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55)
2023(11003)
2022(9863)
2021(9372)
2020(7905)
2019(18305)
2018(18276)
2017(35606)
2016(19378)
2015(21704)
2014(21483)
2013(21250)
2012(19450)
2011(17367)
2010(17236)
2009(15593)
2008(15092)
2007(13097)
2006(11552)
2005(9592)
作者
(55201)
(45762)
(45725)
(43500)
(29237)
(22136)
(20689)
(18122)
(17459)
(16283)
(16070)
(15371)
(14537)
(14321)
(14038)
(13864)
(13790)
(13589)
(13263)
(13015)
(11414)
(11167)
(10979)
(10462)
(10286)
(10169)
(10143)
(10014)
(9124)
(9109)
学科
(75355)
经济(75178)
管理(51935)
(49217)
(41306)
企业(41306)
方法(36476)
数学(29718)
数学方法(29398)
(20733)
中国(19014)
(18386)
地方(17732)
业经(17594)
(17100)
理论(14524)
(13954)
农业(13900)
环境(11969)
(11676)
贸易(11671)
(11603)
(11216)
技术(10949)
(10815)
财务(10754)
财务管理(10739)
教育(10397)
企业财务(10202)
(10063)
机构
大学(268312)
学院(266731)
管理(109433)
(98608)
经济(96302)
理学(95413)
理学院(94250)
管理学(92552)
管理学院(92063)
研究(88686)
中国(63933)
(59613)
科学(58609)
(44353)
(44107)
(42511)
业大(41459)
研究所(40682)
中心(40565)
(38216)
北京(38177)
(37964)
师范(37881)
财经(36311)
农业(33156)
(33002)
(32551)
(31330)
师范大学(31070)
经济学(27980)
基金
项目(190949)
科学(150210)
基金(138730)
研究(137909)
(120921)
国家(119909)
科学基金(103452)
社会(86738)
社会科(81229)
社会科学(81204)
基金项目(75807)
(74081)
自然(69132)
自然科(67477)
自然科学(67464)
自然科学基金(66229)
(63174)
教育(62551)
编号(56641)
资助(56600)
成果(44835)
重点(42420)
(41326)
(40456)
(38992)
课题(38410)
科研(36945)
创新(36212)
大学(35179)
教育部(35119)
期刊
(107732)
经济(107732)
研究(75815)
中国(47343)
学报(43874)
科学(41775)
(38001)
管理(37366)
大学(32827)
(31067)
学学(30725)
教育(29616)
农业(26967)
技术(21259)
业经(18423)
(17760)
金融(17760)
财经(16301)
经济研究(16030)
图书(15182)
问题(14165)
资源(14023)
(13728)
科技(13651)
理论(13387)
(13183)
实践(12536)
(12536)
(12373)
技术经济(11877)
共检索到3776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韦胜   张译文   徐海贤  
研究基于自然语言和复杂网络分析技术,利用大众点评的评论数据,对南京市老城区的本地和外地游客的社会感知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本地和外地游客所重点关注的景点类型存在着一定差异,外地游客所关注景点比本地游客在空间上更为聚集,呈现“三角网”的结构;本地游客所重点关注的景点之间联系网络的空间覆盖范围广;在关注的主题内容上也有所差异,本地游客更偏重于日常旅游问题,而外地游客对南京市的历史、著名景点、建筑等要素更为注重;关键词语义网络分析结果表明本地和外地游客在一些重要景点关联上也存在着差异性。总体上,研究成果可为当前城市旅游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兴柱  蒋锴  陆林  
地理信息系统与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融合,为游客追踪数据生产和采集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借助于Panoramio这一新兴网络媒介与互动平台,利用社会网络挖掘技术,发现、提取Panoramio中游客地理标记照片信息数据,运用Arcgis的空间热点分析技术、追踪分析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空间信息的处理和表达,探索基于地理标记照片的南京市游客空间分布格局和路径轨迹模式。研究发现:①南京市游客地理标记照片呈现出高度的地理集聚特征,形成"大分散、小集聚"圈层式空间分异模式。南京城市核心区占主导,近郊区整体上弱于核心区,体现了中心-外围逐渐递减的特点,说明南京市游客空间选择具有明显的向心性。②通过Getis-Ord Gi*分析,识别了核心热点区,热点区具有倾向于重点旅游景区集聚、城市中央商务区集聚、重要文化空间集聚、重要交通设施集聚等特征,充分说明了照片空间分布和城市地域的旅游资源引力、商业集聚状况、重要文化设施、交通枢纽地区等因素密切相关。③借助追踪分析方法,挖掘出单节点轨迹、区域内部轨迹、区域间路径轨迹3种路径方式。62.69%游客选择单节点轨迹方式,13%游客选择区域内部路径轨迹方式,24.31%游客选择区域间路径轨迹方式。④识别了110种不同路径轨迹序列,形成7类区域间路径轨迹模式,游客路径轨迹中存在着明显的结构分层,形成了强中心线型结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林芝  周春林  黄子璇  曹芳东  谢倩倩  
通过网络数据研究旅游目的地形象成为热点,但目前大都停留在游客感知或目的地宣传形象的单向研究上,缺乏对比且传播渠道单一。结合内容与对应分析,从供需2个视角出发研究微博、网站、游记3种不同传播渠道下国内游客感知与官方宣传的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差异。结果表明:(1)网络语境下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可归纳为城市历史文化、城市景观、美食、乡村风光、休闲度假、保障设施、游客体验7个主题,其中城市历史文化主题是双方共同认知。(2)除城市历史文化主题外,两者有很大区别,政府层面试图建立的传播形象与现阶段游客的感知情况不符。(3)对应分析横轴方向的特征词主要反映了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总体特征,纵轴方向的特征词体现了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差异性。(4)游客感知形象与官方宣传形象区别较大而官方样本间区别较小,游客感知侧重传统城市景观主题,官方微博侧重宣传乡村风光,官方网站侧重宣传休闲度假,但官方都强调对乡村风光的宣传,只是宣传对象有所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鲜鲜  李婧晗  左颖  张慧敏  晋秀龙  
以南京市为例,以网络游记为基本数据源,提出了旅游数字足迹结构化表达和建库方法,并结合文本分析和GIS时空间分析方法,从旅游形象、游客行为时序变异及空间格局等方面分析了南京游客时空行为特征。结果显示:(1)"历史"可作为南京旅游形象整体认知,且受气温和假期因素影响游客多选择在春夏季出游;(2)到访南京旅游景区空间最邻近指数为0.48,核心城区成为到访景区、游客聚集区域;(3)到访南京旅游轨迹空间上表现为由核心城区向外辐射,旅游流空间结构则以夫子庙为核心逐级向外展开。在此基础上,从旅游景区形象提升、旅游景区游客容量控制、旅游市场营销等方面探讨了南京旅游发展优化措施。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娜  
本文从游客购买意愿分析旅游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构建了旅游企业社会责任、游客感知、游客认同和游客购买意愿的概念模型,运用SEM模型进行假设检验。研究表明,旅游企业社会责任可直接正向影响游客购买意愿,也可由游客感知和游客认同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游客购买意愿,即游客感知和游客认同对旅游企业社会责任和游客购买意愿的关系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旅游企业可借助于社会责任活动来影响游客的购买意愿,从而形成游客偏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琚胜利  陶卓民  钱进  
[目的]农家乐与旅游农庄是乡村旅游地最具有乡村性的旅游服务企业。游客网络关注具有前兆效应,参考游客网络关注信息,揭示农家乐、旅游农庄空间集聚类型、集聚模式,有利于构建农家乐、旅游农庄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方法]文章依据网络大数据以及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发布的休闲农业发展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法,分析了南京乡村旅游地农家乐、旅游农庄的分布以及网络关注热度、美誉度空间特征。[结果]发现农家乐、旅游农庄空间分布、网络关注热度、美誉度呈现不同的空间集聚特征和产业空间类型。[结论]南京市农家乐、旅游农庄空间集聚呈现明显的空间等级性、区域差异性、团块状集聚、中心集聚辐射特征。从空间分布集聚度、网络关注热度、网络关注美誉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把乡村旅游地农家乐、旅游农庄集聚空间分为高水平均衡协调区域、低水平均衡协调发展区域、失衡发展区域3种类型。不同的区域体现了不同的发展类型。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白凯  马耀峰  李天顺  
本文通过北京入境游客的第一手旅游市场调查资料,在对来北京的入境游客旅游感知评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加权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北京入境游客的客源结构、旅游评价和旅游认知;根据入境游客对北京整体感知数据及感知后的评价,提出了针对北京入境游客市场的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仕红  常向阳  
本文作者基于南京市的调查数据,对游客的休闲农业出游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目前休闲农业旅游的市场普及度较高,放松心身、增进感情和亲近自然是人们出游的主要动机。基于休闲农业本质属性,游客对休闲农业的出游具有短距离、短时间的特点和规律,休闲农业难以单独成为吸引远距离游客的旅游吸引物,人们一般选择周末和短期节假日出游,熟人和网络成为游客获得休闲农业旅游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人们单次的休闲农业旅游消费支出较低,通过自驾车和家人亲朋好友同游是人们对休闲农业出游的一大特点。最后,本文作者在基于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休闲农业旅游经营管理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兴柱  顾朝林  王群  卢松  
从空间动态发展的视角研究城市旅游流空间动态变化,建立了集空间吸引力、空间竞争力、空间成长力于一体的更为综合的城市旅游客流空间体系。选择南京市为代表性案例区,运用了引力模型、偏离份额分析、Surfer等分析方法,从多维视角研究了南京市旅游客流空间动态变化,研究发现:①不同发展阶段客源市场稳定性和集中性具有明显的差异,城市客源市场空间分布总体符合距离衰减规律;②城市间旅游流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旅游客流竞争格局变化明显;③城市内部旅游客流以集聚为主,集聚与扩散并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凯  邹欣庆  
根据空间感知规律,南京与同位于长江三角洲内、且均受吴越文化影响的上海、无锡、苏州和杭州均有可能产生城市旅游形象替代效应。为了分析南京城市旅游形象的独特性,将五座城市的城市旅游理念形象、视觉形象和行为形象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南京城市级别比上海低,但文化、自然遗产丰富;整体竞争力比无锡高;旅游基础不如苏州,但产品结构与体系较丰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比杭州好等。(2)旅游视觉形象优势是文物古迹和民俗风情。(3)旅游服务形象评价较高,城市居民形象各具特点等。提出了南京城市旅游形象特色的构建对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许丹丹  王茜雅  张建新  赵宁曦  颜丙金  
基于南京"智慧旅游"监测平台的大数据,本文分析了"年度季节变化""节假日期间的日变化""时刻变化"不同时间尺度下闲暇日来宁游客的旅游流时间分布特征;引入引力模型和齐夫位序—规模法则,建立不同时间段内来宁城市客流引力位序,全面细化地探究了旅游流的时间特征。研究表明:①南京市年度旅游客流分为旅游旺季、淡季和平季,呈现"峰林结构";②节假日每日旅游客流分布均为单峰型结构,且客流量峰值均出现在假期的中间时段;③节假日实时旅游流量总体上呈现出倒"U"型,每日客流峰值基本上出现在10:00-17:00;④以不同时间段的阻尼系数作为景区吸引力指标,发现闲暇日的长短影响景区吸引力;⑤南京旅游吸引力的客源市场省份等级结构符合齐夫位序—规模法则,是以江苏省为首位客源市场的首位型分布,且为单分形结构。本研究为南京旅游在节假日期间客流量的控制和疏散等方面提供了一定依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戴文  丁蕾  吴晨  刘培学  张义杰  
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成为近年旅游领域的一大热点。本文基于南京市智慧旅游大数据监测平台上2015-2017年的旅游流数据,研究南京市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时间分布方面,以"年"、"季节"、"月"、"周"、"日"五个时间尺度研究其变化规律;空间分布方面,从游客旅游路线偏好角度出发,并对最优路线进行研究,得出相关结论,进而为指导城市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空间结构优化、旅游营销、线路设计等提供针对性对策。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杨兴柱  吴静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对比分析了2006年和2014年南京旅游网络结构变化。研究发现:1旅游网络结构分层仍存在,仍然呈现强中心线型结构。但旅游网络密度增强,旅游网络密度由0.35增长到0.41,旅游者旅游线路安排中旅游节点数量也由4个增加至7个。核心成员之间的联结密度有所下降,由0.81降至0.49;核心-边缘区联结度提高,呈现由核心节点向多节点分散分布的特征。2旅游节点不均衡有所改善,旅游流分布更均衡。旅游节点的程度中心性略有下降,2006年旅游节点的程度中心性的均值为5.1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巧巧  胡传东  
旅游形象感知是游客对旅游地的核心认识,对旅游地形象建设与塑造具有指导意义。为揭示国外游客对长江三峡旅游形象的感知内容,以猫途鹰(TripAdvisor)网站的长江三峡英文游记为数据样本,运用扎根理论建构国外游客的感知体系,借助Nvivo Plus 12软件对感知内容进行可视化呈现。结果表明:国外游客对旅游吸引物的认知形象感知符合三峡自然属性;国外游客对游轮设施与服务的情感形象感知呈现极化的特点;旅游购物对提高国外游客的三峡旅游形象感知具有潜在价值;良好的旅游软环境有助于激发国外游客的三峡旅游积极意愿;国外游客对峡谷奇观印象深刻,对三峡旅游总体形象感知较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佳雪  王芳  王丽  
研究基于游客感知视角,以南京雨花台景区为例,分析红色旅游景区质量属性特征及其重要性和绩效。研究结果表明,解说系统及特色、服务态度与质量、景观和休闲质量、交通环境质量、革命教育价值、规模与丰富度是影响南京雨花台风景区游客感知质量的主要维度;解说系统及特色、服务态度与质量是影响南京雨花台景区游客感知质量的重要方面,但绩效分值却不尽如人意,景区管理者和相关部门应给予重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