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40)
- 2023(11246)
- 2022(9537)
- 2021(9286)
- 2020(7697)
- 2019(18153)
- 2018(17939)
- 2017(34189)
- 2016(18562)
- 2015(20838)
- 2014(20566)
- 2013(19932)
- 2012(18466)
- 2011(16716)
- 2010(16676)
- 2009(15746)
- 2008(16076)
- 2007(13771)
- 2006(12401)
- 2005(11644)
- 学科
- 济(69067)
- 经济(68961)
- 管理(53785)
- 业(45267)
- 企(37916)
- 企业(37916)
- 方法(26673)
- 制(26558)
- 财(24687)
- 数学(23578)
- 数学方法(23390)
- 中国(23170)
- 银(22165)
- 银行(22019)
- 行(20531)
- 农(18243)
- 融(15479)
- 金融(15475)
- 体(15232)
- 业经(15206)
- 度(14388)
- 制度(14356)
- 贸(14278)
- 贸易(14262)
- 易(13929)
- 地方(13783)
- 务(13694)
- 财务(13672)
- 财务管理(13631)
- 体制(12987)
- 机构
- 大学(248718)
- 学院(245036)
- 济(109547)
- 经济(107479)
- 管理(90802)
- 研究(89022)
- 中国(77801)
- 理学(76355)
- 理学院(75416)
- 管理学(74521)
- 管理学院(74009)
- 财(59438)
- 京(56970)
- 科学(48398)
- 财经(44356)
- 所(44004)
- 中心(41133)
- 经(40329)
- 研究所(38714)
- 江(37495)
- 北京(37352)
- 农(35988)
- 经济学(35522)
- 财经大学(32936)
- 院(32382)
- 经济学院(31775)
- 范(31606)
- 师范(31361)
- 业大(30236)
- 州(29364)
- 基金
- 项目(155867)
- 科学(123738)
- 研究(118468)
- 基金(115670)
- 家(99624)
- 国家(98827)
- 科学基金(84871)
- 社会(78259)
- 社会科(74241)
- 社会科学(74227)
- 基金项目(60631)
- 省(56105)
- 教育(53952)
- 自然(51567)
- 自然科(50328)
- 自然科学(50317)
- 自然科学基金(49475)
- 划(48735)
- 资助(47149)
- 编号(46424)
- 成果(40248)
- 部(36881)
- 重点(35410)
- 制(34564)
- 国家社会(33733)
- 发(33436)
- 课题(33059)
- 教育部(32403)
- 创(32108)
- 性(31925)
共检索到401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万艳丽
20世纪20年代末,由于制度环境发生变化,中国银行主动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在原有会计制度——《中国银行会计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基础上,制定了新的会计制度——《中国银行会计内规》(以下简称《内规》)。《内规》内容全面,适应性强,不仅为中国银行一直沿用,而且被其他银行所仿效。《内规》的制定和执行,既使中行的科学管理力度得到了加强,又推动了近代银行业会计制度的改革,其经验至今仍可为我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国银行 会计制度 内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碧舟 张忠民
近代中国的会计制度变迁是从银行业开始起步的,主要表现为西方复式借贷记账法的引进和应用。而影响华资银行会计制度变迁的两大因素分别是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并由此决定了其曲折的变迁路径:早期华资银行受市场引导,大力推行簿记改革,初显成效,但所采用的会计制度各自为政,互不统一;在提倡"统制经济"的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华资银行会计制度的形态又渐次演变为政府主导下的部分规范、统一。
关键词:
华资银行 会计制度 市场因素 政府因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碧舟 张忠民
近代中国的会计制度变迁是从银行业开始起步的,主要表现为西方复式借贷记账法的引进和应用。而影响华资银行会计制度变迁的两大因素分别是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并由此决定了其曲折的变迁路径:早期华资银行受市场引导,大力推行簿记改革,初显成效,但所采用的会计制度各自为政,互不统一;在提倡“统制经济”的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华资银行会计制度的形态又渐次演变为政府主导下的部分规范、统一。
关键词:
华资银行 会计制度 市场因素 政府因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杰
随着改革步骤的逐步推进,涉及中国银行制度改革的许多问题需要重新认识,其中一个关键的方面是选择新的分析角度,阐述公有制经济中银行制度改革的实质。 一、对银行制度改革既有过程的考察 (一)公有金融产权:概念的简要说明。 在改革前的公有制经济框架中,存在着单一的国有银行制度。如果我们认定那一块公有权是由不同类型的公有权“子块”组成,那么,与国有银行制度相对应的便是公有金融产权。无疑地,中国银行制度改革就主要针对于此而展开。 (二)对公有金融产权的简单分解:变革过程及其绩效。 概括地说,在既有改革过程中,我们已经作过的事情是对那一块公有金融产权进行了简单分解,具体表现为,从独此一家的中...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唐淑晖
本文回顾了危机以来国际会计准则的变化,这些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的分类计量、股权投资处理、减值计提方法、并表范围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修订和变化将对中国银行业未来的经营管理造成影响,包括在计量手段、风险管理模式和管理范围等方面都提出了新挑战和要求。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若干改进建议,以提升银行的内部风险管理能力,实现其长期稳健经营的目标。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国际会计准则 银行业 风险管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怀亮
1993年颁布的《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已远不能适应商业银行会计核算 ,主要表现是贷款准备金的计提缺乏真实依据、提取呆帐准备金不科学、应收利息核算不真实、应付利息的确认方法存在缺陷 ,等等。根据以上情况 ,可以寻找出一系列完善与修正目前财务制度的方法 ,以迎接入世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激烈竞争。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会计标准 国际惯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万立明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银行重贴现制度的建立不仅严重滞后且缺乏实效。中央银行重贴现从名义上的规定到抗战前期由中、中、交、农联合承办,抗战后期被赋予单独承办权,战后才获得真正意义上的重贴现职能。重贴现制度的迟滞反映了中央银行的畸形,即太过于偏重"政府的银行"的职能。重贴现还经常与承兑、贴现及抵押放款混在一起,不仅不能起到扶助银钱业的作用,反而产生与民争利的弊端。另外,重贴现与一般银钱业的贴现业务未能形成良性互动,严重制约近代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重贴现的缺失也诱使民间进行金融创新。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中央银行 重贴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万立明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银行重贴现制度的建立不仅严重滞后且缺乏实效。中央银行重贴现从名义上的规定到抗战前期由中、中、交、农联合承办,抗战后期被赋予单独承办权,战后才获得真正意义上的重贴现职能。重贴现制度的迟滞反映了中央银行的畸形,即太过于偏重"政府的银行"的职能。重贴现还经常与承兑、贴现及抵押放款混在一起,不仅不能起到扶助银钱业的作用,反而产生与民争利的弊端。另外,重贴现与一般银钱业的贴现业务未能形成良性互动,严重制约近代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重贴现的缺失也诱使民间进行金融创新。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中央银行 重贴现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潘晓霞
1916、1921年,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两度遭受挤兑风潮。挤兑风潮的发生,是政府与银行信用交相丧失的结果,反映着金融乃至政治经济体系的致命缺陷,其中有政府的银行财政化问题,也有银行的权力依赖、本身实力及应对危机能力的问题,还有政府、社会危机处理经验的匮乏。中国、交通银行在两次危机中同遭打击,中国银行安渡难关,并很快恢复发展,交通银行却一落千丈,从此失去与中国银行一比高下的能力。之所以如此,既有政局变更、政治力量消长等原因,也和中国银行对市场、信用的坚持与交通银行对政府的依赖密切相关。两次挤兑风潮的发生、发展路径及结局的异同,或可为深入认识、思考近代中国银行与政府关系问题提供某些借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波 沈利生
本文研究银行系统改革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影响。银行系统改革用利率控制、最小准备金要求和直接信贷计划等金融抑制政策来度量。本文用4×4向量自回归(VAR)系统直接考察银行系统发展、股票市场发展、经济增长和银行系统改革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银行系统改革(金融抑制的减弱)、银行系统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链。银行系统改革与直接信贷计划通过扩大银行系统发展的规模来促进银行系统的发展,银行系统的发展又通过提高银行系统金融中介的活动强度来促进经济增长。股票市场的发展和经济增长、银行系统的发展、银行系统改革之间都没有因果关系,因此,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效应至多是非常弱的。不同的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武力超 许启钦
本文从银行投入产出结构和银行所有制两个角度,通过随机边际生产力模型,使用中国30家银行2001~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组实证检验,来研究2005年中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对中国银行业绩效是否产生显著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所有制结构的银行中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汇率制度改革对中国银行业的绩效,尤其是对非国有银行的绩效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实行新的汇率制度之后,中国地区的银行业,特别是国有银行将会更大程度参与世界金融市场的活动,也将会面临来自外资银行更大的挑战。国有银行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积极减少不良贷款来提高银行的绩效,同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速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进程。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柴松霞
近代中国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银行监管制度,它具备四个特征:一是构建了以政府监督为主的较为科学的监管体系;二是有配套的监理官设置来保障银行监管制度的实施;三是近代银行的监管制度打上了传统文化的烙印;四是近代中国银行的监管制度深受西方银行理论的影响。
关键词:
近代 银行 监管制度 特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海 万红
中国银行制度近 16 0年来的变迁 ,体现出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变迁、非均衡、渐进式、不完全合同和人际化交换等特征。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出发 ,借鉴新经济史学派的观点 ,对中国银行制度从近代以来演变的上述特征进行简要考察
关键词:
中国银行制度 变迁特征 研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钟心安 余成钢
新财会制度对中国银行的影响及对策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钟心安,余成钢在加快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我国于1993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金融企业...
[期刊] 改革
[作者]
青木昌彦 钱颖一
一、金融体制的分类与外部融资的形式在二战后,每一个发达的市场经济中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即留利和折旧费,而并非银行贷款或各种证券等外部融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