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83)
2023(14556)
2022(12529)
2021(11598)
2020(9932)
2019(22473)
2018(22410)
2017(43436)
2016(23642)
2015(26468)
2014(26200)
2013(26081)
2012(23870)
2011(21331)
2010(21410)
2009(19981)
2008(19741)
2007(17692)
2006(15674)
2005(13797)
作者
(69260)
(58044)
(57658)
(54636)
(36686)
(27815)
(26064)
(22925)
(21911)
(20673)
(19697)
(19536)
(18490)
(18204)
(17707)
(17508)
(17499)
(17121)
(16542)
(16542)
(14634)
(14209)
(14056)
(13336)
(13204)
(13003)
(12875)
(12803)
(11700)
(11699)
学科
(96985)
(96960)
经济(96867)
(78963)
企业(78963)
管理(76646)
(47696)
方法(42888)
数学(33819)
数学方法(33492)
业经(32242)
农业(31746)
(28499)
中国(23548)
(20943)
财务(20882)
财务管理(20861)
企业财务(19746)
技术(19453)
(19346)
(19147)
地方(18765)
(17667)
理论(17173)
(16972)
贸易(16964)
(16583)
(16454)
(16363)
(14933)
机构
学院(340693)
大学(334940)
管理(140471)
(136254)
经济(133450)
理学(121593)
理学院(120364)
管理学(118476)
管理学院(117879)
研究(110431)
中国(84779)
(73277)
(72711)
科学(70019)
(59794)
业大(58177)
(56323)
农业(56050)
研究所(51363)
(50899)
中心(50634)
财经(48127)
北京(45966)
(43814)
(41787)
师范(41427)
(40676)
(39417)
经济管理(38595)
经济学(38594)
基金
项目(233256)
科学(183603)
研究(170765)
基金(168919)
(147190)
国家(145810)
科学基金(125964)
社会(107169)
社会科(101126)
社会科学(101098)
(92975)
基金项目(90926)
自然(82911)
自然科(80968)
自然科学(80950)
自然科学基金(79507)
(76828)
教育(75624)
编号(70840)
资助(68256)
成果(55444)
重点(51492)
(50917)
(50640)
(50424)
课题(47106)
(46658)
创新(46467)
科研(44476)
国家社会(43201)
期刊
(157287)
经济(157287)
研究(95318)
(72717)
中国(62710)
学报(55587)
管理(51739)
科学(51615)
农业(49468)
(46245)
大学(42313)
学学(40266)
业经(32280)
教育(31303)
技术(29642)
(29234)
金融(29234)
(25653)
财经(22776)
经济研究(22049)
问题(21253)
(19409)
技术经济(18347)
(17504)
科技(17450)
现代(16952)
理论(15738)
商业(15629)
图书(15575)
资源(15423)
共检索到4962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葛成军  安琼  董元华  俞花美  
对某大型矿业企业周边农业土壤中两类POPs物质———15种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DDTs和HCHs)的残留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PAHs检出率为100%,总残留量范围为312.2~27 580.9μg.kg-1,且以四环以上多环芳烃组分为主。不同样区土壤PAHs残留量受常年风向影响明显。农业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和滴滴涕均有检出,但残留水平不高,分别为3.60μg.kg-1(0.81~9.43μg.kg-1)和11.13μg.kg-1(3.31~43.81μg.kg-1)。土壤有机氯农药的残留以p,p-′DDE和p,p-′DDT为主。土壤中HCHs的各异构体组分含量特征为α>β>γ>δ。部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亚华  黄少华  刘胜环  王桂萍  丁锋  邵志成  沈振国  
采集了南京市5县4郊5个环境单元(矿冶区、交通干线、工厂周边、污灌地、农产品基地)共100个样点的农田土壤及部分蔬菜样品,测定了重金属(Pb、Cu、Zn、Cd)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土壤Pb、Cu、Zn、Cd质量分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6.1~4 138.81、6.5~3 375.14、6.0~3 587.60、.09~17.61 mg/kg。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以矿区周边农田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污灌地和公路沿线农田,部分农产品基地存在轻度Cd污染,工厂周边农田土壤污染相对较小。19个样点的青菜地上部重金属Pb、Cu、Zn、Cd质量分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1~7.11、5.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朝云  王铁宇  徐笠  庞博  谭冰  李奇锋  吕永龙  
为了解典型农药化工厂区及周边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本研究选择京津渤地区某农药企业,对其厂区和周边表层土壤中Cu、Ni、Cd、Zn、Cr、Pb、Hg和As等重金属进行了监测,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美国环保署(USEPA)的人体暴露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企业内部存在明显的As污染,尤其是生产区土壤中As的浓度达到土壤三级标准的2.59倍,企业周边土壤也存在普遍的Cd、Pb和Hg累积现象,历史生产过程含砷辅料的使用是造成厂区As污染的关键原因。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来看,企业内部生活区及周边土壤重金属平均总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敏苓  戴树桂  
目前,污染物在土壤中生物可利用性研究备受关注,但是,对其涵义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污染物的老化作用、非水基质的形成和微生物的移动性都会降低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同时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土壤理化性质、污染物和微生物性质、污染物与土壤接触时间和环境因素等。生物学和化学评价方法是评价生物有效性的2种方法,与生物学方法相比,化学方法具有耗时短、精度高、费用低的优点。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生物可利用性研究应加强和关注的方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陶雯  张旭博  孙志刚  李仕冀  刘晓洁  张崇玉  欧阳竹  成升魁  
明确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时空变异可以更好地掌握农田生产力和土壤质量情况,对农业资源合理配置以及提高生产力可持续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华北平原引黄灌区下游农田作物产量数据和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对华北平原引黄灌区下游作物产量的演变以及有机质和养分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阐明该地区作物产量、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灌区的农田生产力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和时空差异。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农田生产力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冬小麦高产田分布在黄河下游北岸中部地区的齐河县和下游南岸三个县,范围是6084.0~6861.0 kg/hm~2,夏玉米产量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出中间高两端低的特征,其中齐河县的产量最高,为7524.0 kg/hm~2。灌区农田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最高的德州市分别为16.30 g/kg和202.40 mg/kg,全氮含量最高的淄博市为1.17 g/kg,有效磷含量最高的泰安市为34.56 mg/kg。研究表明,灌区的生产力水平一直不断在提升,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掌握养分分布特征和土壤肥力的空间差异来制定合理的施肥措施,可为今后该地区实现精准农业和高产稳产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印军  方琳娜  杨俊彦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农田受污染率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不足5%,上升至目前的19.4%;污染物主要来自工矿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并通过大气沉降、洪水冲积和不合理的农业生产过程3个路径进入农田,其中不合理的农业生产过程,尤其是污水灌溉是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首要路径;不仅化肥会污染农田,有机肥同样也会污染农田。通过调节Cd超标农田土壤的PH值可以降低Cd的活性,减轻对农作物的危害;不同作物对Cd的敏感性不同,通过调整农作物品种结构,可以降低危害;治理农田土壤污染,首要工作是强化农田土壤污染防控,并因情而宜,走综合治理之路。该文首次量化了我国农田土壤污染变化态势,明确提出了化肥在农田土壤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孝飞  林玉锁  俞飞  李波  
城市土壤既直接影响密集的城市人群,涉及众多的生命健康与安全,还通过水体、大气间接地影响城市环境的质量,因此对城市土壤污染的研究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解南京市典型工业企业对其所在地周围住宅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及其污染现状,选择南京梅山炼焦厂、南化磷肥厂、南京炼油厂、扬子芳烃厂、南京钢铁厂等5个典型工业区进行监测调查。结果表明,南京市典型工业区厂区土壤中Cu、Zn、Pb、Cd、Hg和As元素的含量都明显高于附近住宅区土壤中含量,Cr和Ni两种元素含量与其附近住宅区土壤中含量没有明显差异。分析各工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发现,炼焦厂主要异常元素为锌;磷肥厂主要为铜、铅、镉、汞、砷;炼油厂主要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翠香  张文会  夏燕飞  王荣  董彦  沈向  
选择山东栖霞等地304省道公路旁3处苹果园,采用HPLC法,分析0~ 45 cm土层的ΣPAHs含量。结果表明:汽车尾气使公路两旁10~ 150 m内果园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表层土ΣPAHs含量最高,多在1 000ng·g-1左右,0~ 15,15~ 30和30~ 45 cm 3层土壤ΣPAHs平均含量比例为1.63∶1.35∶1;根据沉降情况将11种PAHs分为渐变型、远距型、波动型3种类型:渐变型在20 m后随距离增加沉降量降低,包含菲、荧蒽和蒽,最大沉降量分别为343.93,113.06和18.11 ng·g-1,远距型随距离增加沉降量增加,包括芘、苯并[b]荧蒽、苯并[a]芘和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毅  熊春莲  蔡艳  张世熔  李婷  袁大刚  
在SPSS11.5 for Window和ArcGIS9.2平台上,对地震灾区一个典型代表区域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微生物总量平均值为2.51×107CFU/g干土,三大类微生物中细菌所占比例最大,为总量的84.50%,其次为放线菌和真菌;水平方向上,区域内土壤微生物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垂直方向上细菌主要分布在20~40 cm土层,放线菌和真菌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灾区搭建临时帐篷和建造板房等对土壤造成的压实对区域内土壤微生物数量无显著影响;区域内水田、旱地、林地三类生态系统微生物数量无显著差异;土壤因子中只有有效磷与放线菌数量存在显著的线性相...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秀丽  张凤荣  朱泰峰  周建  吴昊  杨黎芳  
基于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北京山区65个典型土壤类型剖面的165个样品数据,研究土壤有机碳分布及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有机碳平均含量为(12.61±9.58)g/kg,属中下水平,变异系数为76.02,中等变异。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与海拔、植被覆盖度显著正相关,与温度显著负相关,即海拔所造成的水热条件和植被覆盖度的差异是影响其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剖面中的垂直分布规律为:表层到亚表层下降速率显著,达44.48%,亚表层以下下降速率趋缓,均小于20%,土体构型与之关系密切,均质型土壤有机碳变化速率平缓,有强烈对比的土体构型变化较剧烈;而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大伟  卞新民  许泉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备受关注的农产品安全问题有密切联系,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意义重大。以江苏省南通市为研究区,利用采样点实测数据,借助神经网络模型(ANN)并结合3S技术对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对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动态分布进行描述,并对各个空间位点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智能地学习各个样点的空间位置与该点各重金属含量之间的映射关系和预先设计好的分类评价模式,并能够稳健地对各个空间插值点处的重金属含量和各个位点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预测和评价。结论显示,南通市大部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较轻,但也存在局部地区的严重污染。结论与实际情况相符,表明神经网络模型可以为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研究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殷俊  陈曦  谢高地  张建辉  张昌顺  史宇  王帅  
为全面掌握中国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现状水平及空间分布格局,本文运用统计学、空气质量评价规范、聚类分析方法对全国74个城市2013年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目前中国PM2.5污染程度整体较重,74个城市中仅有拉萨、海口和舟山3个城市达到年均值二级标准,邢台、邯郸和石家庄3个城市PM2.5的超标天数比例超过70%;2PM2.5浓度季节变化特征大体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重度及以上污染主要集中在12月和1月;3从浓度水平来看,沿海城市总体优于中部内陆地区,污染最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北南部地区;4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气候、地形等多因素影响,全国PM2.5污染状况区域特征...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红桔  马闪闪  赵科理  叶正钱  汪智勇  白珊  
为探明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产地土壤肥力质量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指导林农合理施肥,选取杭州市临安区山核桃产区为研究区域,以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该区土壤养分状况等级评价,并采用地统计学等空间分析方法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H值平均为pH 5.23,87%土壤pH值为pH 4~6,研究区土壤酸化严重。土壤有机质平均为31.6 g·kg~(-1),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分别为155.40,14.04,85.73 mg·kg~(-1)。根据《浙江土壤》肥力等级划分标准(1级土壤成分质量分数低,4级土壤成分质量分数高)可知: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主要处于第3等级和第4等级,比例为54%。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处在分级标准的第3等级且所占比例为76%。土壤速效钾大于50 mg·kg~(-1)的区域占80%。相反,土壤有效磷不足,63%的土壤有效磷不足10 mg·kg~(-1),处在第1等级和第2等级标准,难以满足山核桃生长。土壤各养分变异系数为27.15%~141.03%,表明研究区林地土壤养分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异性。空间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pH值和养分均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山核桃产量高低不一,与土壤养分具有一定的空间对应关系。山核桃林地土壤严重酸化,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都比较充足,而大部分地区有效磷不足。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韩松  秦路  张建伦  
建立有效的农业土壤碳交易机制对于缓解气候变暖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许多组织已经对此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本文介绍了国际农业土壤碳交易机制的实践,发现当前农业土壤碳交易存在参与意愿不强、标准不统一、申请条件高、付费周期长以及回报水平较低等问题,从而提出了中国在推进农业土壤碳交易时应当积极落实"自主减排"战略,给予农户适当的碳汇补贴,积极推进评估机制和标准化建设,建立碳汇交易产品认证制度,同时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