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40)
2023(2426)
2022(2133)
2021(1991)
2020(1712)
2019(3875)
2018(3908)
2017(7180)
2016(4227)
2015(4798)
2014(4788)
2013(4600)
2012(4330)
2011(3998)
2010(4361)
2009(4088)
2008(4226)
2007(4135)
2006(3887)
2005(3807)
作者
(11459)
(9355)
(9298)
(9012)
(6187)
(4573)
(4308)
(3666)
(3534)
(3509)
(3183)
(3167)
(3154)
(3138)
(3059)
(2967)
(2849)
(2802)
(2799)
(2729)
(2598)
(2344)
(2301)
(2278)
(2265)
(2199)
(2170)
(2163)
(1930)
(1921)
学科
(14564)
经济(14538)
(14400)
管理(13984)
(13183)
企业(13183)
中国(5356)
(5046)
(4913)
业经(4487)
地方(4379)
(4135)
(4018)
(3746)
银行(3745)
方法(3680)
(3598)
理论(3502)
(3469)
(3357)
贸易(3351)
教育(3312)
(3272)
经营(3189)
农业(3175)
教学(3097)
技术(3006)
(2888)
(2831)
制度(2811)
机构
学院(57127)
大学(56536)
管理(21614)
(21094)
经济(20392)
研究(19302)
理学(17408)
理学院(17202)
管理学(16927)
管理学院(16785)
中国(15948)
(12485)
(11752)
(11516)
科学(10287)
中心(9564)
(9304)
(9260)
(9165)
师范(9114)
财经(8308)
北京(8169)
研究所(8048)
(7600)
(7251)
(7107)
师范大学(7065)
(7030)
技术(6961)
教育(6736)
基金
项目(30413)
研究(25012)
科学(23849)
基金(20696)
(17092)
国家(16885)
社会(14785)
科学基金(14568)
社会科(13984)
社会科学(13980)
教育(12622)
(12315)
编号(11525)
成果(10756)
(10285)
基金项目(10137)
资助(8802)
自然(8770)
课题(8739)
自然科(8570)
自然科学(8569)
自然科学基金(8428)
(7545)
项目编号(7132)
重点(6894)
(6821)
(6777)
(6643)
规划(6540)
(6208)
期刊
(30570)
经济(30570)
研究(20880)
中国(15880)
教育(12391)
管理(10627)
(9607)
(8176)
金融(8176)
(7315)
科学(6821)
学报(6307)
技术(5841)
图书(5737)
业经(5481)
大学(5142)
书馆(4627)
图书馆(4627)
农业(4355)
学学(4327)
财经(4281)
(4079)
论坛(4079)
经济研究(3984)
问题(3777)
(3742)
(3703)
职业(3522)
国际(3242)
现代(3149)
共检索到103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郭丽  
南宋绍兴壬申年刊印的墨宝堂本《管子》,与南宋浙本同源而有微异,能够校勘浙本的讹误,更多保存古字古义。此本经黄丕烈、汪士钟递藏,后归海源阁,民国年间失传。清代诸位藏书家曾以此本校勘明刻刘绩《管子补注》本与赵用贤《管子》本,洪颐煊、王念孙、宋翔凤、戴望亦曾以校订《管子》,颇有遗泽留存。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郭丽  
明代刘绩是弘治三年进士,著书颇丰。刘绩《管子补注》主要馆藏于国家图书馆。与南宋初浙刻本相较,刘本增加了二十余条浙本原来没有的注解,能够帮助正确理解原文,亦可帮助考查《管子》注的传播源流。刘本在内容上补充浙本的不足,在文字上修订浙本用字的讹误,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陆贻典以宋本精校《管子补注》,校本和校语具有文献价值。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任群  
井度是南宋时期的藏书家,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就是在其藏书基础上写成的。井度其人已经久不为人所知,本文试结合文献,勾画出他大致的概况。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苏金侠  
"十八篇本《管子》"最初由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提出,之后引发了学者们对这一说法的讨论。学者主要分为赞同派和反对派两派,赞成存在十八篇本《管子》的学者,其最核心的理论依据只是张守节《史记正义》中对《七略》的引用。通过多方面论证可以确定张守节这句话是引用错误,即便张守节这句话没有错误,赞同派学者所做的考证工作中也有诸多前后矛盾、逻辑不严谨之处,难以证明确实存在十八篇本《管子》这一事实。可见,"十八篇本《管子》"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世伟  
南宋明州刻本《集韵》是现存《集韵》的最早版本和最早刻本。目前仅存的孤本今收藏于上海图书馆 ,是国宝级的文物。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明  王承海  
监本《荀子》之刻始于北宋熙宁元年,由于熙宁变法所产生的政治变故而至元丰间方刻完。南宋钱佃、唐仲友均以监本为底本翻刻《荀子》,经考定,现存宋刻本《荀子》刻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当是滕强恕翻刻钱佃本而非唐仲友台州刻本。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东耳  
提起浙江绍兴,人们大都知道这里的咸亨酒店、三味书屋、古桥行道和鲁迅、闰土、祥林嫂等……。却很少有人晓得在绍兴近郊的南宋六陵;在这里,先后埋葬着六位南宋皇帝的遗骸。 南宋六陵位于今天绍兴市东南约20公里的攒宫山,距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市)约六、七十公里。此地埋葬的是公元1276年元军攻陷南宋都城临安之前的六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潘超  
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宋刻本《钱塘韦先生文集》十四卷,是北宋士人韦骧的文集《钱塘集》现存唯一的宋刻本,并且为通行本的祖本,其中保存有多篇不见于通行本的佚诗、佚文以及韦骧自注,对研究北宋政治生态、文人交游活动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一直以来,学界通行的《钱塘集》版本是光绪年间刻印的《武林往哲遗著》丛书本(以及依据该本整理的《全宋诗》《全宋文》),而该本实际与宋本《钱塘集》原貌相去甚远,并漏收诗文和大量韦骧的自注。考察静嘉堂本《钱塘集》,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这部宋代文集的文学和史料价值。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许全胜  
1 小引今年春夏间,上海博物馆以重值购入美籍犹太人安思远所藏宋拓《淳化阁帖》第六、七、八卷,又别本第四卷,乃传世最善之本。国宝回归,世人瞩目。七月廿三日报载记者采访汪庆正先生,称美国弗利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宋宪章  
南宋时期的名酒宋宪章(自由撰稿人)自从宋室南迁,临安便成为南宋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经济的繁荣,临安一时成为“世界上最华贵的城市”(《马可波罗游记》),饮食业也随之飞快地发展起来,海鲜野味、名肴佳撰,天下所无者,皆悉集于此地。在南北风味交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秀中  王琪  
张鎡的《玉照堂梅品》(1194年)是全世界首部以记梅花欣赏标准为主的奇书。从张鎡《玉照堂梅品》所开列出的赏梅活动中审美主体(赏梅人)的文化修养条件,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南宋梅花观赏忌俗求雅的审美趣味,这与宋代文人在审美追求上的嗜"雅"风尚一脉相承。《玉照堂梅品》专门介绍如何欣赏梅花,张鎡倡导赏花者与花结友、与花比德,进而将自己真挚高洁的情感注入自己创造的花卉艺术形象之中,形成最浓郁的赏花雅趣,创造出最具文化底蕴的赏花审美活动方式,潜移默化地滋润、净化赏花人的心田。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超  
南宋前期,以张浚为代表的主战派的恢复理念主要表现为:政治上,将君主的信任作为恢复前提;军事上,将军队作为恢复的根本力量,在兵源上偏重西北士兵;财政上,为尽快筹集用兵所需财力,采取增加赋税的税收政策;用人上,重用具有突出军事和理财能力的才吏官员。这种恢复理念得到了当时另一位主战派宰相吕颐浩的认同,构成了南宋前期主战派官员恢复观的主流。但这一带有重军轻民、重才轻德特征的恢复观却存在着显著弊端,高宗在淮西兵变后转向和议,即与此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南宋未能实现恢复的深层原因。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果  
江汉平原的沌水流域在南宋前期有“百里荒”之称,本文依据文献资料对“百里荒”的地域范围进行了界定,指出“百里荒”只是沌水流域的小部分地段,从总体上说,南宋前期的江汉平原虽然开发程度有限,但较前代有显著的进步,这种进步构成了中唐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改变长期以来南方落后于北方的传统经济格局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刘超  
南宋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流通手段及工具,由此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纸币——东南会子。东南会子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逐渐发展成为市场上的主要货币,执行着商品经济的货币流通职能,并以其纸币特有的方式,成为"国之命脉"。东南会子的发行使用一方面方便了大宗贸易的交易,促进了商业繁荣;另一方面由于过量发行,导致严重通货膨胀,对南宋王朝的财政及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