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58)
- 2023(8782)
- 2022(7277)
- 2021(7182)
- 2020(5764)
- 2019(13648)
- 2018(13142)
- 2017(25331)
- 2016(13587)
- 2015(15373)
- 2014(15031)
- 2013(15236)
- 2012(14309)
- 2011(12966)
- 2010(12510)
- 2009(11530)
- 2008(11343)
- 2007(9746)
- 2006(8480)
- 2005(7786)
- 学科
- 济(59024)
- 经济(58970)
- 管理(34080)
- 业(33147)
- 方法(26092)
- 企(24696)
- 企业(24696)
- 数学(23814)
- 数学方法(23650)
- 中国(18294)
- 农(16691)
- 贸(14478)
- 贸易(14466)
- 易(14140)
- 财(13039)
- 制(11900)
- 学(11179)
- 业经(10717)
- 农业(10458)
- 融(10422)
- 金融(10420)
- 银(10361)
- 银行(10353)
- 地方(10348)
- 行(10034)
- 环境(8282)
- 体(8192)
- 技术(7696)
- 务(7619)
- 财务(7607)
- 机构
- 大学(195612)
- 学院(192778)
- 济(90395)
- 经济(88940)
- 研究(74462)
- 管理(70691)
- 理学(60785)
- 理学院(60018)
- 中国(59627)
- 管理学(59228)
- 管理学院(58837)
- 科学(43098)
- 京(42549)
- 财(40086)
- 所(37776)
- 农(35555)
- 研究所(34468)
- 中心(33327)
- 财经(32594)
- 经(30002)
- 经济学(29820)
- 农业(28198)
- 业大(28141)
- 北京(27063)
- 江(27021)
- 经济学院(26827)
- 院(26624)
- 财经大学(24636)
- 范(24534)
- 师范(24299)
- 基金
- 项目(130049)
- 科学(103487)
- 基金(98592)
- 研究(93420)
- 家(87923)
- 国家(87290)
- 科学基金(73658)
- 社会(62296)
- 社会科(59218)
- 社会科学(59206)
- 基金项目(51506)
- 自然(47254)
- 省(46323)
- 自然科(46183)
- 自然科学(46171)
- 自然科学基金(45405)
- 教育(41674)
- 划(40944)
- 资助(40893)
- 编号(34694)
- 部(30889)
- 重点(29710)
- 发(28433)
- 成果(28159)
- 国家社会(27635)
- 中国(27025)
- 创(26841)
- 教育部(26482)
- 性(25418)
- 创新(25347)
共检索到293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晶 丁建军 晋乐
基于中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中国今后为了实现粮食安全,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利用国外资源方面,南半球由于地理位置和收获季节与北半球存在差异,更值得中国重点关注和研究。本文以中国进口依存度最大的作物大豆为例,分析了南半球大豆产量增长对中国大豆进口数量和进口价格波动以及对国际大豆价格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南半球大豆产量增长有利于平抑中国进口大豆数量和价格的季节性波动,且有利于降低国际大豆价格水平。根据模型估计结果,本期国际大豆产量每增长1%,本期国际大豆价格下降约2.15%;上期国际大豆产量每增长1%,本期国际大豆价格下降约3.07%。中国在未来合理利用南半球粮食资源有利于...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南北半球 大豆 产量 价格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林大燕
从大豆进口来源地域季节差异的角度,以出口商出口利润最大化为起点构建实证模型,采用2005~2017年中国大豆月度进口数据,实证检验了具有地域季节互补性的大豆进口来源的多元化对中国大豆进口价格波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具有季节互补性的进口来源的多元化有助于降低进口价格的波动性,即在大豆生产季节上与北半球进口来源地——美国具有互补性的南半球进口来源地——巴西和阿根廷,在中国大豆进口来源中所占市场份额的提高总体上显著降低了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的波动程度。由于大豆生产季节与美国互补,巴西和阿根廷市场份额的提高有效弥补了世界大豆供给在美国大豆生产淡季时的不足,缩小了中国大豆进口量在美国大豆生产旺季与生产淡季之间的差距,从而显著降低了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的波动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海霞 李鹏
基于1998年1月9日到2014年5月23日中国小麦、玉米和大豆批发市场价格指数的周数据,分别运用单变量EGARCH模型和傅立叶季节外生性条件下的VAR模型,对中国单一粮食市场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和不同品种粮食市场间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单一粮食市场中,仅玉米市场的价格波动存在非对称性;不同品种粮食市场间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表现为小麦市场的价格上涨在短期内显著引发玉米市场和大豆市场的价格上涨,但玉米市场和大豆市场的价格变化对小麦市场价格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上述结果的政策含义为:稳定玉米市
关键词:
粮食市场 粮食价格 价格波动 非对称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普蓂喆 陈希 钟钰 甘林针
粮食储备是应对粮食安全风险挑战的“稳压器”,确定合理的储备规模是加强国家储备制度建设的重点任务。本文将粮食储备规模的研究思路从传统的平抑粮食生产年际波动调整为应对粮食产销流动中断风险,提出一个新的粮食储备规模估算框架。在主要考虑粮食国内产销和生产受灾减产的前提设定下,本文识别出目前粮食季节性流动过程中存在常规缺口、产区受灾、连续受灾三类风险断点,进一步组合不同风险情境,估算得出三大主粮稻谷、小麦、玉米的储备消费比区间分别为16.67%~33.83%、16.67%~34.83%和16.67%~40.00%;依据概率中的数学期望计算出稻谷、小麦、玉米的储备消费比分别为19.82%、20.00%和20.92%。综合分析结果,本文提出研判粮食产销流动风险、优化储备结构、明确储备主体分工、完善储备应急保障机制的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雪高
自1996年我国成为大豆净进口国以来,大豆进口量逐年快速增长,主要来自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进口国外大豆符合比较优势理论,可以满足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和畜牧业豆粕消费需求,是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箭双雕之策。大豆大量进口对粮食总量安全有正的显著影响,但对粮食结构安全有负的影响,总的来看是正的影响。此外,我国在入世时已对大豆进口政策作出相关承诺,因此,我国没有必要也没有较好措施来限制大豆进口。但是,我国仍需保证一定的国内供应,要对大豆产业进行政策扶持。
关键词:
大豆进口 粮食安全 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述忠 王军
为检验我国粮食进口贸易是否存在"大国效应",本文以大豆为例采用面板数据并利用基于进口商行为的PTM模型对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市场势力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我国大豆进口不存在市场势力,即"大国效应"尚未显现,这与我国大豆进口占世界较大份额的地位并不相符;金融危机和"大豆风波"都对我国大豆进口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大豆风波"的影响相对较大。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春雨 王锐
基于2010年1月~2014年10月的月度数据,运用VAR模型和协整检验研究了国际大宗粮食商品价格对我国粮食价格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国际大宗粮食商品价格和国内粮食价格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发现,国内粮食价格受进口价格的影响时滞作用大约为9期,受汇率的影响时滞作用为7期,而国际期货价格大约要经过12期才能对国内现货价格产生最大影响;方差分解结果说明期货市场价格对国内粮食价格的传导作用最重要。因此,必须加强期货市场的价格研究,促进国内农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粮食 价格传递 大豆 VAR模型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婷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粮食生产、消费和进口量已成为全球第一。国际粮食价格频繁且复杂的波动势必对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鉴于我国粮食中大豆严重依赖进口,为了防范来自国际大豆价格波动对我国的冲击,以2000年1月~2015年12月国际大豆价格为例,通过建立ARIMA模型对未来短期内国际大豆价格走势进行预测,认为短期内国际大豆价格将趋于平稳。根据模型的误差精度值可以看出模型收到了很好的预测效果,对大豆价格的预测及其他粮食价格的分析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国际粮食 ARIMA模型 大豆价格 预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大燕 朱晶 吴国松
本文首先在传统的H-O模型中引入季节要素,从理论上论证了处于某种农作物生产季节的国家在该种农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并进一步论证了生产季节对一国农产品进口市场结构具有重要影响。接着,利用中国1995年1月至2013年3月的大豆进口数据对上述理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季节是影响我国大豆进口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进口市场转移是各大豆进口来源国比较优势动态发展的结果,顺应各国大豆比较优势的季节变化,充分利用南北半球在大豆生产上的季节互补性,做好大豆进口在各国之间的季节转换与衔接,才能使我国大豆进口利益获得最大化,保证我国持续利用国外市场保障国内大豆的稳定供给及长期粮食安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锐 王新华 李援亚
继大豆之后,近几年我国谷物进口增长迅猛,这引发了关于粮食安全、进口风险的广泛担忧。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大豆及谷物进口增长趋势及原因,然后采用1992-2013年的数据,运用有界协整的方法,分析我国大豆及谷物的进口需求以及弹性。研究发现,我国大豆和谷物的进口需求与收入、国际国内相对价格在长期都具有稳定均衡的联系,但是大豆比谷物更为显著;无论是在长期还是短期,大豆的进口需求对价格和收入都富有弹性,价格弹性比收入弹性大,国际国内相对价格下降,大豆进口需求将显著增长。同样,我国谷物进口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相对价格下降,谷物进口需求将不断增长;但是在长期基本缺乏收入弹性,收入的拉动作用存在着限值。因此无论长期...
关键词:
大豆 谷物 进口需求 弹性 价格 收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傅龙波 钟甫宁 徐志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樊琦 祁华清 李霜
自2014年东北地区大豆目标价格制度改革以来,我国大豆市场价格已逐步回归市场供求调节,市场价格机制作用正得到有效发挥,加工企业经营效益和行业景气度明显回升,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短期来看,价格政策调整仍难以有效激发国内大豆市场活力和抵御进口冲击,大豆种植收益下降对农户种植积极性产生了负面影响,进一步加剧了种植结构失衡,出现了供给结构性过剩和短缺共存的尴尬局面,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态环境代价。事实证明,当前大豆目标价格政策实施方案在实践过程中仍有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空间。本文主要在基于对当前东北地区大豆目标价格试点情况及国外经验分析基础上,针对政策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和政策风险,提出了下一步...
关键词:
粮食目标价格制度 大豆 改革与突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0.1%,同比上升3%;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环比上升0.9%,同比上升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升2.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升3.7%。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黎明 吴文清
研究国有粮食企业的购销现状,对国有粮食企业的购销量进行分析和预测,有利于深刻认识国有粮食企业的市场运行规律,更为充分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本文利用Box-Jenkins法中的季节ARIMA模型,对2005年1月—2009年4月中国国有粮食企业收购量数据序列进行分析,建立了国有粮食企业的季节ARIMA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季节ARIMA模型对原始数据序列有着较好的拟合效果,模型的预测效果良好,可用于短期内国有粮食企业收购量的预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勇
采用2004—2013年间上海星级酒店客房月度出租率时间序列数据,利用TRAMO/SEATS季节调整方法,把上海星级酒店客房出租率序列具体分解为季节要素、不规则要素和趋势要素,对上海星级酒店客房出租率的季节性特征、长期趋势和周期性波动特征进行了案例式分析。研究表明,上海不同星级酒店客房出租率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并根据"峰"、"谷"、"肩"等要素形成了不同的且随时间变化的差异性季节结构;上海星级酒店客房出租率经历了下降后缓慢回升长期趋势,并带有几次周期性波动过程;系列突发性事件并未对上海星级酒店客房出租率形成持久性效果,且带有显著的"时间分配性效应"。在此基础上,结合气温因素构建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了上海星级酒店客房出租率季节性的成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