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20)
- 2023(8029)
- 2022(6691)
- 2021(6032)
- 2020(5000)
- 2019(11332)
- 2018(10906)
- 2017(20377)
- 2016(11365)
- 2015(12297)
- 2014(11873)
- 2013(11622)
- 2012(10620)
- 2011(9598)
- 2010(9395)
- 2009(8195)
- 2008(8092)
- 2007(6992)
- 2006(6105)
- 2005(5173)
- 学科
- 济(49425)
- 经济(49383)
- 管理(29157)
- 业(25928)
- 方法(19895)
- 企(18786)
- 企业(18786)
- 数学(18344)
- 数学方法(18217)
- 农(13950)
- 地方(12026)
- 学(11230)
- 中国(10300)
- 贸(9844)
- 贸易(9840)
- 财(9498)
- 易(9496)
- 业经(9085)
- 农业(9003)
- 环境(7880)
- 制(6493)
- 技术(6370)
- 城市(6191)
- 地方经济(5811)
- 划(5559)
- 地产(5558)
- 房(5558)
- 房地(5558)
- 房地产(5558)
- 务(5532)
- 机构
- 大学(156056)
- 学院(155446)
- 济(62625)
- 经济(61503)
- 管理(58097)
- 研究(57578)
- 理学(51094)
- 理学院(50390)
- 管理学(49370)
- 管理学院(49113)
- 中国(42188)
- 科学(39986)
- 农(38128)
- 京(35421)
- 业大(31707)
- 农业(30544)
- 所(30391)
- 研究所(28472)
- 中心(26988)
- 财(25637)
- 江(22698)
- 北京(22076)
- 财经(21342)
- 院(21169)
- 农业大学(20706)
- 经(19696)
- 范(19615)
- 省(19449)
- 师范(19257)
- 经济学(19119)
- 基金
- 项目(117691)
- 科学(91690)
- 基金(86962)
- 家(80631)
- 国家(80006)
- 研究(75353)
- 科学基金(66934)
- 社会(49129)
- 基金项目(47616)
- 自然(47068)
- 社会科(46719)
- 社会科学(46704)
- 自然科(45950)
- 自然科学(45929)
- 自然科学基金(45114)
- 省(44692)
- 划(40235)
- 资助(34374)
- 教育(33029)
- 编号(27445)
- 重点(27291)
- 发(25757)
- 计划(25420)
- 部(24851)
- 创(24404)
- 科研(23666)
- 创新(23010)
- 科技(22646)
- 国家社会(21014)
- 业(20699)
共检索到2192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从容 朱世见 葛鹏宇
对南京市秦淮区实行"多校划片"的原秦淮区与实行"单校划片"的原白下区进行比较,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教育特征、建筑特征、邻里特征、区位特征和税收特征等因素对不同区域住房价格的影响,并通过空间自相关检验及SLM和SEM模型进行比对。结果表明:秦淮区二手住房价格呈现空间负相关并且具有空间异质性;两区域小学教育质量和到小学的距离对房价的影响均不显著;"多校划片"区域中,初中教育质量对房价的影响显著,而在"单校划片"区域中,初中教育质量和到初中的距离对房价均存在显著影响;非教育特征因素对不同区域住房价格的影响不同,建筑特征、邻里特征、区位特征部分显著,税收特征不显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阳欢 祝善友 张桂欣 刘祎 向嘉敏 周洋
人口时空分布研究对于城市规划管理、土地利用布局优化以及生态资源环境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南京市秦淮区为研究区,选择Google Earth平台提供的2014年空间分辨率为0.27 m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统计资料和实地调查,根据人们日常活动的时空位移规律,获取"人口-昼夜-土地利用"匹配关系,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建模和空间分析技术,实现100 m格网单元尺度下的昼夜人口空间分布定量模拟,并从街道和建筑斑块尺度对人口空间化结果进行验证,进而分析昼夜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和街景地图等多源数据,可有效克服城市复杂下垫面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建筑物图斑数据较难获取的困难,提高城市人口估算的空间分辨率;(2)利用土地利用类型和建筑物空间属性信息,能够合理地估算建筑物尺度上的昼夜人口空间分布;(3)由于中心城区建筑物功能布局以及城乡发展差异等诸多因素影响,城市中心城区昼夜人口的空间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白天人口分布范围较为广泛且部分区域具有显著的集聚特征,而夜晚人口的高值分布则相对分散,高值集聚区向城区周边推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晓冬 陆道维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许浩 李蔚 刘伟 王成康
【目的】市域绿地不仅是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郊游憩的重要承载空间和约束城市无限蔓延的结构性空间。南京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大城市,南京市域绿地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南京市域绿地动态景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进一步实现南京绿地空间结构优化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方法】选取2000、2005、2010、2015、2020年5个时间节点的南京市土地覆盖数据,运用动态度计算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南京市域绿地格局时空演变规律,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程(PLSR)模型探究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对绿地格局演变的影响作用。【结果】2000—2020年,南京市域绿地面积整体上呈先减后增的状态。2000—2005年,南京市域绿地斑块趋于整体化,绿地景观破碎度有所缓和。2005年后市域绿地规模有所增加,但破碎化趋势明显,整体景观连接度也持续降低。回归模型显示:社会经济因素中产业结构比例以及建成区绿化面积和市域绿地格局变化有较大关联性,自然因素作用力大小存在差异。【结论】南京市域绿地规模总体有所增加,格局破碎化趋势明显。社会经济影响因子是市域绿地空间格局演变的直接影响力,自然因素多对绿地格局呈限制作用,亟需加强针对区域绿地的系统性规划。图5表6参29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国强 赵静 孙燕
优质学区社区作为当前最为活跃的城市社会空间之一,深刻影响着城市社会空间的重构与分异。基于邻里交往的视角,利用针对南京市银城小学学区居民的问卷调查,分析了优质学区社区的邻里交往特征,据此揭示其社会-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作为典型的名校学区社区,银城小学学区的邻里交往表现出低相识度、浅层次、网络化、低认同度、以教育为中心的特点。(2)透过邻里交往讨论优质学区社区的社会-空间特征:居住和交往空间日益成为物质空壳,交往主体和行为成为没有内容和情感支持的"形式",流动性加剧又引致社会认同锁定在低水平而难以提升。(3)根本上,优质学区社区的社会-空间凸显分离甚至对立的趋势,不断催生学区社区的异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吕蕾 周生路 任奎
城市边缘地区内部建设用地扩张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是当前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研究的薄弱环节。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构造城市扩张综合指数(UICI)反映城市边缘区内部建设用地扩张的空间差异,并按计算结果将各镇(街道)城市用地扩张归纳为剧变型、快变型、缓变型及相对稳定型4种类型。在建立城市用地扩张影响因素因子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与通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以下结论:推动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扩张的因素中科技水平是决定因素,经济水平、人口状况间接影响大于直接影响;主城关联因素不可忽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强欢欢 王慧 雷书雨
文章以2022年南京市主城居住小区为基本单元,运用空间自相关和克里金插值分析法对主城区房价的空间分布与分异进行分析与模拟,然后引入住房阶层理论在划分不同居住阶层基础上,分析各阶层间的空间分异特征;最后利用混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探究住区属性、区位条件、交通特征和配套设施4类因素对主城区房价空间分异的影响。研究表明:(1)南京市主城区房价整体呈现由主城西向周边区域逐步递减的多组团模式;(2)主城区不同住房阶层表现出“西高东低”的空间集聚特征,阶层间虽未出现明显的空间隔离、对立或极化,但富裕阶层对主城优势资源和环境的剥夺现象显著;(3)各类因素对主城区房价具有差异化影响,其中住区属性的影响较稳定,区位条件的影响具有空间全局性,而交通特征和配套设施的影响则存在显著的空间边界效应,即房价与设施空间距离的负相关性具有空间范围界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菱蓉
在文化全球化的热潮下,各个地区的旅游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每个城市都希望能够树立一个具有文化特色的城市形象。文章以南京夫子庙景区为研究对象,对夫子庙地区的文化资源、文化元素进行整合与分析,并对其文创产品现状和发展战略提出思考,为提升夫子庙地区的文化形象和文化氛围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夫子庙 秦淮文化 文化定位 文创产业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孔宇 甄峰 张泉 唐佳
高铁的快速发展方便了居民的跨城出行,引起了学者对高铁出行满意度的关注,但当前研究较少从出行链视角对高铁出行满意度进行分析。同时,信息通讯技术的普及促进了居民的智慧移动,但其对居民出行满意度的影响研究也鲜有涉及。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数据,以南京市为例,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探索居民高铁前出行阶段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ICT对居民高铁前出行阶段满意度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同的ICT使用行为对居民高铁前出行阶段满意度的促进作用不同。其中在使用ICT进行出行信息查询中,查询出行路线对居民高铁前出行阶段满意度正向影响最大,其次是使用ICT确定出发时间,使用ICT选择交通方式的正向影响最弱;在使用ICT参与出行活动中,参与出行准备活动对高铁前出行阶段满意度呈现正向显著影响。控制变量中,私家车出行与地铁出行相比对高铁前出行阶段满意度有正向显著性影响,前出行阶段的耗费时间对居民满意度呈现负向影响,出行特征和社会经济属性特征对居民高铁前出行阶段满意度影响不大。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结果,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为智慧交通建设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逸姬 甄峰 张逸群
以网络团购为代表的到店O2O(Online to Offline)已被部分实证证明仍具较强区位特征,空间扩散规律基本遵循效率假说。以社区O2O为代表的到家O2O藉由即时配送,理论上进一步摆脱了地理空间的限制。文章根据零售商所售卖商品类型,将其分为体验性/搜索性零售店,采用空间分析、二元逻辑回归模型等方法,探讨两类社区O2O零售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社区O2O零售的空间发展规律基本契合技术扩散假说,呈现出与到店O2O相悖的空间扩散规律。证实了到家O2O进一步突破地理限制,在空间发展规律上受技术扩散或当地消费模式的影响更大。②搜索性商品零售店更倾向于采纳O2O,O2O提供的线下感知途径并不能完全弥补网络销售体验性商品的劣势。③两类零售店的地理影响路径不同。搜索性零售店主要受周边技术扩散的影响,体验性零售店则对本地消费需求更为敏感。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晓添 濮励杰 陈志刚 刘长胜
研究目的:测算选择的土地相关因素对房价在时间上的领先或滞后作用。研究方法:时差相关性方法。研究结果:南京市土地市场影响房价的因素中,土地单价与土地出让面积领先于房价,土地出让金、土地开发面积与政策法律法规滞后于房价。研究结论:采用时差相关性分析的方法测算出南京市土地因素对房价领先或滞后的年限,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 房价 时差相关分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翔华 刘聪 於建清
本文基于南京市老年群体住房适老化改造意愿调研数据,分析了老龄化背景下老年群体住房适老化改造意愿的影响因素,剔除不显著的因素后得到显著因素:年龄、住房建造年代、住房内成员数、月收入、可接受的改造成本、住房满意度、对住房适老化改造是否熟悉。通过建立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并针对处理结果提出建议:建立老年群体住房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根据老年群体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施策;加大住房适老化改造宣传力度,普及住房适老化改造的理念与模式;优化改造成本分摊模式,提升老年群体与市场的参与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翔华 陈昕雨 袁丰
居住和就业的空间关系,既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空间反映,也是评判城市空间合理性的重要准则。新就业大学生(取得专科及以上学历且工作未满3 a,在南京无自有住房且租房居住)、外来务工人员(收入低于2016年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4166元/月,在南京无自有住房且租房居住)和中低收入人群(南京户籍,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3074元/月,人均住房面积不大于20 m2)等住房困难人群,普遍面临住房机会不平等的问题,职住关系也呈现出特殊性。论文基于南京市这3类住房困难人群的873份问卷数据,采用两步聚类法对通勤流向模式进行划分,基于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通勤时间和通勤方式的影响因素,并以南京鼓楼区为案例解析住房困难人群的职住关系。结果表明:新就业大学生通勤流向主要为内部通勤,通勤时间最短,职住关系受通勤流向和工作单位影响;外来务工人员通勤流向主要为侧向通勤,通勤方式机动化程度最低,职住关系受通勤流向、工作单位和性别显著影响;中低收入人群通勤流向主要为侧向通勤,职住分离程度最高,职住关系主要受到住房类型的显著影响。以鼓楼区为例,论文进一步发现新就业大学生以交通条件为导向、外来务工人员以工作地为导向和中低收入人群以居住地为导向的职住关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翔华 刘聪 於建清
本文基于南京市老年群体住房适老化改造意愿调研数据,分析了老龄化背景下老年群体住房适老化改造意愿的影响因素,剔除不显著的因素后得到显著因素:年龄、住房建造年代、住房内成员数、月收入、可接受的改造成本、住房满意度、对住房适老化改造是否熟悉。通过建立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并针对处理结果提出建议:建立老年群体住房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根据老年群体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施策;加大住房适老化改造宣传力度,普及住房适老化改造的理念与模式;优化改造成本分摊模式,提升老年群体与市场的参与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高金龙 陈江龙 杨叠涵
城市土地供给是城市扩张的重要支撑,分析城市不同类型的土地价格空间分布特征对于城市土地的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并已成为学者们研究城市扩张过程的重要视角。采用传统统计学与地统计学方法,以住宅、工业、商服三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出让价格为样本,分析了南京市2001-2010年土地交易价格的统计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地用途不同,其出让价格的空间分布特征也不同。商服用地对商服繁华度要求较高,价格高值区集聚在市中心,以新街口、夫子庙等商贸商务区为中心,向外围价格逐渐降低,为典型的单中心布局模式;住宅用地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价格高值区相对商服用地集聚度有所下降,并呈现出由市中心向外迁移的趋势,圈层布局态势明显;工业用地由于有较高的对外交通条件要求,以及环境成本约束和政策导向,除部分对研发及基础设施等条件要求较高的高新技术等工业外,大多布局在远离市中心,区位条件良好的沿江产业园区及工业区内,呈现多中心发展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