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08)
- 2023(11923)
- 2022(10574)
- 2021(10083)
- 2020(8358)
- 2019(19459)
- 2018(19409)
- 2017(38203)
- 2016(20830)
- 2015(23323)
- 2014(23455)
- 2013(23186)
- 2012(21425)
- 2011(19295)
- 2010(19283)
- 2009(17543)
- 2008(16923)
- 2007(14874)
- 2006(13123)
- 2005(11376)
- 学科
- 济(83965)
- 经济(83878)
- 管理(59690)
- 业(58507)
- 企(47409)
- 企业(47409)
- 方法(37040)
- 数学(32010)
- 数学方法(31619)
- 农(25039)
- 中国(21367)
- 财(20399)
- 地方(19764)
- 业经(19501)
- 学(17256)
- 农业(16723)
- 贸(15210)
- 贸易(15205)
- 制(14940)
- 易(14732)
- 技术(13774)
- 理论(13478)
- 和(13309)
- 环境(13264)
- 策(13111)
- 产业(12488)
- 务(12255)
- 财务(12191)
- 财务管理(12171)
- 银(11739)
- 机构
- 学院(290963)
- 大学(290246)
- 管理(120445)
- 济(117139)
- 经济(114545)
- 理学(104436)
- 理学院(103334)
- 管理学(101701)
- 管理学院(101185)
- 研究(96390)
- 中国(70954)
- 京(62279)
- 科学(59206)
- 财(52691)
- 所(47329)
- 农(44795)
- 中心(44236)
- 研究所(43082)
- 业大(42823)
- 江(42621)
- 财经(42079)
- 北京(39491)
- 范(38853)
- 师范(38572)
- 经(38236)
- 院(35361)
- 州(34993)
- 农业(34813)
- 经济学(33782)
- 财经大学(31119)
- 基金
- 项目(200968)
- 科学(158491)
- 研究(149997)
- 基金(145015)
- 家(124613)
- 国家(123536)
- 科学基金(107033)
- 社会(93354)
- 社会科(88486)
- 社会科学(88465)
- 省(78513)
- 基金项目(77613)
- 自然(69616)
- 教育(68145)
- 自然科(67917)
- 自然科学(67903)
- 自然科学基金(66654)
- 划(65970)
- 编号(62579)
- 资助(59845)
- 成果(50660)
- 部(44305)
- 重点(44210)
- 发(43498)
- 课题(42649)
- 创(41733)
- 创新(38764)
- 项目编号(38347)
- 教育部(38058)
- 人文(37737)
- 期刊
- 济(130405)
- 经济(130405)
- 研究(86950)
- 中国(53159)
- 管理(43383)
- 学报(41880)
- 农(41131)
- 科学(40330)
- 财(37489)
- 教育(32787)
- 大学(32040)
- 学学(30078)
- 农业(28843)
- 融(25451)
- 金融(25451)
- 技术(25336)
- 业经(22670)
- 经济研究(19946)
- 财经(19479)
- 问题(17173)
- 经(16618)
- 图书(15748)
- 理论(15069)
- 科技(14601)
- 技术经济(14314)
- 实践(13975)
- 践(13975)
- 现代(13966)
- 业(13850)
- 商业(12870)
共检索到423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洪
针对当前我国新一轮的产业布局调整,地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首府城市——南宁市如何紧紧抓住产业转移的重要机遇,充分发掘比较优势,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招商工作,吸引大批产业进入并建成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通过明确承接产业转移重点方向、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聚集、创新园区招商方式和项目工作机制以及完善软硬环境等措施,以达到吸引和形成特色产业群、壮大南宁市工业规模的目的。
关键词:
南宁市 产业转移 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相伟 鲁春慧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困难,但却未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与政府期望和梯度转移理论所揭示的现象有较大距离。通过对西部典型地区南宁市的实地调研,从转入地的角度探讨区际产业转移缓慢的原因,揭示出影响区际产业转移的因素是多元的,除生产成本外,配套产业情况、土地管理方式、以及促进产业转移的政策乃至地区文化都会产生较大影响;而且,"生产成本"的内涵与国际产业转移不同,劳动力成本的区际差异不会明显驱动产业转移。基于南宁案例的剖析后认为,由于缺乏产业转移,未来中西部地区可能会出现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实现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手段值得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劳动力成本 配套产业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邓水兰 刘志康
近年来赣州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和利用外资规模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日趋合理,但承接转移的产业集中于制造业,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区域过于集中,国际化程度不高;项目规模偏小,产业层次不高;转移时过度看重经济数量增长,忽视可持续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转移载体功能有限。赣州承接产业转移应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原则,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扩大市场规模;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扩大开放力度,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承接 赣州市 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尹磊
文章指出,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产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负面影响。西部地区应该通过改善投资条件、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措施,并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承接产业转移。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升级 优势产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翔 刘慧敏 李慧
产业转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趋势。文章以南宁高新区为例,分析了南宁高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从产业转移原则,产业布局,产业扶持政策,产业链构建,人才体系、服务体系、项目库建设,招商引资理念和招商方式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南宁高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利丽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国际间和区域间的产业转移也正快速进行,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对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面对我国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苏北地区应如何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可持续发展 对策研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先进 容宁
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与互动合作是当今中国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由此引发的产业梯度转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行区域间差别政策,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努力降低转移的成本,加强产业链培育和配套环境建设,抓住不同时机的产业类型,实现产业有效承接和合作。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成本 技术含量 公共配套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钰
四川省三次产业结构、产业科技结构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承接中国东部产业转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选择以跨梯度模式进行产业转移,政府应在建立经济利益协调机制、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改善产业转入环境三个方面发挥指导作用,使转入企业和本土企业通过通力合作发挥技术作用,再在社会的包容与支持下,顺利完成产业转移,促进四川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产业转移 对策措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利兵
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和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皖江城市带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难以对接,办学条件与教育发展难以同步,师资队伍与教学要求难以融合,体制机制与市场经济难以适应,人才质量与社会需求难以契合等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需要在发展观念上,推动思想大解放;在发展战略上,建设改革试验区,构筑职教板块,推进重点建设;在发展策略上,变革发展方式,改革教育体制,创新运作机制,优化外部环境。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皖江城市带 产业转移 对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俊江 李一鸣
在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呈现新趋势:承接产业由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对外直接投资(ODI)、外商直接投资(FDI)和离岸外包成为产业转移的主要路径,产业转移由垂直分工向垂直与水平复合型分工方式发展。我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更加积极,由被动地接受边缘产业或环节向主动"走出去"转变。同时,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提高行业的市场竞争力,避免海外高新技术在我国市场形成垄断;重视独立自主研发,提高在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韩文琰
天津产业梯度与产业关联度的定量分析与对天津产业承接基础的定性考察,发现天津应在批发、医疗、教育、金融、石油化工以及贸易总部与分支方面积极承接。但具体承接中会面临承接的成本与风险问题、路径与创新问题、资源整合问题以及金融发展问题,故此天津应该立足自身的资源基础,通过重点企业的选择、科技创新的支持与鼓励、信息共享平台与机制的建立、制度与机制的健全、金融效率的提高等实现产业的顺利承接,从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分享规划红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韩文琰
天津产业梯度与产业关联度的定量分析与对天津产业承接基础的定性考察,发现天津应在批发、医疗、教育、金融、石油化工以及贸易总部与分支方面积极承接。但具体承接中会面临承接的成本与风险问题、路径与创新问题、资源整合问题以及金融发展问题,故此天津应该立足自身的资源基础,通过重点企业的选择、科技创新的支持与鼓励、信息共享平台与机制的建立、制度与机制的健全、金融效率的提高等实现产业的顺利承接,从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分享规划红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春梅 李国璋
2010年8月审议通过的《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指出,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一、甘肃承接产业转移现状2007年以来,甘肃实际利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海霞
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东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负面影响。如果忽略了这些负面影响,非理性的承接转移产业,西部将难以在产业竞争性对接中取得预期的成效,甚至会延缓西部的发展。只有有针对性地采取趋利避害的对策,才能使西部地区更科学地应对产业转移中出现的问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承接 东部 产业转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鲁
广西民营经济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而获得快速发展,体现出产业转移来源地、承接地和承接项目性质等不同特点,同时也存在产业发展环境、承接载体、产业配套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尚需进一步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
民营经济 产业转移 问题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