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35)
- 2023(11456)
- 2022(9122)
- 2021(8051)
- 2020(6319)
- 2019(14196)
- 2018(14175)
- 2017(25888)
- 2016(14353)
- 2015(16279)
- 2014(16505)
- 2013(15945)
- 2012(14813)
- 2011(13530)
- 2010(13893)
- 2009(12513)
- 2008(12462)
- 2007(11396)
- 2006(10459)
- 2005(10018)
- 学科
- 济(62331)
- 经济(62266)
- 管理(34852)
- 业(34186)
- 企(24720)
- 企业(24720)
- 中国(23628)
- 地方(23363)
- 农(20744)
- 业经(17199)
- 农业(14452)
- 方法(14428)
- 学(14220)
- 发(13167)
- 地方经济(12182)
- 制(11781)
- 财(11727)
- 银(11646)
- 银行(11625)
- 融(11367)
- 金融(11365)
- 行(11316)
- 数学(11135)
- 数学方法(10989)
- 环境(10818)
- 贸(10704)
- 贸易(10688)
- 易(10172)
- 发展(10021)
- 展(9990)
- 机构
- 学院(203463)
- 大学(198343)
- 研究(78382)
- 济(78292)
- 经济(76339)
- 管理(68521)
- 中国(60625)
- 理学(56199)
- 理学院(55332)
- 管理学(54140)
- 管理学院(53764)
- 科学(50123)
- 京(47572)
- 所(41298)
- 农(37498)
- 研究所(37072)
- 财(36944)
- 中心(35679)
- 江(35127)
- 范(31777)
- 师范(31451)
- 北京(31337)
- 业大(29960)
- 院(28941)
- 农业(28761)
- 州(28366)
- 财经(27549)
- 省(27145)
- 师范大学(25129)
- 经(24717)
- 基金
- 项目(128404)
- 科学(99679)
- 研究(96377)
- 基金(88011)
- 家(77833)
- 国家(77102)
- 科学基金(64427)
- 社会(58891)
- 社会科(55566)
- 社会科学(55556)
- 省(52314)
- 基金项目(46501)
- 划(44262)
- 教育(43062)
- 编号(40863)
- 自然(40047)
- 自然科(38939)
- 自然科学(38929)
- 自然科学基金(38176)
- 发(34952)
- 资助(34357)
- 成果(33786)
- 重点(30507)
- 课题(30395)
- 发展(27776)
- 展(27289)
- 创(26402)
- 部(25878)
- 创新(24723)
- 年(24619)
共检索到3374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金雨泽 李禕 李焕
城市郊区化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是城市人口、资源、经济活动等向郊区转移的过程。本文从人口、产业和商业三个角度,对南京市1983年以来的郊区化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着重对比了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在人口聚集度、产业结构和商业活动密集度上的差异,以期为南京市未来城市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
郊区化 人口 产业 商业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戴林琳 盖世杰
伴随着节事及节事旅游在中国广大乡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乡村节事逐渐由乡村地方经济发展策略转变为区县区域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在区域尺度下,由于各节事举办地在资源禀赋、社会经济、交通区位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导致节事发展在时间分布及空间分布上均呈现出一定的非均衡性,演绎出嬗变与分异的基本特征。研究区域范围内节事时空分异现象,准确把握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不仅有助于正确认识节事区域性时空布局的发展与演变规律,对于区域尺度下节事与节事旅游的布局优化与资源整合同样意义深远。本文以北京郊区作为区域样本,以1980-2009年节事举办数据为时间样本,综合SPSS回归分析、波士顿矩阵、GIS等研究方法,首先阐释了京郊区域10个区县节事举办的年际、年内分布规律、发展的阶段分期及其阶段性特征;随后,在定量测度区域范围内10个区县节事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其空间分异特征;最后,通过SPSS相关性分析方法的引入,分别从城市化水平和空间可达性二个角度对其与乡村节事空间分异现象形成的关联程度进行了验证性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京郊乡村节事在区域层面的应用实践进一步解释了空间分异现象的若干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
北京郊区 节事及节事旅游 时空分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承忠 韩光辉 冷永进
在分析北京郊区风景资源结构的基础上,探讨构建合理的北京郊区旅游发展模式,包括制定郊区旅游发展战略,科学规划郊区游憩地系统,实施精品战略,提高人造景点的创新性和娱乐功能,加强总体市场细分和不同类型旅游景点的研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江莹
文章认为郊区化是整个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既是城市生活方式的延伸,又是城市地域结构的进化。其本质是郊区城市化及农业地带的城市化。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郊区化的概况、特点,并对其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郊区化 特点 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雯蕊 柴彦威
个体日常活动时空间特征反映了其对城市空间利用的时空需求,是衡量社会服务、公共资源配置的新维度。基于个体行为分析郊区就业者日常生活时空间特征,有利于透视郊区就业者的空间需求以及就业郊区化带来的城市空间变革。利用2012年北京市活动出行调查数据,选取居住在北京郊区且在上地地区(郊区)工作的203个就业者样本,从非汇总角度对该群体日常活动时空间特征进行描述分析,揭示郊区就业者日常活动的时空需求。研究结果发现,郊区就业者在休息日的活动呈现较强的时间碎片化与空间分散性特征;郊区就业者对中心城区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很大一部分休闲购物活动需要前往中心城区发生,同时郊区大型商业设施也一定程度上吸引了郊区就业者,郊区功能趋向复合化;郊区就业空间职能较为单一,公共和商业设施供给不足,利用率较低,需进一步完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雯蕊 柴彦威
个体日常活动时空间特征反映了其对城市空间利用的时空需求,是衡量社会服务、公共资源配置的新维度。基于个体行为分析郊区就业者日常生活时空间特征,有利于透视郊区就业者的空间需求以及就业郊区化带来的城市空间变革。利用2012年北京市活动出行调查数据,选取居住在北京郊区且在上地地区(郊区)工作的203个就业者样本,从非汇总角度对该群体日常活动时空间特征进行描述分析,揭示郊区就业者日常活动的时空需求。研究结果发现,郊区就业者在休息日的活动呈现较强的时间碎片化与空间分散性特征;郊区就业者对中心城区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方兵 吴瑞君
上海市人口郊区化和产业郊区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人口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城市之间缺少有效地协调机制,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相对滞后,造成郊区新城人户分离、产城分离问题日益严重。通过对社会、经济、政策等相关因素的分析,鉴于郊区经济发展对人口的导入功能将进一步增强,郊区人口还将持续增加,从人口郊区化与产业郊区化协同发展的角度对产业发展、人才引进、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永玲
采用反映空间密度特征的密度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差异系数,对北京市总人口和就业人口分布的聚集(分散)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空间分布的空间差异性(不匹配程度)进行了分析。试图从要素构成上分析郊区化阶段城市空间结构的实质内容,并从要素之间的空间分异程度来理解城市内部要素的空间联系以及形成的"超非均衡"结构。结果表明,由于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主要表现在中心城市内部,中心城市有"超大核心"的发展趋势;尽管总人口的变动趋势表现为普遍分散化,产业的迁移趋势却明显在特定地区集中,从而导致职居失配加剧。郊区化导致城市"由非均衡走向超非均衡"的空间结构,而不是由非均质走向均质化的郊区化结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向东 张善余
人口郊区化是大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上海人口郊区化的特征及其动因 ,并阐述了人口郊区化对上海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大城市 人口郊区化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荣清
郊区化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阶段。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大城市已普遍进入郊区化时期。文章对学者们最早提出的郊区化典型城市——北京作了详细讨论,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人口流动的主流是集中,人口分布的变化是市区人口调整,城市发展是市区地域扩张,因此,它应该属于城市化阶段而不是郊区化。文章阐述了城市从城市化到郊区化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各区域的人口变动特征,认为中国大城市的发展,除个别城市,如上海市外,目前尚处于城市化阶段。
关键词:
城市化 郊区化 城市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冯建国 杜姗姗 陈奕捷
休闲农业园区经过30多年的蓬勃发展,主管部门对其进行更加细致的、有针对性的分类管理愈加重要。该文通过对北京市郊区休闲农业园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按照发展阶段、地域模式、经营主体、产业结构、功能类型、产业数量、综合规模、功能和特点7种分类模式对休闲农业园进行类型划分,并结合案例分析不同类型的特点,以期为休闲农业园开发建设提供参考,为农业部门对不同类型园区进行分类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吕卫国
城市郊区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城市郊区化有着深层的制度和经济背景。以南京为例,重点研究了制造业郊区化问题。首先分析了南京制造业企业空间聚散格局及郊区化程度,而后建立一个在我国经济和制度转型背景下制造业郊区化的理论框架,就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转型对制造业郊区化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导出相关要素,采用计量模型对要素检验进行,对其作用方向和强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南京制造业已进入明显的郊区化进程,城市近郊区的一些重点街镇和中心区外缘的少部分街道是制造业郊区化集聚的主要方向。并认为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的"退二进三"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有偿使用、郊区对外交通条件的改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是制造...
关键词:
转型期 制造业、郊区化、区位选择 南京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云峰
居住郊区化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有积极健康的一面,也存在着诸多影响其健康发展的不良现象和问题,本文针对杭州市居住郊区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的比较和经验借鉴,站在促进杭州城市化健康发展的立场上对居住郊区化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