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40)
2023(13433)
2022(11643)
2021(10727)
2020(8919)
2019(20053)
2018(20004)
2017(38255)
2016(20532)
2015(23180)
2014(23262)
2013(23188)
2012(21378)
2011(19465)
2010(19456)
2009(17773)
2008(16925)
2007(14785)
2006(13113)
2005(11648)
作者
(61135)
(50835)
(50692)
(48250)
(32468)
(24322)
(22954)
(20055)
(19380)
(18043)
(17353)
(17287)
(16307)
(16142)
(15743)
(15661)
(15163)
(14738)
(14569)
(14546)
(12642)
(12599)
(12169)
(11634)
(11418)
(11266)
(11266)
(10980)
(10261)
(9909)
学科
(105050)
经济(104961)
管理(60971)
(55661)
(46267)
企业(46267)
方法(41421)
数学(36074)
数学方法(35726)
地方(25303)
中国(23151)
(22354)
(21729)
业经(20767)
(18652)
技术(17569)
地方经济(15801)
农业(15676)
环境(15407)
(14666)
理论(14469)
(14380)
贸易(14371)
(14273)
(13814)
(12345)
(12287)
金融(12285)
(11704)
银行(11664)
机构
大学(303048)
学院(301516)
(128253)
经济(125600)
管理(120501)
研究(105200)
理学(104595)
理学院(103411)
管理学(101762)
管理学院(101212)
中国(75416)
科学(65245)
(64458)
(53529)
(53053)
研究所(48556)
中心(46127)
(45659)
业大(43986)
财经(43616)
(43342)
北京(40777)
(40168)
师范(39823)
(39628)
经济学(39071)
(38300)
农业(35574)
(35052)
经济学院(34946)
基金
项目(208481)
科学(164035)
研究(152600)
基金(150966)
(131688)
国家(130665)
科学基金(112025)
社会(96887)
社会科(91921)
社会科学(91894)
(81217)
基金项目(80501)
自然(72114)
自然科(70387)
自然科学(70372)
自然科学基金(69104)
教育(68894)
(68183)
资助(61688)
编号(61499)
成果(48923)
重点(46852)
(45714)
(45664)
(43445)
课题(42391)
创新(40631)
国家社会(39976)
科研(39293)
教育部(39077)
期刊
(144168)
经济(144168)
研究(90993)
中国(54610)
学报(46540)
管理(45006)
科学(44323)
(40598)
(38517)
大学(34962)
学学(33079)
教育(31531)
技术(29085)
农业(28776)
经济研究(23551)
(22648)
金融(22648)
财经(21624)
业经(21383)
(18573)
问题(18253)
技术经济(17500)
科技(15737)
图书(15385)
理论(14691)
(14437)
资源(14143)
现代(13893)
实践(13233)
(13233)
共检索到4406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蒋仁爱  蔡虹  
利用永续盘存法、Watanabe的技术外溢系数和Jaffe技术相似度的计算公式,对广东、福建和湖南三省自主研究开发和吸收同化外溢技术所形成的知识存量进行测算,并将其代入广义的Cob-Douglas生产函数,实证研究各省技术知识存量的产出弹性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的技术知识存量最大,湖南省次之,两个省份知识存量的主要来源是自主研发投资;福建省的总技术知识存量最小,且科技投入结构不合理;广东省技术知识存量的产出弹性系数最大,其次为湖南省和福建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虹  蒋仁爱  张永林  
文章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原理,建立了区域间技术外溢过程的元胞自动机模型。计算机仿真的动态结果表明,技术专有能力对区域间的技术外溢会产生阻碍作用;而区域间的关联度则对技术外溢产生促进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松涛  
目前,国内对制造业的技术外溢的经济效果研究还很少。本文试探性地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外溢的经济效果进行计量分析,即主要从自主研发技术知识存量和同化外溢技术知识存量两个角度考察了我国制造业的研究开发投入现状和技术同化能力,以及各个产业的生产要素对产出的贡献情况,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忠艳  
本文利用我国1995-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从东道国吸收能力的角度分析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因素: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各省的F D I吸收能力普遍强于西部地区,东、西部地区的检验结果均不支持所谓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但随着人力资本的提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会逐步增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勋  乔坤元  
本文在一个新古典的分析框架下,将经济互动分解为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并利用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方法,估计中国区域间经济互动的来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间经济互动主要来自知识溢出,然而中国的经济增长过程中知识溢出率仍然偏低,区域间经济互动性较弱。本文认为,加强专利技术的保护有利于增强技术扩散效应,促进劳动力和资本自由流动则有利于提高中国整体上的区域间经济互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谭潇潇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1999-2006年外商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外溢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中国工业部门引进外商投资在总体上对内资部门产出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部地区外商投资的正向外溢效应相对较大。另外,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证明外商直接投资在区域间的不平衡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潘雄锋  艾博薇  明杨  
本文结合新经济地理学K关联的思想构造了外部技术创新溢出指数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2006~2014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区域间技术创新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技术创新溢出效应主要是东部地区带动的,东部地区的省份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他省份存在技术创新溢出效应,而中部和西部并没有对其他地区技术创新产生溢出效应,并且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之间存在竞争效应。(2)无论是全国还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R&D经费、R&D人员和知识存量均对技术创新产生正向作用,并且这些地区的技术创新产出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不同的是,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R&D人员对技术创新的贡献比R&D资本要大,而西部地区R&D资本对技术创新的贡献则要大于R&D人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金龙  王宏伟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差距逐步扩大。不论从短期来看,还是从长期来看,资本流动都是经济增长水平的决定因素之一,从而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差距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区域间经济差距的变化情况和特点,然后从区域资本流动的不同渠道综合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区域间的资本流动趋势和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对区域间资本流动对中国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影响进行了数量分析和理论分析,并依此提出我国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颜银根  安虎森  
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阐述了经济空间的E-关联和K-关联,使用1979-2011年全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区域间的增长溢出效应和区域经济运行空间特征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形成了东部地区"外向型"和内陆地区"内向型"两种不同类型的经济运行格局;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对内陆地区没有形成溢出效应,相反内陆地区经济增长对东部地区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内陆地区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经济关联,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表现出"互补型"区域关系,而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表现出"竞争型"区域关系。由于我国经济空间是分割的空间,因此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是要形成全国"统一"的经济空间和内陆"互补型"经济空间。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潘庄晨  潘淑娟  周加来  
为了解一省资本流动的运动趋势、深入研究省内资本的运动规律,必须先透彻了解省内资本分配的具体情况。本文将安徽省划分为沿江、皖南、皖北、皖中四大区域,对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以来影响省内资本分布的各个因素——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财政转移支付差异、信贷投放差异、外商直接投资利用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四者所反映出来的情况与问题做了系统研究,从而发现省内资本流动的一些趋势及特点。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涛  邵文武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区域间人才流动机制与人才流动政策,对相关影响因素利用有关模型进行分析,并就区域间人才流动机制研究得出结论:认为人才的流动是市场经济的必然,各地区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和实行相应的人才政策,从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惠娟  
通过构建三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服务业的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区的服务业区域间溢出和反馈效应比珠三角经济区大,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区的区域间溢出效应高于所受到的溢出效应,而珠三角经济区的区域间溢出效应低于所受到的溢出效应。环渤海与长三角经济区之间的服务溢出频繁,珠三角与环渤海、长三角经济区之间的服务溢出较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军涛  毕乐强  纪昭君  
运用中国各省(市、自治区)1990—2008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区域间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外溢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的增长不仅在本区域内具有外部溢出效应,在区域间也存在显著的外部溢出效应。这表明某一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不仅可以提升本地区的产出,也会对相邻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群力  汤序红  
一、引言本文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政府消费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外在影响。人们通常认为,政府部门对私人部门具有正的外溢效应。因为政府能够提供类似于国防、社会保障和社会凝聚力这样的纯公共物品和服务,这些公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路正南  李晓洁  
定量测算各省区的隐含碳排放量及省区间碳排放空间转移量,是科学制定区域减排规划、合理分配碳减排责任的前提。文章采用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法,建立了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碳排放转移模型,测算了中国各省区的隐含碳排放总量和省区间调入及调出的碳转移量,为界定各省区在区域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责任及减排配额分配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