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59)
2023(2713)
2022(2409)
2021(2335)
2020(2007)
2019(4619)
2018(4712)
2017(9105)
2016(5026)
2015(5752)
2014(5598)
2013(5553)
2012(5337)
2011(4578)
2010(4397)
2009(3882)
2008(3835)
2007(3167)
2006(2751)
2005(2352)
作者
(13025)
(10859)
(10553)
(10075)
(7002)
(5333)
(4994)
(4176)
(4084)
(3897)
(3875)
(3571)
(3548)
(3342)
(3337)
(3262)
(3179)
(3161)
(3109)
(3037)
(2687)
(2551)
(2549)
(2503)
(2426)
(2363)
(2349)
(2329)
(2284)
(2169)
学科
(16764)
经济(16739)
(10634)
管理(10547)
(7411)
企业(7411)
地方(6413)
(5986)
方法(5789)
数学(4856)
数学方法(4776)
农业(4231)
(4114)
中国(4021)
(3918)
业经(3780)
(3097)
(3093)
贸易(3090)
理论(3006)
(2933)
(2843)
地方经济(2693)
环境(2680)
教育(2611)
(2276)
金融(2274)
技术(2272)
(2122)
(2104)
机构
大学(64009)
学院(63238)
管理(22770)
(21728)
研究(21197)
经济(21067)
理学(19455)
理学院(19111)
管理学(18794)
管理学院(18641)
中国(15984)
(14603)
科学(13698)
(10870)
师范(10774)
中心(10643)
(10460)
(10406)
(10365)
(10183)
业大(9498)
研究所(9460)
北京(9167)
师范大学(8868)
(8440)
农业(8159)
财经(8111)
(7772)
(7201)
技术(6812)
基金
项目(43581)
研究(33532)
科学(33458)
基金(29930)
(25837)
国家(25548)
科学基金(21549)
社会(19913)
社会科(18626)
社会科学(18621)
(17492)
基金项目(16605)
教育(15091)
(14828)
编号(14597)
自然(13884)
自然科(13511)
自然科学(13509)
自然科学基金(13244)
成果(12264)
资助(11900)
课题(9900)
(9758)
重点(9436)
(9269)
(8810)
(8487)
项目编号(8429)
大学(8276)
科研(8180)
期刊
(25341)
经济(25341)
研究(18874)
中国(13471)
学报(9662)
(9347)
教育(8937)
科学(8787)
(8604)
大学(7186)
管理(6789)
农业(6457)
学学(6392)
图书(5235)
技术(5049)
(4857)
金融(4857)
资源(4391)
业经(4219)
(4051)
(3906)
问题(3790)
(3730)
书馆(3680)
图书馆(3680)
财经(3327)
财会(3170)
经济研究(3158)
(3073)
论坛(3073)
共检索到95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楠  
与南宋著名男性词人苏轼和辛弃疾的一系列涉酒诗词相比较,中国文坛同期的女性词人李清照和朱淑真的涉酒诗词也具备较高的文学价值。李清照涉酒诗词与朱淑真涉酒诗词相比,情感表达上更为内敛,但诗词中包含的感情同样的浓郁难解。二人早期作品内容以闺阁春怨为主,作品意象的选择上虽常常类似但表达方式却各有千秋。因为个人经历所致,李清照的后期涉酒诗词内容则与社会时事的关系更加密切,也多了几分男子的豪气。作为男性词人的杰出代表,苏轼和辛弃疾二者作品都洋溢着词人难以抑制的才情,在内容上也大都反映了对功名的追求与失落。但苏轼涉酒诗词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魏际兰  
苏轼曾十几次来到常州,并终老于此。他的诗词反映了常州在他心目中具有不可比拟的地位,描绘了常州"多君子"、好风光、宜归隐的形象,抒发了他对常州的眷恋之情。查考他的诗词,可以发现宋代的常州是君子之邦、鱼米之乡和归隐佳境。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魏际兰  李静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其诗词题材广泛,意象丰富,语言生动,风格独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其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该词的3个英译本呈现不同的诗性特征:许译本最具音象美,林译本最重义象美,华译本最有事象美。文章比较分析了3个英译本的诗性特征,深入探讨了译者的翻译风格和常用的诗词翻译策略,旨在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形象的合理构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蓓蕾  
李清照诗词在表现女性独有的自我生命意识、文化审美情趣和柔美心灵空间的同时,努力冲破封建传统束缚,大胆展露内心真实的人生感受、抱负追求和理想信念,以"文人士大夫"的人格信仰在诗词中表达对国事的关心,对政治的态度,对个性意识的追求,对自我内心世界的肯定,俨然一位自信洒脱、慷慨奔放、忠于真我、豪气干云的须眉男子,颇具大丈夫气概。她的诗词蕴含丰富凝重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而从她的诗词中散发出的刚正不阿、坚韧独立的人格魅力同样感动读者。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岳学鲲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岳学鲲  
~~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张强  高劲松  龙家庆  杨晓燕  夏红玉  蒋智慧  
数字技术对人文科学研究的广泛介入,为解决传统人文学科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范式。传统人文学者在研究词人过程中往往存在重“时间”轻“空间”的现象,而数字人文技术为从宏观角度探究词人时空情感轨迹的变化情况、了解词人的全貌特征提供了可能。基于此,本研究以辛弃疾为例,从多维度出发对辛弃疾的相关数据进行重构。首先,通过自顶向下的方式构建了辛弃疾的知识图谱,完成静态的知识关联;其次,结合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展示其时空情感轨迹的变化态势,完成动态的知识展示;最后,从时间、空间、情感等多维度对辛弃疾进行知识发现。对辛弃疾的案例分析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对词人进行全貌描述和可视化呈现,挖掘背后的隐藏知识,为人文研究提供新的实践手段。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廖华  杨良成  
自古以来,会计就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诗词,具有充分的想象,充满了浪漫情怀;会计,则更多的体现出严谨与枯燥。但二者却能很好地结合,让我们体味到一种别样之美。爱情诗中觅会计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一首爱情诗《氓》这样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余馨玲  常娥  
古诗词地名实体识别不仅有助于深度挖掘古诗词文本之间的关联,而且有助于绘制中国诗歌版图分布,推动空间维度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文章围绕南京城系统采集有关古诗词数据,采用BIOES方法进行地名实体标注。针对古诗词领域训练数据匮乏、以字代词等问题,提出一种采用数据增强方法,同时融合预训练模型与条件随机场方法的古诗词地名识别模型,简称DA-BERT-CRF模型。文章将训练数据采用实体交叉互换方法进行数据增强处理,然后通过预训练模型BERT得到古诗词地名的上下文语义信息,最后利用条件随机场CRF实现地名标签约束并生成全局最优地名序列。文章提出的DA-BERT-CRF模型十折交叉实验平均精确率、平均召回率和平均F值分别为86.49%、90.44%、88.35%。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夏明宇  
在文化强国战略与全民阅读的语境下,如何让阅读推广活动更好地担负起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使命,是对高校图书馆的一个挑战。本文介绍了上海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成功案例“古韵新声——上海大学第一届古典诗词吟诵大会”活动,详细阐述了活动策划的主旨、目标、实施方式等,并总结了诗词吟诵阅读推广活动的绩效与启示。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余立祥  
虚拟位移是对物体空间关系的一种特殊表征,使用运动的形式描述静止的客观场景。自Talmy首先注意到这一特殊语言现象,虚拟位移受到认知语言学的广泛关注,但学者偏向以延伸路径虚拟位移作为研究对象。文章分析了临现路径虚拟位移、散射路径虚拟位移和相对框架型虚拟位移三类虚拟位移的概念整合过程,阐释了虚拟位移背后的认知机制。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毛泽东诗词中的虚拟位移进行认知阐释,揭示了伟人诗词背后的认知机制,有助于毛泽东诗词的理解和传播。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宏雪  高春燕  
自十九大召开以来,关于"文化自信"的理念愈加深入人心,提升文化自信也必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高中阶段古诗词教学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文化自信从古诗词教学对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入手,着重探讨赏析古诗词审美意蕴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利用古诗词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育。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济萍  
夕阳的美学境界是神秘幽远的空间构成,表现为心灵与艺术的契合。在唐宋诗词意象里,诗人对夕阳情有独钟,夕阳不仅是感伤的,也是审美的。日暮西山的肃杀气氛吻合了离人的黯然神伤的情愫,温馨如画的夕阳晚照又让我们体验到了人类最深刻的审美感受。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丁佐湘  李慧  
职业教育应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文人与酒茶往往密不可分,酒茶不仅是文人们的生活必需,更是他们人格的象征和情感的寄托,他们赋酒茶予人的品性,这对当代职业教育中旅游等专业的教学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李敏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还是用来表达对自然世界、人类社会和人生经历的感悟的重要方式。地理学作为研究地球表层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空分布、发展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了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智慧圈及其相互关系(人地关系)等,因此地理事物和现象常常作为诗词中被赋予浓郁主观情感色彩的客观景象,成为诗人笔下绝美的地理意象,是诗词的底色。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意象客体通常由植物、动物、气候气象、地貌、水体等自然地理要素和民风民俗、农田农事、城市集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