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73)
- 2023(12086)
- 2022(9904)
- 2021(8932)
- 2020(7312)
- 2019(16567)
- 2018(16161)
- 2017(30771)
- 2016(16542)
- 2015(18136)
- 2014(18206)
- 2013(18299)
- 2012(17048)
- 2011(15228)
- 2010(15652)
- 2009(14910)
- 2008(15064)
- 2007(13680)
- 2006(12460)
- 2005(11676)
- 学科
- 济(84155)
- 经济(84071)
- 业(75938)
- 企(68664)
- 企业(68664)
- 管理(61558)
- 方法(29986)
- 业经(29197)
- 农(26342)
- 地方(23294)
- 财(23020)
- 中国(22175)
- 数学(20946)
- 数学方法(20725)
- 农业(19599)
- 技术(17697)
- 务(17543)
- 财务(17521)
- 财务管理(17502)
- 企业财务(16481)
- 和(15230)
- 制(15070)
- 理论(14361)
- 策(14102)
- 划(13609)
- 发(12945)
- 环境(12929)
- 贸(12879)
- 贸易(12866)
- 易(12355)
- 机构
- 学院(244766)
- 大学(236571)
- 济(102170)
- 经济(100149)
- 管理(98360)
- 理学(82669)
- 研究(81847)
- 理学院(81739)
- 管理学(80651)
- 管理学院(80168)
- 中国(65851)
- 京(53732)
- 科学(48894)
- 财(47414)
- 所(41156)
- 农(40793)
- 江(40023)
- 中心(37628)
- 财经(36602)
- 研究所(36531)
- 北京(34897)
- 业大(33868)
- 经(32952)
- 范(32260)
- 州(32175)
- 师范(31986)
- 农业(31494)
- 院(30096)
- 经济学(29001)
- 商学(27194)
- 基金
- 项目(153905)
- 科学(122684)
- 研究(115404)
- 基金(109981)
- 家(93980)
- 国家(93017)
- 科学基金(81898)
- 社会(74841)
- 社会科(71042)
- 社会科学(71023)
- 省(63132)
- 基金项目(58811)
- 自然(51362)
- 划(51132)
- 教育(50542)
- 自然科(50137)
- 自然科学(50125)
- 自然科学基金(49256)
- 编号(46234)
- 资助(44493)
- 发(39385)
- 成果(35807)
- 创(35060)
- 业(34821)
- 重点(34060)
- 课题(32909)
- 部(32513)
- 发展(32284)
- 创新(31882)
- 展(31732)
- 期刊
- 济(129025)
- 经济(129025)
- 研究(73754)
- 中国(54037)
- 管理(41796)
- 财(39035)
- 农(38931)
- 科学(33042)
- 学报(30698)
- 农业(27115)
- 业经(24691)
- 融(24568)
- 金融(24568)
- 大学(24271)
- 技术(24172)
- 教育(23698)
- 学学(22860)
- 经济研究(18754)
- 财经(17945)
- 问题(16681)
- 业(16553)
- 经(15574)
- 技术经济(15028)
- 现代(13058)
- 商业(13000)
- 资源(12563)
- 贸(12400)
- 刊(12106)
- 世界(12033)
- 科技(11924)
共检索到3896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洪 顾朝林 张燕
评价系统协调发展的"同步协调判别法:"首先为系统的各子系统选择一些有代表性又可用一定指标度量的要素,按一定标准将要素分作三个等级,统计加总各类要素的数量,以之作为度量用的综合指标,并经归一化处理得各子系统的"状态数";其次将子系统与一定的"状态空间"对应,在此空间中利用"状态数"确定子系统的"状态点"及"完全协调线;"最后分别计算状态点与协调线的距离(偏离度d1)、状态点与原点的距离(优化度d2),借助它们便可评价各子系统发展的同步性及相应系统的协调性。以此方法对南京市由旅游业、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三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进行的协调性评价表明,"同步协调判别法"具有含义明确、简单、较客观、易操作、可比性强的特点,适用于评价复杂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绍铂 魏娜 杨桂山
本文基于土地利用协调度评价模型,构建了南京市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以南京市各区县为评价单元,综合分析了南京市各区县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状况与影响因素。对于属于环境提前型的区县,可在环境容量允许的条件下重点加强经济建设,适当通过加大土地资源的开发力度而提高土地利用程度,提升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水平;属于经济提前型的区县则需更加关注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协调发展度 南京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剑锋 李世泰 纪晓萌 秦伟山 王富喜
通过构建文化资源禀赋与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山东省2018年文化资源禀赋与旅游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对山东省17地市文化资源与旅游发展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并依据旅游发展优先度对17地市进行分类。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定量检验并探究驱动机制,借此提出相应旅游发展策略。研究表明:①山东省文化资源"集聚效应"比较明显,形成以菏泽、潍坊为两端的文化资源禀赋优势带。②旅游发展水平呈现出"双核带动"的局面,区域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青岛市旅游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地市,莱芜市旅游发展水平有待提高。③2018年,山东省文旅融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不高,为濒临失调状态,区域融合协调程度差异明显;其中济南市文旅融合协调度最高,东营市协调程度最差;按区域协调程度高低来看,依次为鲁中地区、半岛地区、鲁南地区、鲁西、鲁北地区。④文化资源与旅游耦合协调发展驱动机制涉及文化资源本底条件、政府宏观措施、旅游市场需求及经济发展基础等多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家祥
改革开放以来,"开发区现象"在中国迅速蔓延。目前,一个城市拥有多个开发区,一个开发区设立多个园区进而形成城市开发区群,成为开发区发展的新格局。城市开发区群的形成与发展一方面获得了良好的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开发区之间的恶性竞争,造成了不同开发区功能定位重合、产业同构严重、土地利用低效、空间发展失序、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以南京城市开发区群为例,分析城市开发区群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开发区群协调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开发区群 协调发展 南京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翁钢民 鲁超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许多城市的主要产业之一,而良好的环境是城市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此,通过建立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计算模型,分析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类型,以秦皇岛市为例建立该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秦皇岛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秦皇岛市总体上为良好协调发展类旅游经济滞后型。因此秦皇岛市应在确保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以实现秦皇岛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的进一步协调发展。
关键词:
旅游经济 城市环境 协调发展度 秦皇岛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鸿 刘雨婧 麻学锋
在新型城镇化内涵、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关系的理论分析基础上,从产业生成周期视角,评价及探讨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及其动态关系。采用1989—2014年张家界旅游及城镇相关数据,结合小波分析、熵值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法,研究发现:旅游业的就业及收入效应表现较好,城镇化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方面表现突出;出现期及生成期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低,但成长速度较快,城镇化则相反,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互为因果,短期内正负效应交替,长期内均有稳定正向效应;发展期,旅游业发展水平反超城镇化,两者相互协调发展,但城镇化不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鸿 刘雨婧 麻学锋
在新型城镇化内涵、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关系的理论分析基础上,从产业生成周期视角,评价及探讨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及其动态关系。采用1989—2014年张家界旅游及城镇相关数据,结合小波分析、熵值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法,研究发现:旅游业的就业及收入效应表现较好,城镇化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方面表现突出;出现期及生成期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低,但成长速度较快,城镇化则相反,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互为因果,短期内正负效应交替,长期内均有稳定正向效应;发展期,旅游业发展水平反超城镇化,两者相互协调发展,但城镇化不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原因,产生的冲击效应也较弱。文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晓 李悦铮
城市交通和城市旅游之间互相拉动同时也互相限制,二者相互影响。实现二者高质量协调是实现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城市交通和旅游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研究对二者共同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文章以大连市为例,首次通过模糊数学建立评价体系,探究两系统间发展模式及其演变关系,为妥善处理交通和旅游的发展关系提供借鉴性参考。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城市旅游 协调度 大连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齐喆 吴殿廷
交通基础设施优先发展是加快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对最终实现区域交通互联互通、有效疏解北京中心城区交通压力、提升区域运输综合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京津冀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现状与特征,构建京津冀交通综合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京津冀交通运行效率及各交通运输系统间运行动态协调度进行测度与评价。研究发现,当前在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综合交通对区域一体化发展支撑不足、区域交通发展不平衡、运输结构不合理、运输组织效率有待提高等。为更好地促进京津冀交通协同创新,一要建立协调统一、行之有效的管理政策;二要加快城市、城...
关键词:
交通 数据包络分析 运行效率 协调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翁钢民 宁楠 刘岩
2011年国务院批准实施《河北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至此,作为河北省主要沿海地区,秦唐沧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国家战略。本文在构建旅游产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度测量模型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秦唐沧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计算,分析了秦唐沧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秦唐沧三市应共同采取措施消除行政壁垒,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构建旅游产业分工体系,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完善旅游交通设施的通达程度,加大联合营销力度,以推进该区域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鲍桂叶 黄琪 朱华燕 陆栩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编制成果是指导城市土地利用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两者的协调对于"两规"的协调编制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两规"的内在联系,基于"两规"编制成果,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4个方面构建了"两规"编制成果的协调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先计算了"两规"规划目标年和基期年的指标计算增长率,再采用协调度模型计算各个指标增长率的协调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因子的权重,最后采用指标加权求和法进行综合计算;并进一步通过ArcGIS软件空间叠加分析确定"两规"空间布局的差异。以南京市为例,计算了该市"两规"编制成果协调程度分值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差异。评价结果表明: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海江 景元书 刘杰
城市化、城市气候及城市人居环境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相互制约。近年来由城市化引起的城市增温效应使城市的人居环境状况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在热环境变化的基础上根据南京市的实际情况构建了该市城市化与人居环境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和信息熵的方法进行加权求和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度模型,在给出各指标标准值的前提下对该市1998~2006年的协调发展度及其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6年城市化与人居环境协调发展度均为中度协调;但从协调发展亚型来看,2001年以前一直维持城市化滞后型,但从2001年开始转为人居环境滞后型,说明人居环境建设面临很大考验。为促进南京市...
关键词:
热环境 城市化 人居环境 协调发展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娟 王霞
[目的]发展优势农业是改造传统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两者协调发展更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同时也是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方法]文章通过文献查阅法了解清徐县优势农业葡萄及葡萄文化旅游业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及研究成果,结合实证分析法通过协调发展度函数构建模型对清徐优势农业协调旅游业发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清徐县优势农业和旅游业的综合评价指数从2004年的0.118 6上升到2016年的0.985 8,总体呈上升趋势,同时协调度13年间,200
关键词:
优势农业 旅游业 葡萄 协调发展 清徐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兀婷
本文构建数字乡村、流通业与旅游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模型研究中国数字乡村-流通业-旅游业之间的耦合互动作用机制。通过对全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中国数字乡村-流通业-旅游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就整体水平而言,绝大多数省份处于濒临失调与勉强协调阶段,部分省份则停留在中度或轻度失调阶段,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区域层面,东部区域数字乡村-流通业-旅游业耦合协调水平最高,中部次之,东北及西部地区最弱。在省域层面,江苏、山东及广东数字乡村-流通业-旅游业耦合协调水平领先于其他省份。
关键词:
数字乡村 流通业 旅游业 耦合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芳
[目的]从时空角度探讨农旅协调发展程度,为河南省农业旅游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从农业发展规模、农业发展保障、农业集约化水平、旅游经济、旅游保障和旅游市场等几个方面构建了农旅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构成的组合法对指标赋权,用改进的TOPSIS法计算协调度,用标准差椭圆法分析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1995—2015年河南省农旅协调度从勉强协调向良好协调发展; 2007、2010和2015年各地协调度差异不大,郑州、洛阳和南阳3市的农旅协调度为中度协调,中度协调区域大致呈C字形分布,其余城市为勉强协调;协调度重心靠近郑州、许昌交界处,分布方向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分布的方向性和集聚性不是很明显。[结论]根据各地旅游业、农业及农旅协调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差异性的农旅协调发展对策:以旅促农、以农带旅和旅农共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