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51)
2023(3615)
2022(2962)
2021(2690)
2020(2235)
2019(4818)
2018(4591)
2017(8807)
2016(4538)
2015(4941)
2014(4619)
2013(4345)
2012(4178)
2011(3480)
2010(3603)
2009(3444)
2008(3485)
2007(3023)
2006(2440)
2005(2346)
作者
(11678)
(9812)
(9485)
(9239)
(6024)
(4556)
(4479)
(3772)
(3585)
(3533)
(3292)
(3222)
(3029)
(2956)
(2900)
(2898)
(2868)
(2860)
(2789)
(2637)
(2360)
(2287)
(2182)
(2168)
(2165)
(2152)
(2134)
(2058)
(1902)
(1855)
学科
(17664)
经济(17651)
管理(12165)
(10557)
(10077)
企业(10077)
方法(6306)
业经(5154)
中国(5144)
理论(4639)
(4246)
地方(4153)
(4107)
(4051)
教育(4044)
数学(4041)
数学方法(3982)
文化(3764)
(3653)
产业(3325)
(3124)
贸易(3123)
(3096)
财务(3093)
财务管理(3090)
(2971)
企业财务(2932)
农业(2856)
(2678)
市场(2612)
机构
学院(60752)
大学(59706)
(22289)
经济(21817)
管理(21207)
研究(20387)
理学(18107)
理学院(17813)
管理学(17481)
管理学院(17350)
(16655)
中国(14848)
科学(12064)
北京(11374)
(10213)
(10127)
师范(10083)
(9691)
中心(8913)
研究所(8742)
(8553)
师范大学(8186)
财经(8141)
业大(8053)
(7645)
(7417)
(7158)
(6815)
经济学(6664)
技术(6247)
基金
项目(40606)
科学(32038)
研究(32010)
基金(28509)
(24327)
国家(24051)
科学基金(20841)
社会(20518)
社会科(19299)
社会科学(19295)
(15217)
基金项目(15021)
教育(14666)
编号(13858)
(13526)
自然(12589)
自然科(12266)
自然科学(12264)
自然科学基金(12037)
成果(11308)
资助(10914)
课题(9676)
重点(9290)
(9245)
(8678)
项目编号(8660)
(8534)
(8365)
(8105)
国家社会(8067)
期刊
(27633)
经济(27633)
研究(19831)
中国(11875)
教育(10494)
学报(9144)
(8588)
科学(8461)
管理(8207)
大学(7476)
学学(6736)
(6597)
业经(5164)
经济研究(5034)
农业(4668)
技术(4488)
(4300)
金融(4300)
财经(4232)
图书(3741)
(3707)
问题(3472)
商业(3242)
(3163)
(3058)
书馆(3018)
图书馆(3018)
现代(2961)
(2951)
职业(2897)
共检索到91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俊  
借鉴国内外关于文化景观的定义和分类,结合南京城市的地域文化特性,将南京明清时期文化景观划分为设计景观、遗址景观、建筑群落景观和复合景观四大类型,总结出其独特的价值构成,即影响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见证价值,在此基础上思考了对于南京明清文化景观的保护及其遗产价值的体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俊  张青萍  
文化景观遗产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变化,不同时期和不同形态的城市空间结构和文化景观共同构成了城市复杂的文化景观生态,关注城市历史文化景观演变发展的动态过程,使文化景观的分层结构更加清楚、发展脉络更加清晰,也为其作为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提供了契机。综合运用层积认知的方法,对钟山历史文化景观各历史时期形成的不同文化景观形态进行了梳理,并总结了钟山历史文化景观在层积叠加过程中所产生的三种不同的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充分发掘单体文化景观的价值、构建整体"叙事结构"和有效控制演进过程等保护与利用策略,旨在实现钟山历史文化景观的活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方程  陈广宇  
南京近代基督教的发展伴随着南京的现代化进程展开,尤其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宗教文化景观超越了精神信仰范畴在更广阔的领域与南京的城市生活及城市空间发生着深刻互动,进而产生了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系统研究了南京近代基督教文化景观的空间演化过程,基于地方理论视角从视觉与结构、功能与现代化、记忆与认同等三方面总结了其文化景观特征,并探索了地方物质形态活化、地方城市功能活化与地方历史意义活化等基于地方活化的宗教文化景观保护策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婧雅  张玉钧  
中国的自然保护地具有生态和文化双重价值,文化景观作为自然与文化的交界面,如何识别其价值对中国自然保护地的管理至关重要。以泰山为例,通过古籍文献和实地勘察等方法,从历时性角度对泰山的文化景观价值演变进行剖析。研究发现,泰山文化景观价值经历了山岳崇拜的自然价值、君权神授的政治价值、佛道信仰的宗教价值、祭祀游居的民俗价值及保护利用的综合价值五个阶段。结论认为:自然保护地文化景观价值的演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名山自然保护地的文化景观价值演变是从自然到文化再到综合、从御到民、从单一到多元、从分离到融合的过程;自然保护地文化景观价值的构成要素包括思想基础、环境条件、行为方式及空间结果四部分,具有鲜明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特征。文章还对自然保护地文化景观价值的识别策略进行了讨论,为相应类型的国家公园和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深圳市平冈中学课题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鹤年  张力仁  
通过对我国区域差异最明显的省区——陕西省现有117条政区地名的命名规律、命名缘由和命名时间等属性的分类统计分析,发现陕西全省现有半数以上政区地名在明代及其以前就已产生,且越早出现的政区名称,以自然地理实体特征得名愈突出;越晚出现的政区名称,因社会人文事象得名越明显。从时空分布看,陕西政区地名随时间变迁呈现出明显的与三大地域开发序列相对应的空间特征。研究表明:区域开发、地缘政治形势以及全国政区体制变化是陕西省政区地名文化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晓颖   陈佳樱  
乡村文化景观代表着农业文明的精粹,保留了人类不断积累的传统农耕智慧,对增强村落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被看作旅游资源,不断被开发和更新。文章运用IPA-KANO模型,以南京市黄龙岘茶文化村文化景观组成要素为研究对象,分别探究在村民和游客不同视角下文化景观要素与主观感知之间的关系,并对两者出现的差异性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及原因解析,并依据象限图得到文化景观要素的优先级类型,为该村文化景观要素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乡村内生性文化景观和外来文化景观的共生。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宿爱云  
近年来,“民间信仰”相关研究的成果很丰富,但在研究区域上,学界的目光更多投向了华北、华南和江南区域,西北地区民间信仰的研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其相关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步,到现在仍未达到成熟期,这与西北地区复杂的民族和宗教格局有着密切关系。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西北地区农牧交错、多民族交融的经济文化过渡带。该区域文化丰富多元、各民族交融互动,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河西走廊区域内不同的文化因子孕育了不同的信仰事象及其文化景观,这些信仰事象及其文化景观又是地方社会发展变迁的重要载体。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何艳冰  乔旭宁  王同文  樊良新  
文章将脆弱性理论引入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研究中,以河南省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对传统村落文化景观脆弱性进行测度,并引入贡献度模型划分其脆弱类型。结果表明:(1)不同传统村落文化景观面临的压力极不均衡,旅游开发对文化景观的胁迫效应更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状态存在结构性差异,非物质文化景观较物质文化景观更为脆弱;政府在文化景观保护过程中缺乏对村民利益诉求的尊重及其文化自觉意识的激发,是导致传统村落响应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2)传统村落文化景观脆弱性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位于低、中、高3个脆弱等级的传统村落数量分别占33.33%、52.38%和14.29%,空间上呈现豫东地区和豫北地区高、豫西地区和豫南地区低的格局。(3)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分为压力主导脆弱、状态主导脆弱、响应主导脆弱、压力-状态复合脆弱、状态-响应复合脆弱和压力-响应复合脆弱6种类型,复合脆弱型传统村落的数量明显多于单一脆弱型,且脆弱程度更深,反映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脆弱性主要受复合因素驱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文廷  方星星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晓黎  韩锋  
在世界遗产文化景观三大类型引导下,立足中国风景名胜区杰出的自然与文化双重属性,借用文化景观分类办法及其价值阐释途径剖析了中国风景名胜区中文化景观类型、价值及其与世界遗产杰出普遍价值标准的关联性,进而提炼出中国风景名胜体系潜在的世界遗产文化景观价值贡献,将为未来遗产提名申报及保护管理提供重要目标导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聪荣  张朝枝  
原真性是关于世界遗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它既是衡量遗产价值的标尺,也是保护遗产所需依据的关键。庐山世界文化景观的形成拥有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在理解世界文化景观原真性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庐山地域文化特征,其原真性主要体现在遗产单体、遗产单体所包涵的信息和遗产单体环境3个方面。充分理解庐山世界文化景观的原真性的内涵和产生背景,对保护庐山世界文化景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艺惠  陈田  王云才  
传统乡村地域文化景观既是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随着对景观文化遗产保护由局部点状斑块向区域性文脉整体保护认识的转变,相关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更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从传统乡村地域文化景观概念与内涵阐释入手,对近20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认为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地域文化景观的特征、景观的变化、景观的保护三大方面,其中,在现代经济的冲击下乡村地域文化景观的变化及相应的保护调控措施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学者们运用历史学、地理学、建筑学、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形成了多学科参与研究的良好局面,但是在研究的内容和深度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Myriam Jansen-Verbeke  
文化景观在建立和吸引新的和多样化的旅游市场方面确实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这个观点促使地方当局鼓励当地管理人员和企业家进一步探索和发展该地区的旅游潜力。从旅游的角度看,这个新"产品"的主要兴趣点是文化和自然风光、期望和经验以及保护传统和注入创新的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在各种景观中引入新的职能也导致当地人和游客的象征性价值的改变。这一区域性做法的一个主要假设在于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共生和保护是加强区域特征的关键因素。本文讨论的重点是对改变文化景观这一不可逆转的旅游化过程的解释。了解这一转变过程对于规划和设计可持续的旅游目的地,以及最重要的制定有效的管理工具是必要的。文化景观向旅游景观的转变需要深刻地了解当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汤茂林  
文化景观作为文化地理学的一大研究主题 ,吸引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从景观和文化景观的内涵出发 ,从文化景观起源和变迁、文化景观感知和解释、文化景观组成、文化景观类型、景观生态、景观保护和规划等六个方面 ,深入探讨了文化景观研究的近今进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