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72)
- 2023(10383)
- 2022(8620)
- 2021(7706)
- 2020(6097)
- 2019(13698)
- 2018(13206)
- 2017(24341)
- 2016(13393)
- 2015(14552)
- 2014(14201)
- 2013(13906)
- 2012(13086)
- 2011(12115)
- 2010(12203)
- 2009(11037)
- 2008(10846)
- 2007(9621)
- 2006(8640)
- 2005(7865)
- 学科
- 济(59580)
- 经济(59515)
- 业(34739)
- 管理(34157)
- 企(24582)
- 企业(24582)
- 中国(20219)
- 地方(19937)
- 农(18940)
- 方法(18625)
- 数学(16161)
- 数学方法(16052)
- 业经(14479)
- 农业(13358)
- 贸(12132)
- 贸易(12122)
- 学(12105)
- 易(11653)
- 财(11487)
- 地方经济(11098)
- 环境(11040)
- 发(10934)
- 融(10281)
- 金融(10281)
- 银(10232)
- 银行(10187)
- 行(9901)
- 技术(9862)
- 制(9834)
- 产业(8202)
- 机构
- 学院(192122)
- 大学(189590)
- 济(79138)
- 经济(77647)
- 研究(74653)
- 管理(68477)
- 理学(58512)
- 理学院(57689)
- 管理学(56654)
- 管理学院(56320)
- 中国(55059)
- 科学(48823)
- 农(45186)
- 京(44651)
- 所(39959)
- 研究所(36602)
- 农业(35749)
- 业大(35299)
- 财(33547)
- 中心(32794)
- 江(29385)
- 北京(29028)
- 院(26798)
- 财经(26306)
- 范(26192)
- 师范(25776)
- 省(25274)
- 科学院(24207)
- 经(23953)
- 经济学(23731)
- 基金
- 项目(131669)
- 科学(102308)
- 基金(93750)
- 研究(90494)
- 家(85435)
- 国家(84655)
- 科学基金(70401)
- 社会(58293)
- 社会科(55275)
- 社会科学(55261)
- 省(52877)
- 基金项目(49912)
- 自然(46527)
- 划(45476)
- 自然科(45236)
- 自然科学(45216)
- 自然科学基金(44399)
- 教育(39681)
- 资助(37067)
- 发(35011)
- 编号(34651)
- 重点(30485)
- 创(27842)
- 部(27254)
- 发展(27089)
- 成果(26837)
- 计划(26667)
- 展(26650)
- 创新(26099)
- 课题(25540)
共检索到2960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路季梅 张国泰
两年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自然温光条件对小麦幼穗发育进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扩颖原基分化以前的阶段.从种子萌发至生长锥伸长至单棱出现要求较宽范围的中低温诱导,单棱至二棱要求某种低温诱导,二棱至护颖原基出现要求一定的日长和温度诱导.品种间随冬性增强,对温度要求更为严格,对日长反应更为敏感,各阶段经历的天数相应延长.能进入护颖分化的播期均能正常抽穗,迟播因温度条件不能满足而穗分化滞留在单棱、二棱或初生阶段.
关键词:
小麦 幼穗分化 温光诱导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卫星 江海东
对小麦品种的春化作用、光周期反应及其与发育进程的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和动态模拟。发育速率首先取决于春化进程和光周期效应的互作.春化完成后主要受光周期的调节。温度的影响以每日热效应来计算,与发育速率互作形成每日生理效应。生理效应的积累获得发育生理时间或发育天数,满足一定的生理时间即可到达某个发育阶段。利用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与不同播期的多个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发现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适用性。模型对不同发育阶段的预测标准差分别为二棱期6.1 d、顶小穗形成期4.5 d、抽穗期3.6 d。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武云 黄钢 胡晓蓉 饶世达
将多小穗小麦10-A与普通小穗小麦绵阳11和矮孟牛,及其杂种F1的幼穗分化特点作了系统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0-A具有小穗分化持续期长和小穗分化速率高等两个显著特性;其中,小穗分化持续期长的特性未在杂种F1中表达,而小穗分化速率高的特性不仅能在杂种F1代中表达,且出现较强的杂种优势。
关键词:
小麦,多小穗,穗分化,发育遗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明 降彦苗 李海权 耿玲玲 刘建烨 乔志红 刘国庆
【目的】糜子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对光周期反应极其敏感,造成了糜子育成品种生长适应区域狭窄、不能跨区域应用的问题。研究探讨不同光照长度对糜子植株形态建成及幼穗发育的影响,为明确糜子对光周期的反应机理,培育广适应性糜子新品种提供研究依据。【方法】以河北省糜子地方品种二紫杆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出苗后每天补充光照至18 h;设光照0(对照)、10、15、20和25 d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18 h光照结束后转移到每天12 h光照人工气候室;田间调查抽穗期,成熟后室内调查株高、茎粗、穗长、穗干重和穗粒干重等农艺性状;利用体视显微镜室内观察糜子幼穗的发育进程并照相记录,统计分析不同光照条件的变化对糜子农艺性状和经济产量的影响及对糜子幼穗分化进程的影响。【结果】每天18 h长日照条件下生长25 d的处理植株平均株高115.6 cm,单穗粒重0.647 g,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09.0%和472.6%;茎、叶和穗的干物质积累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16.7%、142.9%和412.0%,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延长光照20 d处理与25 d处理相比较,各器官干物质重差异不显著。在18 h长日照条件下,糜子茎尖生长点一直处于未伸长期,持续营养生长,生殖生长滞后;在12 h短日光照条件下5 d后糜子开始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幼穗开始分化,分化过程可分为生长点未伸长期、生长点伸长期、穗枝梗原基分化期、小穗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和花粉粒形成期等共7个时期。所有5个增加每天光照时间和长日照天数的不同处理,幼穗分化持续时间均为15 d左右,没有受到前期延长光照时间的影响。【结论】短日照条件下,出苗后增加每天光照时间和增加长日照天数能延长糜子的营养生长期,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可以极显著的提高糜子的生物和经济产量;短日照条件能够诱导和促进糜子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转变,而长日照条件则抑制糜子生殖生长的开始;糜子的幼穗分化可以划分为7个不同的时期,生殖生长开始后不受前期延长光照时间的影响,持续时间在15 d左右。
关键词:
糜子 光周期 形态 幼穗发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春江 郭晓维 李鸿祥 康书江 杨宝祝
以北京地区主栽品种之一的北农2号为材料,通过小麦不同生育期的供水处理,用对比方法研究了水分对小麦小花发育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小麦生育给水量(次数)的减少,各类型茎蘖穗小花发育明显加快,呈现出高位蘖小花追赶低位蘖同位花,高花位小花追赶低花位小花的趋势,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加速并提前了小花的两极分化,小花成花数减少。
关键词:
小麦,水分,小花发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一晨 杨习文 周苏玫 黄源 徐利利 付锦州 郭芳芳 贺德先
【目的】规范和统一小麦幼苗培养方法,减少实验误差,提高不同培养条件下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方法】选择当前常用的主要室内培养方法,包括土培、砂培、蛭石培和营养液(Hoagland营养液)培,综合分析不同培养方法对小麦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根系形态数量性状和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不同培养条件下,小麦幼苗质量和根系发育存在明显差异。在不同调查分析时期,幼苗株高、出叶速度、单株叶面积、幼苗干重,单株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总分枝数,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活性以及单株根系生理势的变化均表现为土培>水培>砂培>蛭石培,而单株平均根直径的变化则表现为土培<水培<砂培<蛭石培。根中养分含量与积累量则表现为土培和水培条件下较高,而砂培和蛭石培次之。其中,水培与土培条件下,幼苗出叶速度、单株叶面积、幼苗干重、单株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和总根体积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结论】在本试验所选用的4种室内培养方式中,土培环境下小麦幼苗素质和根系发育质量最佳,水培次之,两者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即水培接近于土培,为求简便、快捷、高效或在需要提供无污染幼苗材料时,水培可替代土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振强 宇振荣 刘洪
研究了田间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和不同叶位叶片生长发育的积温需求。结果表明 :在不同年份和不同水分、播期条件下 ,品种邯 4 5 6 4和邯 5 316完成整个的生活周期所需的积温差异很大 ,但在 180 0~2 30 0℃ .d均可正常成熟 ,适时播种水肥适宜条件下为 2 2 0 0℃ .d左右 ;开花到成熟期的积温占小麦全生育期积温的 1/ 3~ 1/ 4 ;叶片的出叶积温为 70~ 10 0℃ .d,比较稳定 ,多为 90℃ .d;返青后出现的叶片的出叶积温略大于冬前叶的出叶积温。叶片功能期的积温随该叶片在主茎上叶位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适时播种则第一片叶的功能期积温为 30 0~ 4 5 0...
关键词:
冬小麦 积温 发育阶段 叶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兆龙 曹卫星 戴廷波 周琴
以 97鉴 1、扬麦 15 8和河南 86 79为代表基因型 ,研究了特大穗型、大穗型和小穗型小麦品种在小花发育与结实特性上的差异。结果显示 ,小麦小花的分化动态符合二次曲线方程模式 ,小花的退化动态符合一次方程模式 ,不同穗型品种在方程参数上有明显区别。特大穗型小麦小花分化速率快 ,每穗分化小花数多 ,形成的可孕小花数和结实粒数最多。不同穗型小麦的小穗结实率、小花结实率和可孕花结实率均为穗型越大 ,结实率越高 ,其中以可孕花结实率的级差最为明显。不同穗型小麦的强势位小花在结实特性上差异较小 ,但弱势位小花依穗型不同有明显的级差。特大穗型和大穗型小麦在幼穗分化后期输入穗中的干物质相对较多 ,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岳俊芹 张德奇 李向东 王汉芳 邵运辉 方保停 吕风荣 马富举 秦峰 杨程
【目的】明确一定氮钾配施条件下不同施磷水平对冬小麦群体发育特性、冠层截获光合有效辐射(IPAR)及产量的影响,同时分析IPAR与LAI之间的相关性,为在一定氮钾配施下筛选出适宜的磷肥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郑麦7698为试验材料,设低氮低钾N_1K_1(N 225 Kg·hm~(-2)、K_2O 150 Kg·hm~(-2))、低氮高钾N_1K2(N 225 Kg·hm~(-2)、K_2O 225 Kg·hm~(-2))、高氮低钾N_2K_1(N 300 Kg·hm~(-2)、K_2O 150 Kg·hm~(-2))、高氮高钾N_2K_2(N 300 Kg·hm~(-2)、K_2O 225...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亮亮 宋伟杰 齐英杰 宋涛
为探究外源三磷酸腺苷(ATP)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鲁麦18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ATP浸种处理,对小麦种子的发芽性状、生理特性及苗期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种子经(15~20 mg/L)ATP浸种处理后,发芽率和种子活力较对照处理均显著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5. 83~10. 00百分点,14. 61%~30. 52%,种子浸出液的相对电导率大幅度下降,过氧化物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等均不同程度提高;不同浓度ATP浸种对小麦根系形态指标、根系活力及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但均在ATP浓度为20 mg/L时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相比,根系活力增加11. 70%,地上部干质量增加17. 32%,根系干质量增加24. 15%。表明ATP浸种不仅可以提高小麦种子萌发性能,同时还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具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志敏 王树安 苏宝林
对4个小麦品种开花前穗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的分析表明,在穗发育早期阶段,穗中WSC的主要组分是果聚糖,穗果聚糖浓度约在开花前11~12d达高峰,此后迅速下降。测定了穗中与果聚糖代谢有关的几种酶[蔗糖-蔗糖果糖基转移酶(SST);果聚糖水解酶(FEH)和酸性蔗糖转化酶(AI)]的活性表明,在穗发育早期阶段,SST活性>FEH活性,而在穗发育后期阶段,FEH活性>SST活性;AI活性只在开花前的8d内维持较高水平。根据研究得出结论:果聚糖的积累和利用是麦穗开花前糖代谢的一个重要特征;不同品种穗粒数的差异是与穗中果聚糖代谢能力的差异密切相关的。
关键词:
小麦 穗粒数 果聚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子宁 郭北海 方仁 王景林 孙敬三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2,4-D浸穗法结合低浓度激素培养基进行小穗培养,可以明显改善小麦和玉米杂交种颖果、幼胚及胚乳的发育状况,得胚率由2.1%提高到12.0%;同时表明低浓度激素对杂种发育有着明显的调节作用,但2,4-D和GA优于KT。
关键词:
小麦,玉米,小穗培养,激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钟茂程 刘璐瑶 禤梓杰 熊乐 张玉婷 窦熙茵 张元 刘志刚 吕文刚
为研究光因子对方斑东风螺胚胎受精孵化过程的影响,本实验采用析因实验设计法研究了光照强度、光质和光周期等不同光条件对方斑东风螺胚胎发育过程中受精率(FR)、孵化率(HR)和变态率(MR)的影响,已建立回归模型,优化光条件,找到利于胚胎发育的最佳光质、光强和光周期。结果显示,不同光质条件下,光照强度和光周期一次效应、交互效应和二次效应均呈显著水平,三者存在互作效应。在绿光条件下,光照强度为13.70 μmol/(m~(2)·s),光照时间为15.54 h时,其FR、HR和MR达到最优值,其值分别为91.36%、88.64%和92.02%,优化后绿光促进东风螺胚胎发育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红光和白光。在蓝光条件下,其光照强度和光周期任意组合水平下FR、HR和MR与其他光质比较均较低,且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和光照时间延长,三项指标值下降越明显,因而表明蓝光对胚胎发育起到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合适的光照强度和光周期能与光质协同作用,可以提高方斑东风螺育苗效率和苗种品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汪文俊 孙修涛 王飞久 王翔宇
以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幼孢子体为材料,比较了不同光质(白光、红光和蓝光)对其生长的影响,并对假根的发育进行了研究。在为期56d的培养期内,蓝光始终促进幼孢子体的生长,平均叶片大小为9530±125μm长/1350±49μm宽,是对照白光组的4倍之多(2200±56μm长/356±20μm宽);而红光下,藻体生长极为缓慢,叶片大小仅为580±63μm长/135±11μm宽。但是三光质下,藻体假根生长差异较小;假根长/叶片长为红光下最大,蓝光下最小,三光质下该比值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由于海带的主要捕光色素之一岩藻黄素的吸收峰位于蓝光区,因此加大环境中蓝光的辐射可有效提高...
关键词:
海带 孢子体 假根 光质 蓝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詹静 王秀萍 杜子璇 刘天学
为探明花期连阴雨造成的弱光胁迫持续时间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黄淮海平原主推夏玉米品种浚单29为材料,自抽雄期起设置弱光胁迫处理0 d(CK)、3 d(S3)、6 d(S6)、9 d(S9)、12 d(S12)、15 d(S15)6个处理,探讨了玉米花期弱光持续时间对玉米果穗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抽雄期起,随着弱光胁迫时间的延长,弱光处理315 d,吐丝期较CK推迟17 d,终散粉日较CK推迟12 d。在抽穗后第11天所有处理散粉全部结束。散粉100%结束日吐丝株率较CK减少3%43%,各处理结束日果
关键词:
玉米 花期 弱光 持续时间 结实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