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26)
2023(12996)
2022(11324)
2021(10829)
2020(8820)
2019(20462)
2018(20218)
2017(38901)
2016(21313)
2015(23804)
2014(23540)
2013(23062)
2012(21075)
2011(18699)
2010(18514)
2009(16601)
2008(15757)
2007(13467)
2006(11774)
2005(9864)
作者
(59533)
(49677)
(49369)
(47032)
(31636)
(24023)
(22346)
(19488)
(18882)
(17539)
(17337)
(16541)
(15737)
(15510)
(15268)
(15085)
(14960)
(14646)
(14237)
(14111)
(12354)
(12093)
(11900)
(11284)
(11127)
(10981)
(10967)
(10915)
(9902)
(9816)
学科
(80195)
经济(80113)
管理(55247)
(51551)
(41820)
企业(41820)
方法(36003)
数学(30490)
数学方法(30129)
(23100)
地方(20611)
中国(20594)
(19124)
业经(18512)
(17397)
农业(15858)
理论(14076)
环境(13634)
(13083)
(13055)
贸易(13047)
(12623)
(12532)
技术(11938)
教育(10930)
(10890)
(10888)
财务(10829)
财务管理(10813)
企业财务(10155)
机构
学院(287454)
大学(286705)
管理(114502)
(104342)
经济(101750)
理学(99654)
理学院(98395)
管理学(96580)
管理学院(96059)
研究(95982)
中国(69672)
科学(63893)
(63418)
(47604)
(46520)
(46161)
业大(44776)
中心(44156)
研究所(44019)
(41954)
师范(41582)
(41552)
北京(40391)
财经(37978)
农业(36060)
(36048)
(34590)
(34460)
师范大学(33944)
技术(31093)
基金
项目(207148)
科学(162356)
研究(151232)
基金(148468)
(129850)
国家(128761)
科学基金(110535)
社会(92662)
社会科(87586)
社会科学(87564)
(81691)
基金项目(81284)
自然(73505)
自然科(71706)
自然科学(71690)
自然科学基金(70368)
(69444)
教育(68549)
编号(63085)
资助(59574)
成果(49720)
重点(46337)
(45109)
(43969)
课题(43238)
(42739)
创新(39705)
科研(39667)
项目编号(38207)
大学(37857)
期刊
(115032)
经济(115032)
研究(80771)
中国(51859)
学报(46652)
科学(44324)
(41648)
管理(38681)
大学(34595)
教育(33836)
(32621)
学学(32283)
农业(29462)
技术(24080)
业经(20564)
(19891)
金融(19891)
经济研究(17035)
图书(16883)
财经(16324)
资源(16023)
问题(15327)
(14750)
科技(14719)
理论(13945)
(13752)
(13335)
实践(13098)
(13098)
现代(12917)
共检索到4079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兴柱  蒋锴  陆林  
地理信息系统与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融合,为游客追踪数据生产和采集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借助于Panoramio这一新兴网络媒介与互动平台,利用社会网络挖掘技术,发现、提取Panoramio中游客地理标记照片信息数据,运用Arcgis的空间热点分析技术、追踪分析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空间信息的处理和表达,探索基于地理标记照片的南京市游客空间分布格局和路径轨迹模式。研究发现:①南京市游客地理标记照片呈现出高度的地理集聚特征,形成"大分散、小集聚"圈层式空间分异模式。南京城市核心区占主导,近郊区整体上弱于核心区,体现了中心-外围逐渐递减的特点,说明南京市游客空间选择具有明显的向心性。②通过Getis-Ord Gi*分析,识别了核心热点区,热点区具有倾向于重点旅游景区集聚、城市中央商务区集聚、重要文化空间集聚、重要交通设施集聚等特征,充分说明了照片空间分布和城市地域的旅游资源引力、商业集聚状况、重要文化设施、交通枢纽地区等因素密切相关。③借助追踪分析方法,挖掘出单节点轨迹、区域内部轨迹、区域间路径轨迹3种路径方式。62.69%游客选择单节点轨迹方式,13%游客选择区域内部路径轨迹方式,24.31%游客选择区域间路径轨迹方式。④识别了110种不同路径轨迹序列,形成7类区域间路径轨迹模式,游客路径轨迹中存在着明显的结构分层,形成了强中心线型结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鲜鲜  李婧晗  左颖  张慧敏  晋秀龙  
以南京市为例,以网络游记为基本数据源,提出了旅游数字足迹结构化表达和建库方法,并结合文本分析和GIS时空间分析方法,从旅游形象、游客行为时序变异及空间格局等方面分析了南京游客时空行为特征。结果显示:(1)"历史"可作为南京旅游形象整体认知,且受气温和假期因素影响游客多选择在春夏季出游;(2)到访南京旅游景区空间最邻近指数为0.48,核心城区成为到访景区、游客聚集区域;(3)到访南京旅游轨迹空间上表现为由核心城区向外辐射,旅游流空间结构则以夫子庙为核心逐级向外展开。在此基础上,从旅游景区形象提升、旅游景区游客容量控制、旅游市场营销等方面探讨了南京旅游发展优化措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韦胜   张译文   徐海贤  
研究基于自然语言和复杂网络分析技术,利用大众点评的评论数据,对南京市老城区的本地和外地游客的社会感知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本地和外地游客所重点关注的景点类型存在着一定差异,外地游客所关注景点比本地游客在空间上更为聚集,呈现“三角网”的结构;本地游客所重点关注的景点之间联系网络的空间覆盖范围广;在关注的主题内容上也有所差异,本地游客更偏重于日常旅游问题,而外地游客对南京市的历史、著名景点、建筑等要素更为注重;关键词语义网络分析结果表明本地和外地游客在一些重要景点关联上也存在着差异性。总体上,研究成果可为当前城市旅游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兴柱  顾朝林  王群  卢松  
从空间动态发展的视角研究城市旅游流空间动态变化,建立了集空间吸引力、空间竞争力、空间成长力于一体的更为综合的城市旅游客流空间体系。选择南京市为代表性案例区,运用了引力模型、偏离份额分析、Surfer等分析方法,从多维视角研究了南京市旅游客流空间动态变化,研究发现:①不同发展阶段客源市场稳定性和集中性具有明显的差异,城市客源市场空间分布总体符合距离衰减规律;②城市间旅游流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旅游客流竞争格局变化明显;③城市内部旅游客流以集聚为主,集聚与扩散并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敏  曹芳东  朱海珠  
流动网络的成长和形成,表征了当今社会的流动性特质。文章基于地理标记照片数据,综合运用数据挖掘技术、GIS空间分析技术、多元回归及广义矩等多种分析技术和方法,对苏州城市内部入境游客流动网络结构的时空演化过程及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针对流空间的时空演化分析,在不同的流量约束下,苏州城市内部节点间的流动路径发生较大改变,形成了以姑苏古城区为核心节点,不断向外围地带节点延伸的放射性特征,表现出相对稳定的"一核多点"的空间结构模式。②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和广义矩(GMM)估计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的分析,发现资源禀赋、区位交通、市场需求、经济发展、政府行为、基础设施等因素对入境游客在不同时空下产生影响和发生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万膑莲  翟国方  何仲禹  范晨璟  
引入住房与交通可支付能力的创新方法,对南京市中心城区的住房与交通综合负担展开研究,将住房类型分为三类,在交通成本的计算过程中纳入广义的时间成本概念,并通过可达性分析和交通调查两种不同方式获取交通成本数据,从排除家庭选择影响和实际家庭选择倾向两个不同方面,对南京市的住房综合负担展开研究。并首次对中美综合负担水平进行了横向比较,发现中美负担能力在"中心—边缘"空间结构中的格局差异。最后根据综合负担研究结果,分别从居民和城市政府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启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琚胜利  陶卓民  钱进  
[目的]农家乐与旅游农庄是乡村旅游地最具有乡村性的旅游服务企业。游客网络关注具有前兆效应,参考游客网络关注信息,揭示农家乐、旅游农庄空间集聚类型、集聚模式,有利于构建农家乐、旅游农庄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方法]文章依据网络大数据以及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发布的休闲农业发展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法,分析了南京乡村旅游地农家乐、旅游农庄的分布以及网络关注热度、美誉度空间特征。[结果]发现农家乐、旅游农庄空间分布、网络关注热度、美誉度呈现不同的空间集聚特征和产业空间类型。[结论]南京市农家乐、旅游农庄空间集聚呈现明显的空间等级性、区域差异性、团块状集聚、中心集聚辐射特征。从空间分布集聚度、网络关注热度、网络关注美誉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把乡村旅游地农家乐、旅游农庄集聚空间分为高水平均衡协调区域、低水平均衡协调发展区域、失衡发展区域3种类型。不同的区域体现了不同的发展类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林芝  周春林  黄子璇  曹芳东  谢倩倩  
通过网络数据研究旅游目的地形象成为热点,但目前大都停留在游客感知或目的地宣传形象的单向研究上,缺乏对比且传播渠道单一。结合内容与对应分析,从供需2个视角出发研究微博、网站、游记3种不同传播渠道下国内游客感知与官方宣传的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差异。结果表明:(1)网络语境下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可归纳为城市历史文化、城市景观、美食、乡村风光、休闲度假、保障设施、游客体验7个主题,其中城市历史文化主题是双方共同认知。(2)除城市历史文化主题外,两者有很大区别,政府层面试图建立的传播形象与现阶段游客的感知情况不符。(3)对应分析横轴方向的特征词主要反映了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总体特征,纵轴方向的特征词体现了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差异性。(4)游客感知形象与官方宣传形象区别较大而官方样本间区别较小,游客感知侧重传统城市景观主题,官方微博侧重宣传乡村风光,官方网站侧重宣传休闲度假,但官方都强调对乡村风光的宣传,只是宣传对象有所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靖  
发展旅游业有助于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但也会带来负向效应,引发生态环境问题。基于此,文章结合旅游生态足迹模型,以北京市2010~2017年入境游客为例,对其旅游生态足迹进行了动态跟踪。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入境游客人均生态足迹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总体上升趋势明显,且于2017年达到人均0.1870hm~2的峰值,这充分说明入境旅游生态足迹是导致区域生态赤字扩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旅游生态足迹结构可知,其中74.3%为交通生态足迹,该账户居于绝对主导地位,其次是住宿账户和购物账户,而废弃物生态足迹的面积最小,仅占到0.1%的份额。此外,北京市入境游客的生态足迹效率较高,单位均值为6611美元/hm~2,是全球平均值的5.98倍,反映了北京市入境旅游经济的高效性。文章提出北京市应致力于提升区域生态承载力、扩大入境游客生态足迹效率、倡导节约型的旅游发展模式等政策建议,目的在于减缓入境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冲击,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智轩  甄峰  曹钟茗  孔宇  
在流动性研究范式下,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对要素流动的关注得到加强。人流网络是表征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指标,但现有相关研究视角较为单一,且缺少不同类型人群流动特征差异的横向对比,难以支撑精细化的城乡规划与治理需求。利用南京市手机信令数据,建立不同年龄人群的复杂流动网络,通过中心性分析、优势流分析和社团分析方法刻画点、线、面三个空间维度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南京市在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城乡融合战略实施和拥江发展战略实施三个方面的空间及政策建议。研究从空间关系和社会分异维度扩展了人流视角下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视角,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要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仇白羽  谢红  张建坤  李灵芝  
大规模保障房住区的公建配套设施建设是我国城市公建配套的薄弱之处。为了更好地配置保障房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本文结合案例研究与问卷调查,选取南京市岱山润福城为典型案例,以地理学视角探究住区老年居民的时空间行为特征,探究"宜居性"大规模保障房住区公共设施配置的关键要素,实现由"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的彻底转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汪程  黄春晓  李鹏飞  王超  
随着规划及设计的转型,传统的物质空间规划正朝着以人为中心的规划转变,人对空间的使用逐步成为空间构建的焦点。本文正是以南京市新街口地区人群的空间使用为研究对象,利用百度地图热力图,配合观测、问卷与访谈,在人、空间、时间三个维度上分析了中心区空间利用的特点,总结了中心区在不同空间、时间、人群三个层面上的分异特征,并深入分析了其产生的动因,包括空间公共性、功能业态、环境设计、人群差异等因素。面对城市中心区未来的空间更新与品质提升,厘清中心区时空利用现象及其背后逻辑,将有助于规划理念、方法的转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谈力  史北祥  王红扬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知识型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深化,知识创新型服务业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成为城市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带来的城市服务业布局变化将成为城市业态调整的核心问题。本文以南京为例,利用业态分布的POI数据,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区位熵等方法,从等级与结构的视角探究知识创新型服务业在南京市城区的空间分布,并进一步归纳衍生空间布局结构模型,探索产业空间布局的一般规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熊国平  李胜男  
商业空间布局与人的时空行为不匹配导致出现大量使用效率低下甚至空置的商业空间,研究通过手机信令数据、微博签到数据以及POI兴趣点分析等多源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商业空间布局与人的行为特征,针对南京市雨花台区城市商业空间高供给低需求、低供给高需求,提出商业空间中心体系与时空行为热度相匹配、商业空间布局与时空行为强度相匹配、商业空间布局与时空行为强度相匹配的规划对策,优化商业空间布局与业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戴文  丁蕾  吴晨  刘培学  张义杰  
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成为近年旅游领域的一大热点。本文基于南京市智慧旅游大数据监测平台上2015-2017年的旅游流数据,研究南京市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时间分布方面,以"年"、"季节"、"月"、"周"、"日"五个时间尺度研究其变化规律;空间分布方面,从游客旅游路线偏好角度出发,并对最优路线进行研究,得出相关结论,进而为指导城市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空间结构优化、旅游营销、线路设计等提供针对性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