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92)
2023(8487)
2022(6518)
2021(5710)
2020(4578)
2019(9922)
2018(9789)
2017(18036)
2016(10194)
2015(11034)
2014(10894)
2013(10290)
2012(9053)
2011(7930)
2010(7637)
2009(7019)
2008(6829)
2007(5885)
2006(5210)
2005(4585)
作者
(32694)
(27542)
(27454)
(25787)
(17320)
(13478)
(12052)
(10841)
(10485)
(9507)
(9501)
(9053)
(9015)
(8680)
(8590)
(8542)
(8376)
(8192)
(7986)
(7813)
(7194)
(6789)
(6673)
(6308)
(6160)
(6106)
(6034)
(5978)
(5633)
(5609)
学科
(38152)
经济(38106)
(26922)
管理(26595)
(19963)
企业(19963)
方法(15042)
(13469)
数学(13254)
数学方法(13174)
中国(12328)
(10764)
业经(10478)
农业(9287)
(9226)
(9023)
贸易(9021)
(8799)
地方(7337)
产业(6810)
(6803)
技术(6514)
环境(6434)
(6313)
(5772)
银行(5714)
(5648)
财务(5632)
财务管理(5624)
信息(5620)
机构
学院(143755)
大学(143456)
(55511)
经济(54522)
研究(53159)
管理(50752)
理学(44862)
理学院(44312)
管理学(43304)
管理学院(43089)
(39302)
科学(37934)
中国(37911)
农业(31575)
业大(30879)
(30396)
(28968)
研究所(27167)
中心(23156)
(22856)
(21070)
农业大学(21049)
(19171)
财经(18988)
北京(18370)
(17891)
科学院(17733)
(17511)
(17281)
经济学(17198)
基金
项目(107662)
科学(83359)
基金(78998)
(74017)
国家(73455)
研究(68130)
科学基金(60844)
社会(44397)
(42475)
基金项目(42451)
自然(42431)
社会科(42092)
社会科学(42079)
自然科(41492)
自然科学(41473)
自然科学基金(40762)
(36590)
资助(30464)
教育(30153)
重点(25236)
编号(24635)
计划(23480)
(23447)
(22499)
(22109)
科研(21574)
科技(21471)
创新(21196)
(20670)
国家社会(19352)
期刊
(56255)
经济(56255)
学报(36933)
(36196)
研究(35156)
科学(29489)
大学(26342)
中国(25898)
学学(25607)
农业(24476)
管理(17175)
(16550)
(13459)
业大(11578)
(10848)
金融(10848)
业经(10572)
经济研究(10107)
教育(9886)
农业大学(9731)
(9731)
技术(9632)
财经(9057)
科技(8693)
问题(8268)
(7779)
林业(7778)
(7181)
商业(6954)
资源(6800)
共检索到1997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付庆灵  邓雅丽  胡红青  蔚霞  韩晓芳  李妍  
【目的】研究Bt蛋白与南方主要土壤(砖红壤、赤红壤、红壤和黄壤)的相互作用,探讨不同形态铁铝氧化物对吸附的影响。【方法】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Bt蛋白在不同土壤上的吸附特征,并用Langmuir方程进行拟合。【结果】Bt蛋白在去游离态铁铝砖红壤和红壤表面吸附曲线为H型,而在其它供试土壤表面的吸附曲线均为L型,可用Langmuir方程拟合;去除络合态铁铝土壤对Bt蛋白吸附量增加,而去除其它形态铁铝氧化物土壤上的吸附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游离态铁铝对Bt蛋白吸附的影响最大;Bt蛋白在去除络合态铁铝土壤表面吸附亲和力最大,在去除游离态铁铝的供试土壤表面亲和力最小。【结论】除络合态铁铝外,游离态、非晶形...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白颖艳  李小庆  李忠意  
【目的】本文探讨了铁铝氧化物对BaCl_2-TEA提取法测定土壤交换性酸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采用BaCl_2-TEA法测定了添加6种不同铁铝氧化物(无定型铁、α-Fe_2O_3、针铁矿、无定型铝、γ-Al_2O_3和三水铝石)后酸性紫色土的交换性酸含量。【结果】相比于α-Fe_2O_3、三水铝石、γ-Al_2O_3和针铁矿,化学活性较高的无定型铁和无定型铝具有较低的pH值和存在大量的Fe3+或Al3+溶出,酸性环境和Fe3+或Al3+的存在会消耗更多的TEA,造成计算得到的土壤交换性酸含量偏高。【结论】由于Al3+是致酸离子而Fe3+是干扰离子,因此不宜采用BaCl_2-TEA法测定无定型铁或Fe3+含量较高的酸性土壤的交换性酸含量。此外,对无定型铝存在的潜在酸化风险也应引起重视。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敏敏  刘俊第  林雪萍  杨逸伟  方熊  易志刚  
采集了福建长汀红壤侵蚀区5个植被恢复阶段(裸地,马尾松恢复5、15、30年人工林,天然次生林)的土壤,分析了这些土壤的理化性质及不同形态铁铝氧化物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植被恢复年限增加,土壤非晶形铁铝氧化物(Fe_o、Al_o)、游离结晶态铁铝氧化物(Fe_d、Al_d)和络合态铁铝氧化物(Fe_s、Al_s)含量均逐渐增多.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表现为天然次生林>马尾松恢复30年人工林>马尾松恢复15年人工林>马尾松恢复5年人工林>裸地;土壤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也随植被恢复年限增加而显著增多.随着铁铝氧化物含量的升高,土壤pH呈降低趋势,土壤养分呈增加趋势;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游离结晶态和络合态铁铝氧化物可能比非晶形铁铝氧化物更有助于土壤养分的累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巧云  吴剑媚  付永清  陈雯莉  
研究了快生型大豆根瘤菌(Rhizobiumfredi)C6对红壤与黄棕壤的胶体、针铁矿、非晶形氧化铁等吸附Cu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土壤胶体、矿物与根瘤菌共存体系对Cu的吸附仍符合Langmuir方程,相关系数达0.99以上。②根瘤菌存在下,红壤与黄棕壤的胶体和针铁矿对铜的吸附量较无菌时增加,尤其是比表面小的针铁矿吸铜量增加较多,比表面大的非晶形氧化铁的吸铜量降低。根瘤菌的参与改变了供试土壤胶体、氧化铁对铜吸附量的顺序。③在一定菌量范围,随着体系中根瘤菌量的增加,红壤与黄棕壤的胶体和针铁矿的吸铜量增加,非晶形氧化铁则略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永红  盛利飞  董元彦  韦明元  鲁云  
 用批量法研究了人工合成的铁、铝氧化物以及砂页岩发育的红壤对氯磺隆的吸附。结果表明: 1)在相同的条件下,氯磺隆在铁、铝氧化物和砂页岩发育的红壤中的吸附量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氯磺隆吸附量的顺序为:铁氧化物<铝氧化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凡  徐凤琳  李学垣  陈显日  
应用X射线衍射和化学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红壤、砖红壤和黄棕壤中氧化铁类型及其与磷吸附和解吸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黄棕壤中的氧化铁是针铁矿型,砖红壤和红壤是以赤铁矿为主、棕红壤是以针铁矿为主的针-赤混合型。②针铁矿的MCD值一般小于赤铁矿的MCD值,前者的比表面积大,后者的小。砖红壤中的赤铁矿晶体薄,红壤中的厚。③针铁矿型氧化铁的磷吸附量明显高于针-赤混合型氧化铁的磷吸附量,并随粘粒中G/(G+H)值增大而提高。赤铁矿晶体愈薄,吸附的磷量愈少。④磷的解吸率随氧化铁中G/(G+H)值增加而降低,赤铁矿形貌对磷的解吸率影响不明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厚庭  董元彦  李学垣  
研究了三个可变电荷土壤吸附磷酸根后对Cu、Zn、Cd次级吸附和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重金属的次级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次级吸附量的大小顺序是,湖北孝感黄棕壤>湖北咸宁红壤>湖南桃源红壤。土壤吸附磷酸根后,可使重金属的次级吸附量增加,解吸率下降,并有线性关系。供试土壤吸附磷酸根后,表面负电荷增加,表面负电荷的增量与重金属次级吸附量的增量呈线性关系,这表明土壤吸附磷酸根后,表面负电荷的增加,可能是影响重金属次级吸附的重要原因之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华珞  刘秀珍  夏立江  白玲玉  韦东甫  
研究了不同生物气候带下的几种土壤对Cu,Pb、Cd、F的吸附特性、缓冲性及其对土壤中养分元素比例变化的影响;改良剂CaCO3及K2HPO4的使用对土壤一植物系统中养分元素分布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高的泥炭土及CaCO3含量高的褐土对Cu、Pb、Cd的吸附性强,缓冲性强,而红壤及黄棕壤对上述供试元素吸附性弱,缓冲性弱。Cu、Pb、Cd污染使土壤溶液中Ca含量增加,F污染使土壤溶液中Fe含量增加。施用改良剂可以改变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可溶态Fe、Mn、Ca、Mg的分布。在红壤、黄棕壤中施加CaCO3比施加K2HPO4效果为佳,可以增加土壤-植物系统中养分元系的有效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陆文龙  潘洁  薛家骅  
采用流动法研究了红壤、黄棕壤锌吸附动力学特性,重点研究了溶液pH,锌溶液的浓度、温度对两种土壤锌吸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液pH、锌的浓度对土壤锌吸附动力学影响明显;两种土壤对锌的吸附表观上可分为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0.05mol·L-1CaCl2解吸试验表明,Zn—Ca交换几乎完全可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端卫  刘永红  尹业平  
为了解决2种溶液在混合前温度不易相等的问题而设计的双温度计法,可以快速测定2种溶液混合前后温度差值,并将这一新方法用于衡量锰、铝、铁水合氧化物在吸附溶液硼时所产生的热效应。结果表明,锰、铝、铁的水合氧化物对硼的吸附均有不同程度的热效应。供试样品与硼发生吸附反应所引起的热效应造成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与通常的雷诺曲线相同,而水合氧化物悬浮液以及吸附质溶液的稀释与吸附反应相比较,其热效应小得多。使用这种双温度计法就可实现在通常条件下测定诸如吸附反应这类热效应引起的温度变化,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吸附热提供了简单易行的量热方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文连  吴晓芙  
采用锰氧化物改性硅藻土并应用于处理含Pb2+模拟废水,研究了改性硅藻土用量、吸附时间、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和pH值对改性硅藻土吸附Pb2+的影响,研究了其吸附等温式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随着投加量的减少,离子初始浓度提高,pH值的增大,吸附时间延长,硅藻土对Pb2+吸附量增大;改性硅藻土对Pb2+的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改性硅藻土对Pb2+的吸附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的与双常数扩散方程吻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田超  王米道  司友斌  
【目的】研究除草剂异丙隆在木炭上的吸附-解吸规律,探讨外源木炭对减少异丙隆从土壤中流失的作用机制,为土壤-水环境中农药的污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异丙隆在5个不同粒径木炭和3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征。【结果】异丙隆在木炭和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均符合Freundlich方程。木炭对异丙隆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木炭粒径越小,对异丙隆的吸附能力越强。添加木炭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对异丙隆的吸附量,木炭添加量越多,异丙隆吸附量越大,木炭添加量与异丙隆吸附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9568**)。异丙隆在木炭和土壤中的解吸过程均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且这种滞后效应随着木炭添加量的增...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红青  徐凤琳  李学垣  
用化学选择溶提法,测定了幕阜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及剖面不同层次的粘粒中铁铝氧化物的含量。结果表明:①随着海拔升高,土壤粘粒中有机络合态及非晶形的铁、铝氧化物含量增高,与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②同一剖面不同层次的土壤,随着有机质含量由上向下递减,粘粒中络合态铁铝氧化物的含量也逐渐降低。③随着海拔升高,铁铝氧化物除了非晶形的含量增高之外,晶态三水铝石含量也增高,表明粘粒中氧化铝有随海拔升高而富集的特点。根据以上结果,讨论了铁铝氧化物活化与成土条件的关系,提出了幕阜山土壤的富铝化特征,并建议将诊断层土壤粘粒的氧化铁活化度作为山地土壤系统分类的指标之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威  张运红  陈迪勤  胡红青  庄光泉  
在(28±1)℃条件下,将Bt蛋白添加到黄褐土、红壤、砖红壤、潮土中,利用ELISA检测土壤的Bt蛋白残留动态,探讨土壤理化性质与Bt蛋白降解的关系。结果表明,Bt蛋白在不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基本一致,分为3个阶段:Bt毒素初期大量释放、前期大量快速降解和中后期极少量稳定降解。其中,Bt蛋白的降解速度为黄褐土>潮土>红壤≈砖红壤。不同含量的Bt蛋白在同一土壤中降解趋势也各有特点,红壤的残留动态与上述3个阶段趋势一致;而黄褐土虽然也有3个阶段,但残留峰值出现时间不完全一样;砖红壤不完全有以上3个阶段,不同Bt蛋白含量的残留曲线走势特点各异。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安启坤  唐文竹  
生物炭具有多孔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为许多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有利的条件。生物炭通过促进土壤功能微生物的生长及活性,从而间接提高作物产量,在农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研究秸秆生物炭对12种不同土壤功能微生物的影响,在培养基中添加0.6%的生物炭后,利用MTT法测定微生物生长曲线的变化,同时在一定浓度的菌悬液中加入0.6%的生物炭,室温振荡1h后,测定生物炭对微生物的吸附率。结果表明,秸秆生物炭对不同的细菌的生长影响不同,对于部分细菌存在明显生长促进作用,其中对胶质芽孢杆菌1.217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