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88)
- 2023(17282)
- 2022(15108)
- 2021(14044)
- 2020(11902)
- 2019(27734)
- 2018(27663)
- 2017(53655)
- 2016(29491)
- 2015(33522)
- 2014(33794)
- 2013(33351)
- 2012(30673)
- 2011(27699)
- 2010(27819)
- 2009(25362)
- 2008(24851)
- 2007(22083)
- 2006(18852)
- 2005(16283)
- 学科
- 济(122097)
- 经济(121974)
- 管理(84934)
- 业(79573)
- 企(66102)
- 企业(66102)
- 方法(60216)
- 数学(53021)
- 数学方法(52199)
- 农(31591)
- 中国(29253)
- 财(29180)
- 学(27129)
- 地方(25717)
- 业经(25500)
- 贸(21677)
- 贸易(21669)
- 农业(21126)
- 易(20989)
- 理论(20623)
- 环境(20585)
- 制(19746)
- 和(19594)
- 务(19050)
- 财务(18958)
- 财务管理(18913)
- 企业财务(17855)
- 技术(17834)
- 划(17042)
- 银(16681)
- 机构
- 学院(422522)
- 大学(421228)
- 管理(167333)
- 济(164964)
- 经济(161279)
- 理学(145969)
- 理学院(144340)
- 管理学(141358)
- 管理学院(140612)
- 研究(138092)
- 中国(100789)
- 科学(89125)
- 京(89059)
- 财(72660)
- 农(70880)
- 所(70294)
- 业大(66160)
- 研究所(64516)
- 中心(63527)
- 江(61015)
- 财经(59369)
- 农业(55959)
- 北京(55854)
- 范(55602)
- 师范(55038)
- 经(53814)
- 院(50479)
- 州(49664)
- 经济学(48938)
- 技术(46261)
- 基金
- 项目(292967)
- 科学(229177)
- 基金(210946)
- 研究(210273)
- 家(184705)
- 国家(183219)
- 科学基金(156961)
- 社会(129540)
- 社会科(122679)
- 社会科学(122642)
- 省(116214)
- 基金项目(112018)
- 自然(104854)
- 自然科(102374)
- 自然科学(102348)
- 自然科学基金(100453)
- 教育(98214)
- 划(97844)
- 资助(88413)
- 编号(86689)
- 成果(69160)
- 重点(65976)
- 部(63814)
- 发(62381)
- 创(60422)
- 课题(59763)
- 科研(56716)
- 创新(56391)
- 大学(54347)
- 教育部(54178)
- 期刊
- 济(172684)
- 经济(172684)
- 研究(115196)
- 中国(73940)
- 学报(69054)
- 农(62927)
- 科学(62685)
- 管理(58850)
- 财(55290)
- 大学(51606)
- 学学(48728)
- 教育(46482)
- 农业(43641)
- 技术(39286)
- 融(31207)
- 金融(31207)
- 业经(29316)
- 经济研究(27752)
- 财经(27700)
- 经(23603)
- 业(23194)
- 问题(22635)
- 统计(21543)
- 图书(21300)
- 技术经济(21251)
- 版(20238)
- 科技(20103)
- 资源(19683)
- 理论(19564)
- 策(19523)
共检索到594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旭东 林振福 黄彦璐 陈炎森
以南方电网管辖的五省区2011—2020年的数据为基础,借助STIRPAT模型评估南方区域电力碳排放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本地区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均会显著增加本地区的碳排放,本地区的技术进步会显著降低本地区的碳排放;其他地区的人口增长会显著增加本地区的碳排放,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会显著降低本地区的碳排放,其他地区的技术变化不会显著影响本地区的碳排放。进一步运用Holt双指数平滑模型预测2021—2025年电力碳排放变化趋势,发现未来广东一直是最大的碳排放来源地,广西和云南始终是较大的碳排放来源地,贵州和海南的碳排放地位越来越低;未来广东的碳排放呈现较为稳定增长的趋势,广西和云南的碳排放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海南的碳排放增长较慢,贵州的碳排放下降较快。
关键词:
碳排放 电力行业 减碳措施 碳排放权交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旭东 林振福 黄彦璐 陈炎森
以南方电网管辖的五省区2011—2020年的数据为基础,借助STIRPAT模型评估南方区域电力碳排放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本地区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均会显著增加本地区的碳排放,本地区的技术进步会显著降低本地区的碳排放;其他地区的人口增长会显著增加本地区的碳排放,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会显著降低本地区的碳排放,其他地区的技术变化不会显著影响本地区的碳排放。进一步运用Holt双指数平滑模型预测2021—2025年电力碳排放变化趋势,发现未来广东一直是最大的碳排放来源地,广西和云南始终是较大的碳排放来源地,贵州和海南的碳排放地位越来越低;未来广东的碳排放呈现较为稳定增长的趋势,广西和云南的碳排放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海南的碳排放增长较慢,贵州的碳排放下降较快。
关键词:
碳排放 电力行业 减碳措施 碳排放权交易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黎孔清 马豆豆 李义猛
应用STIRPAT模型分析影响南京市2000—2015年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并结合灰色模型GM(1,1)预测南京市2016—2025年农业碳排放量。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5年南京市农业碳排放量呈下降趋势,年均增长率为-3.07%;农村人口、富裕度、技术水平、能源效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林业面积、城镇化率每发生1%的变动分别会引起南京市农业碳排放0.26%、0.11%、0.06%、0.31%、-0.07%、-0.06%、-0.09%的变化。根据GM(1,1)模型预测,南京市农业碳排放逐年下降,从2016年的57.96万t下降到2025年的45.41万t。研究得出南京市为进一步降低农业碳排放量,实现低碳农业发展,应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行绿色农业生产方式,降低农业能源消耗,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乐勤 李荣富 陈素平 祝亚雯 许信旺
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子的定量分析能揭示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依据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对安徽省1995年-2009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动态测度,结果表明:1995年-2009年,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由1995年的4420.58万t增加到2009年的10919.11万t,呈持续增长态势,年平均增幅为10.48%,碳排放强度由1995年的2.44t/万元降至2009年的1.09t/万元,呈持续下降态势,平均年降幅9.69%,煤炭类碳排放量占绝对优势,年平均为93.77%。基于STIRPAT模型,揭示了人口、人均GDP、第二产业贡献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单位GDP能耗等驱动因子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慈 宋晓聪 刘晓宇 沈鹏 陈忱 刘磊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为探究该目标实现的可达性,以浙江省为例,充分考虑人口、人均GDP、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耗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建立了修正的STIRPAT模型,经过实证分析发现该模型精确度良好,R~2值达到0.982,能够很好地预测未来浙江省的碳排放。设定三种情景对浙江省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时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基准情景、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下浙江省均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通过分析模型系数发现人口、能源结构、人均GDP是影响浙江省碳减排的主要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慈 宋晓聪 刘晓宇 沈鹏 陈忱 刘磊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为探究该目标实现的可达性,以浙江省为例,充分考虑人口、人均GDP、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耗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建立了修正的STIRPAT模型,经过实证分析发现该模型精确度良好,R~2值达到0.982,能够很好地预测未来浙江省的碳排放。设定三种情景对浙江省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时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基准情景、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下浙江省均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通过分析模型系数发现人口、能源结构、人均GDP是影响浙江省碳减排的主要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小乐 孙慧
利用STIRPAT模型对未来西北五省区碳排放峰值进行了预测。首先,对西北五省区1990~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得出西北五省区碳排放总体趋势;其次,对西北五省区碳排放峰值的出现时间与峰值额进行预测;最后,计算了西北五省区财富生态弹性。研究发现:技术与财富对峰值的影响较为重要。若碳排放强度下降速度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能同步增长,则不能在2030年内出现峰值。若碳排放强度降低速度相比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为快,则能推动碳排放提前达峰。同时现阶段的财富生态弹性富有弹性,可通过增加人均GDP使碳排放峰值提前。因此可以在西北五省区经济增长下,保持碳排放强度合理下降,西北五省区将能在2030年之前达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渠慎宁 郭朝先
利用STIRPAT模型对未来中国碳排放峰值进行相关预测。首先,通过对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展示目前我国各地碳排放的基本情况;其次,对中国198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从中得出我国总体碳排放趋势;再次,在先前回归的基础上对今后我国碳排放的峰值出现时间进行预测。研究发现:技术对峰值的影响较为重要。若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高,而碳排放强度下降速度相对较低,则不能在2050年内出现峰值。同样,若碳强度降低速度相比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为快,则会推动排放提早达到峰值。按照目前发展趋势,若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持碳排放强度合理下降,中国的峰值到达时间应为2020-2045年之间。因此,保持碳排放强...
关键词:
STIRPAT模型 碳排放 峰值预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方德斌 董博
系统分析了中国CO2排放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CO2排放预测模型,运用历史数据进行模型精度检验,并与传统的GM(1,1)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预测结果比较。结合情景设计,预测了中国"十三五"时期的CO2排放量和CO2排放强度。结果表明:高斯过程回归模型具有显著的精度优势,中国能达到2020年CO2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指出:对于CO2减排,应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推动技术创新为重点,不可片面牺牲经济发展。
关键词:
CO2排放 碳排放 高斯过程回归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欧元明 周少甫
本文基于空间面板STIRPAT模型对1996~2010年影响全国省域人均碳排放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省域碳排放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聚群效应;人均产出、对外贸易、能源强度、能源结构等指标与人均碳排放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人口密度、城市化率、产业结构等指标表现出的更多是抑制碳排放的作用。建议: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走可持续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推进"走出去"战略。
关键词:
碳排放 空间面板 STIRPAT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广明 王雨佳
针对区域旅游碳排放问题,从旅游所涉及的各行业着手,引入"旅游消费剥离系数",对区域旅游业的碳排放进行具体测算。由于旅游业相关统计的不完善及统计口径的变化性,文章构建了相应的灰色GM(1,1)模型,以广东为例,根据所测算的碳排放,对区域未来5年的旅游碳排放的走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旅游收入与碳排放二者之间呈高度正相关,若不改变旅游发展模式,旅游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带来旅游碳排放的快速增长,2017年广东旅游碳排放比2014年将增加70%。从环境税视角并结合旅游业特点,就低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为各区域开展绿色旅游经济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晓燕
对2003—2017年江苏省工业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估算,采用STIRPAT模型实证分析了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碳排放规模、碳排放强度与劳均产出之间的关系分别为"N"型与倒"N"型;对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强度产生促进作用的因素为煤炭消费比重,对其产生抑制作用的因素为研发强度、能源效率;固定资产投资对碳排放规模具有促进作用,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抑制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府低碳政策支持、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技术创新等建议降低碳排放规模与强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选民 段晓琛
本文在假设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存在EKC曲线的基础上构造了STIRPAT随机模型,利用岭回归分析法对陕西省2000~201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探讨人口、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强度、城市化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五个因素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五种因素与碳排放量均呈正相关关系,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之间不存在EKC曲线,陕西省的碳排放量在将来依然会随人均GDP稳步增长。最后根据陕西省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各省市的低碳经济提供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振福 黄彦璐 胡旭东 陈炎森
选取南方区域省份发电量、用电量以及跨省电力调度数据,构建基于电力流的碳排放核算模型,对合理核算中国电力碳排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电排放与用电排放的核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是否考虑跨省调度的用电排放核算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基于电力流核算碳排放的结果能够更加准确地明晰电力碳排放权责,使核算结果更加准确科学。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合理划分电力行业碳排放权责、提高区域碳排放因子的更新频率、优化区域碳排放因子的测算方法、大力推进电力能源转型等政策建议,以期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关键词:
碳排放 电力流 电力生产侧 电力消费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振福 黄彦璐 胡旭东 陈炎森
选取南方区域省份发电量、用电量以及跨省电力调度数据,构建基于电力流的碳排放核算模型,对合理核算中国电力碳排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电排放与用电排放的核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是否考虑跨省调度的用电排放核算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基于电力流核算碳排放的结果能够更加准确地明晰电力碳排放权责,使核算结果更加准确科学。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合理划分电力行业碳排放权责、提高区域碳排放因子的更新频率、优化区域碳排放因子的测算方法、大力推进电力能源转型等政策建议,以期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关键词:
碳排放 电力流 电力生产侧 电力消费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