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42)
2023(15189)
2022(12939)
2021(12168)
2020(9936)
2019(23051)
2018(22928)
2017(44461)
2016(24292)
2015(27338)
2014(27500)
2013(27095)
2012(25377)
2011(23004)
2010(23505)
2009(21520)
2008(21007)
2007(18690)
2006(16949)
2005(15445)
作者
(70834)
(58475)
(57879)
(55183)
(37427)
(27850)
(26447)
(22866)
(22284)
(21264)
(19932)
(19757)
(18704)
(18630)
(18175)
(17926)
(17456)
(17221)
(16688)
(16653)
(14711)
(14492)
(14087)
(13420)
(13113)
(13106)
(13038)
(13001)
(11809)
(11530)
学科
(100835)
经济(100719)
管理(69850)
(67312)
(54398)
企业(54398)
方法(38544)
数学(32733)
数学方法(32252)
中国(30904)
(29282)
地方(26725)
(24523)
业经(24008)
(20963)
农业(19627)
(19430)
(18630)
贸易(18617)
(17974)
(17520)
银行(17481)
(16795)
(16332)
金融(16331)
技术(16314)
环境(16274)
理论(16168)
(15951)
(15767)
机构
学院(343285)
大学(342988)
(137965)
管理(135284)
经济(134713)
研究(121044)
理学(115015)
理学院(113674)
管理学(111798)
管理学院(111160)
中国(92723)
(77322)
科学(73733)
(64960)
(61683)
研究所(55369)
(54907)
中心(54465)
(52656)
北京(50579)
财经(50053)
业大(49281)
(48136)
师范(47760)
(45307)
(44027)
(43107)
农业(42314)
经济学(39699)
师范大学(38396)
基金
项目(224856)
科学(176487)
研究(169039)
基金(160253)
(138119)
国家(136852)
科学基金(117464)
社会(104550)
社会科(98921)
社会科学(98898)
(87985)
基金项目(84580)
教育(77245)
自然(75150)
(74405)
自然科(73329)
自然科学(73315)
自然科学基金(71952)
编号(70823)
资助(66387)
成果(59080)
(51684)
重点(50095)
课题(49503)
(49154)
(46346)
项目编号(43144)
创新(43083)
教育部(42080)
科研(41964)
期刊
(163211)
经济(163211)
研究(110122)
中国(72082)
管理(51713)
(51308)
学报(50357)
(47918)
科学(47863)
教育(44779)
大学(38409)
(36273)
金融(36273)
学学(35483)
农业(35464)
技术(30440)
业经(28002)
经济研究(25080)
财经(23863)
问题(21377)
(20354)
图书(20252)
(17634)
理论(17606)
技术经济(16738)
科技(16461)
现代(16357)
(16132)
实践(16073)
(16073)
共检索到534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家祥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家高新区赖以快速发展的特殊优势将不断削弱,同时,各级各类开发区间的竞争却日趋激烈,在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的双重作用下,国家高新区如何发挥优势、避免劣势,确立新时期的新定位,是国家高新区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南京高新区为例,从空间不优、保障不佳、产业不强说明其发展存在的逆势。分析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是高新区产学研功能的断裂、内在功能配置的断裂、高新区与行政区功能上的断裂。提出了从产业发展、空间整合、管理体制等方面全方位的进行创新和转型,建设创新型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思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罗利华  陈晓歌  陈红喜  姜春  
瞪羚企业作为新经济企业的典型代表,在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剖析南京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现状,归纳总结瞪羚企业成长面临的瓶颈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发现:政策支持对瞪羚企业成长作用效果十分显著,瞪羚企业对高新区经济增长贡献突出,南京高新区存在专项扶持政策欠缺、瞪羚企业数量少、科技投入强度与科技活动人员供给不足等问题。最后提出南京瞪羚企业在创新发展中应制定并落实专项扶持政策、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创新资源对接力度、强化人才支撑体系等4个方面的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向东  孙建军  洪雁平  
美国的硅谷 ,使我们看到了我国高新区发展过程中 ,在人才、投融资渠道、规划、管理体制和立法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高新区的持续、稳定发展 ,亟待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具体有效措施是 :( 1)出台加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 ;( 2 )理顺投资融资体系 ,建立与完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 ;( 3)统一规划高新区 ,普及重大贡献技术 ,提升传统产业 ;( 4 )健全完备的法规保障 ,以法治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代明  
高新区与城市的协调互动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发展离不开高新区的引领和带动,高新区发展需以城市的基础条件为依托。文章认为,高新区应实施工业振兴战略,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聚集和整合创新资源,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园区与城市的协同发展。高新区所在地方政府应加强城市环境建设和优化高新区发展规划,为高新区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促进城市与高新区的良性互动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树海  闫耀民  
毋庸置疑,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在新的发展时期,随着我国新的所得税法的实施,国家高新区的政策环境发生变化。本文对2008年以前的国家高新区历史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成就和现状,分析国家高新区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形势,指出国家高新区今后需按照产业集群的导向,从硬环境优势转向软环境优势的发展战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绍华  
2008年是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文章以南宁高新区为例,剖析了南宁高新区当前发展空间受限、建设资金紧张、体制机制不顺、招商引资困难、三产配套不够等一系列难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新区的发展有一定参考借鉴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妍  
以国家火炬统计以及广东省高新区科技统计数据为基础,从经济、产业、科技、企业等方面对全省23个省级以上高新区发展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园区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耕  
创新驱动战略是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创新驱动是国家发展战略与高新区转型升级的双重统一。国家高新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困难在于创新生态体系不健全、创新合作联动机制不完善、创新发展模式相对僵化等方面。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国家高新区的转型发展需要以创新驱动理念为指导,构建创新生态环境体系以及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玮  
科技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新型业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发展科技服务业有利于提高高新区的产学研合作水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度以及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文章认为,高新区应把发展科技服务业作为促进其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来推进。在发展科技服务业的过程中,要完善机制体制,促进科技服务业规范化发展;结合高新区及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确立和强力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并提高其科技服务能力;整合优化科技创新资源,建立科技服务业产业联盟。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代瑞红  和金生  张自强  
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高新区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国家创造税收的重要来源,但同时也存在着功能错位、机制落后、协同度低和创新不足等问题。文章从问题出发,探索了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发展模式,分析了高新区集群发展的条件,提出了高新区集群培育和发展的措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姜琴  胡先杰  苏思骐  陆红姝  
为系统研究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采用单案例研究法,结合南京高新区1991—2021年发展历程的分析进行系统性研究,并从创新效率视角对个体国家高新区评价体系实施的效果进行测度评估。研究表明,(1)高质量发展评价要以统计为抓手、以制度为保障,建立统计监测制度是开展评价工作的首要环节;(2)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要有延续性,兼顾动态调整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阶段性的实施周期;(3)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评价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作用,引导高新区聚焦“质”的提升全方位推进工作,以提高创新资源利用效率。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胡先杰  姜琴  陆红姝  苏思骐  朱琳  
国家高新区作为创新发展"领头雁",正日益成为各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新区评价机制则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以南京高新区为例,提出关于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机制构建的若干思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戒辉  
产业集群与高新区发展密不可分,产业集群可以优化高新区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分工合作和提高高新区影响力与竞争力;高新区的发展又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南宁高新区面临着产业集群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风险投资机制不完善,融资渠道有限和有效公共技术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其产业集群建设应该明确产业集群发展目标,扩大集群范围与效应;完善优势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增强区域创新网络功能;健全风险投资机制,拓宽企业筹资渠道。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卫红  魏巍  
本文针对广东高新区与美国硅谷在发展背景、创新能力、投融资体制、企业制度、服务体系、创新文化等六方面的发展与管理模式进行比较,总结出硅谷的成功经验主要在于密集的大学与高技术人才、健全的风险投资体系、强大的小企业衍生能力、创新的个性文化环境等。广东高新区与硅谷的差距在于,创新资源短缺、风险投资机制不全、企业制度与管理模式不善、创新文化氛围不浓等,对广东高新区的发展提出了五点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