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33)
2023(5775)
2022(4841)
2021(4333)
2020(3570)
2019(7874)
2018(7558)
2017(13479)
2016(7912)
2015(8548)
2014(8123)
2013(7655)
2012(6812)
2011(6098)
2010(5956)
2009(5201)
2008(5084)
2007(4300)
2006(3573)
2005(2911)
作者
(24521)
(20511)
(20446)
(19067)
(12960)
(10086)
(8969)
(8141)
(7832)
(7091)
(7024)
(6816)
(6695)
(6644)
(6395)
(6294)
(6224)
(6109)
(5921)
(5867)
(5518)
(5080)
(4892)
(4741)
(4619)
(4588)
(4553)
(4474)
(4295)
(4244)
学科
(25048)
经济(25015)
管理(20967)
(20734)
(15608)
企业(15608)
方法(12532)
数学(11375)
数学方法(11283)
(8753)
(7269)
(7126)
贸易(7126)
中国(7021)
(6969)
(6136)
农业(6071)
业经(5948)
理论(5522)
技术(5365)
(4613)
财务(4611)
财务管理(4606)
环境(4526)
教学(4517)
企业财务(4398)
教育(4308)
(4240)
(4213)
产业(3948)
机构
学院(107847)
大学(106464)
(40407)
经济(39691)
管理(38681)
研究(37251)
理学(34720)
理学院(34318)
管理学(33571)
管理学院(33420)
(29308)
科学(26437)
中国(25051)
农业(23677)
业大(23547)
(21691)
(20043)
研究所(18920)
中心(16325)
农业大学(16269)
(16246)
(15480)
财经(13836)
技术(13760)
(13393)
(13131)
北京(12895)
师范(12807)
(12791)
(12782)
基金
项目(81772)
科学(62672)
基金(58552)
(54806)
国家(54338)
研究(52728)
科学基金(45055)
(33751)
社会(33152)
自然(31833)
基金项目(31801)
社会科(31465)
社会科学(31454)
自然科(31148)
自然科学(31134)
自然科学基金(30622)
(28753)
教育(25773)
资助(23157)
编号(19925)
重点(19133)
(18038)
计划(17842)
(17211)
(17010)
创新(16819)
科研(16402)
(16373)
科技(16228)
(14796)
期刊
(37011)
经济(37011)
学报(26925)
研究(25580)
(25520)
中国(21227)
科学(20964)
大学(19012)
学学(18450)
农业(17486)
教育(13990)
管理(12217)
(11670)
(9860)
技术(8566)
业大(8435)
农业大学(7302)
业经(7072)
(6962)
经济研究(6945)
(6594)
金融(6594)
财经(6540)
科技(6292)
(5566)
问题(5342)
商业(5192)
林业(5191)
中国农业(4944)
资源(4798)
共检索到1440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陆泰良  阳爱民  李海炎  梁瑞郑  万保雄  
【目的】分析南方地区寡日照条件下铺设反光膜对避雨栽培早熟油桃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南方早熟油桃的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避雨栽培模式下4年生中油13号油桃为试验材料,在其果实成熟前18 d(果实着色初期)铺设反光膜,记录光照强度,每隔4 d采摘1次果样直至采收,测定、分析不同处理果实的平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葡萄糖、可滴定酸、柠檬酸、奎尼酸、苹果酸含量和果皮花色素苷含量等品质指标。【结果】铺设反光膜能极显著提高桃树树冠中下部光照强度(P0.05)。与铺膜当天相比,CK和反光膜处理桃果实的品质指标均发生了变化,其中,反光膜处理第4 d果实可溶性总糖、葡萄糖、蔗糖、果糖含量及糖酸比的增幅分别比CK高0.33%、0.09 g/100 g、0.01 g/100 g、0.10 g/100 g和1.00,处理第8 d分别比CK高0.31%、0.08 g/100 g、0.13 g/100 g、0.15 g/100 g和3.68,处理第12 d分别比CK高0.23%、0.42 g/100 g、0.07 g/100 g、0.47 g/100 g和6.31;反光膜处理第4 d果实可滴定酸、柠檬酸、奎尼酸和苹果酸含量的降幅分别比CK高0.02%、0.54 g/kg、0.16 g/kg和0.16 g/kg,处理第8 d分别比CK高0.08%、0.74 g/kg、0.02 g/kg和1.43 g/kg,处理第12 d分别比CK高0.08%、0.71 g/kg、0.19 g/kg和0.60 g/kg。在反光膜处理第18 d(采收期),桃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和山梨醇含量分别比CK高0.90%、5.79和2.60 g/100 g;果皮的花色素苷含量是CK的2.24倍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寡日照条件下,于避雨栽培模早熟油桃果实着色前期在树盘铺设反光膜可有效提高果皮的花色素苷含量,促进果实着色,快速提高果实的葡萄糖、果糖、山梨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促进果实可滴定酸、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降低,提高固酸比和糖酸比,从而提高果实品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刚波  樊继德  赵林  张婷  张梅  韩金龙  杨峰  
【目的】研究避雨栽培环境变化特征及其对早熟砂梨品质的影响,为早熟砂梨避雨栽培模式的运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早熟砂梨苏翠1号和翠冠为材料,进行避雨栽培,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分析避雨栽培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及其对砂梨果实糖酸含量、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果皮硬度和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2种栽培模式的温度与光照强度日变化曲线均呈峰形,峰值分别出现在午后13:00-14:00和10:00-14:00,湿度日变化趋势与温度相反,呈"V"型;避雨栽培环境下日平均温度和湿度均较露地栽培高,光照强度及土壤平均水分含量明显低于露地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栽培下梨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P<0.05),其中苏翠1号提高14.02%,翠冠提高23.77%;可溶性糖中的果糖、葡萄糖及山梨醇含量在避雨栽培下均较露地栽培显著提高(P0.05)。【结论】避雨栽培环境温湿度较露地栽培高且日变化和极差值大,光照强度及土壤平均含水量低,果实品质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魏召新  洪林  漆巨容  吴纯清  谢永红  程昌凤  
以渝红橙为试材,研究反光膜覆盖的适宜时间和覆盖反光膜对渝红橙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渝红橙果实转色初期铺反光膜覆盖能提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延缓了果实的降酸时间,但对充分成熟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总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无显著影响。果实成熟前降雨过多,湿度过大,日照较少,控水补光作用减弱,会导致铺反光膜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差异不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君  王红清  
为探讨果园铺设反光膜对桃树不同冠层叶片的光合能力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本试验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量了铺设反光膜后不同时期桃树树体不同冠层叶片的最大光合能力,并对不同冠层内果实的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铺设反光膜能有效地改善树体内膛的光照情况,特别是树冠中下部的内膛区域,显著提高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含量,但对上部区域的叶片影响并不显著。铺设反光膜显著地提高了中下部内膛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果实的硬度和含酸量,并显著提高了果实背阴面的花青苷含量。试验表明,反光膜应用于桃树生产栽培能提高中下层叶片的光合能力,改善果实风味和外观品质,促进全红果的形...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飘  涂美艳  宋海岩  陈栋  孙淑霞  李靖  徐子鸿  刘春阳  林立金  江国良  
【目的】研究避雨栽培对猕猴桃果实叶片生理指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露地栽培(CK)为对照,比较连栋钢架拱型棚(MS)和夯链复膜屋脊棚(RS)两种栽培条件下猕猴桃果实发育期百叶重、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果实内外品质指标等变化规律。【结果】与CK相比,MS和RS栽培均能显著提高猕猴桃果实发育期内百叶重、果实糖酸比、果实发育前期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总量,果实发育后期叶片CAT活性、果实Vc含量和单果重,且MS栽培提升作用更突出;与CK相比,MS和RS栽培均能显著降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但对果实发育期叶片叶绿素b含量、SOD和POD活性、果形指数等的影响无明显规律,且多数时期与CK间差异不显著。【结论】避雨栽培有利于猕猴桃叶片生长,并提高猕猴桃果实品质,改善风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牛早柱   赵艳卓   陈展   宣立锋   牛帅科   李亚囡   杨丽丽  
为了探明设施内铺设反光膜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和促进着色的机理,以京艳为试材,行间铺设反光膜,监测覆膜后葡萄果实的外观与花色苷含量的变化,利用高通量测序和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对着色差异的果皮进行转录组测序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表明,12个样本得到了41 151 986~46 673 908条Clean reads,且Q30都在94%以上、Q20在98%以上。Clean reads与葡萄参考基因组比对总数为92.69%~94.22%。差异表达的基因统计结果显示,CK 0 d~CK 7 d差异表达基因数目是3 768个,上调基因1 488个,下调2 280个;覆膜后RF 0 d~RF 7 d差异表达基因数目是5 129个,其中上调表达2 048个,下调表达3 081个,可见覆膜能够促进基因的差异表达。覆膜7 d后,与对照相比,获得934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表达441个,下调表达493个。KEGG富集分析表明,934个DEGs中,共有179个被注释到64条信号通路上,主要富集在代谢、细胞过程、环境信息处理、遗传信息处理和生物系统五大类代谢途径。其中,苯丙烷生物合成、内质网蛋白加工、植物病菌互作、植物激素信号传导途径多个基因表达出现差异。PAL、F3′H、3GT的多个转录本均上调表达,多个生长素相应蛋白基因下调表达。转录因子WRKY基因以上调表达为主,bHLH、C2H2、NAC、MIKC-MADS、Dof等多是下调表达。综上所述,铺设反光膜可能通过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提高相关基因(F3′H、3GT等)的表达,从而促进花色苷合成。转录因子WRKY、bHLH、C2H2、MYB、NAC、MIKC-MADS、Dof也可能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清华  叶正文  章镇  李世诚  吴钰良  苏明申  
以7年生早熟甜油桃沪油004为试材,利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设施栽培早熟甜油桃的光合特性及生长期内设施内外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①叶片净光合速率(Pn)随着光量子通量密度的增加,设施内Pn在800μmolm/2.s达到饱和,露地在1100μmolm/2.s达到饱和。设施内果树叶中胞间CO2浓度较露地提高,同时叶面温度、蒸腾速率和叶片与大气间的水蒸气压差也较露地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设施栽培后,果树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酶活性和水分利用率较露地降低。②相关分析表明,在本试验控制条件下,果树在设施栽培中净光合速率(Pn)与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率(PUE)、气孔限制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飘  林立金  宋海岩  陈栋  孙淑霞  李靖  徐子鸿  刘春阳  江国良  涂美艳  
【目的】四川是世界红肉猕猴桃最大生产基地,避雨栽培成为四川红肉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必备技术之一,本研究重点探讨避雨栽培对猕猴桃果实发育期果园小气候环境及主要病害的影响。【方法】以露地栽培为对照,比较连栋钢架拱型棚(MS)和夯链复膜屋脊棚(RS)两种栽培条件下空气温湿度、树冠上下光照强度、0~20 cm土层化学性质以及秋季褐斑病、春季溃疡病发生情况。【结果】与露地栽培(CK)相比,MS和RS栽培的树冠上下光照强度均明显下降,最高减少67.66%;盖棚后春季棚内温度较露地高,但夏秋季较露地低;空气相对湿度以MS栽培最高,露地栽培(CK)次之,RS栽培最低;棚内土壤pH值较露地有所上升,且在夏季高温季节表现最突出;MS和RS栽培对0~20 cm土层中全氮、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影响较小,但能显著提高5、6月份土壤中碱解氮含量和7、8月份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并降低7、8月份土壤碱解氮含量,从而为猕猴桃果实品质形成提供有利营养条件;MS和RS栽培的猕猴桃褐斑病和溃疡病发病株率与病情指数较CK显著下降。【结论】避雨栽培虽然一定程度降低了果实发育期树冠上下光照强度,增加了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但能有效控制猕猴桃褐斑病和溃疡病的发生,并为猕猴桃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提供较为适宜的土壤营养条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舒怡  刘长远  梁春浩  刘丽  关天舒  王辉  臧超群  
2012年对沈阳地区避雨和露地栽培条件下葡萄霜霉病自然发病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对比分析表明:相同栽培条件下,不同品种间发病情况差异较大,无核白鸡心品种最早发病且流行程度最大,其次为红地球品种,巨峰品种发病最晚,发生程度最轻。应用SPSS11.5进行回归分析,明确了Logistic模型能够较好反映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流行时间动态情况,并推导了沈阳地区露地栽培条件葡萄霜霉病指数增长期为5月1日至7月17日,逻辑斯蒂增长期为7月17日至8月14日,衰退期为8月14日以后;避雨栽培条件该病的指数增长期为5月1日至8月14日,逻辑斯蒂增长期为8月14日至9月11日,衰退期为9月11日以后,明确了指数增长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丽  王海娥  李小玲  李跃建  
以‘金鹏一号’番茄为试材,在四川番茄春作栽培期间,采用避雨栽培的方法,改变番茄生长小环境,以露地栽培为对照,通过测定温度、湿度、光照强度,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研究避雨栽培条件对番茄生长微环境及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条件下晴天对地温,植株基部、中部气温有影响但不明显,棚顶温升高影响较大;晴天光照强,避雨栽培透光率较高,为82.8%~93.7%,雨天光照强度低,透光率降低,为71.8%~88.8%;晴天避雨栽培下相对湿度较露地高2.04%~14.6%,雨天避雨栽培湿度显著低于露地,降幅达14.51%~15.55%;露地栽培病害发生早,发病重,避雨栽培病害发生迟,发病轻,番茄主要病害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于舒怡  刘长远  王辉  刘丽  关天舒  
【目的】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在多雨潮湿地区常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研究旨在明确避雨栽培对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孢子囊飞散的影响,确定孢子囊飞散与病情变化之间关系,揭示避雨栽培对病菌数量的控制作用,推测避雨栽培下霜霉病的初侵染来源,为葡萄霜霉病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年生长季7—9月份,分别对沈阳地区露地和避雨栽培小区内葡萄霜霉病发病情况进行定株定枝系统调查,统计得到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应用sPss19.0中回归曲线估计程序构建葡萄霜霉病流行时间动态模型,获得能描述不同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发病动态的模型参数,并推导2种栽培模式下霜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余欢  谢太理  张劲  周咏梅  谢林君  黄小云  吴代东  成果  
【目的】探究避雨栽培对葡萄酒花色苷组成及含量的影响,从而为提高"桂葡6号"葡萄酿酒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特色酿酒品种"桂葡6号"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桂葡6号"葡萄酒花色苷类物质的含量及比例随着瓶储期增加的变化,分析避雨栽培对花色苷含量及组成的影响。【结果】避雨栽培能显著提高"桂葡6号"’葡萄酒的花色苷总量、双糖苷含量及比例、甲基化含量及比例、花青素含量及比例,但对酰化及聚合物影响不大,对提升葡萄酒颜色的稳定性有积极作用。与露天栽培酒样相比,避雨栽培酒样红色调和黄色调更强,颜色更深;且随着瓶储期的增加,两种栽培酒样的花色苷总量显著降低,红色调及色度减弱,黄色调增强。【结论】避雨栽培能够提高"桂葡6号"葡萄酒颜色的稳定性,从而提升"桂葡6号"葡萄酒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文萍  赵文革  刘建平  任小俊  南怀林  张超美  
1998年在山西特早熟棉区进行棉花双膜覆盖栽培试验 ,结果表明 ,双膜覆盖栽培具有显著的早熟增产效应。双膜覆盖能提高温度 ,提早生育 ,显著地促进了群体叶面积的发展进程 ,提高了群体光合生产率 ,增加了光合产物的合成和积累 ,并使之得到合理分配 ,最终获得早熟、优质、丰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思泓  张劲  黄小云  成果  郭荣荣  黄羽  陈国品  张瑛  
【目的】研究掌握避雨栽培模式下广西各酿酒葡萄品种的白粉病抗性水平,为适宜广西地区避雨栽培酿酒葡萄品种的选择推广、栽培生产以及种质资源创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在葡萄白粉病发病盛期对广西避雨栽培的17个酿酒葡萄品种进行白粉病抗性调查及分析。【结果】9个欧亚种酿酒葡萄、‘威代尔’和‘凌丰’均不抗白粉病,其中‘霞多丽’和‘赤霞珠’高度感病;‘白布娃’、‘野酿2号’和4个亲本不明的品种均抗白粉病,其中‘白布娃’和‘桂葡6号’表现高抗。【结论】9个欧亚种酿酒葡萄品种间存在抗性差异,而大部分表现抗病的品种具有美洲种群或东亚种群血缘,是重要的白粉病抗病基因资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余欢  张劲  郭荣荣  谭宗琨  曹雄军  张瑛  卢伟萍  林玲  周思泓  
【目的】探明避雨栽培模式下温度、降水量及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对一年两收冬季葡萄白粉病发病程度的影响,为一年两收葡萄冬季防治白粉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17和2018年葡萄冬果采收期前,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调查避雨栽培模式下14个葡萄品种/株系的白粉病发病情况,结合2017和2018年两年9月1日至12月31日的气象监测数据进行气象因子与葡萄白粉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的相关分析。【结果】在2017年葡萄冬果采收期,有11个葡萄品种/株系的白粉病发病率低于2018年,有9个葡萄品种/株系的白粉病病情指数小于2018年。2017年9月1日至12月31日的降水量和降雨天数均大于2018年同期;2017年处于白粉病适宜发病温度区间(20.0~27.0℃)的天数少于2018年;2017年总积温略高于2018年;2017年的日照时数多于2018年;2017和2018年两年的日均相对湿度均适宜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结论】降水量、降雨天数和日照时数少及日均温(20.0~27.0℃)适宜白粉病发生的天数多是2018年冬季葡萄白粉病发生重于2017年的主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