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70)
2023(12101)
2022(10685)
2021(9959)
2020(8317)
2019(19512)
2018(19206)
2017(37847)
2016(20508)
2015(23081)
2014(22962)
2013(22766)
2012(20872)
2011(18757)
2010(18523)
2009(16802)
2008(16220)
2007(13932)
2006(12197)
2005(10277)
作者
(58593)
(48486)
(48206)
(46079)
(31083)
(23439)
(21980)
(19234)
(18712)
(17302)
(16919)
(16205)
(15272)
(15182)
(15125)
(14693)
(14650)
(14374)
(13995)
(13690)
(12061)
(11723)
(11708)
(10960)
(10836)
(10714)
(10674)
(10621)
(9786)
(9634)
学科
(86980)
经济(86885)
管理(58515)
(54441)
(44914)
企业(44914)
方法(43333)
数学(38693)
数学方法(38252)
中国(22901)
(21244)
地方(20361)
(20170)
(17475)
业经(17389)
农业(14418)
环境(13743)
(13721)
贸易(13716)
(13165)
(13023)
理论(13016)
财务(12950)
财务管理(12923)
(12883)
(12796)
技术(12507)
企业财务(12277)
(11358)
(10587)
机构
大学(289256)
学院(286386)
管理(118865)
(112299)
经济(109734)
理学(103983)
理学院(102838)
管理学(101124)
管理学院(100623)
研究(92860)
中国(66983)
(63514)
科学(59075)
(49816)
(45203)
业大(44144)
(43938)
中心(42636)
研究所(41457)
财经(41171)
北京(40229)
(39951)
(38124)
师范(37829)
(37614)
(34513)
农业(34386)
经济学(33313)
(33279)
师范大学(30959)
基金
项目(205776)
科学(162020)
基金(149635)
研究(148409)
(129618)
国家(128583)
科学基金(111877)
社会(93872)
社会科(89045)
社会科学(89019)
基金项目(80687)
(79556)
自然(74109)
自然科(72382)
自然科学(72367)
自然科学基金(71040)
教育(67826)
(67559)
资助(62202)
编号(60102)
成果(47363)
(45201)
重点(45126)
(42984)
(41975)
课题(41074)
科研(39309)
创新(39146)
教育部(38816)
人文(38243)
期刊
(116659)
经济(116659)
研究(82875)
中国(49839)
学报(44797)
科学(41254)
管理(40605)
(38155)
(35663)
大学(34097)
学学(31980)
教育(29453)
农业(26875)
技术(24804)
(21400)
金融(21400)
财经(19194)
业经(18963)
经济研究(18296)
问题(16895)
(16168)
图书(15360)
理论(14529)
技术经济(14195)
科技(14188)
资源(13994)
实践(13474)
(13474)
(13343)
统计(13156)
共检索到402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成新  王格芳  
我国已经进入快速城市化的关键时期。城市用地需求激增,城市空间变化剧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正确评价城市土地的利用水平,促进区域城市的健康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南京市为例,总结了城市用地建设中存在的城乡失衡、耕地危机、功能削弱、效率降低等主要问题,并尝试建立土地利用优化评价模型,以综合判断在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用地的集约化程度。通过对南京市的实证分析可见,在城市的迅速扩张中,城市用地的确存在集约水平波动的现象,而且不同指标呈现差异化发展趋势。21世纪的城市土地利用,由粗放到集约、由重量到重质、由紊乱到有序是必然选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厉伟  李银  但承龙  黄贤金  
对于快速城市化的国家和地区而言,城市化进程始终是影响土地持续利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该文在概括了城市化进程中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历程的基础上,摆脱了以往土地持续利用评价中的一般性表述,综合了地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对城市化与土地利用两者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有针对性地从粮食安全评价、城镇用地规模合理性、城镇内部用地合理性以及土地生态系统评价等几方面构建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南京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化这一宏观背景下,南京市的土地持续利用状况总体是向可持续方向发展,但指标体系内部某些领域的评价则较以往有着很大的退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马刚  丁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檀满枝  陈杰  田晓四  张学雷  
基于《南京统计年鉴》数据,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了南京市1992~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并对过去11年生态足迹各项指标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明显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更是高于全国水平的2倍,已超过了2.0 hm2/人的全球生态阈值,人均生态承载力明显偏低,全市生态赤字高达自身面积的20倍,表明南京市资源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过去11年间南京市呈现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升高、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降低的动态趋势。鉴于此,必须实施资源节约高效、生态环境友好、控制人口负荷等重大战略举措,...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立鹤  钟甫宁  陈卫红  
本研究通过虚拟变量的设置和各城市化发展驱动因素的研究,建立起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把南京市与同类城市城市化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形式,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南京市在城市化发展中的相对速度以及城市化发展中资源利用的效率。并根据所得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建  蒋依依  李正国  张小飞  李卫锋  岳隽  
作为衡量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重要标度,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土地研究的热点之一。从社会、经济、生态与环境等四方面建立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各效益子系统的协调度评价模型。并对南京市江宁区2003年的土地利用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全区总体土地利用效益适中且基本协调,但各乡镇间土地利用效益及其协调性的区域差异显著。依据各乡镇土地利用总效益及其协调度的聚类分级,可将全区划分为土地利用高效协调区、高效基本协调区、高效不协调区、中效协调区、中效基本协调区、中效不协调区与低效基本协调区等七大土地利用效益类型区,并分析了其区域差异的空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詹美旭  葛幼松  
从南京城市空间快速扩张的过程分析入手,从经济、社会、环境生态三个方面建立了评价城市用地效益的指标体系。以1995年各指标数据为基准,进行标准化后得到了1995~2004年各指标的具体变化数值,改变传统测定指标权重方法,采用改进的信息熵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运用数据加权的方式量化得到了1995~2004年城市用地的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结果表明:1995~2004年南京城市用地扩展规模偏大,扩张速度偏快,并出现了局部发展失衡,但总体上城市用地的综合效益不断改善。南京市已从注重经济增长进入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阶段,其中土地的经济效益呈现阶段性提升的特征,社会、环境效益则持续改善,但工业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艳君  姜彤  吕宏军  
近20年来,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系列与城市化相关的环境问题随之产生。六朝古都--南京,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其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同样的环境问题。为了研究南京市的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其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利用1987、1998、2000年的三期遥感数据,通过分层分类的方法对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专题信息提取,结合GIS技术,获得研究区1987-1998,1998-2000年两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据此全面分析了南京市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京市13年来,城乡居民及建设用地以大量蚕食耕地而显著增加,年均增幅达到1.92%;耕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雪茹  姚亦锋  孔少君  严菊颖  
基于土地利用模型测度2000~2014年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的动态变化,再运用典型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组合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的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4年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1.73%;(2)南京市用地结构信息熵呈波动下降趋势,城市建设用地系统结构性增强,但是用地扩展的综合效益趋降;(3)人口增长、道路扩展、投资水平提高及文化产业发展等能够较好的解释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这4类因子对城市建设用地变化具有正向作用;(4)逐步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园林绿地面积的增加相对其他因子对南京市建设用地规模增长的作用最大,其次是道路长度和公路里程。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立兵  欧名豪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土地供应管控失效的背后动因,寻求实现对土地供应合理有效管控的创新思路。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实践总结相结合。研究结果:土地供应机制是影响管控的重要因素,为实现有效管控,亟需对土地供应机制进行修正和创新。研究结论:动力机制是影响和决定政府供应土地的决策推动,约束机制是对政府决策行为的检验和校正,准入机制是对进入土地供应流程的相关要素设置门槛,以确保符合土地供应条件,监管机制是对土地供应主客体及整个土地供应流程进行监督和管理,防止出现各类问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丁成日  邱爱军  王瑾  
城市化过程中来自农村的城市移民的住房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之一,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出现如巴西和印度等国家大量的城市贫民窟,成为城市发展的"肿瘤"。在分析中国城市农民工住房的基础上,从城市化、城市空间结构、经济和社会发展等角度评估现有的比较典型的农民工住房类型,最后提出几点政策和规划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春志  丁成日  
介绍了日本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时期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城市发展规划和增长管理措施。对日本城市化政策和增长管理政策进行了评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谢涤湘  
行政区划调整是影响我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与快速的城市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所引致的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以利于行政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区域竞争力。行政区划的调整,对我国城市化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随着区域协调制度的建立、地方政府分权制度的完善,我国的行政区划调整将逐步减少,代之以相关的社会、经济、法律手段。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汤飞  
韩国在其快速城市化阶段通过制定有效的制度、政策来引导首尔居住空间形态良性演变,使城市尽可能弱化居住空间分异带来的负面效应。本文通过剖析快速城市化时期首尔居住空间形态的阶段性演变过程,探讨在相应的社会制度、住房政策、土地制度、规划机制的影响下,城市居住空间演变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房国坤  王咏  姚士谋  陆林  
1990年代以后,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城市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以芜湖市为例,从城市的外延扩展以及城市内部结构重组两个方面对快速城市化时期的城市形态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纳了芜湖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并从城市经济、宏观政策、开发区建设、规划管理、地理环境与行政区划调整等6个角度对城市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当前城市规划与建设有所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