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24)
2023(5648)
2022(4311)
2021(3931)
2020(3244)
2019(7330)
2018(7544)
2017(15053)
2016(8391)
2015(9855)
2014(10260)
2013(9962)
2012(9101)
2011(8154)
2010(8624)
2009(8024)
2008(8056)
2007(7139)
2006(6723)
2005(6495)
作者
(24689)
(20465)
(20454)
(19635)
(13044)
(9941)
(9314)
(7976)
(7703)
(7553)
(6962)
(6792)
(6726)
(6571)
(6456)
(6196)
(6057)
(6055)
(5998)
(5810)
(5338)
(5098)
(5045)
(4781)
(4673)
(4622)
(4557)
(4526)
(4259)
(4141)
学科
(36718)
经济(36665)
(24051)
管理(23785)
(18819)
企业(18819)
中国(12879)
方法(12483)
(12122)
数学(10078)
数学方法(9897)
(9891)
业经(9435)
(8804)
地方(8474)
(8366)
贸易(8362)
(8105)
农业(7888)
(7847)
金融(7844)
(7510)
银行(7496)
(7138)
(7055)
(6409)
(6222)
理论(6078)
发展(5555)
(5554)
机构
大学(123499)
学院(122797)
(51082)
经济(49932)
研究(44865)
管理(43237)
理学(35896)
中国(35838)
理学院(35430)
管理学(34661)
管理学院(34452)
(26742)
科学(25919)
(25689)
(23716)
研究所(20945)
中心(20091)
(20089)
(19860)
财经(19455)
(17820)
师范(17702)
北京(17678)
(17469)
(16414)
业大(16142)
(15808)
经济学(15650)
农业(15335)
师范大学(14209)
基金
项目(72801)
科学(56809)
研究(55321)
基金(51771)
(44755)
国家(44349)
科学基金(37060)
社会(35070)
社会科(33066)
社会科学(33056)
(27601)
基金项目(26670)
教育(25786)
(23556)
编号(23175)
自然(22411)
自然科(21901)
自然科学(21896)
自然科学基金(21507)
资助(21223)
成果(21106)
课题(16807)
重点(16592)
(16297)
(16175)
(15170)
(14316)
国家社会(14290)
项目编号(14118)
教育部(13998)
期刊
(64225)
经济(64225)
研究(42725)
中国(26834)
(20181)
(19980)
学报(18225)
管理(17285)
科学(17012)
教育(16882)
(15898)
金融(15898)
大学(14138)
农业(13212)
学学(13017)
业经(10536)
国际(10052)
技术(9981)
财经(9888)
经济研究(9830)
问题(9539)
(9275)
(8580)
世界(7155)
(6737)
图书(5978)
理论(5931)
现代(5825)
(5745)
论坛(5745)
共检索到204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余建华  
20世纪末,南斯拉夫在苏东剧变大潮的冲击中发生着深刻的体制变迁,联邦最终在民族分离主义危机中彻底解体。地处欧洲火药桶中心的南斯拉夫国家分裂引起的战乱自然引起外部国际力量的各种反应。同时,世界各大国和国际集团也从各自利益和战略意图出发,进行纵横捭阖的干预,甚至从调停者变成了参与者、主导者。由此90年代南斯拉夫民族问题明显呈现国际化的特征,成为错综复杂的冷战后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发展的多棱镜。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周淇  
冷战结束之后,一些冷战中被忽视的问题,如恐怖主义、武器控制、贩毒问题、移民问题,以及人权问题等,日益凸显。其中人权问题尤其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议题。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是,目前国际社会对人权的关注只是暂时性的,还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学忠  
本文是南斯拉夫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中心编写的一份研究报告的摘要,曾提交给1974年在布加勒斯特召开的世界人口会议,作为介绍南斯拉夫人口状况的材料。文章从若干方面介绍和分析了南斯拉夫人口在过去五十年来的变化发展、目前状况及未来趋势的预测,值得我们参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允彬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的西北部,面积255,804平方公里,人口2,216万(1979年),平均每平方公里近87人。南斯拉夫联邦由六个共和国组成:塞尔维亚(包括本部和代伊伏丁那、科索沃两个自治省)、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马其顿和黑山(又译门的内哥罗)。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凌胜利  
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安全合作形式,联盟在冷战后弊端增多,面临着存续困境。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致使联盟形成减少,主要原因在于联盟形成动力不足、联盟成本-收益失衡、联盟困境管理更加困难和单极霸权阴影的影响。既有联盟大多是冷战遗产,尤以美国主导的联盟居多。目前,联盟作为一种国际安全合作形式面临着矛盾增多、功能不足、行动僵化等问题。不过准联盟、国际联合阵线、议题联盟、伙伴关系这些类联盟虽具有联盟的部分功能,但却很难完全替代联盟。类联盟在安全合作上虽然更具灵活性,但其安全效力不如联盟。未来的国际安全合作形式应该更具包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凌胜利  
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安全合作形式,联盟在冷战后弊端增多,面临着存续困境。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致使联盟形成减少,主要原因在于联盟形成动力不足、联盟成本-收益失衡、联盟困境管理更加困难和单极霸权阴影的影响。既有联盟大多是冷战遗产,尤以美国主导的联盟居多。目前,联盟作为一种国际安全合作形式面临着矛盾增多、功能不足、行动僵化等问题。不过准联盟、国际联合阵线、议题联盟、伙伴关系这些类联盟虽具有联盟的部分功能,但却很难完全替代联盟。类联盟在安全合作上虽然更具灵活性,但其安全效力不如联盟。未来的国际安全合作形式应该更具包容性,这种包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安全威胁的指涉对象会趋向模糊化;二是安全合作与经济等其他领域合作会更加统合。包容性安全合作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可以在目前的国际安全合作形式上进行改良,联盟和伙伴关系可成为包容性安全合作的重要尝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世雄  
冷战后的国际恐怖主义是一个新态的全球政治现象 ,日益显示出席卷全球的趋势 ,对国际秩序提出了尖锐的挑战。冷战后的恐怖主义具备主体类型多样化、小型化 ,手段科技化、网络化 ,高度随意性与高度组织化并存等一系列新特征 ;其成因主要是两极格局消弭后宗教种族矛盾释放、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高科技的普及与先进武器技术的扩散、大众传媒的负效应、现代化的异化因素等。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晓刚  
冷战后 ,世界形势走向缓和 ,但各类局部战争仍是当前国际安全形势中的重要负面因素。世界的总体稳定 ,大国关系的深化、协调 ,国际军控与裁军 ,联合国的地位与作用及全人类的共同发展都因局部战争的时起时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冷战后局部战争以其目的、规模、强度的有限性不会改变国际形势总体趋缓的基本走势。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程永   陈文江  
以苏联的解体为标志,美苏称霸全球的“两极结构”格局从此宣告结束。而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日趋衰落,日本、西欧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又标志着新的国际格局正在形成。这种新格局从短期来看就是所谓的由美、日、欧组成的“三级结构”,从长期看,由于亚洲、拉美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腾飞,以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的崛起。国际经济格局最终必将形成集团领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 勇  
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因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处于欧亚大陆腹地的战略位置,再次成为大国争夺地缘政治主导权的战场。”9·11“恐怖袭击事件后,临近阿富汗的中亚地区又不可避免地成为国际战略界关注的焦点。作者认为,阿富汗和中亚地区是冷战后美国建立其主导下的新安全结构的最后环节,认识中亚在冷战后的国际战略地位,有助于理解美国的中亚战略以及正在进行的阿富汗战争对中亚地区安全的影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丁跃进  
二战以来,美日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父子关系到兄弟关系再到夫妻关系的转变。展望21世纪的美日关系,美日将进入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但以竞争为主的时代。从长期来看,美日同盟关系将会发生质变。在西方发达国家间,美日互为敌手的可能性最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潘广辉  
冷战时期,基于东西方对抗与美苏争霸的大背景,苏朝关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苏联也以支持朝鲜作为其远东战略前沿的方式,确立了在朝鲜半岛的主角地位。冷战后,俄罗斯与朝鲜的关系渐趋冷淡乃至恶化,俄罗斯在朝鲜半岛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其对半岛的影响力也一度下降。普京执政以来,实行东西方并举又有所侧重的全方位外交,大幅度调整了俄罗斯的远东政策,使其与朝鲜的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俄朝关系达到最终和解并向良性方向发展仍需要双方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郝时远  
当今人类社会是一个民族大千世界,广义的民族问题在世界范围具有普遍性,至今没有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可以宣称已经有效或成功地解决了民族问题。乌克兰危机与其历史上的民族问题渊源甚深。中国当前面临多种形式的民族问题,既有其普遍性、长期性,又有其特殊性、复杂性。中国在借鉴"国际经验"解决民族问题时,要立足中国的国情实际,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升治理能力、执政水平,全面正确贯彻落实民族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