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22)
2023(20812)
2022(18109)
2021(16677)
2020(14367)
2019(32635)
2018(32315)
2017(61539)
2016(34141)
2015(38444)
2014(38482)
2013(37765)
2012(35079)
2011(31785)
2010(31892)
2009(29578)
2008(29019)
2007(25921)
2006(22692)
2005(19883)
作者
(103605)
(86708)
(86155)
(82026)
(54922)
(41879)
(39086)
(34182)
(32799)
(30791)
(29366)
(29193)
(27842)
(27456)
(26949)
(26835)
(26456)
(25714)
(24939)
(24804)
(21961)
(21364)
(21271)
(19793)
(19647)
(19219)
(19189)
(19135)
(17596)
(17258)
学科
(144322)
经济(144154)
管理(97186)
(89025)
(74284)
企业(74284)
方法(63905)
数学(54454)
数学方法(53762)
(35939)
(35816)
(35272)
中国(34412)
业经(30527)
地方(30062)
(25164)
(24330)
贸易(24320)
农业(23969)
理论(23805)
(23536)
环境(22852)
(22332)
(22201)
财务(22110)
财务管理(22060)
企业财务(20846)
(20259)
银行(20160)
技术(19940)
机构
大学(493719)
学院(493210)
(194280)
经济(190014)
管理(186631)
研究(170367)
理学(161630)
理学院(159719)
管理学(156488)
管理学院(155646)
中国(124540)
科学(111643)
(105192)
(92194)
(88986)
(88541)
研究所(81736)
业大(80815)
中心(76820)
(73330)
农业(73127)
财经(71096)
北京(66103)
(64900)
(64454)
师范(64043)
(61496)
(58925)
经济学(58487)
技术(53556)
基金
项目(338110)
科学(262260)
基金(243161)
研究(236117)
(216556)
国家(214818)
科学基金(181397)
社会(146602)
社会科(138668)
社会科学(138631)
(133698)
基金项目(129164)
自然(122088)
自然科(119196)
自然科学(119159)
自然科学基金(117006)
(113173)
教育(108937)
资助(101137)
编号(94821)
重点(76826)
成果(76560)
(72772)
(72029)
(69140)
课题(66351)
科研(65982)
计划(64927)
创新(64673)
大学(61787)
期刊
(212883)
经济(212883)
研究(138191)
学报(90947)
中国(90359)
(82549)
科学(78818)
(68525)
大学(66559)
管理(66538)
学学(63398)
农业(55881)
教育(49779)
技术(41628)
(38352)
金融(38352)
财经(34733)
经济研究(34543)
业经(34161)
(29737)
(29209)
问题(27708)
(25590)
科技(24206)
技术经济(23764)
业大(23505)
图书(23492)
统计(23293)
资源(22147)
商业(21856)
共检索到7146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玉玲  张虹鸥  杨龙  郭永锐  胡淑卉  温美丽  
如何有效保护旅游地生态环境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研究以南岭游客为样本,采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对不同经济群体游客地方特征感知和环境责任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自然特征感知仅驱动易实施环境责任行,文化景观感知仅激发挑战性环境责任行为;旅游项目感知对两种环境责任行为均有驱动作用,然而以中等收入群体表现较突出;三种经济群体游客设施与服务感知均无法驱动环境责任行为。研究结果对于针对不同经济群体实施环保引导、管理措施,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远平  张琦  李军  黄向  
随着研学旅行、亲子旅游的快速发展,青少年旅游市场渐热,规范和引导青少年游客的亲环境行为,维护景区环境已刻不容缓。在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回顾的基础上,基于群体影响的视角建构了参照群体、行为态度和亲环境行为的理论关系模型,侧重分析青少年游客与成年游客在亲环境行为的差异性,并以海珠湿地国家公园为案例地,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利用SPSS17.0和AMOS17.0统计软件进行结构方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参照群体的两类影响(规范性社会影响和信息性社会影响)对的行为态度、亲环境行为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再次验证了行为态度与亲环境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②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发现,行为态度在参照群体的两类影响与亲环境行为之间的存在部分中介作用;③基于多群组分析,青少年游客与成年游客在理论关系模型中存在差异,青少年更容易受到规范性社会影响,成年人则更容易受到信息性社会影响。研究结论能够为有效培养和激发不同年龄段游客的亲环境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阁芝  周国林  刘博  
游客是旅游地环境保护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引导游客在旅游地实施环境责任行为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研究从社会支持视角探讨驱动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旅游地情境要素,构建包括旅游地支持、自我效能、地方认同、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综合模型,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通过两项研究进行实证探索和检验。研究一明确了制度支持、工具支持、信息支持、情感支持4个旅游地支持维度,形成旅游地支持的测量量表;研究二分析旅游地支持对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旅游地支持既直接促进游客环境责任行为,也能通过自我效能、地方认同,经由个体认知和人地情感双重路径间接促进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在管理实践中,旅游地应注重社会支持系统构建,为游客实施环境责任行为提供相应的制度、工具、信息支持,使身处异地他乡的游客感受到旅游地对其环境责任行为的关注、重视和价值认可,营造有利于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硬环境”和“软氛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宝贡敏  胡抚生  
以往的旅游形象与游客购后行为研究中,常常是将旅游形象作为整体来研究。本文则是以旅游形象因子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出旅游形象的6个因子,从来杭的日本及韩国游客视角出发,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旅游形象各因子对游客满意度、回游度及推荐度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并非所有旅游形象因子与游客满意度、推荐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旅游形象因子与回游度之间无显著的相关,而满意度与回游度、推荐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研究结果对于提升目的地旅游形象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妙薇  张建国  崔会平  张明如  
[目的]利用网络大数据了解客源市场特征以及游客旅游体验评价可反馈旅游目的地建设与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系统分析以促进景区的形象优化。同时也可为古村落型旅游景区的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新思路。[方法]以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为对象进行研究,使用百度指数作为信息源对旅游目的地的网络关注度进行探究,通过分析游客的人群特点,进一步了解旅游者行为偏好等;运用网络文本内容研究分析方法,使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对网络评论文本进行分析,探究旅游者对旅游景区形象感知、旅游体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准确了解游客对古村落型旅游景区的形象感知。[结果](1)分析客源地市场特征表明景区对浙江省内地区影响力较大,中年男性游客对景区关注度最高,游客出游多受法定节假日影响,且行程安排多为省内周边游。(2)网络评价文本分析表明游客对景区认可度较高,游客旅游体验总体较好,但从景观风貌、休闲活动、景点设置、设施服务、文化底蕴、游客情感态度等几个方面细化分析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结论]景区优化提升可以从针对客源市场人群特点调整营销策略、联动周边景区、挖掘历史文化扩大影响力、完善服务、开发特色旅游体验活动等方面入手,同时,对核心景点的保护、注重以食宿等产业吸引游客并体现地域特色的基础上,防止过度商业化以保持淳朴天然的景区旅游氛围等问题也值得重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安民  李永文  
游憩涉入对游客亲环境行为有相当影响,地方依附在二者具有中介作用。游憩涉入显著增强了游客的亲环境行为,游客所表征出来的亲环境行为是人地关系互动的产物;游憩涉入会显著正向影响游客的地方依附,地方依附可在游客与旅游目的地深度的互动中形成;地方依附在游憩涉入与游客亲环境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是有效沟通游憩涉入与亲环境行为之间的桥梁。游客亲环境行为既取决于游憩涉入,又取决于地方依附。游憩涉入中介目标的提出与验证可为游客亲环境行为引导提供一个非常简约和可靠的领先指标,为今后游憩涉入效果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效标变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万先进  
本项研究在大量实地调查基础上 ,阐述了城市风景区旅游者空间行为以及旅游者的行为属性特征 (如性别、年龄、职业、旅游目的等 )对目的地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的影响 ,同时 ,运用活动空间及曲线分析方法 ,揭示了国内旅游者的流动规律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曾忠禄  张冬梅  
本研究通过在澳门返回香港的轮船上以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香港到澳门旅游的游客348人。通过SPSS软件分析,揭示了香港赴澳游客的基本特征、行为模式和对澳门旅游设施的满意度。通过对比到澳门旅游的内地自由行游客和团客,本研究发现,香港游客同内地自由行游客的消费模式比较接近,同团客差距较大。本研究对预测内地游客未来的消费模式有较大的意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袭希  刘琢  于欢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旅游形式,日益受到旅游者青睐。根据相关网络游记,以黑龙江省湿地资源为案例,采用情感分析和统计分析法,对生态旅游游客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湿地旅游活动中游客多以东北地区为主;在夏秋两季客流量居多且多以家庭、朋友的三人以上团体组成;游客情感受出游交通、出游人数、出游天数和人均花费的影响;客源地和旅游季节、旅游季节和人均花费、人均花费和旅游方式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游客的情感倾向,从而影响其消费行为。为了进一步增强游客的正面情感、弱化游客的负面情感,应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季节、不同消费群体、不同旅游方式的游客提供符合预期的活动及服务,这是提升游客满意度的关键所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窦璐  
以情绪反应、满意度为中间变量,构建了游客拥挤感知对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路径,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游客的物理拥挤感知通过显著地正向影响躲避情绪反应和满意度,或仅通过负向地影响满意度,间接地负向影响环境责任行为;游客的社交拥挤感知通过显著地正向影响亲近情绪反应和满意度,或仅通过正向影响满意度,间接地正向影响环境责任行为;游客的物理拥挤感知比社交拥挤感知对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更大。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潘莉  张梦  张毓峰  
地方依恋是个体与特定地方之间形成的情感关联。本文从旅游体验的视角,以青年游客为例,通过图片对地方依恋的有形展示和游客对图片背后独特故事和意义的讲述,分析了游客的地方依恋元素的构成,探讨地方依恋强度的递进演变以及特征。研究表明:(1)游客地方依恋元素包括背景元素和符号元素两类,背景元素体现地方氛围情境,符号元素凸显象征意义;(2)游客的地方依恋存在强度差异,由低到高依次为基于工具性依附的地方依赖、基于情感性依附的地方认同和基于精神性依附的根情结;(3)根情结的形成既源于游客多次对旅游地的深度涉入,在时间序列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彭燕  王慧  汪恒倞  
环城游憩带是一种特殊的城市郊区旅游活动空间,已逐步成为城市及周边居民的休闲之地。本文基于客源市场需求,立足于南昌本地资源,分析了南昌市游客的数量、结构、时空分布,等等。研究发现:南昌环城游憩带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游客旅游满意度一般,并且,从总体上而言,南昌环城游憩带旅游仍处于粗放式开发阶段。为此,文中提出了创新开发休闲旅游产品、调控时空分布、合理发展游客数量、完善游憩系统、提高游客满意度等建议,旨在为南昌环城游憩带的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鲜鲜  李婧晗  左颖  张慧敏  晋秀龙  
以南京市为例,以网络游记为基本数据源,提出了旅游数字足迹结构化表达和建库方法,并结合文本分析和GIS时空间分析方法,从旅游形象、游客行为时序变异及空间格局等方面分析了南京游客时空行为特征。结果显示:(1)"历史"可作为南京旅游形象整体认知,且受气温和假期因素影响游客多选择在春夏季出游;(2)到访南京旅游景区空间最邻近指数为0.48,核心城区成为到访景区、游客聚集区域;(3)到访南京旅游轨迹空间上表现为由核心城区向外辐射,旅游流空间结构则以夫子庙为核心逐级向外展开。在此基础上,从旅游景区形象提升、旅游景区游客容量控制、旅游市场营销等方面探讨了南京旅游发展优化措施。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余晓婷  吴小根  张玉玲  王媛  
文章构建了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概念模型,以台湾游客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深入探讨了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实施的复杂环境认知、态度、情感、意志的心理活动机制。研究表明:环境知识、环境态度、亲近自然旅游动机、环境行为意向、景区环境质量和景区环境政策是影响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6个重要驱动因素,其中,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意向发挥着关键的中介作用;修正后模型可解释游客的环境态度26.9%方差,环境行为意向31.8%方差以及环境责任行为77.5%方差,整个模型的解释效力较好;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形成受到个人因素和情境因素的影响,可相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晋峰  王阿敏  王君怡  
对比研究本地人、已游客和未游客三个群体心目中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不仅能丰富和深化旅游目的地形象群体差异的研究内容,而且可为旅游市场细分和精准营销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基于一手数据,以西安为例,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应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等方法,借鉴景观生态学有关指数,分别对比研究本地人、已游客和未游客三个群体的刻板形象和认知形象。结果表明:(1)三个群体的刻板形象具有一致性,但刻板化程度不同。刻板形象的刻板化程度本地人最低,未游客最高,已游客介于二者之间。本地人除了通过旅游吸引物维度,还通过旅游环境维度和地方氛围维度建构刻板形象,其刻板形象最全面细致;已游客以旅游吸引物维度中的著名景点和地方美食为主建构刻板形象,其刻板形象较未游客更具体;未游客以目的地知名度更高的事物为主建构刻板形象,其刻板形象最单一。(2)三个群体的认知形象维度结构不尽相同,其中已游客与未游客的维度结构相同,已游客和未游客与本地人的维度结构都不同,核心吸引物、一般吸引物和旅游环境是三个群体共有的认知形象维度。(3)三个群体持有的西安旅游刻板形象和旅游认知形象均是积极正面的,刻板形象的刻板化程度均较高,对西安认知形象的评价本地人最好,未游客最差,已游客介于二者之间。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实践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