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29)
2023(9340)
2022(7281)
2021(6402)
2020(5247)
2019(11461)
2018(11494)
2017(21387)
2016(12302)
2015(14012)
2014(14286)
2013(13271)
2012(11844)
2011(10596)
2010(10967)
2009(10386)
2008(10264)
2007(9317)
2006(8467)
2005(8019)
作者
(34977)
(29370)
(29200)
(28031)
(18776)
(13869)
(13204)
(11242)
(11176)
(10450)
(10143)
(9850)
(9728)
(9436)
(9369)
(9155)
(8793)
(8706)
(8600)
(8442)
(7529)
(7164)
(7164)
(6807)
(6692)
(6545)
(6538)
(6535)
(6048)
(5786)
学科
(45934)
经济(45852)
管理(37849)
(33801)
(26581)
企业(26581)
中国(19012)
(15169)
(14786)
(13686)
方法(13543)
业经(12549)
(11353)
数学(11153)
数学方法(11016)
地方(10760)
农业(10214)
理论(9484)
(8969)
(8875)
银行(8852)
体制(8626)
(8418)
环境(8085)
(7998)
金融(7995)
(7976)
财务(7948)
(7935)
财务管理(7925)
机构
学院(173649)
大学(172488)
(68661)
经济(66859)
研究(61291)
管理(60558)
理学(51059)
理学院(50445)
管理学(49498)
管理学院(49192)
中国(45083)
(37263)
科学(36368)
(34999)
(30609)
(28912)
(28571)
研究所(27302)
中心(27147)
财经(26798)
业大(24825)
(24238)
(23932)
师范(23662)
北京(23130)
(22849)
农业(22396)
(22338)
经济学(22158)
经济学院(19760)
基金
项目(114095)
科学(90013)
研究(85300)
基金(81410)
(70666)
国家(70080)
科学基金(60361)
社会(55042)
社会科(52072)
社会科学(52062)
(45772)
基金项目(42912)
教育(40534)
(38184)
自然(37263)
自然科(36418)
自然科学(36404)
自然科学基金(35706)
编号(34628)
资助(31820)
成果(28854)
(26469)
重点(26458)
课题(25967)
(24953)
(24887)
(23702)
国家社会(23129)
创新(22321)
(21943)
期刊
(82266)
经济(82266)
研究(56028)
中国(41970)
(28474)
(28195)
学报(27188)
教育(25933)
科学(24892)
管理(24384)
大学(21424)
学学(20149)
农业(18540)
(17172)
金融(17172)
技术(15815)
财经(14078)
业经(13080)
问题(12543)
经济研究(12356)
(12211)
(9275)
职业(8832)
(8787)
(8762)
现代(8739)
(7692)
科技(7683)
城市(7628)
(7408)
共检索到271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官锡强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工业化、现代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本文结合目前南北钦防城市群的城市化的现状,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矛盾及问题,分析影响南北钦防城市群城市化进程的动力因素,最后提出了培育与重构南北钦防城市群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几点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成群  
城市化质量表现在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农业和非农产业的生产效率差距不断缩小,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趋于一致,城乡差距逐步被淡化和消除,最终实现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本文借助城市化质量评价体系,对南北钦防城市群的城市化质量作出分析与评价,并为提高南北钦防城市群城市化质量提出一系列措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涂妍  
城市化是经济区发展的重要内容。城市化也是经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之一。黔中经济区是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12个重点经济区之一。现阶段,黔中经济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中心外围发展差距较大、城乡"二元"结构明显、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外围城镇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本文从城市化动力机制的一般分析入手,结合现实区情,提出了从经济增长、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企业规模集聚、制度安排等方面培育经济区宏观、中观、微观动力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艳婷  马金英  戴荔珠  赵赛  
本文从城市化的角度,认为中国的城市群可以被认为是发生了区域性城市化的地域。并以武汉城市群为案例,分析了其区域性城市化的表现特征及其动力机制。具体表现特征分别为:人口向区域集聚的趋势初显;区域性的非农就业转化特征明显;区域城市化水平提升,城乡建设用地在区域范围内扩张。进一步的动力机制分析发现,这一区域城市化过程的动力分别为:内驱力主导下的经济快速增长、开发区引领下重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化、以及明显改善的交通运输条件带动下节点区域的工业增长。基于固定效用模型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于外资促动下的沿海地区城市群发展,武汉城市群的经济增长更主要的是受国内力量驱动,而其原乡村地区的城乡转化则主要受地方经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官锡强  
产业集群是提升城市及城市群竞争力的核心。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产业链条化、企业生态化和产业关联性的耦合。产业集群是形成城市群的基础,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群的发展促进产业集群的塑造并实现领域性价值。沿海城市群的产业集群的构建,必须根据各城市的区位特点与资源优势调整产业侧重点,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以旅游业、房地产业和边贸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孟静  徐琴  
城市群是现代化的引领区和主要空间载体,对国家现代化具有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城市群现代化是核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化与腹地现代化协同推进的过程,核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决定了现代化的高度,腹地具有对核心城市溢出要素的强大吸纳力及对整个城市群的支撑力,决定了现代化的可持续性。城市群现代化的主要路径,一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二是建设现代化城市体系、确定城市间新型功能合作关系,并在二者间形成良性循环。就长三角而言,可采取核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大都市区和都市圈-发展主轴-一体化网络的发展模式,一方面提升核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另一方面发挥腹地优势,培育现代化的紧密跟随者和潜在突破者,形成产业、空间协同度高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化城市体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孟静  徐琴  
城市群是现代化的引领区和主要空间载体,对国家现代化具有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城市群现代化是核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化与腹地现代化协同推进的过程,核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决定了现代化的高度,腹地具有对核心城市溢出要素的强大吸纳力及对整个城市群的支撑力,决定了现代化的可持续性。城市群现代化的主要路径,一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二是建设现代化城市体系、确定城市间新型功能合作关系,并在二者间形成良性循环。就长三角而言,可采取核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大都市区和都市圈-发展主轴-一体化网络的发展模式,一方面提升核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另一方面发挥腹地优势,培育现代化的紧密跟随者和潜在突破者,形成产业、空间协同度高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化城市体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玉光  
在对世界各国城市群形成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运用综合分析方法和归纳方法,分析了城市群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特点及其动力机制,以期从理论上引领我国城市群的健康发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勇  
20世纪80年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各个国家及地区不可避免地面临全球化带来的种种冲击。其中,全球化对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影响尤引人关注。新兴古典分工理论可以动态、完整地描述城市化的形成、发展及衰败等动态过程,揭示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城市化动力新机制。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呈现出主体的多元化、动力机制的不均衡性及不稳定性等新特点和新内容。经济全球化通过提高中国城市专业化水平与交易效率,增强了中国城市分工演进水平,推动了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仁锋  沈玉芳  刘曙华  
系统地回顾了建国后国内与海外学者对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的历程和主要成果,重点梳理了动力机制演进规律、研究特色及问题。认为中国工业化动力机制研究经历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垄断阶段;西学引介与国内实证并举,建构二元工业化理论阶段(1978-1990);21世纪前后基于实证建构制度变迁诱致型工业化驱动阶段。而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集中于人口、政府和市场驱动三方面实证研究,21世纪前后重点讨论FDI为代表的新生要素驱动机理等。总体上,工业化与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呈现1978、2000两个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制度改革造就的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的渐变转型。最后,从制度改革的深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发曾  程丽丽  
省域城市群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的城市—区域类型。山东半岛、中原和关中城市群分属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省域城市群中有很强的地带代表性,而且位置相连,是我国跨地带、跨省域协作与整合发展的优良平台。总体看来,三城市群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化速度较快,青岛、济南、郑州、西安等核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均未进入我国一线的区域中心城市,城市规模序列结构都存在缺陷。通过城镇化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以及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分析,发现:我国省域城市群地区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发展,城市群发育普遍不够成熟,差异性显著,要真正起到省域核心增长版块的中心带动作用和国家区域发展关键支撑点的作用,还有待时日。究其因,除了决策层面和经济层面的原因外,还有社会层面和体制层面的原因。为推动我国省域城市群地区的健康城镇化,必须为城镇化培育强大的动力机制,为城镇化搭建多层面的承载平台,科学组织城市群之间和内部的整合发展,强力推行现有体制创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力  陈浩  
对我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的阶段差异进行了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分析,在城市化的不同发展阶段,驱动因素各有不同。一般地说,投资对城市化的促进弹性不高且呈下降趋势;工业发展在城市化的起步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城市化的中后期,第三产业的驱动作用较为稳定且高于第二产业;在城市化的整个过程中,科技与教育都具有稳定的推动作用;财政支出比重的扩大对城市化的驱动效果并不明显。为促进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应积极刺激消费、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布局、重视发展科技与教育、调动市场机制对城市化的驱动作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朱磊  
现有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侧重于在宏观层面探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关系,往往难以揭示和反映两者间的作用机理、方式和途径。本文提出“城市行为者”的概念,认为城市化是城市行为者——居民、企业和政府空间行为的结果。而企业是我国现阶段城市化的行为主体,但政府对企业行为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依然很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丁刚  张颖  
基于较翔实的数据资料,本文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进行了历史回顾并对其改革开放30年来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概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其动力机制已呈现出多元化的显著特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许抄军  罗能生  王家清  
对我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已有的文献主要从推动主体、内因与外因、产业结构、要素聚集、制度、教育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表明我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在空间上表现为多层次复合性,在时间上表现为动态演进性。21世纪,我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应是多元化的,而教育的动力作用将更加突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