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98)
- 2023(10799)
- 2022(9577)
- 2021(9141)
- 2020(7648)
- 2019(17702)
- 2018(17577)
- 2017(33788)
- 2016(18359)
- 2015(20763)
- 2014(20586)
- 2013(20221)
- 2012(18682)
- 2011(16409)
- 2010(16308)
- 2009(14816)
- 2008(14248)
- 2007(12184)
- 2006(10439)
- 2005(9004)
- 学科
- 济(70057)
- 经济(69981)
- 管理(50811)
- 业(46817)
- 企(40150)
- 企业(40150)
- 方法(33283)
- 数学(27804)
- 数学方法(27451)
- 中国(18414)
- 农(18358)
- 学(16471)
- 财(16354)
- 业经(16096)
- 地方(15260)
- 理论(13701)
- 和(12665)
- 农业(12173)
- 教育(11824)
- 贸(11799)
- 贸易(11790)
- 制(11617)
- 易(11381)
- 环境(11005)
- 技术(10799)
- 务(10549)
- 财务(10490)
- 财务管理(10472)
- 划(10005)
- 企业财务(9934)
- 机构
- 大学(253424)
- 学院(251133)
- 管理(102006)
- 济(93631)
- 经济(91402)
- 理学(88850)
- 理学院(87799)
- 管理学(86215)
- 管理学院(85763)
- 研究(82984)
- 中国(60278)
- 京(57098)
- 科学(53279)
- 财(41606)
- 所(41097)
- 业大(38739)
- 农(38320)
- 研究所(37815)
- 中心(37571)
- 北京(36786)
- 范(35504)
- 师范(35234)
- 江(35166)
- 财经(33733)
- 经(30728)
- 院(30571)
- 农业(29989)
- 州(28879)
- 师范大学(28678)
- 经济学(26546)
- 基金
- 项目(178781)
- 科学(139970)
- 研究(131965)
- 基金(128478)
- 家(111410)
- 国家(110432)
- 科学基金(94958)
- 社会(81080)
- 社会科(76568)
- 社会科学(76546)
- 基金项目(69333)
- 省(69315)
- 自然(62618)
- 自然科(61107)
- 自然科学(61094)
- 教育(60508)
- 自然科学基金(59961)
- 划(59080)
- 编号(55076)
- 资助(52329)
- 成果(44577)
- 重点(39560)
- 部(38716)
- 发(37583)
- 课题(37513)
- 创(36848)
- 项目编号(34268)
- 创新(34177)
- 科研(33956)
- 大学(33448)
- 期刊
- 济(101819)
- 经济(101819)
- 研究(74272)
- 中国(45464)
- 学报(41335)
- 科学(37746)
- 管理(36501)
- 农(34776)
- 教育(32721)
- 大学(31472)
- 财(30004)
- 学学(29200)
- 农业(24724)
- 技术(21223)
- 融(18703)
- 金融(18703)
- 业经(17056)
- 经济研究(15993)
- 图书(15989)
- 财经(15706)
- 经(13248)
- 问题(13127)
- 理论(13056)
- 科技(13033)
- 业(12350)
- 实践(12198)
- 践(12198)
- 版(11819)
- 现代(11566)
- 技术经济(11403)
共检索到3584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俊 张青萍
文化景观遗产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变化,不同时期和不同形态的城市空间结构和文化景观共同构成了城市复杂的文化景观生态,关注城市历史文化景观演变发展的动态过程,使文化景观的分层结构更加清楚、发展脉络更加清晰,也为其作为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提供了契机。综合运用层积认知的方法,对钟山历史文化景观各历史时期形成的不同文化景观形态进行了梳理,并总结了钟山历史文化景观在层积叠加过程中所产生的三种不同的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充分发掘单体文化景观的价值、构建整体"叙事结构"和有效控制演进过程等保护与利用策略,旨在实现钟山历史文化景观的活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宁 李和平 邱子懿
针对古代西南军事城镇历史景观在当下保护与发展中所面临的"无人问津""商业开发"抑或"纸上谈兵"等问题,借鉴整体、动态的"层积"理念,基于对秦汉至明清复合历史地理背景下宏观军事城镇体系的演变梳理、军事城镇类型的层级划分,挖掘中微观军事城镇景观要素的构成、以及"不同文化和自然价值"在其上层层积淀的特征与规律,提出多尺度整体关联和多向度动态利用的保护发展建议,旨在提升古代军事城镇历史景观之于当代城市建设与文化传承的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屠李 赵鹏军 胡映洁 张超荣
历史性城镇景观,作为一种认知城镇遗产的新视角和协调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引入其解决现阶段传统村落保护中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难以协调的困境,是必要且可行的。首先,厘清了历史性城镇景观的概念及其双重内涵;同时,阐释了历史性城镇景观方法中的核心理念——层积认知和整体保护,并分析了其在传统村落保护领域的适宜性;最后,提出了"基于历史性城镇景观方法的传统村落层积认知与整体保护"的理论框架:从层积和可持续性两个核心概念出发,以层积认知和整体保护为切入焦点,在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和价值层积进行充分认知的基础上,探索其形成的背景机制,并据此从管理变化、民生改善与社区发展、保护与发展良性循环的建立三个方面提出整体保护策略及其实施的政策工具。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俊
借鉴国内外关于文化景观的定义和分类,结合南京城市的地域文化特性,将南京明清时期文化景观划分为设计景观、遗址景观、建筑群落景观和复合景观四大类型,总结出其独特的价值构成,即影响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见证价值,在此基础上思考了对于南京明清文化景观的保护及其遗产价值的体现。
关键词:
文化景观 类型 价值构成 明清时期 南京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崔翀 周庆 杨敏行
佛山禅城古镇历史文化遗存集中,但面临保护与发展的多重危机。以禅城古镇为研究对象,从景观生态学视角,将廊道概念从遗产保护等宏观尺度引入中微观的城市设计:通过分析空间结构演变、评价历史文化价值并对重要遗产进行梳理,从而构建历史文化景观廊道;把以往古迹标本和分散碎片转变成具有整体连续性的景观体验,注重时间、空间和感官维度对典型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进行系统保护和展示再现,从文化景观的适应、传承、创新等方面探讨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和更新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拓展旧城保护研究的视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裴昱 杨锐 党安荣
城市历史景观理论生成于国际遗产保护理念的价值转向,并渐趋方法论属性。榆林古城兼具文化与自然的时空层积,具有基于城市历史景观方法开展研究的基础和意义。聚焦城市历史景观方法首要步骤“资源全面梳理与价值评估”,完成榆林古城历史层积过程解译,归纳为格局建构期、平稳积淀期、探索建设期、理性发展期并梳理层积状态;形成榆林古城历史层积价值评估,剖析维持、覆盖、并置、衰退、新生五种模式的表征和动因。总结得出榆林古城历史层积价值要点在有形要素上体现在空间格局的稳定性、城墙门楼与街巷体系的多层性,在无形要素上体现在集体记忆的累加性,以期为精细化保护规划提供依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敏 李津津
借助城市历史景观理念中的“历史层积”概念,文章以青岛港城市片区为切入点,以断面复现的方式解读了各个时期港口片区规划的历史图景。并以港口规划为线索来复现整个历史城区在不同时期的历史景观概貌,展现在特定自然环境制约下,在宏伟计划中的愿景蓝图与城市现实的不断碰撞、妥协、融合中,连续动态的城市历史景观的演化进程。文章可为滨海港口类城市历史景观动态演进的文化解读和当代城镇景观保育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方程 陈广宇
南京近代基督教的发展伴随着南京的现代化进程展开,尤其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宗教文化景观超越了精神信仰范畴在更广阔的领域与南京的城市生活及城市空间发生着深刻互动,进而产生了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系统研究了南京近代基督教文化景观的空间演化过程,基于地方理论视角从视觉与结构、功能与现代化、记忆与认同等三方面总结了其文化景观特征,并探索了地方物质形态活化、地方城市功能活化与地方历史意义活化等基于地方活化的宗教文化景观保护策略。
关键词:
基督教 文化景观 演化 地方活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淑虎 黄龙英 黄静馨 许广通
为构建全面展现闽江流域历史演化脉络和鲜明价值特征的区域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格局,充分汲取文化景观理念中的“历史层积”与“价值关联”方法,结合熵权-TOPSIS模型、核密度分析与最小生成树模型等定量方法与可视化工具,文章首先系统地梳理了闽江流域历史层积过程,从古代格局溯源与现今格局识别两方面,解析各时期流域的演化脉络、空间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古今层积中提炼闽江流域的历史文化价值内涵及与之相关的格局要素,最终确立价值关联下闽江流域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一江一脉两山、多点三轴三区”空间格局,实现自然山水、人文精神与历史文脉的全方位展现,为地区未来发展提供永续动力。
关键词:
文化景观 历史保护 闽江流域 空间格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鹤年 张力仁
通过对我国区域差异最明显的省区——陕西省现有117条政区地名的命名规律、命名缘由和命名时间等属性的分类统计分析,发现陕西全省现有半数以上政区地名在明代及其以前就已产生,且越早出现的政区名称,以自然地理实体特征得名愈突出;越晚出现的政区名称,因社会人文事象得名越明显。从时空分布看,陕西政区地名随时间变迁呈现出明显的与三大地域开发序列相对应的空间特征。研究表明:区域开发、地缘政治形势以及全国政区体制变化是陕西省政区地名文化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政区地名 景观特征 分布规律 陕西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聪荣 张朝枝
原真性是关于世界遗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它既是衡量遗产价值的标尺,也是保护遗产所需依据的关键。庐山世界文化景观的形成拥有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在理解世界文化景观原真性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庐山地域文化特征,其原真性主要体现在遗产单体、遗产单体所包涵的信息和遗产单体环境3个方面。充分理解庐山世界文化景观的原真性的内涵和产生背景,对保护庐山世界文化景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原真性 世界文化景观 庐山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晓颖 陈佳樱
乡村文化景观代表着农业文明的精粹,保留了人类不断积累的传统农耕智慧,对增强村落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被看作旅游资源,不断被开发和更新。文章运用IPA-KANO模型,以南京市黄龙岘茶文化村文化景观组成要素为研究对象,分别探究在村民和游客不同视角下文化景观要素与主观感知之间的关系,并对两者出现的差异性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及原因解析,并依据象限图得到文化景观要素的优先级类型,为该村文化景观要素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乡村内生性文化景观和外来文化景观的共生。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耀志 罗曦
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视觉影响评价,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成熟的方法和标准,文章从历史文化街区在景观视觉方面的重要性谈起,分析了一般景观视觉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并以苏州寒山寺景区为例,探讨了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一种新的可行的景观视觉影响评价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景观视觉影响评价 寒山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