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79)
- 2023(13121)
- 2022(11357)
- 2021(10602)
- 2020(8799)
- 2019(20546)
- 2018(20495)
- 2017(39393)
- 2016(21573)
- 2015(24361)
- 2014(24420)
- 2013(24056)
- 2012(21972)
- 2011(19785)
- 2010(19781)
- 2009(18202)
- 2008(17877)
- 2007(15802)
- 2006(13982)
- 2005(12107)
- 学科
- 济(83653)
- 经济(83527)
- 管理(66164)
- 业(57980)
- 企(49170)
- 企业(49170)
- 方法(35872)
- 数学(30582)
- 数学方法(30248)
- 中国(25184)
- 财(22922)
- 农(22106)
- 地方(19605)
- 业经(19524)
- 制(19129)
- 学(17674)
- 环境(14749)
- 理论(14568)
- 农业(14345)
- 和(14095)
- 务(14026)
- 财务(13950)
- 财务管理(13922)
- 贸(13319)
- 贸易(13311)
- 企业财务(13198)
- 技术(13097)
- 体(13022)
- 易(12845)
- 银(12788)
- 机构
- 大学(303481)
- 学院(300513)
- 管理(120615)
- 济(116570)
- 经济(113690)
- 理学(104010)
- 理学院(102780)
- 管理学(101105)
- 管理学院(100538)
- 研究(99764)
- 中国(73447)
- 京(67884)
- 科学(61512)
- 财(55879)
- 所(48847)
- 中心(45101)
- 农(44523)
- 研究所(44160)
- 业大(44125)
- 江(44109)
- 财经(43936)
- 北京(43432)
- 范(40549)
- 师范(40227)
- 经(39847)
- 院(36892)
- 州(35824)
- 经济学(34534)
- 农业(34529)
- 师范大学(32771)
- 基金
- 项目(207282)
- 科学(163068)
- 研究(154228)
- 基金(149500)
- 家(128808)
- 国家(127726)
- 科学基金(110692)
- 社会(96692)
- 社会科(91474)
- 社会科学(91452)
- 基金项目(80398)
- 省(80275)
- 自然(71480)
- 教育(70546)
- 自然科(69751)
- 自然科学(69739)
- 自然科学基金(68449)
- 划(67835)
- 编号(63624)
- 资助(60429)
- 成果(52235)
- 重点(45839)
- 部(45462)
- 课题(44016)
- 发(43633)
- 创(42881)
- 制(40899)
- 创新(40016)
- 教育部(39281)
- 项目编号(39110)
- 期刊
- 济(131019)
- 经济(131019)
- 研究(91839)
- 中国(60599)
- 学报(45548)
- 管理(44635)
- 财(42637)
- 科学(42222)
- 农(40688)
- 教育(37197)
- 大学(35174)
- 学学(32490)
- 农业(28076)
- 技术(26515)
- 融(24389)
- 金融(24389)
- 财经(21197)
- 业经(21063)
- 经济研究(19391)
- 问题(18530)
- 图书(18001)
- 经(17963)
- 理论(15316)
- 科技(14708)
- 现代(14344)
- 实践(14129)
- 践(14129)
- 技术经济(13725)
- 业(13602)
- 版(13318)
共检索到4443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方毅 郑垂勇
尽管对幸福城市建设研究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但是到目前,尚未有文献是从市民的满意度角度出发,对幸福城市建设机制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通过分析南京幸福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问卷,对南京市民在幸福城市建设中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生活环境、社会压力以及社会期望值是影响市民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最后,结合以上分析,从经济、民生以及生态等方面对南京幸福城市建设提出实践性的意见。
关键词:
幸福城市 幸福感 建设机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雪茹 姚亦锋 孔少君 严菊颖
基于土地利用模型测度2000~2014年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的动态变化,再运用典型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组合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的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4年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1.73%;(2)南京市用地结构信息熵呈波动下降趋势,城市建设用地系统结构性增强,但是用地扩展的综合效益趋降;(3)人口增长、道路扩展、投资水平提高及文化产业发展等能够较好的解释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这4类因子对城市建设用地变化具有正向作用;(4)逐步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园林绿地面积的增加相对其他因子对南京市建设用地规模增长的作用最大,其次是道路长度和公路里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婉晶 赵荣钦 揣小伟 高珊
在分析国内外绿色城市建设经验及国内各类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十二五"南京绿色城市建设的现实要求,初步构建了绿色南京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从转型发展、社会建设、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4个方面选取了26项评价指标。结合南京市"十一五"城市建设的成效和"十二五"相关专项规划成果,构建绿色南京城市建设评价目标值,并提出指标权重设置的方法和评价步骤,为"十二五"绿色南京城市建设的综合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绿色南京 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建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长顺 唐德才 王云
气候变化、碳排放与城市化过程相交织,城市作为工业、建筑、交通的载体,也是高能耗、高碳排放的主要源头,需要改变传统城市发展的模式来应对全球变暖的挑战。对南京市的建筑、交通、工业3个方面CO2排放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在建筑方面,主要以民用建筑的电耗和热耗来计算南京建筑的碳排放总量。在交通方面,主要根据对交通碳排放有主要影响作用的因素,借助低碳城市模型,运用能源折算法计算交通碳排放总量。在工业方面,仍然采用能源折算法,运用低碳工业模型,计算南京工业碳排放总量。运用情景分析法预测未来碳排放目标,提出南京建设低碳城市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颖 黄贤金 陈志刚
综合考虑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因素设计城市建设投资规模预警系统技术路线,并确定系统警兆指标及权重。根据所建立的预警系统,对南京市城市建设投资情况进行诊断,并对未来南京市城市建设投资规模发展变化状况做出了警情预测。文章目的在于建立城市建设投资规模预警系统框架,为合理的城市建设投资规模提供指导。
关键词:
投资规模 预警 指标体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韩颖 于玲 汪炘
生态城市建设作为解决城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途径已经受到了政府,学者和普通大众的关注。南京是一个典型的资源消耗型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南京自2005年开始的生态城市建设的状况进行研究对其他城市具有参考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南京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结合过去的实践经验,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南京建设生态城市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南京的城市特点,对照南京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定位和量化指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生态城市 南京市 现状 问题 对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俊 王达
认为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不和谐发展阻碍了城市的快速发展,不健全的规划决策制度、土地调控制度和缺乏活力的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制度是其主要原因;认为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这些问题是实现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和谐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城市建设 城市管理 和谐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晓晓 赵海清 嵇彩凤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碳排放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近年来,绿道网络基于其绿色、生态、健康的本质,与低碳城市的建设路径相契合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在深入研究了低碳经济与绿道的基础上,以南京市为例,结合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从经济水平、环境水平、社会发展水平三个方面构建了包括绿道建设在内的南京低碳经济型城市的指标衡量体系。研究了各个指标在2000—2014年的增减变化以及对城市碳排放量的影响,并提出了建设低碳经济型城市的对策,即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城市功能、加强低碳技术等措施来控制和减少城市碳排放,尤其是将绿道网络融入城市的低碳建设当中,以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绿道网络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晓晓 赵海清 嵇彩凤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碳排放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近年来,绿道网络基于其绿色、生态、健康的本质,与低碳城市的建设路径相契合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在深入研究了低碳经济与绿道的基础上,以南京市为例,结合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从经济水平、环境水平、社会发展水平三个方面构建了包括绿道建设在内的南京低碳经济型城市的指标衡量体系。研究了各个指标在2000—2014年的增减变化以及对城市碳排放量的影响,并提出了建设低碳经济型城市的对策,即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城市功能、加强低碳技术等措施来控制和减少城市碳排放,尤其是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绿道网络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舒昌俊 刘华丽 龚越 方俊
本文提出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创新整体推进思路及实施框架,并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的资金来源、市场运作及其长效保障机制,为我国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的改革与完善提供借鉴。
关键词:
城市建设 投融资 可持续发展 运行机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宁宁 王勤升 冯尊
聚焦数字生态视角,使用网络分析和指数随机图模型兼顾整体与个体效应,从关联性、动态性和聚集性视角探究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从整体网络和个体网络来看,智慧城市建设明显提升碳排放效率网络的指标性能,促进城市间的合作,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发达型、资源型城市在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控制能力较大。(2)从网络拓扑结构来看,无标度性质和小世界性质表现不显著,同时东南沿海与华北地区的核心城市的数量逐渐增加,并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逐渐成熟,局部聚集性明显加强。(3)从影响因素来看,互惠性对网络呈正相关;智慧人才对网络的影响最显著;智慧环境、智慧经济和智慧科技的发展对碳排放效率有改善作用,但存在周期性变化,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果规律性不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德成 方璘 宋志龙
在理论阐释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9-2018年中国内地11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及作用机制,并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方法开展进一步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能够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并通过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应用效应、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倒逼作用、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3个渠道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中等规模的智慧城市建设更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大规模的智慧城市建设更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财政支出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的城市能够显著增强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水平和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则更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而言,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果更突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尹钧科
北京的城市建设与地名尹钧科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成长,首都北京的城市建设一改解放前的疲惫衰败状态,焕发出勃勃生机,大踏步地向现代化国际都市的宏伟目标前进。北京城市建设的成就,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自身的形象,而且对北京的地名产生了重大影响。一、北京城市建设对...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立兵 欧名豪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土地供应管控失效的背后动因,寻求实现对土地供应合理有效管控的创新思路。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实践总结相结合。研究结果:土地供应机制是影响管控的重要因素,为实现有效管控,亟需对土地供应机制进行修正和创新。研究结论:动力机制是影响和决定政府供应土地的决策推动,约束机制是对政府决策行为的检验和校正,准入机制是对进入土地供应流程的相关要素设置门槛,以确保符合土地供应条件,监管机制是对土地供应主客体及整个土地供应流程进行监督和管理,防止出现各类问题。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城市土地 供应 机制 管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丰龙 王冬根
智慧城市在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中日益受到关注,已有研究侧重于将信息技术用于城市建成环境和人的行为分析,但鲜有研究关注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为此,本文对现有关于主观幸福感的量表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不同形式量表的误差等问题进行了总结。目前的研究大多对生命满意度和情感幸福感分别加以度量。对生命满意度的度量主要采取单条或多条的反映性量表,以Cantril的自我标定梯形量表和Diener等的生命满意度量表为代表;对情感幸福感的度量也以反映性量表为主,包括单条的Gurin量表与多维度的核心情绪量表和PANAS量表。针对短期情感体验的调查,还发展了诸如经验取样法和日重建法等专门的方法。目前主观幸福感的量表仍以自陈量表居多,其中存在很多测量偏差。基于目前主观幸福感的量表体系和西方地理学中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本文提出了值得未来国内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几个话题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探讨了主观幸福感的量表和相关研究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