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10)
2023(20661)
2022(17977)
2021(16773)
2020(14219)
2019(32763)
2018(32460)
2017(62882)
2016(34545)
2015(39125)
2014(39241)
2013(38668)
2012(35927)
2011(32532)
2010(32597)
2009(30399)
2008(30236)
2007(27136)
2006(23940)
2005(21452)
作者
(102140)
(85361)
(84781)
(80958)
(54305)
(40976)
(38640)
(33230)
(32286)
(30756)
(29005)
(28928)
(27167)
(27085)
(26774)
(26460)
(25854)
(25396)
(24571)
(24557)
(21231)
(21091)
(20919)
(19609)
(19217)
(19054)
(18976)
(18950)
(17352)
(16940)
学科
(135463)
经济(135283)
管理(104740)
(97733)
(81729)
企业(81729)
方法(62067)
数学(53880)
数学方法(53156)
(41735)
(38031)
中国(35737)
(31205)
业经(30037)
(29379)
地方(26643)
(25583)
贸易(25575)
(25318)
财务(25226)
财务管理(25169)
(24851)
农业(24756)
环境(24304)
企业财务(23874)
理论(22341)
(22270)
(22229)
(22186)
银行(22111)
机构
大学(497771)
学院(496360)
(197324)
经济(192924)
管理(191015)
研究(168354)
理学(164556)
理学院(162704)
管理学(159638)
管理学院(158766)
中国(125863)
(106005)
科学(105838)
(97191)
(86491)
(85824)
研究所(78421)
中心(76544)
业大(76167)
财经(75886)
(75497)
(68718)
农业(67560)
北京(66987)
(64467)
师范(63738)
(61041)
(60063)
经济学(59467)
财经大学(56130)
基金
项目(332859)
科学(259893)
基金(240398)
研究(239714)
(211320)
国家(209436)
科学基金(178202)
社会(149211)
社会科(141269)
社会科学(141229)
(130428)
基金项目(126642)
自然(117598)
自然科(114763)
自然科学(114727)
自然科学基金(112647)
教育(110591)
(110101)
资助(100544)
编号(97884)
成果(80711)
重点(75138)
(73202)
(70506)
(68339)
课题(67874)
科研(64204)
创新(63903)
教育部(62206)
大学(61753)
期刊
(217259)
经济(217259)
研究(147826)
中国(94900)
学报(83487)
(77523)
(76742)
科学(74168)
管理(69660)
大学(62563)
学学(59053)
教育(53185)
农业(52591)
(43637)
金融(43637)
技术(42466)
财经(37035)
业经(35123)
经济研究(34457)
(31638)
问题(28303)
(27405)
(24701)
图书(24613)
技术经济(23528)
科技(23067)
理论(23034)
(22425)
统计(22328)
现代(21540)
共检索到737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魏守道  汪前元  
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分别具有贸易比较优势和碳减排比较优势的事实下,依次构建了仅发达国家开征碳税、发达国家开征碳关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先后开征碳税的博弈模型,从福利效应、贸易效应和环境效应三个方面,先后比较仅发达国家开征碳税与发达国家开征碳关税的效应,以及发达国家开征碳关税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先后开征碳税的效应。结果表明:发达国家开征碳关税对发达国家有明显的福利效应、贸易效应和环境效应,对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均有明显的环境效应,对发展中国家的福利效应不明确,没有贸易效应;发展中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开征碳税对发展中国家有福利效应,有明显的贸易效应,有明显的环境效应的可能性较大,对全球有明显的环境效...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杨仕辉  熊竞邦  
通过建立寡头垄断模型,考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生产同质产品的两个厂商,引入碳关税概率和环境破坏成本系数,设定碳关税概率在[0,1]浮动,两国破坏成本系数同时变动,研究了对称生产成本下,两国环境破坏系数变动对两国厂商产量、税收和福利的影响;不对称生产成本下,两国生产成本的差距扩大对厂商产量变化的影响,通过Matlab数值模拟找到了特定情形下使产量最大化的碳关税概率。结论认为,破坏成本和生产成本高的国家,倾向于选用较大的碳关税概率征收碳关税来保护本国厂商的国际竞争力,减少碳泄露。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敏  
美国碳关税的征收无疑是对我国出口产品经济利益的损害,如果我国先行在国内对高耗能产品征收碳税,美国将不能再在其进口环节对我国高耗能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对此,文章通过建立模型对碳税和碳关税两种政策的价格效应、出口效应、消费效应、生产效应和社会福利效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碳税会提高产品的世界市场价格,而碳关税则相反;征收碳关税比碳税使出口减少得更多,而征收碳税比碳关税使我国生产数量下降得更多,碳关税的保护主义性质明显而碳税的减排效果明显;当不考虑外部性时,碳税可能给我国社会福利带来净收益而碳关税的社会福利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姜鸿  陈曦  
碳关税和碳税的提高通过影响价格与成本,进而影响"南方"和"北方"国家产量与需求。一方面,北方国家提高碳关税将使北方国家产量提高,南方国家产量下降,这也证明了碳关税的贸易保护主义本质;另一方面,碳关税对南北方国家社会福利的影响是不确定的,社会福利的变化还受其他变量的影响。因此,南方国家对内应降低乃至取消碳税,推动技术进步,降低碳排放强度,对外应积极与北方国家举行外交磋商,坚决要求北方国家取消或降低碳关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仕辉  魏守道  
本文基于南北国家在生产成本和碳排放效率上存在差异的现实和碳排放配额许可交易的假设,构建了两国政府碳排放配额政策与企业碳减排选择的两阶段博弈模型,运用逆向求解法求得该模型的均衡解。通过比较碳排放配额政策的环境效应,发现碳排放配额许可交易政策和许可交易碳排放权合作政策均有利于各国和全球碳减排。同时比较了碳排放配额政策的福利效应和贸易效应,从经济激励角度分析了南北国家实行这些政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北方国家有能力实施这些政策,但在短期内,南方国家会选择碳排放配额许可交易政策,只能实现部分合作;从长远看,南北国家都应实施许可交易碳排放权合作政策,实现完全合作。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潘辉  
美国的政治体制和贸易政策形成的机制,表明其"碳关税"政策是国内利益集团和政府博弈均衡的结果。文章在Grossman-Helpman(1994)"销售保护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碳关税博弈模型,构建利益函数对利益集团和政府的行为进行博弈模拟。结果显示,如果美国政府是一个自利政府,同时存在利益集团政治捐献的情况下,政府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会提高碳关税税率,以保护利益集团和自身的利益。同时,利益集团在政府收益函数中的权重越高(即政府获得的政治捐献越高),碳关税政策将更多地受到利益集团游说的影响。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白彦锋  
近年来,碳税作为一种应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被许多西方国家所青睐,但在实践中却"说得多、做得少"。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能源消耗和节能减排的压力很大,但我国现行税制中其实不乏"碳税"的实质内容。面对西方国家所谓"碳关税"的贸易保护政策,我国有必要对现行相关税制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仕辉  魏守道  
基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生产成本和碳排放强度上均存在差异的事实,发达国家若实施碳关税政策,发展中国家可选择是否实施贸易政策(包括出口补贴和出口征税)以及何时实施贸易政策,文章构建了发展中国家不实施贸易政策、与发达国家开征碳关税同时或之后实施贸易政策的多阶段博弈模型,运用逆向求解法求得各模型的均衡解,从发展中国家立场出发,得出了其政策选择的条件以及实施贸易政策的时机。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实施出口补贴政策或出口征税政策都有可能是最优的,这要视边际环境损害值大小、各国生产成本和碳排放强度差异决定,但实施该政策的最佳时机总是在发达国家开征碳关税以后;若边际环境损害值较小,发展中国家不实施任何贸易政策是...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文城  彭水军  
全球碳排放空间或减排责任的公平分配以及可持续发展要求同时考虑各国的消费侧和生产侧资源环境负荷。本文采用MRIO模型测算了1995~2009年28个发达国家和12个发展中国家(地区)的11种消费侧资源环境负荷指标,并与传统生产侧资源环境负荷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的消费侧资源环境负荷普遍高于其生产侧资源环境负荷,而发展中国家恰好相反;从消费侧资源环境负荷指标来看,研究期间发达国家的经济活动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仍在不断加强;发展中国家(地区)对发达国家存在大量的环境服务净出口,即存在突出的"南北资源环境负荷转移"问题;发达国家生产侧人均资源环境负荷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地区),而在消费侧人均指标...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振智   冯亿琦  
文章以碳排放权交易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9—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碳排放权交易能够有效抑制企业避税行为,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PSM-DID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碳排放权交易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提高政府环保型补贴水平削弱企业的避税动机;(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对税收征管力度低的地区、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的避税活动抑制效果更强。文章丰富了碳排放权交易微观企业治理效应的理论研究和经验证据,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沈月琴  曾程  王成军  朱臻  冯娜娜  
林业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但林业活动既能固碳增汇,也会排放CO2。因此,基于价格的碳汇补贴或碳税政策至关重要。论文通过构建以林业为核算对象的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利用2010年的中国投入产出等数据,自行编制包含林业在内的社会核算矩阵表(SAM),然后进行不同碳价格下(设定为40、300和400元/t C)的情景模拟,考察了碳汇补贴和碳税对林业经济(林业产出、林产品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碳价格为40元/t时,碳汇补贴和碳税政策的实施将使当期林业产出增加0.006 7%(0.174×108元),林产品价格提高2.7%,林业部门增加值投入增加0.37%(6.57×1...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沛  
作为"世界加工厂",我国制造业具有明显的"高能耗、高排放"的特征。发达国家"碳关税"的征收短期内将增加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成本,降低我国制造业出口产品竞争力,引起出口额下降。就长期而言,尽管碳壁垒的扩散效应将进一步恶化我国制造业出口环境,但若国际国内应对得当,碳关税形成的强大倒逼机制所产生的低碳技术创新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比较优势回归效应和对外投资扩大效应,会削弱或抵消成本增加和出口环境恶化等消极影响,并对我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卢晓芸  雷雪  
碳税作为全球主要碳定价机制之一,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效应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建立涵盖碳排放模块的CGE模型,结合我国实际经济增长情况和税收情况,确定了在市场均衡条件下,我国征收碳税的最优税率水平为30元/吨二氧化碳,并设定了低中高及最优税率四种情景,分析了不同程度的碳税税率对我国宏观经济、能源消耗、部门产出及碳排放等方面的影响,发现征收碳税虽然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冲击但整体可控,且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总量。本文研究结论为我国开征碳税提供了一定决策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贺晔平  廖朴  
通过构建风险冲击下碳保险作用农业碳减排的社会动力学模型,讨论碳保险与低碳财税政策的农业碳减排效应,以及碳保险和财税政策工具的优化配置问题。研究发现:在无保费补贴的情况下,碳保险并不能加速低碳农业生产技术扩散,但当保费补贴比例足够高时,“碳保险+保费补贴”方式能对农业碳减排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财政补贴比例和碳税税率增加,都会加快低碳农业生产技术扩散,并且财政补贴比例增加会提高财政补贴效率,保费补贴效率也明显大于碳减排直接补贴效率;在财政约束下,对中小型农业生产者采用“碳保险+保费补贴”的减排方式更具有优势,而对大型农业生产者应协调配合使用碳减排直接补贴方式和“碳保险+保费补贴”方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平林  乔雅  宁静  沈华玉  龙成凤  
本文基于环境税双重红利理论,通过建立Panel ARDL模型,实证研究了35个OECD国家1994-2014年能源税和车辆交通税的环境和经济后果。实证研究表明:在绿色红利方面,能源税对煤炭消耗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温室气体、硫氧化物和能源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减排作用。车辆交通税对石油消耗量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煤炭消耗量的抑制作用尚不显著,对硫氧化物具有显著的减排作用,对温室气体、氮氧化物和运输部门二氧化碳排放的减排作用不显著。蓝色红利方面,能源税短期内促进了经济增长,对个人所得税起到显著的税负平移影响,长期内显著降低失业人数。车辆交通税显著促进经济增长,降低失业人数,对个人所得税起到显著的税负平移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