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38)
- 2023(9337)
- 2022(8483)
- 2021(8110)
- 2020(6699)
- 2019(15856)
- 2018(15879)
- 2017(30875)
- 2016(16902)
- 2015(18971)
- 2014(19074)
- 2013(18998)
- 2012(17337)
- 2011(15601)
- 2010(15374)
- 2009(13979)
- 2008(13549)
- 2007(11646)
- 2006(10113)
- 2005(8697)
- 学科
- 济(67888)
- 经济(67822)
- 管理(47634)
- 业(46301)
- 企(39262)
- 企业(39262)
- 方法(33440)
- 数学(28577)
- 数学方法(28245)
- 农(17466)
- 学(16166)
- 中国(15916)
- 地方(15802)
- 财(15478)
- 业经(15273)
- 贸(12007)
- 贸易(12002)
- 农业(11968)
- 理论(11841)
- 和(11753)
- 易(11611)
- 技术(10695)
- 制(10649)
- 环境(10538)
- 务(9869)
- 财务(9811)
- 财务管理(9796)
- 划(9745)
- 企业财务(9278)
- 教育(9092)
- 机构
- 大学(241242)
- 学院(238890)
- 管理(98942)
- 济(90596)
- 经济(88547)
- 理学(86797)
- 理学院(85827)
- 管理学(84315)
- 管理学院(83904)
- 研究(78968)
- 中国(55914)
- 科学(52075)
- 京(51810)
- 所(40152)
- 农(39207)
- 财(39052)
- 业大(38418)
- 研究所(37137)
- 中心(34942)
- 江(33188)
- 北京(32621)
- 财经(32371)
- 范(31881)
- 师范(31596)
- 农业(30746)
- 经(29448)
- 院(29086)
- 州(27617)
- 经济学(25969)
- 师范大学(25704)
- 基金
- 项目(172086)
- 科学(134230)
- 基金(124172)
- 研究(124091)
- 家(109011)
- 国家(108144)
- 科学基金(92413)
- 社会(75759)
- 社会科(71686)
- 社会科学(71667)
- 基金项目(67196)
- 省(67013)
- 自然(62155)
- 自然科(60702)
- 自然科学(60688)
- 自然科学基金(59592)
- 划(56756)
- 教育(56223)
- 资助(51497)
- 编号(50837)
- 成果(40871)
- 重点(38077)
- 部(37294)
- 发(36220)
- 创(35410)
- 课题(34446)
- 科研(33284)
- 创新(32955)
- 教育部(31662)
- 大学(31621)
共检索到331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曾思齐 龙时胜 肖化顺 刘发林 胡满
研究南方地区青冈栎次生林种群的种內与种间竞争关系,可为青冈栎次生林的保护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逐步扩大范围法确定适用于青冈栎次生林的竞争样圆半径,运用Hegyi竞争指数模型,定量分析青冈栎次生林种群竞争关系。适用于青冈栎次生林种群竞争关系分析的竞争样圆半径为7 m,青冈栎次生林种间竞争(竞争指数为76.776)大于种內竞争(竞争指数为52.333),种间竞争木对青冈栎林木的竞争强度顺序为:甜槠>杉木>鹿角杜鹃>拟赤杨>枫香>小叶栎>橄榄>马尾松>苦槠>杨梅。青冈栎林木胸径与林分竞争强度服从幂函数关系(y=640.11D-1.904)。青冈栎单木胸径达到25 cm之前应采取必要的人工抚育...
关键词:
青冈栎 种內竞争 种间竞争 竞争指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申瀚文 鄢前飞 曾思齐 肖柏松 毛甲升 黄炎俊
基于炎陵县青石冈国有林场的6块木荷次生林标准地调查数据,采用逐步扩大范围的方法确定影响对象木的邻体最佳竞争范围,利用Hegyi简单竞争指数定量分析木荷种内种间竞争强度。结果表明:在木荷群落中对象木的最佳竞争距离为5 m,种内竞争较种间竞争剧烈,随着对象木胸径的不断增大,因为自然演替中的自疏作用产生密度调节,加大了植株间距,竞争强度也随之降低。青冈、马尾松林木数量较多,在群落中占据一定优势,对木荷产生较大竞争压力。竞争强度与对象木胸径服从幂函数关系,并由模型预测可知,木荷胸径大于18 cm时,竞争强度变化很小且维持在较低水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吕勇 钱升平 吕飞舟 朱光玉
以研究青冈栎林木竞争、掌握青冈栎林分竞争结构规律、为评价林木竞争压力状况提供新方法为目的。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芦头林场青冈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构建青冈栎优势木冠幅模型,并采取平均离差百分数调整法对模型进行调整得到青冈栎自由树冠幅模型。分别利用样地偏移法和影响力因子判别法确定对象木和竞争木。基于单木影响圈构建单木影响体,同时结合竞争压力指数(CSI)提出综合竞争压力指数(C-CSI)概念。分析得到CSI、C-CSI以及简单竞争指数CI与胸径均为指数函数关系。三个竞争指数均表明林木胸径越大其受到的竞争压力越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秀红 周志翔 刘刚 王鹏程
采用最近邻体列联表法和计算主要树种混交度的方法,研究亮叶水青冈天然次生林不同树种的种间分离特征。结果表明:1)亮叶水青冈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型,该群落中随机毗邻种对的数量占优势(比例达69.89%),正分离种对较少(比例为29.88%),负分离种对极少(仅为0.23%)。星座图清晰显示种间分离在不同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2)随着亮叶水青冈在群落中的重要值增大,亮叶水青冈与其他树种发生正分离的种对也增加;随着亮叶水青冈径阶增大,与其他树种的分离关系逐渐接近自然状态,即以随机毗邻为主,正分离次之,负分离不存在。3)群落的平均混交度较高,取值集中在0.5~0.75,说明整体上树种之间的隔离程度较大;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满 曾思齐 龙时胜 仇建友 俞军剑
青冈栎作为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主要建群树种之一,对南方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方法,分析其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编制其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对死亡率、存活、消失率曲线进行分析,并通过时间序列预测、种群数量化动态方法的运用,揭示天然次生林中青冈栎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青冈栎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的动态变化指数值为0.0103,表明该种群趋于稳定型;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各龄级种群有着相近的死亡率;时间序列预测分析表明,在未来10、20、30、40 a后青冈栎种群老龄个体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满 曾思齐 龙时胜
青冈栎次生林作为亚热带地区次生林的典型代表之一,研究其林分内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可以更好地开展次生林经营指导工作。通过对9块青冈栎次生林样地的调查,运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对其林分内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以完全空间随机模型为零假设时,林分整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在0~12 m尺度上呈聚集分布,在12~25 m尺度呈随机分布,大于25 m尺度趋于均匀分布态势;以异质泊松模型为零假设时,林分整体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呈随机分布;2)样地内青冈栎、杜鹃和拟赤杨在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尺度增加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甜槠、杉木和檵木基本在所有尺度呈随机分布。3)样地内建群种青冈栎与杉木在所有尺度呈负相关,与其它主要树种在小尺度呈负相关,随着尺度增加变为不相关;所有伴生树种的种间关联性在0~2 m为负相关,在其它尺度上不相关为主。青冈栎次生林的空间分布格局受生境异质性的影响,且空间分布格局和主要树种间的关联性随空间尺度的不同而变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齐梦娟 石朔蓉 姜春前 王书韧 王辉 王景弟
[目的 ]探索不同间伐强度对青冈栎次生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响应。[方法 ]以湖南省天心阁林场青冈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设置4种间伐强度(对照:0%;弱度间伐:15%;中度间伐:30%;强度间伐:50%),探讨不同间伐强度下4种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变化及其在总有机碳中的分配比例。[结果 ](1)与对照样地相比,中度间伐和强度间伐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弱度间伐降低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2)间伐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降低了可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土壤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不同间伐处理下的变化趋势与总有机碳一致;(3)不同间伐强度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分配比例分别为:0.23%~0.54%、0.40%~0.78%、16.54%~47.30%和6.46%~14.29%,强度间伐显著提高了微生物量碳、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分配比例,降低了可溶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表明间伐提高了不稳定碳的比例,且颗粒有机碳对间伐处理更敏感;(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总有机碳与各活性有机碳组分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且活性有机碳与土壤含水量和总氮含量呈正相关;土壤活性组分碳间转化依赖于总有机碳量的变化,且在一定的水分和氮素条件下易发生分解转变。[结论 ]不同间伐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含量有显著影响,强度间伐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含量,加快土壤中的碳素循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齐梦娟 石朔蓉 姜春前 王书韧 王辉 王景弟
[目的 ]探索不同间伐强度对青冈栎次生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响应。[方法 ]以湖南省天心阁林场青冈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设置4种间伐强度(对照:0%;弱度间伐:15%;中度间伐:30%;强度间伐:50%),探讨不同间伐强度下4种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变化及其在总有机碳中的分配比例。[结果 ](1)与对照样地相比,中度间伐和强度间伐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弱度间伐降低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2)间伐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降低了可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土壤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不同间伐处理下的变化趋势与总有机碳一致;(3)不同间伐强度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分配比例分别为:0.23%~0.54%、0.40%~0.78%、16.54%~47.30%和6.46%~14.29%,强度间伐显著提高了微生物量碳、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分配比例,降低了可溶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表明间伐提高了不稳定碳的比例,且颗粒有机碳对间伐处理更敏感;(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总有机碳与各活性有机碳组分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且活性有机碳与土壤含水量和总氮含量呈正相关;土壤活性组分碳间转化依赖于总有机碳量的变化,且在一定的水分和氮素条件下易发生分解转变。[结论 ]不同间伐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含量有显著影响,强度间伐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含量,加快土壤中的碳素循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柴宗政 王得祥 张丽楠 张洋 黄青平 吴昊
【目的】探明秦岭西段油松天然次生林的种群竞争关系,为秦岭西段油松天然次生林的保护及可持续经营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典型样地调查,运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定量分析秦岭西段油松天然次生林油松种群种内及种间的竞争强度。【结果】油松种群的种内竞争强度(竞争指数为145.50)大于种间竞争强度(竞争指数为47.29)。在胸径处于5~25cm径级,油松种群的种内竞争强度随着径级的增加而增大,胸径≥25cm后,其竞争强度又逐渐降低。油松种群内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油松>锐齿槲栎>小叶杨>白桦>三桠乌药>鹅耳枥>稠李>华山松>山楂>山杨>辽东栎>牛皮桦>橿子栎。油松对象木的胸径大小与油松种内...
关键词:
油松 天然次生林 竞争关系 秦岭西段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石朔蓉 齐梦娟 王书韧 白彦峰 王辉 王景弟 姜春前
【目的】研究植物的生态策略能了解植物在环境中利用资源的方式及生态系统功能,为生态恢复、森林经营及生物多样性保育的植物筛选及应用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湘西天心阁青冈栎次生林13个25m×40m的固定样地植被调查数据为基础,以林下自然更新的主要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叶面积(LA)、叶干物质含量(LDMC)、比叶面积(SLA)、叶氮含量(LNC)及叶磷含量(LPC)5个叶功能性状进行测量及分析,并用CSR策略模型的方法分析植物生态策略。【结果】31种林下主要木本植物可分为8种生态策略类型,分别是C/CS、C/CSR、CS、CS/CSR、CSR、S、S/CS、S/CSR型策略,不同生态策略在C、S、R3种策略上的投资占比不同。其中,物种数较多有S/CS、CS/CSR、C/CSR型策略,分别占总物种数的25.8%、19.4%及19.4%。叶功能性状分析显示,不同生态策略植物在LA、LDMC及SLA性状上差异显著(P <0.05),相对重要值高的物种在与胁迫忍耐能力相关的S策略上投资占比更高。【结论】湘西青冈栎次生林中存在多种生态策略类型,采取保守型资源策略、胁迫忍耐能力好的物种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韶辉 项文化 赵丽娟 田大伦
^根据湖南会同鹰嘴界国家自然保护区内0.96 hm2次生阔叶林样地中胸径>4 cm的树木逐一定位测定的数据,采用Hegyi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该森林植物群落优势种的种内与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次生阔叶林内13个优势种的竞争强度排序为马尾松<刨花楠<红皮树<毛豹皮樟<赤杨叶<城口桤叶树<枫香<青冈栎<狭叶润楠<杉木<檵木<南酸枣<黄杞。其中,种内竞争大于种间竞争的优势种群为狭叶润楠、杉木、南酸枣、黄杞;种内竞争小于种间竞争的有马尾松、刨花楠、红皮树、毛豹皮樟、城口桤叶树、枫香、青冈栎;种内和种间竞争相差不大的树种为檵木和赤杨叶。各优势树种与上层树种之间的竞争较下层强烈,树木竞争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荣伍 安玉涛 王浩 任云卯 王奇峰 何宝华 陈鹏飞 林大影
为了解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人工侧柏中幼龄林的群落结构及生长状况,运用Hegyi的单木竞争指数计算分析了人工侧柏林对象木和竞争木间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结果表明:1)随着物种间距离的增大,人工侧柏中幼龄林总竞争强度的增量逐渐减少,从而确定影响对象木的最佳竞争范围是6m。2)在最佳竞争影响范围内,侧柏林物种间竞争压力更多地来自于种内竞争,占总竞争的73.03%;种间竞争强度不大,占总竞争的26.97%,其中种间竞争强度较大的树种主要是天然更新的刺槐,在4m范围内与侧柏物种的竞争强度最大,在营造侧柏和刺槐的混交林中,要保证株间距在4m以上。3)随着侧柏对象木胸径的增大,所受到的总体竞争指数逐渐减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丽娟 项文化
应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数量分析方法对大山冲石栎-青冈群落的10个优势种组成的45个种对间的关联性进行定量研究。多物种总体关联性检验结果显示10个优势种总体种间呈较显著的正关联,该群落结构较为稳定;χ2检验结合V值(种对间联结指数)显示26个种对正关联,19个种对负关联,正负关联比为1.372;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灵敏度较Pearson相关系数高,其中29个种对正相关,16个种对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1.813。45个种对中有63%的种对联结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种对间存在较强的独立性,群落种间联结相对松散,这可能与该群落处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忠华 胡刚 秦川 何炎 李玉芳
树木之间的竞争关系是塑造森林结构和动态的关键因素。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定量分析了青秀山次生林优势种大叶栎Castanopsis fi ssa种内与种间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1)大叶栎种内竞争强度随着胸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这与种内的密度制约性的自疏效应有关。2)大叶栎与乔木上层建群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竞争最为强烈,其次为大叶栎、稠木LitHoCarpus gLabra、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等树种。大叶栎种间竞争较种内竞争更为剧烈,竞争的结果可能会导致马尾松种群逐渐退出群落。3)大叶栎种内以及与整个林分的竞争强度与对象木胸径之间近似服从幂函数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廖宝文 李玫 郑松发 陈玉军 郑馨仁
根据海南岛东寨港红树林区调查数据,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研究外来种无瓣海桑(1985年引进)林内的种内、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无瓣海桑种内竞争强度随径阶的增大而增强,但胸径大于20cm后增强速度明显减缓。种间竞争强度排列顺序为:无瓣海桑>海桑>白骨壤>秋茄>红海榄>桐花树。乔木上层种间竞争强度与单株胸径的大小严格服从幂函数关系CI=ADB。同时对无瓣海桑是否造成生态入侵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目前不会造成生态入侵,但它对今后的生态影响仍需加强监测。
关键词:
红树林 无瓣海桑 种内竞争 种间竞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