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37)
- 2023(11832)
- 2022(10383)
- 2021(9988)
- 2020(8092)
- 2019(19448)
- 2018(19100)
- 2017(35808)
- 2016(19614)
- 2015(22360)
- 2014(22541)
- 2013(22205)
- 2012(20582)
- 2011(18541)
- 2010(18352)
- 2009(16643)
- 2008(16263)
- 2007(13844)
- 2006(12133)
- 2005(10201)
- 学科
- 济(78185)
- 经济(78109)
- 管理(52860)
- 业(47273)
- 企(38509)
- 企业(38509)
- 方法(34244)
- 数学(29627)
- 数学方法(29310)
- 中国(24246)
- 农(20958)
- 地方(20609)
- 学(18132)
- 财(16939)
- 业经(16800)
- 农业(13954)
- 环境(13318)
- 和(13059)
- 理论(12801)
- 贸(12676)
- 贸易(12669)
- 易(12180)
- 制(12067)
- 技术(11293)
- 教育(10962)
- 划(10542)
- 务(10211)
- 财务(10143)
- 财务管理(10124)
- 融(9991)
- 机构
- 大学(269612)
- 学院(267112)
- 管理(107652)
- 济(101588)
- 经济(99065)
- 研究(93947)
- 理学(92969)
- 理学院(91776)
- 管理学(90171)
- 管理学院(89675)
- 中国(69131)
- 京(61604)
- 科学(60684)
- 所(46876)
- 财(44429)
- 农(43505)
- 中心(43251)
- 研究所(42982)
- 业大(41790)
- 北京(39575)
- 江(38575)
- 范(37830)
- 师范(37520)
- 财经(35467)
- 院(35226)
- 农业(33892)
- 经(32411)
- 州(32143)
- 师范大学(30715)
- 经济学(28866)
- 基金
- 项目(190534)
- 科学(148998)
- 研究(138688)
- 基金(136655)
- 家(119371)
- 国家(118382)
- 科学基金(101669)
- 社会(85059)
- 社会科(80364)
- 社会科学(80341)
- 基金项目(74241)
- 省(73547)
- 自然(67657)
- 自然科(66020)
- 自然科学(66008)
- 自然科学基金(64751)
- 划(63341)
- 教育(62972)
- 编号(57370)
- 资助(55240)
- 成果(45757)
- 重点(42819)
- 部(41035)
- 发(40832)
- 课题(39743)
- 创(39030)
- 创新(36427)
- 科研(36388)
- 大学(35106)
- 教育部(34709)
- 期刊
- 济(112435)
- 经济(112435)
- 研究(80522)
- 中国(55128)
- 学报(43643)
- 科学(40801)
- 农(38709)
- 管理(38160)
- 教育(33491)
- 大学(32545)
- 财(31818)
- 学学(29971)
- 农业(27480)
- 技术(23877)
- 融(20432)
- 金融(20432)
- 业经(18187)
- 图书(18136)
- 经济研究(17121)
- 财经(15982)
- 问题(15907)
- 资源(14851)
- 理论(14319)
- 业(14113)
- 科技(13736)
- 经(13562)
- 实践(13414)
- 践(13414)
- 现代(12652)
- 技术经济(12344)
共检索到3981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雪茹 姚亦锋 孔少君 严菊颖
基于土地利用模型测度2000~2014年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的动态变化,再运用典型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组合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的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4年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1.73%;(2)南京市用地结构信息熵呈波动下降趋势,城市建设用地系统结构性增强,但是用地扩展的综合效益趋降;(3)人口增长、道路扩展、投资水平提高及文化产业发展等能够较好的解释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这4类因子对城市建设用地变化具有正向作用;(4)逐步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园林绿地面积的增加相对其他因子对南京市建设用地规模增长的作用最大,其次是道路长度和公路里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长顺 唐德才 王云
气候变化、碳排放与城市化过程相交织,城市作为工业、建筑、交通的载体,也是高能耗、高碳排放的主要源头,需要改变传统城市发展的模式来应对全球变暖的挑战。对南京市的建筑、交通、工业3个方面CO2排放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在建筑方面,主要以民用建筑的电耗和热耗来计算南京建筑的碳排放总量。在交通方面,主要根据对交通碳排放有主要影响作用的因素,借助低碳城市模型,运用能源折算法计算交通碳排放总量。在工业方面,仍然采用能源折算法,运用低碳工业模型,计算南京工业碳排放总量。运用情景分析法预测未来碳排放目标,提出南京建设低碳城市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颖 黄贤金 陈志刚
综合考虑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因素设计城市建设投资规模预警系统技术路线,并确定系统警兆指标及权重。根据所建立的预警系统,对南京市城市建设投资情况进行诊断,并对未来南京市城市建设投资规模发展变化状况做出了警情预测。文章目的在于建立城市建设投资规模预警系统框架,为合理的城市建设投资规模提供指导。
关键词:
投资规模 预警 指标体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韩颖 于玲 汪炘
生态城市建设作为解决城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途径已经受到了政府,学者和普通大众的关注。南京是一个典型的资源消耗型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南京自2005年开始的生态城市建设的状况进行研究对其他城市具有参考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南京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结合过去的实践经验,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南京建设生态城市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南京的城市特点,对照南京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定位和量化指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生态城市 南京市 现状 问题 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楼梦醒 冯长春
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对京津冀地区的城市建设用地数量和区域差异进行研究。针对2000-2013年的市级面板数据,构建京津冀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驱动力模型,并分析核心变量对京津冀整体和区域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作用差异。结果显示,京津冀整体层面的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由三产产值、地方财政支出、公路营运里程和房屋施工面积这4个变量决定,对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影响作用最大的是三产产值及房屋施工面积。而对于不同类别的城市来说,其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核心驱动力存在着明显差异,常住人口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作用随着城市规模的升高而递减,超大城市的建设用地数量受到第三产业的驱动,而特大城市受到第二产业的影响更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立鹤 钟甫宁 陈卫红
本研究通过虚拟变量的设置和各城市化发展驱动因素的研究,建立起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把南京市与同类城市城市化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形式,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南京市在城市化发展中的相对速度以及城市化发展中资源利用的效率。并根据所得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驱动因素 比较分析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效顺 姜海 曲福田 蒋冬梅
研究目的: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用地的变化规律,界定建设用地理性目标,破解建设用地指标分配难题。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函数模拟法,模型计量法和多方案比较法。研究结果:2010年和2020年南京市建设用地理性目标分别为1.69×105hm2和1.94×105hm2,2006—2010年和2011—2020年间南京市新增建设用地至少要保持在2.41×104hm2和3.02×104hm2规模上。研究结论:(1)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仍处于上升阶段;(2)实证分析结果验证了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明显的理论预期。
关键词:
建设用地 理性目标 土地利用 计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晓晓 赵海清 嵇彩凤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碳排放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近年来,绿道网络基于其绿色、生态、健康的本质,与低碳城市的建设路径相契合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在深入研究了低碳经济与绿道的基础上,以南京市为例,结合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从经济水平、环境水平、社会发展水平三个方面构建了包括绿道建设在内的南京低碳经济型城市的指标衡量体系。研究了各个指标在2000—2014年的增减变化以及对城市碳排放量的影响,并提出了建设低碳经济型城市的对策,即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城市功能、加强低碳技术等措施来控制和减少城市碳排放,尤其是将绿道网络融入城市的低碳建设当中,以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绿道网络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晓晓 赵海清 嵇彩凤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碳排放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近年来,绿道网络基于其绿色、生态、健康的本质,与低碳城市的建设路径相契合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在深入研究了低碳经济与绿道的基础上,以南京市为例,结合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从经济水平、环境水平、社会发展水平三个方面构建了包括绿道建设在内的南京低碳经济型城市的指标衡量体系。研究了各个指标在2000—2014年的增减变化以及对城市碳排放量的影响,并提出了建设低碳经济型城市的对策,即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城市功能、加强低碳技术等措施来控制和减少城市碳排放,尤其是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绿道网络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冀青青 乔伟峰 卢诚 王亚华
以快速城市化地区南京市为例,基于1980~2016年7期遥感影像分类结果,采用规则格网法、等扇分析法和公共边测度法等空间分析方法,分阶段分析36a间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强度、方向和模式等特征。结果表明:36a间南京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迅速,达574. 73 km~2;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方向上,南京城市空间扩张强度和扩张模式有很大差异,36a间南、东北方向扩张强度最大;扩张最快的阶段是2004~2008年,年均扩张55. 28 km~2;填充式扩张主要发生在主城区内部和已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地区,蔓延式扩张除围绕主城区向外扩张外,还包括上一阶段飞地式扩张地区的持续发展,飞地式扩张则比较分散,多受开发区、大学城等选址的影响;南京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经历了低速扩张-加速扩张—高速扩张—变化趋缓的过程。
关键词:
城市扩张 时空特征 阶段变化 南京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成新 王格芳
我国已经进入快速城市化的关键时期。城市用地需求激增,城市空间变化剧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正确评价城市土地的利用水平,促进区域城市的健康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南京市为例,总结了城市用地建设中存在的城乡失衡、耕地危机、功能削弱、效率降低等主要问题,并尝试建立土地利用优化评价模型,以综合判断在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用地的集约化程度。通过对南京市的实证分析可见,在城市的迅速扩张中,城市用地的确存在集约水平波动的现象,而且不同指标呈现差异化发展趋势。21世纪的城市土地利用,由粗放到集约、由重量到重质、由紊乱到有序是必然选择。
关键词:
城市用地 优化 实证研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方毅 郑垂勇
尽管对幸福城市建设研究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但是到目前,尚未有文献是从市民的满意度角度出发,对幸福城市建设机制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通过分析南京幸福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问卷,对南京市民在幸福城市建设中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生活环境、社会压力以及社会期望值是影响市民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最后,结合以上分析,从经济、民生以及生态等方面对南京幸福城市建设提出实践性的意见。
关键词:
幸福城市 幸福感 建设机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檀满枝 陈杰 田晓四 张学雷
基于《南京统计年鉴》数据,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了南京市1992~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并对过去11年生态足迹各项指标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明显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更是高于全国水平的2倍,已超过了2.0 hm2/人的全球生态阈值,人均生态承载力明显偏低,全市生态赤字高达自身面积的20倍,表明南京市资源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过去11年间南京市呈现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升高、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降低的动态趋势。鉴于此,必须实施资源节约高效、生态环境友好、控制人口负荷等重大战略举措,...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任晓明 刘宁 李文青 陆根法 温剑峰
通过研究1992~2005年南京市生态足迹的变化,文章认为南京市人均生态赤字与人口、GDP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根据人均生态足迹的研究结果,化石燃料用地占主导地位。在人均生态承载力上,南京市人均生态承载力中耕地占到整个生态供给的近90%。从2002年开始,南京市赤字已超过12.99×104km2,超过南京市自身国土面积的20倍,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因此,南京市需尽快进行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对耕地实行严格的保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等,从而减少生态赤字,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南京市 生态足迹 生态赤字 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