅等主栽果类在内共计7科18属24种2变种,当年产量损失约1/4.据成灾过程天气分析,此例春季果树冻灾为二类极端天气共同促成:(1)早春2月份平均气温显著偏高2.5℃,其重现率为51/6(约8.5 a一遇),致使果树物候期提前约15 d;(2)3月10日霜冻较当地平均终霜日(3月1日)后延10 d,且极端最低温在3月上旬的重现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建民  李光友  陆钊华  项东云  曾炳山  张宁南  郭洪英  
2008年初,中国南方8省(区)桉树人工林遭受严重雨雪冰冻寒害。调查分析表明:桉树人工林受灾的地理范围是24°15′—26°54′N,104°—118°E,其中,重灾区是湘南、赣南、桂北和粤北地区,在粤、桂、赣3省区,寒害的垂直分布发生在在海拔300~600m范围以内。受灾树木断顶、折干、弯曲、倾覆、树皮冻裂或枝叶冻枯,多数植株以遭受机械损害为主,发生生理冻害的情况极少。根据综合受害等级分析,巨赤桉无性系DH201-2受害程度最重,尾巨桉DH32-29和巨尾桉无性系GL9等次之,邓恩桉和巨桉耐寒性较强,受灾程度相对较轻。通过对灾情的调查和分析,提出关于今后桉树人工林发展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曲芝友  陈岩  杨艳萍  
辽南地区去冬今春以来降水稀少,只降了一场小雪和一场中雪,致使果园土壤旱情严重,尤其是山地果园旱情更为严重。据调查,由于干旱和年前持续低温,导致部分果树遭受"冻旱",使幼树抽条,有的果树主干皮层开裂。结果树花芽或叶芽变褐、干缩。枝条受"冻旱"后形成层或髓部,木质部变为褐色,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健  李美桂  
在 1 999年福建省冬季果树冻害调查的基础上 ,就冻害的形成特点与果类受冻情况作了记述 ,并对福建 2 0世纪的历次果树大冻害的规律 ,以及有关亚热带常绿果树冻后处理经验与避冻技术进行讨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兰芳  肖志成  刘沛林  谭青山  何海斌  
2008年初,我国南方发生了近50年来最大的冰灾,给各行各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林业损失最为惨重。因此,科学评价林业冰冻灾情,探讨灾情的形成机理并寻求林业防灾减灾对策具有重要意义。以重灾区的湖南省为例,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得出:湖南省林业受灾面积广,直接经济损失大,外来物种损毁严重,人工纯林受损突出,南部林业损失重于北部。这是由于冰冻强度大、低山与弱风以及林业系统不同程度的脆弱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要通过调整林业结构、发展林业灾害保险来提高林业系统的抗灾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程勇翔  王秀珍  郭建平  赵艳霞  黄敬峰  
[目的]利用星地多源数据,在南方双季稻种植区空间信息提取、双季稻发育期动态图组制作及研究区逐日平均温度反演的基础上,结合冷害监测指标,实现多要素相协同的南方双季稻春季冷害动态监测,为农业部门及时准确地应对双季稻冷害,减少冷害损失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南方双季稻区190个气象站点1951—2011年逐日气温数据,计算各站点≥10℃的多年平均积温。根据各站点多年平均积温与其地理因子的相关关系,建立多年平均积温推算模型。通过所获模型得到研究区积温空间分布图。按照南方双季稻安全生产积温阈值≥5 300℃·d的指标,扣除研究区内积温小于该值的区域,制作南方双季稻积温区划图。利用MODIS MCD12...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陶泽兴  戴君虎  
植物遭受冻害将导致细胞脱水、光合能力降低,造成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过去40年,气候增暖一方面降低了霜冻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另一方面使植物春季物候期提前,延长了植物叶和花暴露在严酷低温环境的时间。准确评估植物冻害变化需综合考虑气候增暖的双重效应。目前,国内尚未有研究对植物在中国不同气候分区的冻害进行系统分析。论文基于中国物候观测网的物候观测记录,计算了过去40年4种常见木本植物(榆树、刺槐、垂柳、白蜡)叶的春季冻害程度,揭示了冻害变化的时空格局,同时探究了春季最大冻害发生时间的变化及其与物候的关系。研究发现:(1)各物种展叶始期主要呈提前趋势,约60%的区域提前趋势显著(P<0.05),而白蜡的冻害程度变化整体不明显。就不同气候分区而言,榆树和垂柳在温带地区冻害增加的比例最大,刺槐在高原气候区冻害增加的比例近10%,在寒温带、温带和暖温带区的冻害增加的比例均在3%~6%之间,白蜡仅在暖温带地区的冻害有所增加。研究结果可为准确评估植物冻害风险、制定具有区域差异的气候变化响应和适应策略提供参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飞  满秀玲  段北星  
【目的】春季冻融期是连接冬季与生长季的关键时期,期间强烈的温度变化可能深刻影响土壤生态过程。研究春季土壤冻融过程对氮素矿化的影响,揭示我国寒温带地区冻融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规律,为寒温带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氮素研究和森林生产力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寒温带地区3种典型森林(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白桦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树脂芯法测定和分析了在春季解冻期间土壤无机氮(NH4+-N、NO3--N)以及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氮矿化速率的动态变化。【结果】寒温带春季冻融期3种林型土壤无机氮含量均表现出释放特征,且在冻融末期有大幅增加趋势,但不同林型其变化规律有所不同,3种林型土壤铵态氮含量占无机氮含量的83.91%~97.22%,是春季冻融期土壤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冻融循环期间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和白桦林0~10 cm土层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分别增加了1.86、6.18和0.25倍。10~20 cm土层土壤净氮矿化速率除兴安落叶松林有所降低外,樟子松林和白桦林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分别增加了4.09和2.25倍。土壤净氨化速率占土壤净氮矿化速率的73.47%~96.76%,土壤氮矿化以氨化作用为主。土壤含水量是土壤有机氮矿化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寒温带冻融作用有利于土壤有机氮的矿化,且阔叶林土壤氮矿化对冻融循环的响应强于针叶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党宏忠  冯金超  董瑞香  却晓娥  王檬檬  张金鑫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明确晚霜冻害对苹果树生长季水分利用能力影响的程度与机理。[方法]利用热扩散技术(TDP)对黄土区苹果树未发生霜冻年和霜冻年主要生长季边材液流速率(J_s)开展连续监测,并同步观测净辐射(R_n)、气温(T_a)等气象因子,计算大气水分亏缺(VPD)等变量。通过对比、相关分析阐明晚霜冻害对苹果树水分利用能力的影响。[结果]霜冻发生后,当日午间液流速率最大值(J_(s-max))比霜冻前数日内的最大值降低9%~27%,苹果树水分利用能力(J_(s-max)/VPD)在霜冻后的数日内连续下降。霜冻后当年(2018)生长季平均液流速率比未发生霜冻年(2017)同期下降35%。在整个生长季内,液流速率日平均值(J_(s-mean))与R_n、VPD均具有显著的指数关系,但在相同的R_n或VPD水平下,霜冻年的J_(s-mean)显著低于未发生霜冻年。[结论]严重低温霜冻和霜冻后快速升温共同导致了苹果树生长季水分利用能力的显著下降。研究结果为认识霜冻对苹果树水分生理的影响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范雨娴  霍治国  尚莹  
[目的]以湖南省油菜春季涝渍灾害为例,创建基于涝渍过程的逐日灾变等级指标、灾害影响量化评价与灾损量化评估模型,探索区域农作物涝渍灾变动态监测评估的天气学方法。[方法]基于湖南省油菜春季涝渍灾变过程解析,以过程灾变判别指标为基础,采用基于假设的滚动模拟寻优、实际灾情验证与个例分析等方法,厘定轻度涝渍与重度涝渍灾变的最佳阈值,构建油菜春季涝渍过程逐日灾变等级指标;利用多元回归等方法,构建对应的灾害影响量化评价模型和减产率量化评估模型;基于个例分析,验证指标及模型结果与历史灾情记录的吻合情况。[结果]湖南省轻度与重度涝渍灾变的最佳阈值为1. 44;不同县涝渍灾变等级阈值存在一定差异,平均受灾频率越低,洪涝脆弱性越低,防灾减灾能力越强,阈值越高;基于受灾天数和重灾天数的灾害影响指数都表现为结荚期涝渍对油菜减产率影响更大,且两者的空间分布形势都与各县年平均减产率的空间分布形势基本一致;个例中,基于指标的全省重灾站数百分比的时间演变与实际灾情记录一致,减产率量化评估模型的结果也与实际灾损相匹配。[结论]油菜涝渍灾变等级指标、灾害影响指数及减产率量化评估模型,实现了对涝渍灾变过程等级的动态监测、影响与灾损的量化评估,为基于天气学方法开展区域油菜涝渍灾变等级的动态监测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支撑,同时为历史灾情资料的补充和量化及灾情记录的再分析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彭珂珊  彭桦  
2008年1月,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的极端天气,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的概况,分析了雨雪冰冻灾害带来的危害,科学的提出了防御雨雪冰冻灾害的对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文勇  和万琦  李文静  
梅(Prunus mume)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高雅的观赏植物,而被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建设中,而老梅树移栽是快速见效并提高园林绿化质量的一条重要的有效途径。该文着重介绍了老梅树春季裸根移栽及后期养护管护技术,为今后老树裸根移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查多禄  郭小平  
昕水河流域经济林的发展促进了山区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加速了脱贫致富的步伐.几年来流域内的试验示范和考察表明,该地区发展梨树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8年生梨树在一般管理条件下,亩产可达到4 570.35kg,而同龄苹果亩产仅达到966.85kg,故应把梨树作为当地经济林发展的首选树种.苹果栽培中,要注意品种的区域化,高海拔地区(>1 000m)种植红富士苹果易发生抽条和冻害,对已发展的面积可用京防1号作为防止抽条的首选药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