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39)
- 2023(6843)
- 2022(6005)
- 2021(5490)
- 2020(4852)
- 2019(11551)
- 2018(11371)
- 2017(22059)
- 2016(12118)
- 2015(13894)
- 2014(14330)
- 2013(14241)
- 2012(13483)
- 2011(12315)
- 2010(12615)
- 2009(11864)
- 2008(11860)
- 2007(10911)
- 2006(9335)
- 2005(8355)
- 学科
- 济(54995)
- 经济(54946)
- 管理(33343)
- 业(30403)
- 方法(25959)
- 企(23495)
- 企业(23495)
- 数学(23125)
- 数学方法(22932)
- 中国(16326)
- 农(13941)
- 地方(13438)
- 学(12481)
- 财(12101)
- 业经(9713)
- 贸(9381)
- 贸易(9378)
- 农业(9265)
- 易(8981)
- 制(8726)
- 环境(8598)
- 和(8078)
- 理论(7625)
- 银(7381)
- 银行(7351)
- 城市(7323)
- 务(7256)
- 财务(7234)
- 财务管理(7209)
- 融(7085)
- 机构
- 大学(186181)
- 学院(183628)
- 济(73990)
- 经济(72139)
- 管理(69365)
- 研究(64166)
- 理学(59770)
- 理学院(58925)
- 管理学(57770)
- 管理学院(57426)
- 中国(47532)
- 京(43641)
- 科学(42314)
- 农(34919)
- 所(33577)
- 财(32104)
- 业大(30997)
- 研究所(30777)
- 中心(29979)
- 农业(28002)
- 北京(27962)
- 江(27498)
- 财经(25885)
- 范(24775)
- 师范(24500)
- 经(23431)
- 经济学(22867)
- 院(22837)
- 州(21982)
- 经济学院(20807)
- 基金
- 项目(123659)
- 科学(96494)
- 基金(89670)
- 研究(85583)
- 家(78982)
- 国家(78362)
- 科学基金(66625)
- 社会(53881)
- 社会科(50992)
- 社会科学(50972)
- 基金项目(48677)
- 省(47655)
- 自然(44781)
- 自然科(43732)
- 自然科学(43719)
- 自然科学基金(42906)
- 划(41517)
- 教育(39169)
- 资助(36417)
- 编号(34099)
- 重点(28146)
- 成果(27240)
- 部(26951)
- 发(26922)
- 创(24900)
- 计划(24059)
- 科研(23916)
- 课题(23838)
- 创新(23368)
- 大学(22549)
共检索到265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畔 王振波 王兴平
通过对南京历年城市道路的发展历程的介绍和对比,建立主要公路以及主城内部连接主要公路的主干路道路网络轴线模型,运用缓冲区叠合分析、相关性分析及成对明智比较分析得出,城市道路系统尤其是城市公路的建设是影响南京市城市形态发展演变的主导因素,除此之外自然地形、河流、政府导向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的发展,它们同道路网系统一起塑造着南京总体城市格局。
关键词:
公路 城市形态 道路系统 南京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欣 方斌 殷如梦 施龙博
[目的]开展城市形态与城市居住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内在关联分析,可进一步揭示城市居住用地变化发展的作用机理,为科学土地利用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方法]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采用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借助集对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居住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并结合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分析与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手段进行城市形态与居住用地之间的关联性分析。[结果](1)研究区内居住用地总体集约利用水平较好,贴近度为0.598 1,置信度判别等级为2,百家湖片区和秦淮河沿岸片区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高;(2)居住用地整体的紧凑度小、分形维数较大,用地较为分散,居住用地的扩展多依靠外缘增长的方式;(3)城市形态对集约利用水平具有一定影响,在影响程度和方向上空间异质性显著,改善将军山片区、牛首山片区的用地形态可提升地区的集约利用水平,而老城片区、科学园区则需着重内部改造。[结论]基于江宁区居住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文章从城市形态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洪小春 季翔
近年来,我国各城镇均大力建设盲道,并将盲道建设长度作为衡量城市文明建设的标准之一。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大量的盲道建设并未对视障者群体出行产生有益的影响。以南京市宁海路道路步行空间为例,构建了城市道路步行空间盲道评价体系,确定了评价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通过视障者视角对宁海路道路步行空间盲道进行了评价。基于统计分析评价结果得出了各指标满意度现状,分析了影响指标结果的原因,揭示了盲道现存问题的逻辑关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苏倍庆 魏来 张爱华
比较了清末(1910年)、抗战胜利后(1946年)、"文革"前期(1967年)的南京老城区街道路网,与2014年的城市道路比较,结果显示1927年民国政府定都南京制定的《首都计画》,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改变具有重要影响,城市中心由"三山街—大功坊—夫子庙"一带,北移至位于"鼓楼—新街口"地区。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发展与历版总体规划的实施,促进了商贸中心体系的出现,并形成副中心与分区,但新街口主中心的地位并未发生转移。此外,城市南北向拓展的动力也强于东西向。文章基于空间句法分析,从空间构形(Spatial Configuration)视角阐述路网结构对城市活动的影响,定量分析了南京老城区城市形态的演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宗良纲 刘存丽 董雅文
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 IS)技术支持下,以南京市域1988年、1995年、2000年和2003年4期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研究了南京市域景观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南京市景观格局从1988年到2003年期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旱地明显减少,城镇、农村居民地、工矿等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景观多样性和空间破碎度增加,斑块的自相似性增强。分析认为,人口总数、城市化水平和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是南京市景观多样性演变的主要人为驱动因素。
关键词:
景观生态 空间格局 驱动力 GIS 南京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岩 钱璞
城市形态与城市交通的发展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过程。城市形态的变迁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城市交通方式的变革则为城市规模的扩展提供了条件;同时,城市用地功能、人口密度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也对城市现行的交通体系提出了挑战。在研究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交通匹配城市形态演化并与之协调发展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报告了我国核心城市形态的演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交通应坚持系统性和整体规划的原则,认为根本性措施在于体制创新。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核心是针对不同区域的资源条件、不同出行时段的交通特性和不同目的的出行需求,以差别化供给方式提供多样化的交通服务。
关键词:
城市形态 城市交通 体制创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凌豪 刘捷
平面图是表述城市形态的载体,平面分析则揭示了物质空间的构成要素及其在社会因素影响下的演变过程。自康泽恩学派创立以来,平面分析融合了类型学思想,逐渐发展成为解释城市物质形态及其演化机制的系统性理论。当下量化的平面分析方法精确地表述了城市形态,并为城市活力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新生的大数据平台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则为平面分析带来了可靠的数据支撑和全新的分析路径。文章梳理了平面分析在起源、体系化、量化整合及技术创新等阶段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在阐释城市形态中的作用,希望以此为我国城市形态分析理论的建构带来启示。
关键词:
平面分析 城市形态 体系化 量化分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崔娜娜 古恒宇 沈体雁 周麟 崔丹
城市住房价格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城市路网形态会影响人们出行的距离成本和时间成本,进而影响城市住房价格。本文基于2017年北京市四环内6462个商品房成交数据,利用空间句法和ArcGIS软件度量不同空间尺度下的路网形态对住房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1)北京市四环内路网的局部接近度呈现出多核心集聚模式,全局接近度呈现出轮轴式分布结构,全局和局部穿行度主要呈现出网络化特征;(2)路网形态会显著影响城市住房价格,具有"可达性"正效应和"穿行性"负效应两种不同的经济效应;(3)对于北京市四环区域,区位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仍是购房者考虑的重要因素,而公交站对住房价格产生的人流量拥挤、噪音等负外部性开始凸显。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宣卫红 戴军 苑惠丽
运用城镇空间作用力分析方法,采用南京市统计年鉴数据,对2012年和2013年南京市"撤县并区"前后两年的城镇空间作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尽管"撤县并区"前后人口和区域面积变化幅度低于5%,但是其城镇空间作用力增长幅度较大,约达到11%30%。同时,各区县生产总值(在地口径)有较大幅度提高。说明这次行政区划的调整,并未直接影响到空间资源的变化,但却能够统筹规划,优化产业结构,集中资源配置,对发展经济起到了助推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宣卫红 戴军 苑惠丽
运用城镇空间作用力分析方法,采用南京市统计年鉴数据,对2012年和2013年南京市"撤县并区"前后两年的城镇空间作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尽管"撤县并区"前后人口和区域面积变化幅度低于5%,但是其城镇空间作用力增长幅度较大,约达到11%~30%。同时,各区县生产总值(在地口径)有较大幅度提高。说明这次行政区划的调整,并未直接影响到空间资源的变化,但却能够统筹规划,优化产业结构,集中资源配置,对发展经济起到了助推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璐 章锦河 王群 张宏磊 陈静 周晶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碳氧平衡与否是影响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集成了城市碳氧平衡的测度方法,计算了2010年南京市经济系统的排碳耗氧量和生态系统固碳释氧量,结果表明:1排碳、耗氧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63.19%,57.33%)与交通运输(33.44%,39.61%)两大部门,耕地(60.51%,66.63%)和林地(24.34%,26.78%)是固碳释氧最主要的载体;2碳平衡系数为33.40,氧平衡系数为7.83,城市经济子系统对城市生态子系统已造成巨大压力;3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1.239kg/美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49kg/美元),但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0.721kg/...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旭 车越 曾寒梅
我国历史时期的城市形态类型丰富、特色鲜明,反映了地域自然环境与历史发展的差异,蕴含着人们适应地方条件的经验与智慧。以同属巴蜀亚区,但形态差异明显的成都、重庆为例,构建动态、层进的城市形态认识框架,结合卫星影像与历史地图数据,按照"收集—转译—识别—分析"的程序,研究城市形态特征的形成与演变过程,揭示形态特征的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及生成原则,为当前城市建设提供信息与借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立国 周国华
城市形态研究一直就是城市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根据1992、1999、2007年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图、怀化市1∶10000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借助ArcGIS 9.2平台和统计分析软件(SPSS11.5),采用空间形态分析、地统计分析、等扇分析、景观测度及分形理论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中部铁路枢纽城市怀化的城市形态演变特征及形成机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整体以正东、西南、正北方位的扩展为主,且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城市外部形态的紧凑度、分维数偏低,形状指数偏大,城市内部形态演化中,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的圈层分布比较明显,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几个特定圈层,而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各时期随圈层面积变化较大,公共设施用地各时期随圈层面积变化较小;在此基础上探寻城市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认为怀化城市形态的演变是经济发展、交通设施发展、自然地理条件限制等多重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城市形态 演变特征 形成机制 怀化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汪坚强
运用城市形态学研究方法,以城市用地和空间拓展作为切入点,梳理建国以来现代(1949~2002年)济南城市形态演变的历史脉络,探寻其形态演变的轨迹、特征及动力机制,发掘现代济南城市形态演变与社会经济发展变迁之间的内在关系,总结现代济南城市形态演变潜在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
城市形态 现代济南 空间扩展 演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立国 周国华
根据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图、怀化市1∶10 000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借助ArcGIS 9.2平台和统计分析软件(SPSS 11.5),采用空间形态分析、地统计分析、等扇分析、景观测度及分形理论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中部铁路枢纽城市怀化的城市形态演变特征及形成机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形态的紧凑度、分维数偏低,形状指数偏大,城市以正东、西南、正北方位的扩展为主,演化轨迹为"据点型"—"散点组团型"—"团城型"—"枝状放射型"—"‘T’字型";城市形态演变是经济发展、交通设施发展、自然地理条件限制等多重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城市形态 演变特征 形成机制 怀化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