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18)
- 2023(2781)
- 2022(2511)
- 2021(2329)
- 2020(1899)
- 2019(4771)
- 2018(4780)
- 2017(8620)
- 2016(4957)
- 2015(5381)
- 2014(5438)
- 2013(5370)
- 2012(5092)
- 2011(4457)
- 2010(4711)
- 2009(4264)
- 2008(4224)
- 2007(3634)
- 2006(3326)
- 2005(2840)
- 学科
- 济(21302)
- 经济(21292)
- 管理(12750)
- 地方(10307)
- 业(9313)
- 环境(8945)
- 方法(7217)
- 企(6768)
- 企业(6768)
- 农(6463)
- 数学(6448)
- 数学方法(6343)
- 生态(6077)
- 学(5889)
- 中国(5144)
- 地方经济(4992)
- 资源(4948)
- 农业(4473)
- 划(4394)
- 和(4230)
- 业经(4162)
- 发(3517)
- 财(3282)
- 规划(3195)
- 环境规划(3094)
- 城市(2778)
- 制(2530)
- 域(2496)
- 区域(2491)
- 技术(2452)
- 机构
- 学院(64042)
- 大学(62616)
- 研究(26369)
- 管理(24920)
- 济(23416)
- 经济(22862)
- 理学(20955)
- 理学院(20587)
- 管理学(20119)
- 管理学院(20029)
- 中国(19264)
- 京(19032)
- 科学(19026)
- 江(16921)
- 所(14057)
- 农(13632)
- 研究所(13023)
- 业大(12663)
- 中心(12280)
- 北京(11807)
- 院(10537)
- 农业(10447)
- 省(10270)
- 范(9882)
- 师范(9747)
- 财(9193)
- 科学院(8618)
- 州(8448)
- 师范大学(7968)
- 资源(7947)
- 基金
- 项目(48178)
- 科学(37367)
- 研究(33894)
- 基金(32614)
- 家(28938)
- 国家(28706)
- 科学基金(24395)
- 省(21346)
- 社会(20461)
- 社会科(19342)
- 社会科学(19332)
- 基金项目(18267)
- 划(17547)
- 自然(16596)
- 自然科(15985)
- 自然科学(15981)
- 自然科学基金(15620)
- 教育(13836)
- 编号(13296)
- 资助(12971)
- 发(11892)
- 江(11634)
- 重点(11581)
- 课题(10426)
- 计划(10092)
- 科技(9757)
- 成果(9681)
- 创(9581)
- 部(9294)
- 发展(9276)
共检索到99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韩春源 刘宝 顾仕珲
通过现场调研,对南京滨江风光带生态交通政策实施及服务性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南京滨江风光带生态交通建设的建议,为滨江风光带建设与运营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滨江风光带 生态交通 评价 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严军 景张鹏
选取景观形态趋于稳定的南京市幕燕滨江风光带作为研究对象,提取了滨江路侧景观立面轮廓线,通过分段方式对各段立面轮廓线进行了分形维数测定和量化评估。结果表明,分形维数可以作为评价滨水景观立面的重要指标。根据分析结果,从建筑形式、植物配置和整体风貌三个方面提出了城市滨水景观立面形象塑造的相关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翟辅东
本文通过湘江风光带与莱茵河旅游风光带对比研究 ,认为两河在水文方面具有相似性 ,但在资源、基础设施和市场方面有很大区别 ,湘江沿岸受观光旅游资源的限制 ,达不到像莱茵河那样开发成国际一流的沿江游赏风光带的整体水平 ,但现阶段可从近城区的江段入手 ,以洲滩为重点 ,逐渐发展成度假休闲型的水上风光带 ,并提出了开发策略。
关键词:
江河旅游 风光带 湘江 莱茵河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俊宴 任焕蕊 胡明星
本文阐述了大尺度城市规划中生态安全格局的分析方法和特点,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提取生态安全格局的制约要素,以此审视规划设计和管理控制中结构性生态框架的建构与调整,以及生态体系的保护。并在南京滨江新城的研究实践中,探索了生态安全格局分析模型的应用和空间管制策略。
关键词:
南京 滨江新城 生态安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井浩淼
滨江公园是城市系统重要的功能组件,其所具备的生态经济效益也可圈可点,凸显其生态设计理念与原则,滨江公园的建设发展因而具有更为长效的社会意义。文章重点解析了城市滨江公园建设所具备的社会效用、生态经济价值以及其所凸显的生态化理念诉求,并据此拟建了城市滨江公园设计的细化措施,以期能通过滨江公园建设而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交互双赢。
关键词:
城市滨江公园 生态设计 理念 原则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沈志翔 汤爽爽 张建新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被列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义,"绿色"发展理念也渐渐得到重视和普及。本文以南京江北新区滨江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以生态文明为指导,以湿地保护利用为基础的滨江开发的意义,提出江北滨江的开发策略,以期为南京江北新区滨江开发以及国内的其他滨江开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滨江开发 湿地保护 开发策略 江北新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涛 陈爽 张童
从中小尺度对城市滨江生态用地演变进行研究,可为制定生态用地开发与保护政策提供重要参考。基于2005、2009、2014和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了南京滨江1 km范围内生态用地演变特征,并从城乡用地冲突和政策有效性角度对这些变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耕地大面积减少导致滨江地区生态用地比重下降,由2005年的71.86%下降到2018年的65.54%,但是林草地等半自然生态用地的比重略有上升;(2)林地、内陆滩涂保留率较高,耕地、园地、水域等地类变化以数量净变化为主,而林草地以空间交换变化为主;(3)生态用地流失热点区主要位于中心城区与近郊区间的城乡过渡带,并临近产业园区,建成区扩张是其主要成因;(4)政策规划对滨江生态用地演变作用明显,沿江开发政策加剧了生态用地流失程度,而生态红线等规划对某些重要生态用地保护效果显著,土地利用规划在用地管理方面效果显著,但仍存在耕地、裸地、内陆滩涂被违规侵占现象,长江防洪堤对生态用地保护作用不显著。要使生态空间得以长期存在,不仅需要明晰的政策边界,还需要加快形成公众对生态景观的整体认知和基于生态用地功能目标的保护政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陶承洁 吴岚
滨江空间是生态价值高、文化底蕴深厚、体现城市活力的重要城市空间。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新形势下,城市规划师开始思考如何在保护滨江空间生态本底的同时,激发其作为城市发展空间和开放空间的活力。本文以南京滨江为对象,分析了地理、经济、规划等因素影响下,滨江功能、空间与景观特征的变迁,并针对现有问题,从生态保护、空间优化、景观提升三个方面提出了滨江空间发展策略,以塑造滨江特色、提升滨江空间活力。
关键词:
滨江空间 活力 城市规划 策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其成 姚亦锋 蒋成煜
南京城市滨江带具有山、水、城、林、洲相融合的特色环境,近百年以来滨江地段由于经济和旅游利用而发展迅速。城市滨江带功能的演变具有其独特的历史过程。合理利用南京城市滨江自然与人文条件进行滨江景观规划,对于南京市的进一步发展是很重要的。通过对历史时期南京城市滨江带功能演变的分析,对滨江带景观现状深入的研究,对滨江带各个区域的景观要素进行探讨,提出了南京城市滨江带景观规划的指导思想与设计手法,依此进行了景观规划研究。将南京城市滨江带划分为6个特色区域:河西滨江段以塑造现代化城市建筑群体景观为主,下关滨江段以塑造港区风貌和反映城市近现代历史为主,幕燕滨江段以塑造自然山水风光为主和江中洲地区以现代化田园风...
关键词:
景观规划 功能演变 城市滨江带 南京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林葳 喻来 陈舒静 罗言云
城市滨江绿地是城市水域与城市陆域的中间区域,是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生态可持续作为主要理念,在AVC理论基础上构建城市生态滨江绿地定量评价体系,并参考层次分析法以完善体系指标权重。选取阆中市的三段滨江绿地作为实证评价对象,得出各段分数,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对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汪侠 甄峰 吴小根
建设智慧景区,对于景区实现精细化、低碳化、移动化的管理方向,并最终实现"智慧旅游"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智慧景区的探讨多集中于技术、管理和服务层面,尚无文献从游客视角对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游客的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应该从景区智能管理系统、信息服务智能系统、智慧游览系统、智慧预报系统、旅游电子支付、景区综合智能系统、景区安全救助智能系统、景区智能交通系统和景区资源保护智能系统9个方面进行智慧景区的建设。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为例,进行了智慧景区的实证评价。最后,对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智慧景区建设的优势、不足以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智慧景区 评价指标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玮
基于城市记忆视角,选取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作为传统文化旅游地的典型个案,以古代六朝至近代中华民国时段为界,分类梳理古地图、古诗词、古画卷、老照片等图文史料,结合符号学和质性研究方法,从地理和文化空间2个层面,溯源其历史发展过程,探究其空间演化特征。研究结果凸显了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在南京城市发展变迁中担负的城市记忆表征、民族文化传承、市井生活繁衍及地方特色沿袭等重要功能,为传统文化旅游地及城市文化空间的科学规划和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仇梦嫄 王芳 沙润 侯国林
旅游声景观是景区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对声景观的满意度取决于对旅游声景观属性的感知。文章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声景观的相关研究,将旅游声景观属性划分为生理层面感知的物理属性和心理层面体验的环境属性。选取夫子庙—秦淮风光带5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作为研究案例地,对物理属性的感知采用声学测量结合游客评价的方法进行研究;对环境属性的体验则在声景观要素分类的基础上,利用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游客对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各景点旅游声景观基本满意;游客对旅游声景观环境属性的体验以物理属性的感知为前提,当声景观的物理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玮 黄震方 唐文跃 沈苏彦
基于城市记忆的视角,文章选取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作为典型个案,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采用数理统计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文化旅游地游后感知维度分异特征和机理。结果表明:主客双方对物质要素的游后感知维度呈现相似性递减特征,究其原因,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元素有机融入、建筑景观的价值弥足珍贵、自我"造血"和外来"补给"功能的匮乏以及单一静态的陈列展示方式都是其主导因素。但是,对非物质要素的游后感知维度存在层级差异,而非遗传承载体和方式的弱化、地方传统美食颇具特色、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文化涵化进程加快以及街巷生活环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文晖 李宏利
大都市滨江地区是城市最为重要的景观地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城市的形象。针对滨江地区景观规划设计如何与城市环境建设相协调的问题,以鹦鹉洲沿江地区景观规划为例,从促进山水与城市共融,创造满足居民需求的空间,再造滨水生态系统,延续城市文脉等角度,系统地阐述了滨江地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理念与更新改造的策略。
关键词:
滨江地区 生态景观 设计原则 改造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