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09)
2023(11818)
2022(10123)
2021(9237)
2020(7969)
2019(18917)
2018(18688)
2017(34824)
2016(19977)
2015(22658)
2014(22796)
2013(22465)
2012(21301)
2011(19479)
2010(19779)
2009(18356)
2008(18486)
2007(16604)
2006(14318)
2005(12657)
作者
(61301)
(51728)
(51419)
(48791)
(33021)
(25055)
(23507)
(20057)
(19870)
(18891)
(17918)
(17780)
(16983)
(16612)
(16491)
(16056)
(15888)
(15264)
(15165)
(15081)
(13049)
(13020)
(12775)
(11966)
(11686)
(11618)
(11566)
(11481)
(10737)
(10600)
学科
(81371)
经济(81295)
管理(50968)
(48120)
方法(38848)
(38608)
企业(38608)
数学(34500)
数学方法(33890)
(22216)
(21768)
地方(20196)
中国(19467)
(18124)
业经(16327)
农业(14992)
理论(14802)
环境(14356)
(13707)
贸易(13700)
(13205)
(13178)
(12920)
(11190)
财务(11156)
财务管理(11123)
技术(10947)
(10922)
(10898)
金融(10892)
机构
大学(288336)
学院(287497)
(106373)
经济(103843)
管理(103335)
研究(102350)
理学(89102)
理学院(87884)
管理学(85620)
管理学院(85087)
中国(73309)
科学(69684)
(63764)
(58923)
(54931)
业大(51237)
研究所(50719)
(49940)
(47416)
农业(46372)
中心(46358)
(41284)
师范(40835)
北京(39701)
财经(37835)
(37640)
(36701)
(34660)
技术(34061)
(34043)
基金
项目(197041)
科学(151034)
基金(138045)
研究(137844)
(123757)
国家(122752)
科学基金(102000)
社会(82374)
(80977)
社会科(77681)
社会科学(77648)
基金项目(73135)
自然(69135)
(67727)
自然科(67427)
自然科学(67402)
自然科学基金(66162)
教育(65370)
资助(57893)
编号(56060)
成果(46137)
重点(45925)
(42601)
(41863)
课题(41279)
(40078)
计划(38677)
科研(38656)
创新(37487)
大学(35761)
期刊
(117021)
经济(117021)
研究(78609)
中国(57445)
学报(56566)
(51758)
科学(48437)
大学(41308)
学学(38927)
(37669)
教育(37099)
管理(35199)
农业(34824)
技术(26318)
(21866)
金融(21866)
(20001)
业经(19718)
财经(17984)
经济研究(17587)
(16637)
问题(16199)
林业(16063)
资源(15426)
业大(15360)
(15356)
统计(15180)
图书(14608)
科技(14489)
技术经济(13997)
共检索到425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赵雨虹  范少辉  夏晨  
以江西省大岗山森林生态定位站毛竹林向常绿阔叶林扩展过程中形成的3种典型林分水源涵养功能为研究对象,将支付意愿法和替代市场技术结合,对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价,比较毛竹林扩展对亚热带地区地带性植被涵养水源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典型林分的水源涵养价值都非常可观,最高的常绿阔叶林达到1513.14元/hm2,竹阔混交林次之1389.90元/hm2,毛竹林为1302.48元/hm2;由于植被演替是一个长期过程,研究也体现了水源涵养功能在演变中的复杂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兵  崔相慧  白秀兰  夏良放  李江南  陈仲庐  
采用定位观测方法与小集水区试验技术方法 ,利用 1  6月份观测数据 ,从土壤水分、坡面径流、集水区径流量等方面对大岗山地区人工针阔混交林、天然常绿阔叶林典型森林集水区的森林水文月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人工针阔混交林森林土壤水分最大值 (5 1 8mm)出现在 5月份 ,最小值 (33 2mm)出现在 3月份 ,且垂直变化幅度不大。 (2 )坡面径流量月变化较大 ,与一次性降水有密切关系 ,可用指数式y =0 .12 6 6e0 .0 50 2x表示。 (3)与人工针阔混交林相比 ,天然常绿阔叶林具有较强水土保持能力和显著水源涵养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睿  汤孟平  
【目的】比较分析天目山地区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的空间结构,从空间结构角度揭示该地区针阔混交林向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规律,为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方法】2015和2016年,分别对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各设置1块1 hm~2固定样地,调查每株树木的树种、胸径等因子以及三维空间坐标,应用Python语言结合ArcGIS软件,编程计算两类森林的空间结构指数,采用聚集指数、竞争指数和混交度指数,对两类森林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株数密度分别是2 850、1 842株·hm~(-2),前者比后者大54.72%。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的树种数分别为89、66种,前者比后者多23种。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优势树种数量分别为14和4种,常绿阔叶林中细叶青冈优势地位最高,针阔混交林中杉木优势地位最高且占明显优势。在空间结构方面,常绿阔叶林群落的聚集指数在[0.75, 1]之间,林木分布格局属弱度聚集;针阔混交林的聚集指数处于[1, 1.38]范围,林木分布格局属弱均匀分布。两类森林群落的混交度均在[0.5, 0.75]之间,为中度混交。常绿阔叶林的森林群落竞争指数处于[28, 44]范围,属中度竞争;针阔混交林的森林群落竞争指数处于[12, 28]范围,整体呈低度竞争。【结论】常绿阔叶林的株数密度、树种数和优势树种数均明显高于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比针阔混交林的混交度低,分布更聚集,竞争更剧烈。针阔混交林的4个优势树种的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常绿阔叶林的14个优势树种中除榧树、蓝果树和金钱松为均匀分布外,其他11个优势树种均为聚集分布。2个森林群落的优势树种均呈中度以上混交,其中常绿阔叶林中的金钱松为强度混交;随优势树种的优势地位降低,优势树种的混交度在常绿阔叶林呈增强趋势,但在针阔混交林差异不显著。同一优势树种的竞争强度在常绿阔叶林中大于在针阔混交林中。在常绿阔叶林森林经营中,有必要加强对有聚集繁殖特性的优势树种的抚育,增加群落混交度,降低群落竞争强度和聚集程度,以提高群落稳定性;针阔混交林则可采取抚育结合促进更新的措施,增加群落密度和树种多样性,提高群落混交度和林木空间分布均匀度,以促进群落向常绿阔叶林演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崔向慧  李海静  王兵  
采用水量平衡方法和集水区技术,利用2000年5月至2004年6月的观测资料,研究大岗山林区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水量平衡问题。结果表明:系统平均年输入降水1772.7mm,其中44%集中在4—6月,主要支出项为径流、蒸散及土壤蓄水,分别为854.3、852.5和65.9mm,占降水的48.2%、48.1%和3.7%;林冠对降水的分配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2002年在降水量大、降水强度和降水频率高的雨季(4—9月),林冠截留率偏小(16.5%),而在干旱季(当年10月至次年3月),截留率相当大(22.2%);集水区平均年径流输出总量为854.3mm,径流系数为48.2%,其中地下径流为853.1mm...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方国景  汤孟平  章雪莲  
在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典型常绿阔叶林,设置100 m×100 m样地,用全站仪测定每株树木坐标。选择胸径在5 cm以上的乔木,用优势度分析法确定群落优势种,八邻域边缘校正法校正,并采用树种多样性混交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天目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以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gracilis,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和短尾柯Lithocarpus brevicaudatus为主,形成多优势种结构特征,样地平均混交度为0.505 1,优势种群中常绿树种的混交度为0.483 6,非常绿树种的混交度为0.582 3。研究认为,天目山常绿阔叶林保持了较高的树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汤孟平  周国模  陈永刚  赵明水  何一波  
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较典型的常绿阔叶林设置大小为100m×100m的样地,用全站仪测定每株树木的三维坐标;提出基于Voronoi图的混交度MV,并对MV和传统混交度M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MV通过Voronoi图的相邻多边形确定对象木的最近邻木,比M能更准确地描述种间相互隔离关系;在常绿阔叶林群落中,单株树木的混交度M和MV均随胸径的增加而增大;群落平均混交度-M=0.7207,-MV=0.7431,表明不同树种之间的相互隔离程度较高;群落优势种群的平均混交度低于非优势种群,常绿种群的平均混交度低于非常绿种群,其原因是细叶青冈、青冈和短尾柯既是优势种群,又是常绿种群,且它们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堤利夫  李昌华  岩坪五郎  李文华  玉井重信  千叶乔三  片桐成夫  
常绿阔叶林是中国南方的主要原生植被资源,有极为重要的生态环境和木材生产价值。中日双方研究人员共同选择以栲类林为主的江西省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对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该文为这项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内容包括常绿阔叶林在小流域中的分布,种群组成和林分结构,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干生长量,养分元素在树体地上各部分生物量中的含有率和积累量,以及土壤的特性,并与日本和泰国的一些常绿阔叶林作了对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简敏菲  刘琪璟  梁跃龙  唐培荣  
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着典型的原生性常绿阔叶林,并已形成不同的优势群落,各优势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值得探讨。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主要群落进行排序,分析了该区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应用植物群落的排序值与环境因子的多元回归分析给出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生态梯度的定量环境解释。对各个群落样地进行排序后可划分为不同的群系:甜槠(Form.Castanopsis eyrei)与木荷(Form.Schima superba)群系;南岭栲(Form.Castanopsis fordii)、丝栗栲(Form....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安晓楠  王云琦  李一凡  
【目的】探讨缙云山针阔混交林与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在酸雨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为优化缙云山森林管理,指导林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重庆缙云山2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进行4个不同酸碱度:pH 4.50(对照)、pH 4.00、pH 3.25和pH 2.50的酸雨模拟实验,结合Olson负指数衰减模型,分析针阔混交林与常绿阔叶林的凋落物分解速率并计算分解系数,定量分析模拟酸雨下2种典型林分的凋落物分解变化规律。【结果】(1)经过0.5 a的分解,对照、pH 4.00、pH 3.25和pH 2.50处理下针阔混交林质量残留率均高于常绿阔叶林,分别高4.60%、3.78%、4.22%和5.39%。其中,对照针阔混交林凋落物损失率达到半衰期与全衰期的时间为1.62、6.98 a,常绿阔叶林为1.29和5.56 a;不同酸碱度酸雨淋溶下针阔混交林凋落物损失率达50%和95%的时间分别为1.47~2.00和6.35~8.43 a,常绿阔叶林分别为1.23~1.50和5.33~6.48 a。(2)对照、pH 4.00、pH 3.25和pH 2.50各处理下针阔混交林的分解常数k值分别为0.43、0.47、0.40和0.35,常绿阔叶林则分别为0.54、0.56、0.51和0.46,k值随着处理pH的降低呈下降趋势。(3)研究区pH 4.00的模拟酸雨一定程度上对林内凋落物的分解有促进作用;pH 2.50和pH 3.25的模拟酸雨一定程度上抑制不同林下调落物的分解。【结论】重庆缙云山模拟不同酸碱度酸雨对2种典型林分的凋落物分解速率影响显著,常绿阔叶林分解速率总体高于针阔混交林,温度制约凋落物分解速率。图2表2参32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景燕  龚伟  胡庭兴  宫渊波  冉华  
对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及人工更新成檫木Sassafras tsumu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和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林后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与天然常绿阔叶林相比,土壤有机质显著降低(P<0.05),容重显著升高(P<0.05),土壤孔隙度(总孔隙、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排水能力和渗透性降低,但仅柳杉林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及下层土壤毛管持水量达显著水平(P<0.05)。3种人工林中,总体上檫木林和水杉林对原有林地土壤...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起帆  熊勇  余泽平  刘骏  刘小玉  习丹  
【目的】研究海拔梯度对常绿阔叶林土壤氮有效性的影响,揭示常绿阔叶林土壤活性氮组分的海拔差异性,为保护区内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5个海拔梯度(400、600、800、1 000、1 200 m)的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集0~10、10~20、20~4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全氮、无机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分析海拔梯度与土壤活性氮组分的关系。【结果】土壤全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下降,随海拔的上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1 000 m海拔均显著高于400、600和1 200 m海拔。随着海拔的上升,表层土壤铵态氮(0~20 cm)和硝态氮(10~20 cm)含量显著降低,而深层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20~40 cm)含量则先在600 m海拔显著增加后快速下降。土壤总活性氮占全氮的比例随海拔的升高出现先降后增的趋势,微生物生物量氮占全氮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氮组分所占的比例。海拔与土壤铵态氮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可溶性有机氮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各活性氮组分与土壤湿度、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机碳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海拔梯度对常绿阔叶林土壤氮的有效性具有显著影响,土壤水分、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总有机碳的变化是引起不同海拔高度上土壤活性氮组分变化的重要因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欣  丁松  欧阳勋志  
【目的】分析井冈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典型常绿阔叶林的林分空间结构,为其恢复及次生林改造过程中的树种配置、人工抚育与综合定量评价林分空间结构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0年6月在线路踏查的基础上,于井冈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具代表性的地段,分别对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罗浮栲(Castanopsis faberi)、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3种典型常绿阔叶林群落设置标准地,每种群落类型各设置3块,对标准地进行调查,获取数据,计算群落的大小比数、混交度、角尺度和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对各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丝栗栲、罗浮栲和红楠群落的平均大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雨虹  范少辉  罗嘉东  
[目的]为探讨毛竹向邻近常绿阔叶林扩张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江西大岗山森林生态定位站常绿阔叶林、2∶8竹阔混交林、8∶2竹阔混交林和毛竹纯林为研究对象,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孔隙度、持水量和贮水量等土壤性质和水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常绿阔叶林在毛竹扩张过程中,土壤碳元素含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与非毛管持水量和现有贮水量呈极显著相关,与土壤密度和总孔隙度呈显著相关,各指标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在扩张过程中的变化特征。[结论]常绿阔叶林表层土壤密度、孔隙度和持水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昌华  唐茂聪  吉庆森  
在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区海拔约610m 高度的林外气象观测场连续进行了15a、1982~1996)的观测。年平均值气温16.7℃,降水量1954.6mm。相对湿度85%,水面蒸发(小型)836.9mm。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为1502.1~2469.3mm。月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大。观测结果表明,这里四季分明,气温极端最高37℃,极端最低-7.4℃。1a 中相对湿度均较高.最低月平均77%。雨季旱季明显,2月~9月为雨季,月平均降水量最低147.9mm;10月~1月为旱季,月平均降水量最高为70.7mm。与林外比较,林内气温稍低,特别是春、夏季。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稍小。地温也低于林外,特别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德宙  詹有生  盛炜彤  徐秉山  汪建平  方庆彪  
对江西省大茅山封山育林后的常绿阔叶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的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差异、林分生长状况和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次生林和杉木纯林的群落组成特征差异明显;阔叶次生林的生物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群落均匀度、物种丰富度)均比杉木纯林高;在相同立地条件下,阔叶次生林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年生物量低于杉木纯林,但地上部分生物量高于杉木纯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