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58)
2023(7729)
2022(6358)
2021(5937)
2020(4671)
2019(10156)
2018(10058)
2017(18293)
2016(9154)
2015(10230)
2014(9528)
2013(9077)
2012(8212)
2011(7386)
2010(7480)
2009(6777)
2008(6706)
2007(6111)
2006(5475)
2005(4696)
作者
(24530)
(20875)
(20683)
(19380)
(13247)
(9885)
(9157)
(8045)
(7673)
(7236)
(6976)
(6858)
(6704)
(6519)
(6280)
(6188)
(6179)
(6044)
(6028)
(5869)
(5063)
(4978)
(4964)
(4702)
(4649)
(4550)
(4526)
(4512)
(4225)
(3978)
学科
(35545)
经济(35530)
(35266)
管理(31872)
(29685)
企业(29685)
技术(19255)
(18451)
贸易(18439)
(17929)
方法(13696)
技术管理(13005)
(11968)
中国(11024)
数学(10711)
数学方法(10606)
业经(10120)
农业(8455)
地方(7983)
(7923)
(7430)
理论(7250)
(6854)
关系(6392)
产业(6252)
(6028)
银行(6010)
(5893)
出口(5868)
出口贸易(5868)
机构
学院(130401)
大学(126645)
(59079)
经济(58088)
管理(52139)
理学(45138)
理学院(44754)
管理学(44198)
管理学院(43948)
研究(42350)
中国(30573)
(25184)
(24017)
科学(23209)
(19962)
(19855)
财经(19150)
中心(19142)
经济学(17929)
研究所(17850)
(17384)
业大(17004)
(16920)
经济学院(16229)
技术(16032)
(15985)
(15824)
(15775)
师范(15643)
北京(15616)
基金
项目(88378)
科学(71055)
研究(69795)
基金(62793)
(54045)
国家(53571)
科学基金(46608)
社会(45471)
社会科(43347)
社会科学(43337)
(36664)
基金项目(33066)
教育(31991)
(29477)
编号(28293)
自然(27411)
自然科(26852)
自然科学(26850)
自然科学基金(26403)
(26033)
资助(23484)
创新(23200)
成果(22127)
(20620)
课题(20058)
重点(20057)
(19338)
国家社会(19095)
(18185)
(18174)
期刊
(64028)
经济(64028)
研究(39264)
中国(28304)
管理(22388)
教育(17897)
(17505)
科学(16572)
(16355)
学报(15508)
技术(15417)
(12992)
大学(12859)
学学(12104)
业经(11795)
经济研究(11629)
农业(11584)
国际(11041)
(10391)
金融(10391)
科技(10225)
问题(9205)
财经(8999)
技术经济(8893)
(7973)
(7707)
论坛(7707)
商业(7319)
(6627)
世界(6584)
共检索到1978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丁响  
80年代以来,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创建的“新贸易理论”以及迅速发展起来的“产品周期理论”大大丰富了南北贸易理论的内容,建立在产品生命周期和国际贸易格局动态研究基础上的开放模型为技术转移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技术转移理论作为南北贸易理论的关键内容,提出了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这两个基本的技术创新路径,南北方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资源条件以及创新要素水平加以选择。本文认为我国走一条以模仿创新为主、自主创新为辅助的创新路径,这是与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地位相适应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春顶  尹翔硕  
相关文献大量的分析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或者单就分析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争端,而对于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与技术创新之间的联系以及贸易壁垒对于知识产权的替代补充作用却较少被关注。论文通过扩展一个南北贸易模型的分析,得到在南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的情形下,降低南方国家的贸易壁垒可以起到激励技术创新和补充知识产权保护的效果,这就为南北贸易摩擦的发生找到了一个新的动因。同时,我们的模型结果得出了一个与先前文献不同的结论,即北方国家的贸易壁垒对于技术创新没有激励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林琳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各国市场准入不断扩大,贸易成本大幅削减,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跨国公司纷纷增加在产品变体与制造工艺方面的创新投资。本文主要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影响贸易绩效的主要因素以及技术创新对于改善贸易绩效的贡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夏先良  
贸易技术创新与生产技术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两个组成部分;历史上贸易技术创新对推动贸易及相关领域发展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最重大贸易技术创新成就,它显著地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加速贸易集中和就业转移,引起国际间贸易力增长的差异。我国贸易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配套措施、服务体系都存在缺陷和制约因素,需要调整政策思路,促进贸易技术创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曹玉平  
已有关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研究大多是从利润转移视角进行的,而本文立足LDCs的国情,从外部经济视角出发,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与内生技术增长理论相结合,构建了南北R&D补贴博弈与内生技术创新的理论模型,探讨了政府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如何在国际博弈背景中帮助技术落后国企业赢得技术创新的竞争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适应于LDCs国情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实施目的、手段、结果和策略原则上与利润转移理论的差异。这一新的研究视角更切合LDCs的现实约束和产业发展目标,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许培源  
以三种专利授权量代理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能力,以进出口贸易中资本品或高技术品所占的比例衡量贸易结构。研究发现:贸易结构的变化显著影响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但主要体现为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增加,对发明专利的影响则不显著,并且这种贸易溢出的技术创新效应必须以国内技术吸收能力的同步提升为条件。因此,贸易溢出可以促进技术创新,但最根本的技术创新——技术发明还必须依靠自主研发。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武力超  姜炎鹏  曾三燕  丛姗  
本文基于中国企业的样本研究贸易信贷对企业创新合作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贸易信贷的可获得性能显著提高企业的创新选择和创新决策,提高企业在创新活动中的资金投入;(2)贸易信贷与行业异质性指标—行业资本密集度、行业流动性指标、有形性指标、投资生产品指标和贸易性指标—的交互关系均对企业合作创新选择和决策产生影响;(3)银行信贷和贸易信贷共同促进了合作创新活动,表现出相对的互补性;(4)贸易信贷显著提高了新产品销售占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璐  
基于价值链的视角,将中国工业行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开发和技术转化两个阶段,并采用中国2004—2011年工业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贸易自由化等因素对两阶段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提升中国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郭艳  张群  吴石磊  
本文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影响中国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通过国际贸易和环境规制产生的技术溢出对中国的技术创新有显著作用,其中由于中国吸收能力较差使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为负,而环境规制对创新有促进作用。进一步利用门槛面板回归模型,以环境规制作为门槛变量,考察在它们的不同区间内,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差异,且通过不同指标衡量环境规制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在以不同指标衡量环境规制的各模型中,环境规制始终有利于进口贸易发挥技术溢出效应,但随着环境规制的加强,当环境规制达到某一临界值时,不同环境规制衡量指标对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作用有所差别。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馨月  武力超  
本文考察贸易信贷在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首先理论上分析了与银行贷款相比,贸易信贷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的相对优势,之后使用包含多样化企业异质性特征信息的微观企业调研数据,结合Heckman两阶段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引入行业外部融资需求特征,详细研究贸易信贷对不同行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贸易信贷作为传统融资方式的重要补充,通过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这种促进作用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选择及实际投入阶段均显著。我们的研究同时证实了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和稳定的地区宏观政策更有利于贸易信贷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仇怡  
本文把我国进、出口贸易以及净出口同时作为解释变量,利用1978-2004年的统计数据,运用相关的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它们各自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基于国际贸易的技术创新效应不太显著,特别是对于国家财政科研拨款的作用不明显。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石峰  
基于知识生产函数理论框架,笔者运用门槛面板模型检验了出口贸易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出口贸易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在低出口贸易水平省份,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在高出口贸易水平省份,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即随着我国各地区出口贸易水平从"低—高"的方向发展,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遵循"不显著—显著促进"的演进过程,这与分组样本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的估计结果相一致。同时,研发劳动投入与知识产权保护能显著促进技术创新产出的增加,且研发劳动投入对技术创新产出的贡献最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培源  高伟生  
文章利用1994-2007年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面板数据,结合各地区的贸易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构造贸易溢出变量,实证研究国际贸易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显著地提高了其技术创新能力,贸易增加了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量;中西部地区由于贸易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制约,贸易仅仅对技术含量较低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量产生影响,对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影响不显著。因此,东部和中西部应该实施不同的贸易发展战略:东部地区基于自主创新,中西部地区基于比较优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晗  
基于中日贸易互补指数以及中国通过对日本的直接投资获得该国的研发资本存量溢出额的分析,表明日本对华贸易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越来越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越来越弱。根据日本对中国影响的阶梯式理论,对华影响主要集中于中国东部九省市。基于2004—2015年九省市的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了日本对中国九省市的贸易和直接投资对九省市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对中国九省市的贸易对九省市技术创新影响呈现正U型曲线关系,在当前时期影响始终在U曲线的右侧;日本对中国九省市的直接投资对九省市技术创新存在负向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亚茹   毕朝辉  
贸易便利化改革是解决贸易壁垒的新方向,对于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选取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以及地区层面的贸易便利化数据,系统探讨贸易便利化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改善显著提升了企业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主要的影响路径包括促进技术溢出和增加市场竞争,其中市场竞争只能在规模较大的企业当中实现。同时,贸易便利化还能够显著弱化寻租对企业创新的扭曲影响,对消除寻租负面产物具有积极作用。异质性检验进一步发现,在知识产权保护更完善的地区、资本品中间品进口依赖程度更高的行业以及国有企业中,贸易便利化的创新激励效应更加突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