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53)
- 2023(8077)
- 2022(6951)
- 2021(6381)
- 2020(5495)
- 2019(12824)
- 2018(12581)
- 2017(24430)
- 2016(13432)
- 2015(15046)
- 2014(15034)
- 2013(15121)
- 2012(14155)
- 2011(12955)
- 2010(13114)
- 2009(12122)
- 2008(12266)
- 2007(11151)
- 2006(9523)
- 2005(8507)
- 学科
- 济(59187)
- 经济(59135)
- 管理(35482)
- 业(33104)
- 方法(28161)
- 数学(25378)
- 数学方法(25183)
- 企(24609)
- 企业(24609)
- 农(17660)
- 地方(14662)
- 学(14568)
- 财(13937)
- 中国(13838)
- 环境(13255)
- 农业(11918)
- 业经(11258)
- 贸(10684)
- 贸易(10683)
- 易(10265)
- 制(9324)
- 和(9273)
- 划(8403)
- 务(8157)
- 财务(8143)
- 财务管理(8121)
- 融(7901)
- 金融(7899)
- 银(7835)
- 银行(7806)
- 机构
- 大学(196347)
- 学院(195821)
- 济(80298)
- 经济(78617)
- 管理(73434)
- 研究(69342)
- 理学(63562)
- 理学院(62714)
- 管理学(61492)
- 管理学院(61139)
- 中国(51614)
- 科学(46011)
- 京(44106)
- 农(38835)
- 所(36232)
- 财(35722)
- 研究所(33469)
- 业大(33180)
- 中心(33042)
- 农业(30759)
- 江(29832)
- 财经(28896)
- 北京(27970)
- 范(26661)
- 师范(26386)
- 经(26251)
- 经济学(25205)
- 院(25016)
- 州(23483)
- 经济学院(23166)
- 基金
- 项目(135967)
- 科学(106564)
- 基金(99085)
- 研究(94755)
- 家(88010)
- 国家(87328)
- 科学基金(73890)
- 社会(60262)
- 社会科(57183)
- 社会科学(57163)
- 基金项目(53913)
- 省(52749)
- 自然(49044)
- 自然科(47756)
- 自然科学(47739)
- 自然科学基金(46881)
- 划(45763)
- 教育(42378)
- 资助(39710)
- 编号(37210)
- 重点(31439)
- 发(30204)
- 部(29817)
- 成果(29131)
- 创(27715)
- 科研(26800)
- 计划(26498)
- 创新(26079)
- 课题(25812)
- 国家社会(25075)
共检索到281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童 陈爽 姚士谋 高群 张家旗
为探寻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利用修正的生态足迹模型,回顾了2000~2014年南京市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生态赤字的时空特征,依据《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趋势外推生态足迹变化情况及其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结果表明:2000~2014年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赤字快速增长,人均生态承载力缓慢下降;研究期内南京市各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态赤字,且生态承载力呈现中心城区低,近郊和远郊区高的格局;生态足迹与GDP之间呈现弱脱钩、强脱钩、扩张连接3种状态,且弱脱钩指数不断减小,经济增长方式开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若按当前资源环境损耗量发展,"十三五"期间生态足迹继续增加,未来在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上仍需努力。因此,南京市应坚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等"三条红线";实行差别化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措施;控制人口过快增长;逐步构建基于生态资产流转的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舒畅 乔娟
采用生态足迹法并构建Tapio弹性脱钩模型,分析了我国养殖业生态足迹时空特征及脱钩效应研究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我国生猪养殖业生态负荷良好但受资源环境制约开始加重;(2)中东部地区生猪养殖业生态足迹需求大且生态损耗率较高;(3)生猪养殖业生态足迹需求普遍受饲料和耕地制约严重;(4)生态足迹需求与生猪养殖业产值间脱钩弹性关系可划分两阶段。
关键词:
养殖业 生态足迹 脱钩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鲜鲜 李婧晗 左颖 张慧敏 晋秀龙
以南京市为例,以网络游记为基本数据源,提出了旅游数字足迹结构化表达和建库方法,并结合文本分析和GIS时空间分析方法,从旅游形象、游客行为时序变异及空间格局等方面分析了南京游客时空行为特征。结果显示:(1)"历史"可作为南京旅游形象整体认知,且受气温和假期因素影响游客多选择在春夏季出游;(2)到访南京旅游景区空间最邻近指数为0.48,核心城区成为到访景区、游客聚集区域;(3)到访南京旅游轨迹空间上表现为由核心城区向外辐射,旅游流空间结构则以夫子庙为核心逐级向外展开。在此基础上,从旅游景区形象提升、旅游景区游客容量控制、旅游市场营销等方面探讨了南京旅游发展优化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建事 程钰 王鑫静 丁立
研究运用生态足迹模型、LMDI分解模型、Tapio脱钩理论等方法,测算2007—2016年山东省及17市生态足迹时空演变特征,探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研究发现:(1)2007—2016年,山东省生态足迹呈上升态势,生态承载力缓慢下降;(2)山东省17市生态足迹空间差异明显,东部半岛沿海地区高于鲁西南和鲁西北内陆地区;(3)从LMDI分解因素看,生态足迹正向响应于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而技术效应对生态足迹的变化贡献值为负值,说明技术进步能够有效降低山东省人均生态足迹。(4)在生态足迹和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中,强脱钩、扩张连接、弱脱钩出现的频率分别是22.222%、11.111%、66.667%。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时空演变 因素分解 山东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振华 苏维词 赵卫权
为揭示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性,弥补水足迹单纯考虑经济发展对水资源占用的缺陷,文章结合“水生态足迹”与“脱复钩”理论,从水量(用水量)和水质(污染物排放量)的综合视角,采用Tapio弹性指数评价贵阳市2002-2014年水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的脱钩水平。研究表明:2002-2014年贵阳市水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除2011年扩张性水质型负脱钩外,其余年份为水量型或水质型强(弱)脱钩,且历年脱钩指数时间序列上波动明显,其脱钩平均值为0.138;由于贵阳市GDP增速稳定,故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程度取决于水量和水质生态足迹的变化特征。故实现贵阳市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限制工业用水和污水排放量,还要节约生活用水量,减少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另外,相比水足迹,运用水生态足迹的视角评价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脱钩态势更具科学性、全面性,有助于丰富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脱钩评价角度。
关键词:
岩溶 水生态足迹 脱钩 水资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白福臣 高鹏 郑沃林
基于2010—2020年粮食主产区13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构建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模型、Tapio脱钩模型,对粮食主产区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粮食产量之间的脱钩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总量呈下降趋势,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态势。其中,农资投入引起的碳排放总量最高。(2)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总量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中部高,南北低”态势。其中,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碳吸收总量最高。(3)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呈下降趋势,空间上呈现“中部低,南北高”态势。更重要的是,碳足迹与粮食产量之间呈“强脱钩—弱脱钩—强脱钩”交替演变态势,并出现空间层面的不均等性。由此,有针对性地以粮食安全为目标,提出低碳农业转型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碳足迹 碳排放 碳吸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白福臣 高鹏 郑沃林
基于2010—2020年粮食主产区13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构建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模型、Tapio脱钩模型,对粮食主产区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粮食产量之间的脱钩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总量呈下降趋势,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态势。其中,农资投入引起的碳排放总量最高。(2)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总量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中部高,南北低”态势。其中,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碳吸收总量最高。(3)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呈下降趋势,空间上呈现“中部低,南北高”态势。更重要的是,碳足迹与粮食产量之间呈“强脱钩—弱脱钩—强脱钩”交替演变态势,并出现空间层面的不均等性。由此,有针对性地以粮食安全为目标,提出低碳农业转型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碳足迹 碳排放 碳吸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凤娇 刘家明 姜丽丽
利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分析北京市旅行社业空间变化特征,并结合脱钩指数定量分析人口、交通、政策等相关因素对旅行社业时空演化影响程度。研究表明:(1)1985—2019年,北京市旅行社业发展分为探查期、初步发展期、快速发展期、腾飞期及成熟期五个阶段。(2)北京市旅行社业空间呈以城区东二环为中心向“东北—西南”方向性扩散,集聚程度增强,城区内“CBD商圈为中心,外围组团”式集聚,郊区离散式格局。北京旅行社空间布局逐渐呈道路、商圈指向性。(3)探查期,消费、投资为北京旅行社时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初步发展期,尚未完善的旅游系统为主要制约因素;快速发展期,北京旅行社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外商投资、经济水平、旅游消费水平;腾飞期,北京市旅行社业时空变化以三产投资为主要驱动力;成熟期,企业投资者主观决定旅行社进入市场及区位选择。由此为北京市政府、旅行社企业未来发展路径提供建议,同时对全国其他城市(地区)旅行社业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丁宝根 杨树旺 赵玉 易松
研究目的:揭示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时空分异规律及其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以期为中国耕地资源低碳化利用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提供参考。研究方法:IPCC碳排系数法,TAPIO脱钩分析法。研究结果:(1)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但2010年后增速趋于下降并于2016年开始转入负增长,省际差异不断扩大的同时区域间差异趋于缩小;(2)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强度总体上处于下降态势,省际和区域间碳排放强度的差异总体上趋于缩小;(3)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的不同碳排放源的碳排放量及增速呈现不同的时序波动特征,同时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其中,化肥是最主要碳排放源;(4)中国2000—2012年耕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呈现以"弱脱钩"为主,但2013—2017年不同省域的脱钩类型及脱钩程度趋于差异化。研究结论: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碳排放的时空分异性显著,且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不同阶段和不同省域呈现不同脱钩类型,需突出减排重点、实施差异化策略及注重绿色发展等多途径推进耕地资源低碳化利用,提高政策的精准性。
关键词:
耕地资源利用 碳排放 时空特征 脱钩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杜国庆 孙一飞
南京市工业主导行业的选择,以投资份额分配来看,受制于国家经济的宏观布局和发展战略。目前,南京市承担了国家石化、机械、电子、汽车制造和钢铁工业的布点基地,并在“八·五”计划中明确了“充分发挥以电、汽、化、特工业为主体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的优势”。工业主导行业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在空间上制约着城市的用地发展方向和用地功能结构。所以,主导行业的确定,必须综合考虑各行业在全市经济中的地位、规模、发展潜力和对其它行业的带动作用。据此,我们采用行业比重排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志英 阴妮 池相河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日益尖锐,过度碳排放引致的大气污染为世界各国所关注。中国奶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导致的碳、氮等排放引发的环境问题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基于脱钩理论分析了中国黑龙江省奶牛养殖业温室气体排放与奶牛养殖产值之间的脱钩情况,并运用对数平均迪氏LMDI方法对影响其温室气体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阐述。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黑龙江省奶牛养殖业碳排放总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碳排放与其产业经济增长间以弱脱钩效应为主;奶牛养殖结构是其碳排放的首要促进因素,劳动力则是首要抑制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檀满枝 陈杰 田晓四 张学雷
基于《南京统计年鉴》数据,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了南京市1992~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并对过去11年生态足迹各项指标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明显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更是高于全国水平的2倍,已超过了2.0 hm2/人的全球生态阈值,人均生态承载力明显偏低,全市生态赤字高达自身面积的20倍,表明南京市资源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过去11年间南京市呈现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升高、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降低的动态趋势。鉴于此,必须实施资源节约高效、生态环境友好、控制人口负荷等重大战略举措,...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任晓明 刘宁 李文青 陆根法 温剑峰
通过研究1992~2005年南京市生态足迹的变化,文章认为南京市人均生态赤字与人口、GDP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根据人均生态足迹的研究结果,化石燃料用地占主导地位。在人均生态承载力上,南京市人均生态承载力中耕地占到整个生态供给的近90%。从2002年开始,南京市赤字已超过12.99×104km2,超过南京市自身国土面积的20倍,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因此,南京市需尽快进行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对耕地实行严格的保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等,从而减少生态赤字,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南京市 生态足迹 生态赤字 可持续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代亚婷 朱道林 张晖 郭露露
陕西省作为中国中西部重要的经济枢纽且处于生态环境脆弱区。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基于改进的三维足迹模型,从产品-地类-地区三重尺度,采用国家公顷法对陕西省二十年间土地自然资本利用状况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分析其与经济发展的脱钩效应。结果表明:(1)2000~2019年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基本呈现一直增加的趋势,人均土地承载力则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地区生态赤字呈现先增加后有所下降的变化趋势。(2)2000~2019年陕西省足迹广度与足迹深度总体均为增加的变化趋势,且除延安与榆林外,陕西省其他八个市的足迹深度均大于1,自然资本存量消耗严重。(3)2010年后,各市强脱钩状态的比例有所增加,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正发生转变,生态治理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足迹广度基尼系数呈增长态势,区域内部自然资本流量利用不公平程度加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颖 侯国林 刘润佳 潘晓青
基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网络游记和照片,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南京市不同类型亲子旅游流的时空分异及网络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南京市不同类型的亲子游时序特征受到不同主导因素的影响而存在明显差异。(2)历史文化型节点呈“大聚簇”分布格局,休闲娱乐型和自然生态型节点则表现为零星分散的“小斑块”格局。(3)节点的空间等级由高到低、集聚和扩散能力由强到弱均依次为历史文化型、休闲娱乐型、自然生态型。(4)整体网络发育尚不成熟,核心-边缘结构显著。其中,位于核心区的历史文化型亲子游网络发育完善,休闲娱乐型亲子游网络次之,边缘区的自然生态型亲子游网络发展落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